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騰雁
(晉城開放大學,山西 晉城 048000)
小說《雪城》創(chuàng)作于20世紀80年代,作家梁曉聲以真實動人的筆觸展示北大荒知青的苦樂經(jīng)歷,滿懷激情地禮贊逆境中迸發(fā)出的人性光芒,幾度掀起強烈的閱讀和評介熱潮。2019年,《雪城》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典藏的價值植根于深刻的現(xiàn)實主義,集中表現(xiàn)為悲壯的色調和詩的品格,這一獨特藝術美的形成無疑得益于意象的合理使用。
意象即“寓意之象”,是滲透著主觀情感的客觀事物,既是我國古典詩詞的核心審美要素,也是現(xiàn)代派象征主義等流派的重要表現(xiàn)手段。對小說《雪城》整體意象的使用分析,第一步是全面準確地理解“雪城”的象征意蘊?!把钡囊庀蠛汀俺恰钡囊庀笤诠沤裰型獾奈膶W作品中俯拾皆是。雪給人的感受是多重的,潔白無瑕、晶瑩剔透的外觀,飄飄灑灑、層層疊疊的狀態(tài),冷峻肅穆、寒意森森的特性,讓“雪”的意象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美學風格,嚴寒與溫暖、冷靜與激越,多元交織。城從籬笆發(fā)展而來,從起初的防范野獸侵擾逐漸成為防御敵人的屏障,從物質方面的居住地演變?yōu)榫竦臈⒌?代表特定的生活方式和人文風景?!把┏恰边@一意象組合具有獨特的象征意味和美學價值,不能簡單地對應為東北地區(qū)的某座城市,就算小說中有“蘇聯(lián)紅軍紀念碑”“防洪紀念塔”等地標,也不能用原型來削弱“雪城”這一象與意的有機結合體的典型意義。在期盼返城的知青腦海里,皚皚白雪籠罩下的城市,是他們魂牽夢縈的家鄉(xiāng),雪城是溫馨的,那里有他們的親人和年少時的青蔥歲月。然而當“上山下鄉(xiāng)”宣告結束,他們真實地返城了,才真正體會到雪城的冷酷,城市并不歡迎他們,他們成了城市的累贅。站在新的起跑線上,他們憂郁、迷茫、惆悵、失落,他們倔強地捍衛(wèi)人格,拒絕特權,接受卑微,忍辱負重,挺起脊梁,重新在城市扎根立足,重新找回城市煙火中的溫情。從夢幻的溫馨到現(xiàn)實的冷酷再到奮斗中的冷暖自知,“雪城”這一整體意象在溫度、明暗和色彩上不斷變換,顯得斑駁陸離,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
這樣的解讀還是過于籠統(tǒng)和表面化,接下來我們嘗試與《雪國》《圍城》《城堡》等中外典型意象進行對比觸發(fā),更為深入地挖掘“雪城”整體意象的獨特價值?!按┻^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大地一片瑩白……”簡潔的文字把讀者帶入虛幻的唯美境界。“好一場大雪!下了整整一個白天,仍在下”“天氣格外寒冷,零下三十一度”[1]。白描直截展示嚴酷的冰天雪地場景。不同的雪景之“象”,服務于相應的思想之“意”?!把﹪币庀笏尸F(xiàn)出的潔凈之美、悲哀之美、虛無之美,營造出寂靜清冷、空靈悠遠的氛圍,用極致的美景反襯人物,把美與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以彌漫著的失意感傷情緒給人深刻的“物哀”感受?!把┏恰币庀髣t采用正向烘托的方式,用惡劣極端的天氣渲染凝重的悲劇氣氛,通過生存環(huán)境與個性精神的映襯贊揚“悲壯”之美?!把﹪币庀笏憩F(xiàn)的“往昔徒然空消逝”的頹廢情緒與“雪城”意象所表現(xiàn)的“英雄追崇”式的挑戰(zhàn)精神反映出了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文化印跡。
