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瑤,張培彤,羅 鉞,黃 蓉,林月潔,王 菁,李 蒙
1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 100029; 2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北京 100053;3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北京 100700
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1]。治療肺癌的手段除了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外,中醫(yī)藥在預防腫瘤發(fā)生、減毒增效、減少腫瘤復發(fā)和轉(zhuǎn)移等方面也具有獨特優(yōu)勢[2]。目前主流觀點認為腫瘤患者普遍存在血瘀證,活血化瘀法可抑制腫瘤生長、改善血液高凝狀態(tài)、抑制侵襲和轉(zhuǎn)移、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并提高生活質(zhì)量[3]。川芎和丹參均屬于臨床上常用的活血藥,作為丹參川芎嗪注射液、丹芎通脈顆粒等活血化瘀藥的重要組成,川芎偏于活血行氣,丹參長于養(yǎng)血活血,兩者相須為用共奏活血化瘀之功。目前研究已證明川芎和丹參兩味中藥均具有抗腫瘤作用[4-6],但中藥成分復雜,兩藥配伍存在協(xié)同或拮抗作用,現(xiàn)代研究缺乏對“川芎-丹參”藥對的作用機制及藥理研究。網(wǎng)絡藥理學通過“疾病-基因-靶點-藥物”相互作用網(wǎng)絡系統(tǒng)分析藥物與疾病的關系[7]。本研究旨在通過網(wǎng)絡藥理學方法對“川芎-丹參”藥對治療肺癌的作用機制進行探討,為臨床應用活血化瘀藥物治療肺癌提供理論基礎,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參考。
1.1 “川芎-丹參”藥對活性成分篩選及作用靶點通過TCMSP 數(shù)據(jù)庫[8](http://tcmspw.com/tcmsp.php)檢索川芎、丹參的活性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和藥物相似性(drug likeness,DL)≥0.18 作為篩選條件,篩選出活性成分較高的化合物,檢索文獻進行補充,獲得蛋白作用靶點,利用Uniprot 數(shù)據(jù)庫[9](https://www.uniprot.org/)對藥物靶點進行標準化命名。
1.2 肺癌疾病靶點獲取通過GeenCards 數(shù)據(jù)庫(https://www.genecards.org/)檢 索“Lung Cancer”,獲取肺癌疾病靶點。
1.3 藥物活性成分-共同靶點-疾病網(wǎng)絡構建利用BioVenn 在線軟件[10]將“川芎-丹參”藥對藥物靶點與肺癌疾病靶點取交集得到共同靶點,以Venn 圖的形式展現(xiàn),將共同靶點與藥物活性成分進行匹配,使用Cytoscape 軟件構建藥物活性成分-共同靶點-疾病網(wǎng)絡,篩選出藥物活性成分中與疾病靶點相關的主要成分作為“川芎-丹參”藥對治療肺癌的主要活性成分。
1.4 關鍵靶點篩選及網(wǎng)絡構建將共同靶點上傳 至STRING 在 線 平 臺 數(shù) 據(jù) 庫[11](https://string-db.org/cgi/input.pl)構建蛋白相互作用網(wǎng)絡。將蛋白互作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導入Cytoscape 軟件,使用CytoHubba 模塊分析獲取網(wǎng)絡中degreee值排名前10 位的靶點作為“川芎-丹參”治療肺癌的關鍵靶點,生成關鍵靶點蛋白相互作用網(wǎng)絡。
1.5 功能富集分析與信號通路分析將關鍵靶點 上 傳 至 Metascape 數(shù) 據(jù) 庫[12](https://metascape.org/),以人類為研究對象,進行基因本體論功能分析(gene ontology,GO)以獲得關鍵靶點的作用過程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以了解關鍵靶點在通路中的分布情況,利用微生信在線工具(http://www.bioinformatics.com.cn/)對分析結果進行可視化。
1.6 分子對接通過PDB 數(shù)據(jù)庫[13](http://www.rcsb.org/)查找關鍵靶點中degree 值排名前5的靶點對應的蛋白質(zhì)3D結構,以此為受體;主要活性成分及臨床報道有效藥物作為配體,利用CB-Dock 網(wǎng) 站[14](http://cao.labshare.cn/cbdock/)進行分子對接驗證。
