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喜陽
古代通訊不發(fā)達,交通不方便,出門在外和留守在家的人之間無法像我們今天一樣,隨時可以通過手機進行交流。雖然分離的古人不能及時通話交流,但是分離卻催生了古人表達思念的許多名篇佳作。這一期的詩詞漫游記,我們一起來學習李清照的《醉花陰》,看看她在重陽佳節(jié)如何表達思親之情。
詩詞入場
宋代詞人李清照和趙明誠是一對恩愛夫妻,而且二人都出身名門。趙明誠是金石學家,藏書家。在北宋滅亡前,夫妻二人曾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因為夫妻二人都喜歡讀書,而李清照記憶力又特別好,所以每次飯后喝茶時,兩人就用打賭比賽的方式?jīng)Q定誰先飲茶。兩人互相考問,問某件事某個典故出自哪一本書哪一卷第幾頁第幾行,先答出來的就先喝茶。李清照有一次因為獲勝特別開心,端著茶杯將茶水灑了一身。這就是李清照和趙明誠“賭書潑茶”的故事。
有一年,重陽節(jié)前后,趙明誠外出,李清照思念趙明誠心切,寫下了這首《醉花陰》。
醉花陰
[ 宋]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讀詞心得
詞開頭寫白晝的漫長無聊,室外濃云蔽天、薄霧繚繞,室內(nèi)瑞腦香在獸形的銅香爐內(nèi)一點點燃燒殆盡。又到了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佳節(jié)之時,晚上孤身睡在紗帳里,枕著白玉般精美的瓷枕頭,夜半秋涼如水,渾身似乎都被秋涼浸透。“涼”是雙關(guān)語,既指身體寒涼,也指心緒凄涼。上闋從白天寫到黑夜,把主人公孤單寂寞的愁緒寫出來了。下闋開始主人公似乎是要排遣這種愁緒,所以黃昏后在東籬邊獨自飲酒。“東籬把酒”是用陶淵明《飲酒》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典故,暗含了菊花在內(nèi),接著就寫出了“有暗香盈袖”的詞句。飲酒賞菊,真的能排遣愁緒嗎?“暗香盈袖”不僅寫出了菊花的雅淡,寄寓著詞人雅淡如菊的品質(zhì),也隱含著夫妻分離的傷感。因為“暗香盈袖”表面上是如實描寫,暗地里卻是用典故。漢代《古詩十九首》第九首《庭中有奇樹》中說:“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边@是說一位婦女摘下一朵奇花,想送給最思念的人。她把這朵花抱在懷中,花的清香充滿了心懷和衣袖,但是因為路遠沒法把花送達。李清照借用“馨香盈懷袖”寫出“有暗香盈袖”,意在表達“路遠莫致之”的傷感,慨嘆自己無法把這一份思念丈夫的感情傳遞過去。說是無法傳遞,其實已經(jīng)傳遞過去,這就是詩詞委婉曲折的奇妙之處。酒不醉人人自醉,花有清香香更濃。有暗香盈袖的菊花難道不美得令人心醉嗎?只是當西風卷起門簾,“我”卻比黃菊花還要消瘦!
詞人來了
李清照(1084—1155),宋代杰出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詞壇婉約派的集大成者,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著名文學家,精通經(jīng)史。父親的熏陶,自身過人的才華,使得李清照年少時就嶄露頭角,16 歲便寫出《如夢令》中“應是綠肥紅瘦”的名句。她也曾寫出“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樣激昂的詩句。她所寫的《詞論》亦是關(guān)于詞的重要論文。隨著北宋的滅亡,以及丈夫趙明誠的去世,李清照度過顛沛流離的晚年,最終在紹興悄然辭世。著有《李清照集》傳世。
詩詞中的文化
《醉花陰》詞中說“佳節(jié)又重陽”,重陽佳節(jié)指農(nóng)歷九月初九日。在《易經(jīng)》中,六為陰數(shù),九為陽數(shù)。九月初九,有兩個九重復,就被稱為重九,也被稱為重陽。魏晉時期曹丕在九月初九日給大書法家鐘繇寫信,說“九為陽數(shù),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意思是九月初九日,月份是九,日期也是九,世俗都認為是好日子,象征著長長久久。曹丕在信的結(jié)尾還說屈原服食秋菊,因為菊花可使人延年益壽。在重陽節(jié)飲酒賞菊,漸成為一大習俗。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就非常喜歡在重陽節(jié)飲酒賞菊,他在《九日閑居詩序》中說,我平常很喜歡重九之名,秋菊開滿田園時,喝酒就更是理所當然了。他的《重陽》詩說:“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在晉朝,就有在九月九日折茱萸插在頭上的風俗。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見在唐朝,重陽節(jié)登高、頭插茱萸便非常流行。在唐朝時,重陽節(jié)已正式成為官方節(jié)日。今天國家把重陽節(jié)定為“老年節(jié)”,重陽節(jié)成為登高敬老的節(jié)日。
讀詩有問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到底寫得有多好?
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也很善于填詞,當李清照把這首《醉花陰》寄給趙明誠后,他非常贊賞但又不服氣,覺得自己竟然比不上妻子,于是就一心想寫出超過李清照的詞。此后趙明誠閉門謝客,獨自一人廢寢忘食,連著三天三夜專心寫詞,一口氣寫出五十首(一說十五首)。他把李清照的詞句夾雜在自己所寫的詞作中,把這新寫出來的五十首詞拿給朋友陸德夫點評。陸德夫反復鑒賞吟誦后對趙明誠說,你雖然寫了這么多,可是只有三句最好。趙明誠趕忙問他,哪三句最好?陸德夫搖頭晃腦地吟誦著回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倍@三句正是李清照所寫。這一下趙明誠終于對李清照心服口服了。那么這三句詞究竟好在哪里呢?一般來說,只有人有肥瘦,菊花不存在肥瘦,李清照把看似不相干的菊花和自己比較,說自己比菊花還消瘦,巧妙地運用擬人手法,揭示出菊花在秋風中枯黃,還比不上自己在思念中憔悴,這種表達手法非常高明。她沒有直接寫自己的思念,也就是沒有直接寫自己因為思念丈夫而憔悴,卻讓讀者感受到她的思念是這樣深沉委婉,這樣打動人心。
小鏈接
離家的詩人在重陽節(jié)登高懷鄉(xiāng)極為常見。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的是登高思鄉(xiāng),比他早的王勃寫過《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鄉(xiāng)臺,他席他鄉(xiāng)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結(jié)尾兩句從鴻雁由北向南飛,反襯作者作為北方人久居南方的厭倦。右邊盧照鄰的這首詩,寫九月九日登高遙望故鄉(xiāng),在他鄉(xiāng)共同喝著菊花酒,表達出鴻雁南飛而自己卻不能北歸的傷感。兩人都是從鴻雁著眼,都寫出了在重陽佳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之情。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唐] 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
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
萬里同悲鴻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