錢鐘書先生以“庸常人”方鴻漸的愛情為主線,“圍城”直指婚姻,城外的想沖進去,城里的想逃出來;由婚姻延伸到職業(yè)和其他,人生處處是“圍城”,得到后的厭倦與得不到的憧憬,這一永恒的困惑帶有普遍意義?!把┏恰敝?北大荒姑娘小俊對城市生活的向往,姚玉慧對“最后停泊地”的溫馨回憶,劉大文對過往幸福愛情的固執(zhí)和對好女人的不舍等諸多迷失、絕望、崩潰的情形,都從本質上反映了人類的生存困境,揭示出更為新鮮的“圍城”內涵。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大師卡夫卡的“城堡”在霧靄和夜色的籠罩下模糊不清,城堡就在主人公面前,但他費盡心思、終日奔波,至死都未能進入城堡工作。這一“可望不可即”的人生情形是對個人抗爭和尋求和解的徹底否定,是悲觀厭世情緒的集中表達?!把┏恰崩锓党侵嗝糟珡奈捶艞墝π腋I畹淖非?、孤獨但始終堅守人格的尊嚴,雖然生活窘迫、生計困難,但他們不屈膝、不卑躬,堅定而執(zhí)著地守著心靈的自尊這最后一道精神防線[2]。姚玉慧自覺放棄家庭的庇護,頑強地面對世俗的壓力,不接受任何同情和施舍,堅守自己的城堡負隅戰(zhàn)斗,保衛(wèi)高貴的靈魂。嚴曉東在享受金錢物質、貪戀情感欲望、沉溺藝術虛榮的同時,總是緬懷自己固守的人格與道德堡壘。這種自尊與道義的城堡雖然也飽含著掙扎和妥協(xié),但與海市蜃樓般的徒勞追求相比較卻是非常積極的。從以上比較不難看出,獨特鮮明、內涵豐富的“意象”對文章風骨的確立是多么重要?!堆┏恰返膭尤酥幷峭ㄟ^“意象”使用,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一代返城知青艱難地回歸城市的奮斗歷程以及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不甘沉淪的決心[3]。
整體意象為作品中的人物生活渲染出或明或暗的背景底色,同樣與人物生活相關的一系列意象也讓故事情節(jié)演繹得更加豐富多彩、有滋有味。姚玉慧是小說中最先出場的主要人物,也是作者傾注心血和筆力剖析得最為深刻的人物形象。她的六次情感故事讓人唏噓不已,她的本我和超我處在緊張的對峙與斗爭之中,介于兩者之間的自我不得不在被時代與政治所異化了的思想觀念和本能的生命情感沖動之間徘徊[4]。我們試分析一下意象使用在敘述描繪姚玉慧愛情經(jīng)歷和內心活動過程中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
前三個情感故事采用回憶的方式,姑且概括為“最親密的女友”“柞樹林中的頭巾”“雪夜送毛衣”。冬日午后,姚玉慧半醒半睡,枕邊的書籍《簡·愛》陪伴著她,從中學時代到后來成長為兵團教導員,“簡”一直是她最親密的女友,她在心里與“簡”進行嚴肅的討論,用日記的形式給“簡”寫信,她和“簡”都不漂亮,她們同病相憐,她對“簡”的依戀是她與自我封閉心靈的溝通,“簡”就是她自己?!逗啞邸愤@一物象飽含著強烈的獨立自尊與倔強抗爭意味,這種意味賦予主人公鮮明的個性特色,滲透在人物的一切思想和生活中。
作為原兵團的一名營級教導員,作為全兵團學習毛澤東著作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的標兵,政治職務和榮譽光環(huán)遮蓋了她的女人味,再加上市長女兒身份造成的高傲和孤僻,使她的情感長期處在壓抑之中,對自己的虛偽和空虛感到恐懼,深深地忍受著堂皇的虐待。這種政治無意識毀滅了她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段美好愛情?!白鯓淞种械念^巾”,青春的悸動,對教導員來說是不應該有的情況,面對王亞軍火熱的目光和親昵的舉動,她言不由衷,政治思想工作者的表面說教變成了冷酷的拒絕?!白鯓淞帧薄邦^巾”,還有那長途步行取來的“麥乳精”都化為淡淡的惆悵、纏綿的柔情和塵封的溫馨。
