杜櫻,許紅倩,李玲佳,鄒偉,柏樺
(昆明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云南昆明 650500)
2019年,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提升高階性”一流課程建設的基本原則[1]。當代教育理念不再以灌輸知識為目標,應注重引導學生增強自主學習能力。翻轉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局限于從教師講授中獲取知識和信息,要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權。課前,教師指定學習內容和范圍,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查找資源、開展討論和總結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課堂,師生互動和知識拓展,學生通過視頻、思維導圖等方式展示和分享學習成果。課后,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來共同評估學習效果。高校通過高階性課程設計中的翻轉課堂應用實踐,培養(yǎng)大學生能形成個性化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在2021年秋季學期,我們對某醫(yī)科大學在校的三年級衛(wèi)生檢驗與檢疫專業(yè)學生進行研究。我們開設了兩門微生物檢驗課程,細菌學檢驗課程采用傳統(tǒng)授課方式,病毒學檢驗課程則采用高階性翻轉課堂形式。課程結束后,學生使用問卷調查對兩門課程的學習效果進行自我評估。
教學設計實施過程分為五個部分:一是教師介紹翻轉課堂的概念及高階分級目標,安排學生自主學習教學內容,舉例拓展翻轉課堂呈現(xiàn)的形式。二是學生進行隨機分組,各小組自主討論學習內容,提出翻轉課堂設計形式(PPT展示、思維導圖、相關圖片和視頻等)、創(chuàng)新形式(自拍視頻、科普動畫、手工模型制作和有獎問答等),并進行可行性分析。三是師生共同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針對分級目標,師生對教學內容進行計劃準備,進行課堂活動說課。四是教師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活動,并進行拓展延伸,落實分級目標完成情況。五是授課教師根據學生課堂活動及測試情況進行學習效果測評與反饋,發(fā)放問卷,進行課堂教學效果自評,結合期末課程考核進行形成性評價。
使用SPSS 26進行數據處理,所得資料采用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 0.05。
本次參與細菌學檢驗課堂教學評價問卷的學生共45人,其中男生10人(占22.22%),女生35人(占77.78%)。參與病毒學檢驗課堂教學評價問卷的學生有47人,男生10人(占21.28%),女生37人(占78.72%)。在兩門課程的學習效果自評中,男女生之間的差異在統(tǒng)計學上無顯著性差異(χ2=0.918,P>0.05)。
在教學模式的調查中,最受學生歡迎的三種形式是“課堂講授”“視頻動畫”和“翻轉課堂”。細菌學檢驗課程的教學采用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為主要授課者。在這門課程中,91.11%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完整,71.11%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清晰,84.4%的學生認為重難點突出。在病毒學檢驗課程的教學中,課程采用了分級設置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93.62%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完整,78.72%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清晰,97.9%的學生認為重難點突出(圖1)。與細菌學課程相比,學生認為病毒學課程的重難點更為突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21,P=0.029,表1)。由此可見,教師采用翻轉課堂后,學生對課程知識的認知程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表1 兩門微生物課程教學中重難點是否突出的評價
圖1 教學效果評價比較
在課堂活動組織的評價方面,73.33%的學生認為細菌學檢驗課程的教學邏輯性很強,72.35%的學生認為病毒學檢驗課程的邏輯性很好。75.56%的學生認為細菌學檢驗課程的教學節(jié)奏較好,僅有68.09%的學生認為病毒學檢驗課程翻轉課堂的教學節(jié)奏較佳。這表明雖然翻轉課堂模式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提高了他們在課堂活動中的參與度,但學生在知識點的掌握上仍有提升空間,翻轉課堂的呈現(xiàn)方式也需要進一步改進,這是翻轉課堂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表1)。
在翻轉課堂準備活動中,40.43%的學生擔任主要策劃者,59.57%的學生是參與者。在翻轉課堂活動進行中,學生最喜歡的教學方式是“自拍視頻”(占59.57%),其次是“有獎問答”(占2.28%)和“自制動畫”(占12.77%),而“課堂講授”則是學生最不喜歡的方式。作為翻轉課堂的演講者,82.98%的學生認為利用翻轉課堂輔助教學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章節(jié)內容。作為聽眾,僅有61.7%的學生認為利用翻轉課堂輔助教學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章節(jié)內容。這表明學生積極參與策劃和安排翻轉課堂的過程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并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同期開設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課程相比,教師在病毒學檢驗課程中采用翻轉課堂學習模式,學生的學習能力、歸納能力、應試能力、實踐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都有所提高(圖2)。
圖2 學習能力提升比較