2.1 “川芎-丹參”藥對活性成分及作用靶點利用TCMSP 數(shù)據(jù)庫分別檢索川芎、丹參,共獲得391個化學成分,其中川芎189 個、丹參202 個,以OB≥30%和DL≥0.18為篩選條件,再結合文獻研究補充川芎嗪、川芎內(nèi)酯、阿魏酸以及齊墩果酸、丹參素、丹參酮I、原兒茶醛,最終篩選出川芎有效成分10個,丹參有效成分69 個。分別獲取有效成分對應的靶點,利用Uniprot 數(shù)據(jù)庫進行標準化命名,篩選得到149個預測靶點。見表1。
表1 “川芎-丹參”藥對活性成分
2.2 肺癌疾病靶點獲取通過GeenCards 數(shù)據(jù)庫獲得肺癌疾病靶點23107 個,通過篩選設置relevance score≥25.18,最終獲得725個相關靶點。
2.3 藥物活性成分-交集靶點-疾病網(wǎng)絡構建利用BioVenn 在線軟件將“川芎-丹參”藥對活性成分對應的149 個潛在靶點與肺癌對應的725 個疾病靶點取交集,以Venn 圖的形式得到74個共同靶點,見圖1。將74 個共同靶點與藥物活性成分相匹配,得到“川芎-丹參”藥對發(fā)揮抗肺癌作用的藥物活性成分,導入Cytoscape 軟件,得到藥物活性成分-共同靶點-疾病關系網(wǎng)絡,見圖2,計算degree 值,篩選出排在前五名的成分作為主要活性成分,依次是木犀草素、丹參酮ⅡA、楊梅酮、二氫丹參內(nèi)酯和丹參新醌丁。
圖1 “川芎-丹參”藥對活性成分靶點與肺癌疾病靶點Venn圖
圖2 “藥物活性成分-共同靶點-疾病”網(wǎng)絡
2.4 關鍵靶點篩選及網(wǎng)絡構建將74 個共同靶點上傳至STRING 在線數(shù)據(jù)庫平臺,以TSV 格式保存蛋白質(zhì)相互關系,將其導入Cytoscape 軟件,利用CytoHubba 模塊進行網(wǎng)絡分析,篩選出Degree值排名前10 位的基因靶點,依次是TP53、AKT1、MAPK1、VEGFA、EGFR、MYC、JUN、CASP3、STAT3、ESR1,以此作為“川芎-丹參”藥對治療肺癌的關鍵靶點,構建關鍵靶點蛋白相互作用網(wǎng)絡,見圖3,網(wǎng)絡節(jié)點的顏色按Degree值從高到低,由紅色向黃色漸變。
圖3 關鍵靶點蛋白互作網(wǎng)絡
2.5 GO 功能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通過Metascape 數(shù)據(jù)庫對10 個關鍵靶點進行富集分析,以P<0.01為篩選標準,獲得GO生物過程條目385 條,GO 細 胞 組 分11 個,GO 分 子 功 能17 個,KEGG相關信號通路139條。分別篩選3種GO功能分析結果中排名前10 的條目,進行可視化,見圖4。KEGG通路富集去除廣泛通路后取前20條信號通路進行可視化,見圖5,主要涉及到MAPK信號通路、PI3K-Akt 信號通路、Thyroid hormone 信號通路等。
圖4 GO功能富集分析
圖5 KEGG通路富集分析
2.6 分子對接CB-Dock 網(wǎng)站可預測給定蛋白質(zhì)的結合位點,使用基于曲率的新型腔檢測方法計算中心和大小,執(zhí)行AutoDock Vina 分子對接[15]。Vina 得分值越低代表受體和配體親和力越高,空腔尺寸接近或大于配體表明對接準確性更高。吉非替尼作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改善EGFR 突變陽性肺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優(yōu)于一線和二線化療藥物[16],故將吉非替尼與“川芎-丹參”藥對主要活性成分進行比較。對接結果提示,親和力最高的前5 位分別是吉非替尼和雌激素受體1、吉非替尼和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丹參酮ⅡA 和骨髓細胞增多癥病毒癌基因(myelocytomatosis viral oncogene,MYC)蛋白、丹參新醌丁和MYC蛋白以及楊梅酮和雌激素受體1。見表2、圖6。
圖6 Vina得分最低的前5種對接模式
表2 主要活性成分-關鍵靶點分子對接結果