六年后,姚玉慧成了律師事務所的辦公室主任,有了自己的房子,她仍然是孑然一身,頑強地堅守著內心的獨立王國,生活仿佛拋棄了她,兩室一廳的房子就是她的“城堡”。妹妹的態(tài)度,使她的價值準繩松動了,激發(fā)她主動求變來拯救自己。心底浮躁的渴望驅使她召來了未婚夫田非,以滿足她長期壓抑的需要。在迷亂的欲望中,多年前在營長家的相同體驗從塵封的意識中漸漸蘇醒,她覺著欲火燃燒的自己是多么丑陋,羞恥心在欲望的邊緣痛苦地掙扎。孤獨的女王不再享受孤獨,她買來一只純種波斯貓作為朋友,貓的高貴執(zhí)著深得姚玉慧的憐愛和信賴。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貓也招引異性,貓被劁了,姚玉慧連連頓足,繼而心生厭惡,失手把它從窗口拋了出去,但這只命大的貓居然回來了,攪得女主人心神不寧?!柏垺痹谶@里成了欲望的象征,劁貓的行為實質上是對欲望的人為控制和約束。對于心靈上不能接受的電腦選擇的未婚夫就和對這只被劁的貓一樣,不能完全沒有但又時常厭惡,讓她惱恨和無奈。
城市壓迫著尋覓不到真愛的老姑娘,每每感到失望、沮喪、困惑、疲憊的時候,她便禁不住緬懷為之付出青春的北大荒,北大荒成為她心靈“最后的停泊地”。兵團管理員的女兒小俊來了,這姑娘渾身煥著勃勃的生命力,為她帶來了回憶中的點滴溫馨,她對自己還能夠喜愛一個人感到驚訝,給小俊無微不至的關心,引導小俊“閱讀”城市、領略城市的風情。在與小俊交談中,姚玉慧聽到了營長的可悲結局,知道了“上山下鄉(xiāng)”給北大荒人的傷害,感受到了北大荒對知青的不歡迎。更為荒誕的是小俊竟然奪走了她的未婚夫,而且這個管理員的女兒也是冒牌貨,可把她給騙慘了。仲夏之夜,姚玉慧周身寒冷,她的“最后的停泊地”飄浮遠去。夢碎后的大失落轉化成了姚玉慧筆下的“鮭魚圖”,形狀古怪的黑魚,四壁墻上、地上、沙發(fā)上到處都是,這是大而黑的絕望。貓和魚都代替不了一位丈夫,她最終把自己嫁給了一位雙目失明、裝著一條假肢的戰(zhàn)斗英雄,這或許就是她心中景仰的最終的“羅切斯特”吧。
意象的典型性可理解為客觀之“象”與主觀之“意”的約定關系。由于長期的社會文化和民族心理積淀,生活中的萬千物象一般固定地指向某種寓意,但伴隨著文化的演進和語境的變化,單一固定的寓意逐漸被賦予新的更為豐富的內涵。單一固定的寓意越來越深邃,多意發(fā)散的寓意愈來愈廣闊,兩種趨向使意象的典型性在深度和廣度上均得到有益的拓展。
“橋”這一意象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連接溝通的寓意濃烈。從思想情感的寄寓來看,古往今來,無數(shù)作品都憑借“橋”以描繪刻畫不同彼岸、不同世界、不同理念、不同心靈之間的聯(lián)絡與分割。宋詞中“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鵲橋,千古悲歡離合溫暖了橋的靈魂,當代文學汲取傳統(tǒng)文學的養(yǎng)分,不斷將其引向大眾化。路遙在《人生》中巧妙地運用“大馬河橋”把農(nóng)村和城市聯(lián)系起來,把現(xiàn)實與理想聯(lián)系起來,把屈服與抗爭聯(lián)系起來,在平淡的敘述中再一次彰顯“橋”的魅力,給同時代的創(chuàng)作者以有益啟示和無聲鼓勵。
在小說《雪城》中,作家梁曉聲也借助“江橋”意象演繹了一段刻骨銘心、哀婉曲折的愛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小飯館邂逅,如今的晚報記者吳茵激動地緊緊握住了當年校冰球隊長的手,久別的重逢彌漫著惆悵。吳茵把因打架被拘留的王志松哥們仨解救了出來,他沒理由不陪她走走作為報答,一路無言來到江畔邊江橋下,江橋把他們帶回塵封的過往。江橋是他們愛情的見證者,他和她曾一塊兒從它身上走過,那是她第一次過江橋,他像大哥哥一樣哄她長大后愛她。十一年了,對于這份純真的情愫他虧欠得太多,江橋在夜色中沉默,他挽起了她的手臂再次同步踏上了江橋,走進它沉睡的夢境。冰封的江面像睡美人,江橋像巨人的手臂擁著美人入睡。她渴望他的救贖,但得到的卻是徹底的絕望。月光下的江橋震顫了,傷感的夢境破碎了,在命運的擺布下她太想自由自在地飛翔,太想回到少女的時代。
