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為敏,耿紅瑞,孟玉學*
1.汝州市中等專業(yè)學校,河南汝州 467599;2.汝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汝州 467599
家禽的腸道疾病是一種復雜的混合性傳染病,嚴重影響家禽的生長發(fā)育,導致重大經(jīng)濟損失。目前對家禽腸道疾病的治療多采用抗生素、化學藥物來治療。抗生素的使用不僅抑制腸道中的致病菌,對非致病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學藥物的使用會對家禽產(chǎn)生一定的毒副作用,也會影響人體的健康。中草藥由于其安全、無毒、無抗藥性的特點常被用于家禽腸道疾病的治療中。
經(jīng)實驗驗證和生產(chǎn)實踐應用,特提供一種防治家禽腹瀉的中藥組合物,主要包括:葛根18 ~22份、馬齒莧15 ~20 份、白頭翁10 ~14 份、茯苓8 ~12 份、烏梅6 ~10 份、甘草2 ~6 份。一般選用的重量份組分是:葛根19 ~21 份、馬齒莧16 ~19 份、白頭翁11 ~13 份、茯苓9 ~11 份、烏梅7 ~9 份、甘草3 ~5 份。
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①將葛根、馬齒莧、白頭翁、茯苓、烏梅、甘草粉碎得到粗粉;粉碎的溫度獨立為10 ~15 ℃。粗粉的粒徑為1.0 ~1.5 mm;②將所述粗粉低溫烘干,烘干溫度30 ~40 ℃;烘干的時間為24 ~30 h。再粉碎得到中藥組合物,粉碎的溫度為10 ~15 ℃,粉碎的粒徑為10 ~20 μm。
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首先將葛根、馬齒莧、白頭翁、茯苓、烏梅、甘草粉碎得到粗粉;粉碎的溫度獨立為12.5 ℃,粗粉的粒徑為1.25 mm。然后將所述粗粉低溫烘干,低溫烘干的溫度為35 ℃;低溫烘干的時間為28 h,粉碎得到中藥組合物。粉碎的溫度獨立為12.5 ℃,粉碎的粒徑為15 μm。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該中藥組合物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3.1.1 實例1
稱取180 g 葛根、200 g 馬齒莧、120 g 白頭翁、80 g 茯苓、80 g 烏梅、60 g 甘草在10 ℃條件下粉碎至粒徑為1.2 mm 的粗粉。將粗粉在40 ℃烘箱中烘干25 h 后,再在12 ℃條件下粉碎至粒徑為20 μm 的微粉得到中藥組合物。
3.1.2 實例2
稱取220 g 葛根、180 g 馬齒莧、100 g 白頭翁、120 g 茯苓、60 g 烏梅、20 g 甘草在15 ℃條件下粉碎至粒徑為1.5 mm 的粗粉。將粗粉在35 ℃烘箱中烘干24 h 后,在15 ℃條件下粉碎至粒徑為15 μm的微粉得到中藥組合物。
3.1.3 實例3
稱取200 g 葛根、150 g 馬齒莧、140 g 白頭翁、100 g 茯苓、100 g 烏梅、40 g 甘草在12 ℃條件下粉碎至粒徑為1.0 mm 的粗粉。將粗粉在30 ℃烘箱中烘干30 h 后,在15 ℃條件下粉碎至粒徑為10 μm 的微粉得到中藥組合物。
3.2.1 對比組1
按照實例1 的重量分數(shù)稱取相應的中藥組分后,在10 ℃條件下粉碎至粒徑為20 μm 的微粉,將微粉在40 ℃烘箱中烘干25 h 得到中藥組合物。
3.2.2 對比組2
按照實例1 的方法設置對比組2,與實例1 不同的是利用相同重量的柴胡替換葛根設置對比組2的方案,得到中藥組合物。