本研究通過網(wǎng)絡藥理學方法初步篩選出“川芎-丹參”藥對與肺癌相關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木犀草素、丹參酮IIA、楊梅酮、二氫丹參內(nèi)酯和丹參新醌丁。研究證明,木犀草素通過上調(diào)Caspase-3的表達同時抑制磷酸化蛋白激酶(Phospho-Akt,p-Akt)、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2 的表達,抑制Src/FAK 及其下游Rac1、Cdc42 和RhoA 信號傳導途徑來抑制肺癌細胞增殖、侵襲及遷移[17-18]。丹參酮ⅡA通過上調(diào)P27的表達,誘導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周期S期發(fā)生阻滯,聯(lián)合順鉑則通過下調(diào)PI3K/Akt 信號通路在體內(nèi)外協(xié)同抑制非小細胞肺癌,誘導細胞凋亡,發(fā)揮抗肺癌作用[19-20]。楊梅酮亦具有促進細胞凋亡的能力,能顯著增加肺腺癌細胞早期凋亡率,使細胞周期阻滯在G0/G1期[21-22]。但目前對二氫丹參內(nèi)酯和丹參新醌丁的抗肺癌作用研究報道相對較少,值得進一步探究。根據(jù)藥物主要活性成分,楊梅酮來源于川芎,其余均來源于丹參,初步推斷藥對中丹參發(fā)揮的抗肺癌作用更大,而兩藥相須為用能增加其抗肺癌作用。
根據(jù)關鍵靶點蛋白互作網(wǎng)絡可知,“川芎-丹參”藥對主要是作用于TP53 基因(tumor protein P53,TP53)、絲氨酸/蘇氨酸特異性蛋白激酶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等關鍵靶點,從而發(fā)揮抗肺癌作用。通過分子對接驗證了關鍵靶點與主要活性成分均有較好的對接活性,表明“川芎-丹參”藥對主要活性成分能對關鍵靶點發(fā)揮調(diào)控作用。抑癌基因TP53 是人類腫瘤中最常見的突變基因,其功能的喪失可加速肺癌中驅(qū)動癌基因的轉(zhuǎn)化潛能,并阻礙腫瘤對細胞毒性化學療法、放療及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劑的反應[23-25]。AKT1 在包括肺癌在內(nèi)的許多癌癥中變得高度活化,在調(diào)節(jié)異常細胞增殖、抑制程序性細胞死亡、端粒酶活化及促進血管生成和腫瘤細胞侵襲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26-27]。在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多種腫瘤組織中均可檢測出MAPK1 的活化或高表達,研究證明miR-105-5p 通過下調(diào)MAPK1 抑制肺癌細胞[28]。
通過KEGG 通路富集分析,發(fā)現(xiàn)“川芎-丹參”藥對與肺癌相關度排名前三名的信號通路分別是MAPK、PI3K-Akt 和Thyroid hormone。經(jīng) 典 的MAPK 通路是由ERK1/2 信號傳導蛋白介導的,ERK被激活將通過轉(zhuǎn)位進入細胞核,激活轉(zhuǎn)錄因子和激酶等,參與調(diào)控細胞周期、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種生理過程[29]。研究證明,川芎嗪能下調(diào)MAPK 通路中ERK 的表達并升高JNK 和P-38 的表達,促進肺癌順鉑耐藥細胞株凋亡[30]。PI3K-Akt 通路與腫瘤細胞治療抗拒、增殖凋亡、周期調(diào)控、侵襲轉(zhuǎn)移及血管形成等過程密切相關,Akt 是PI3K 下游關鍵蛋白,Akt 被激活可使下游靶點mTOR 發(fā)生磷酸化,被活化的mTOR 可調(diào)控其上游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表達水平,干預腫瘤生長[31-32]。甲狀腺激素通過與αvβ3 整聯(lián)蛋白上的TR 相互作用來調(diào)節(jié)腫瘤增殖,刺激MAPK/ERK1/2 信號的激活,加速肺癌轉(zhuǎn)移和進展[33]。
本研究主要運用網(wǎng)絡藥理學方法,對“川芎-丹參”藥對治療肺癌的作用機制進行探究,證明“川芎-丹參”藥對通過木犀草素、丹參酮IIA、楊梅酮等多種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TP53、AKT1、MAPK1 等 關 鍵 靶 點,調(diào) 節(jié)MAPK、PI3K-Akt、Thyroid hormone 等多條信號通路,主要通過調(diào)控細胞增殖凋亡、抑制侵襲轉(zhuǎn)移等方面發(fā)揮抗肺癌作用?!按ㄜ?丹參”藥對治療肺癌的作用機制具有多成分、多靶點、多通路的特點,為臨床運用活血化瘀法治療肺癌提供理論依據(jù)。網(wǎng)絡藥理學方法存在局限性,它主要用于預測分析,而臨床藥效與藥物劑量、劑型及煎藥時間等多種因素有關,得到的研究結論需通過實驗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