真愛像一束光感召著男女主人公,他終于省悟虧欠她的太多,她的囚禁在幽暗冰冷命運牢籠中的靈魂終于看到了光明,兩只被撫亂的棋子沖破輿論的壓力,不惜失去工作,義無反顧地跨越“意念束縛之橋”和“擁抱真愛之橋”?;楹蟮纳畈⒉皇窍蛲男律?朦朦朧朧的糊涂一團,庸常地累人。對于丈夫的圈子和信仰的種種改變,她有過懷疑和不滿,對于生活本身和愛情本身的殘缺不全的深切體會,讓一切的抱怨變得釋然。然而他的一篇沽名釣譽文章、他的憑借出賣親情往上爬的行為最終成為壓倒愛情與婚姻的最后砝碼。溫柔的雨夜,她再一次來到江橋,她想走到對岸的黑夜中,去破解人性之謎。她緊緊抓牢水淋淋的鐵欄桿,在死亡沖動和生活繼續(xù)中作著艱難的選擇。江橋同樣見證了愛的裂痕和婚姻的名存實亡。
典型意象的多義性在小說《雪城》中集中表現(xiàn)在“孩子”這一意象上。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的末尾發(fā)出了“救救孩子”的深切呼吁,孩子代表著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救救孩子”體現(xiàn)出了憂憤深廣的人道主義情懷。小說《雪城》傳承了“五四”以來“為人生”的文學價值追求,賦予“孩子”這一典型意象更為特別和豐富的內涵。
小說《雪城》中的孩子是一個棄嬰,是北大荒知青的后代,這樣一個孩子首先象征著“錯誤”和“問題”,反映了知識青年中存在的不成熟和責任心缺失現(xiàn)象,同時也象征著“良知”和“擔當”,北大荒知青的后代不能沒有爸爸和媽媽,正直的知青在這一點上達到了高度的思想一致和行為默契,在相互幫助撫養(yǎng)、教育、保護孩子的艱辛過程中,對知識青年閃亮美好的人性給予了熱情的謳歌。
在此基礎上,小說進一步擴大了“孩子”意象的內涵?!昂⒆印痹斐闪苏`解,郭立強誤把寧寧當成了王志松與徐淑芳愛情的結晶,就是因為這個孩子才有了“婚禮上燃燒的花圈”,所以誤解發(fā)生后,他堅持與徐淑芳保持距離,遲遲不能再次接納她。通過對誤解描述和處理,使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陡生波瀾,也折射出每個涉事知青高尚的倫理觀念,讓人油然而生敬意。“孩子”是吳茵與王志松夫妻愛情天平上的砝碼,她滿懷熱忱想做一位愛別人孩子的好母親,但孩子只把她當作“姨媽媽”,她必須從內心克服丈夫、徐淑芳,還有寧寧生父生母所造成的心理干擾,培養(yǎng)起母親對于孩子的特權,從而保持夫妻情感的濃度?!昂⒆印笔侵嗦?lián)盟的盟主,他將一干返城后的知青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誰膽敢違背道義和責任,他們將投以鄙視甚至一頓痛揙,哪個若企圖認領孩子,他們將團結一致、出錢出力,想盡辦法把孩子保護好。
意象就像一把開啟寓意之門的鑰匙。小說《雪城》中除了“江橋”“孩子”,還有許多思想蘊含深刻的典型意象。林凡臨死托付戰(zhàn)友送給妹妹的“白樺樹皮帆船”模型,閆曉東新房里擺設的“維納斯”雕像、“波琪兒”油畫、貓頭鷹標本,姚守義手里又紅又大的山楂,徐淑芳背上沉重的木箱,劉大文心里永遠抹不去的愛人照片,還有兵團服、羊剪絨帽子等。這些事物無不浸染著作家的情感,銘刻著時代的烙印,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