本試驗例1 所用的雞的品種為白羽土雞,購自汝州市某孵化場,所用的雞白痢沙門氏菌血清型購自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選取18 ~20 日齡白羽土雞140 只,隨機分成7 組,實例1 組、實例2 組、實例3 組、對比1 組、對比2 組、空白對照組和模型對照組,每組20 只雞。除空白對照組雞外,每組雞皮下注射沙門氏菌0.5 mL,菌液中含有的活菌數(shù)為6×107個/mL。感染5 h 后,每只雞均出現(xiàn)發(fā)病癥狀,癥狀表現(xiàn)為畏寒、聚堆怕冷、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糞便稀、白便等痢疾反應。實例1 組、實例2 組、實例3 組、對比1 組、對比2 組按每次2 g/kg 的量灌喂相應的藥物,空白對照組灌喂生理鹽水0.2 mL/只,模型對照組按每次2 g/kg 的量灌喂諾氟沙星,每天1 次,連續(xù)用藥5d,每天稱量雞的體重,并記錄,計算實驗前后雞的增重情況,增重率=[(實驗結束時雞的體重-實驗前雞的體重)/實驗前雞的體重]×100%。實驗期間觀察每組雞的死亡情況,實驗結束后記錄死亡率,死亡率=(每組死亡雞的只數(shù)/20)×100%,每組藥物對雞的存活率=1-死亡率。結果如表1 所示。
表1 各組藥物對雞痢疾的治療情況
表1 顯示,利用實例1 ~3 組治療沙門氏菌感染的雞白痢時,治療期間雞的增重率與空白對照組相當,增重情況高于模型對照組,死亡數(shù)低于模型對照,存活情況高于模型對照和對比1 和對比2 組。說明該中藥組合物實例1 ~3 組對雞白痢的治療有效,優(yōu)于諾氟沙星的治療效果,并且該中藥組合物實例1 ~3 組中的各組分并不能隨意替換,其制備方法也不能隨意改動。
實驗過程中將死亡雞進行生理解剖,觀察雞的肝臟、盲腸、心、肝的變化。分離病死雞腸液中的微生物,檢測是否有沙門氏菌感染。
結果:病死雞肝臟中均出現(xiàn)多處多發(fā)性淤血區(qū),鏡下見肝小葉多處呈肝細胞變性、壞死及炎性細胞浸潤。盲腸內(nèi)觀察到大量膿細胞。腎部有淤血出現(xiàn),心肺病未出現(xiàn)明顯病理變化。從雞腸道中分離得到沙門氏菌??梢耘卸u的死亡全部是由沙門氏菌感染引起的。
3.4.1 應用實例1
汝州市某養(yǎng)雞場,雞的品種為烏雞,出現(xiàn)了痢疾反應的病雞,立即將這些病雞進行隔離到另外區(qū)域,病雞只數(shù)為42 只。病雞表現(xiàn)為畏寒,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糞便稀,白便,按每次2 g/kg 的量灌喂實例1 的藥物,每天灌喂2 次。連續(xù)灌喂5 d,觀察雞的腹瀉情況、精神狀況、食欲情況,并統(tǒng)計雞的死亡率。
根據(jù)雞的情況分成3 種治療效果,有效的判斷標準為:排便次數(shù)明顯減少,糞便基本成形,精神狀況好轉,食欲增加。治愈的判斷標準為:排便次數(shù)正常,糞便成形,精神良好,食欲正常,痢疾癥狀消失。無效的判斷標準為:死亡和排便次數(shù)沒有變化,糞便仍然為稀便,食欲沒有得到改善。有效率=(有效的雞只數(shù)/42)×100%;治愈率=(治愈的雞只數(shù)/42)×100%;無效率=(無效的雞只數(shù)/42)×100%。最終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本中藥組合物對雞痢疾的治療情況
表2 顯示,利用該中藥組合物飼喂痢疾雞后對痢疾有明顯治療效果,死亡雞的數(shù)量為1 只,治愈率能達到57.1%,有效率為38.1%。說明該中藥組合物可以有效治療雞的痢疾病。
3.4.2 應用實例2
將該中藥組合物的實例1 應用于汝州市某養(yǎng)鴨場,鴨子的品種為高郵鴨。出現(xiàn)痢疾反應的鴨子中,5 d 內(nèi)的治愈率可以達到62.1%,說明該中藥組合物也可以治療鴨子的痢疾病。
本中藥組合物以清痢解熱、祛痰止渴功效的葛根為君藥;以清熱利濕、解毒消腫功效的馬齒莧,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功效的白頭翁為臣藥;以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功效的茯苓,澀腸止瀉、安蛔止痛功效的烏梅為佐藥;以清熱解毒、補脾益氣功效的甘草為使藥調(diào)和諸藥。所有藥物配伍后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止瀉、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防治家禽的痢疾病。經(jīng)試驗驗證該藥物5 d 內(nèi)對雞痢疾的治愈率為57.1%,5 d 內(nèi)對鴨子痢疾的治愈率為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