大學課程具有綜合度高、實踐性強的特點。建設一流本科課程迫切需要轉變學習模式和學習過程,高校應以培養(yǎng)綜合能力為目標導向,提升課程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1]。在此次改革實踐中,教師通過翻轉課堂模式設定分級目標,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自主參與,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改變老師主導的情況,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實現(xiàn)高質量的教學目標,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目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在各大專業(yè)院校的課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2-3]。微生物檢驗類課程既包括微生物知識,又涉及檢驗技術原理和應用,部分內容較為抽象復雜,學生難以理解。翻轉課堂要求學生自行收集視頻、網絡資料,并運用在線學習平臺實現(xiàn)多渠道、多形式、多樣化的學習,這些方式能有效輔助學生記憶知識。翻轉課堂模式的應用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內化,課前預習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初步理解、深入思考和解決知識中的難點。在此次教學實踐中,學生能夠有效識別重點和難點知識,可以將難點作為課題進行討論,開展學生和學生、老師和學生的溝通互動,在探索中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加快知識點內化過程。在翻轉課堂的準備過程中,教師需要先明確授課內容、組織設計和教學活動材料,進行三次以上師生討論。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學習,并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師生互動頻率的增加,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分析和把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信心,順利實現(xiàn)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
結合信息化元素的翻轉課堂,教師不僅可以提高授課效率,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3]。在本次病毒學檢驗課程改革實踐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抓取能力,而且能夠提升學生解決難點問題的綜合能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在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培養(yǎng)了自身的能力和信心[4]。
翻轉課堂的整個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交流、溝通、資料檢索、實踐動手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學生需要利用各種現(xiàn)代化手段完成課堂準備,如科普動畫制作和視頻剪輯。翻轉課堂的呈現(xiàn)也能夠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學生提供了發(fā)表意見的平臺,鼓勵學生思考和改進。在翻轉課堂的課后調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完成課堂呈現(xiàn)后有一些不如意之處。如果重新準備一次翻轉課堂,有89.36%的學生希望能夠再次改進。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參與有助于找到興趣點。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產生了很多創(chuàng)意。翻轉課堂效果調查顯示,“自拍視頻”是學生最喜歡的教學方式,這與“自拍視頻”能讓學生將幽默元素與課程相融合有關[5]。教師使用幽默的語言、幽默的表達方式和靈活的處理方法有效調節(jié)課堂氣氛,加深學生的認知印象,使課堂充滿活力。教師還巧妙地融入了網絡上流行的搞笑事件和“網紅”梗,從而使課程更加有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狀態(tài)。
翻轉課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但也存在弊端[3]。在此次改革實踐中,教師通過翻轉課堂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和動手能力,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不夠牢固,呈現(xiàn)方式上也沒有經驗,造成課程陳述的邏輯性和展現(xiàn)度與老師有一定差距。課堂呈現(xiàn)是翻轉課堂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學生對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和時間分配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基于此,我們總結了一些建議和措施:
一是學生發(fā)言前做好充分準備,多站在觀眾的角度上去思考和呈現(xiàn),訓練邏輯思維的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展示效果。同時,老師也能更清楚學生理解知識的層次和深度,兼顧每個學生不同的能力水平。
二是學生采用新穎的方式分散細化課程重點、訓練思維、觀察變化和進行單元整體規(guī)劃,突出重點,打造充滿活力的課堂[5],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學生通過制作“自拍視頻”展示難點內容,通過思維導圖展示重點內容,分布不同等級任務來開展分級評價等。
三是增加師生交流。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可以成為一條紐帶,一種親和力,是教育的靈魂[6]。教師耐心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信任,才能得到學生的肯定性反饋。促進師生共同思考、解決問題、身心成長、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營造濃厚校園學習氛圍的基礎[7]。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準備的材料和設計思路,指導學生區(qū)分學習內容的主次,學生通過提問和教師反饋梳理邏輯,解決難點問題。
四是增加發(fā)言頻率。教師多給學生發(fā)言的機會,積極鼓勵學生、激勵學生,指導學生發(fā)言的技巧,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綜合表現(xiàn)力。在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要求學生專業(yè)素質、社會實踐素質以及創(chuàng)新素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8]。
隨著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技術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改革與更新,并被推廣運用到各大學習場所的教學中[9]。推廣好的教學模式,提高40分鐘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這不僅是一線教師苦心鉆研的課題,而且是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奮發(fā)向上的體現(xiàn)。高校從學生出發(fā),將“快樂學習”理念具化為“從學到教、以學促教、寓教于樂”的教改理念,通過類似“翻轉課堂”的教學授課方式,以興趣激發(fā)為突破點,以方法引導為著眼點,以收獲感增加為落腳點[7],構建新的教學體系,提高教學效率和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