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云鈴,廖 容,張 莉,陶蓮德
宜賓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宜賓醫(yī)院,四川644000
抑郁和焦慮是常見的精神健康障礙,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全球疾病負擔[1]。有研究顯示,我國抑郁癥及焦慮癥的患病率為6.8%和7.6%[2]。壓力是當一個人的外部或內部需求超過其所能調動的資源時產(chǎn)生的一種反應,當個體無法控制壓力的負面影響時,會表現(xiàn)出焦慮和抑郁的癥狀[3]。護理職業(yè)對個體的要求較高,常面臨與工作有關的壓力、焦慮和抑郁。有研究表明,護理人員由于工作相關挑戰(zhàn)引起的壓力(54%)、焦慮(71.5%)以及抑郁(35.1%)水平較高[4]。一項研究顯示,有35.8%護士存在明顯的抑郁情緒,37.3%護士存在明顯的焦慮情緒,41.1%護士感知到的壓力水平過高[5]。另一項研究顯示,17%和20%的助產(chǎn)士分別患有抑郁癥和焦慮癥[6]。護理人員在工作場所普遍存在焦慮、抑郁、壓力、倦怠等負性情緒,這反映了護理職業(yè)的本質[7-10]。與護理職業(yè)相關的工作需求和壓力使護理人員面臨越來越大的精神疾病風險,如焦慮和抑郁,這可能會對其個人、家庭和職業(yè)等方面產(chǎn)生不良影響。研究顯示,焦慮或抑郁情緒對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具有負性影響,進而影響護士工作倦怠水平,最終導致護理質量及工作效率均顯著下降[11]。此外,焦慮及抑郁情緒還可導致失眠[12]、人際關系困擾[13]、學術成就水平低[14],使護理人員感知工作壓力水平升高[15],將對其身體健康水平產(chǎn)生嚴重不良影響[16]。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和福祉對其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維持較高水平生產(chǎn)力具有重要意義。正念被定義為個人將注意力有意集中于當下,并且?guī)е慌械膽B(tài)度,是一種意識狀態(tài),使身心能夠建立一種和諧與平衡的關系,是幸福的先決條件。正念干預(MBIs)廣泛用于緩解健康保健專業(yè)人員壓力,如護理人員[17]、醫(yī)生[18]、社會工作者[19]、心理治療師等[20],對其身心健康均表現(xiàn)出良好的干預效果。但目前關于正念干預對焦慮、抑郁情緒的干預研究的隨機對照試驗(RCT)相對較少,且研究對象涉及范圍較廣,如醫(yī)生、護士、實習生等,其干預效果較不穩(wěn)定。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Meta分析評價正念干預對護理人員焦慮及抑郁情緒的干預效果,為其在護理人員負性情緒干預中更廣泛地應用奠定基礎。
1.1.1 納入標準
1)研究類型:RCT。2)研究對象:醫(yī)院工作的臨床護理人員。3)干預措施: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增加正念干預,如正念減壓療法(MBSR)。4)結局指標:焦慮、抑郁情緒,評估工具包括癥狀自評量表(SCL-90)、狀態(tài)特質焦慮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流調用抑郁自評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Depression Scale,CES-D)、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抑郁-焦慮-壓力量表(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21,DASS-21)、病人健康問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一般焦慮量表(General Anxiety Disorder,GAD-7)。
1.1.2 排除標準
1)結局指標不包括焦慮或抑郁情緒;2)重復發(fā)表的文章;3)以摘要、評論、案例分析等形式刊登的文獻;4)非中文、英文報道的文獻;5)通過各種途徑無法獲取全文及完整數(shù)據(jù)的文獻。
計算機檢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國知網(wǎng)(CNKI)、萬方數(shù)據(jù)庫(WanFang Database)和維普數(shù)據(jù)庫(VIP)。檢索時限為建庫至2022年9月6日。中文檢索式:(護士OR護理人員OR護理)AND(正念OR正念療法OR正念訓練OR正念冥想OR正念減壓OR正念認知)AND(焦慮OR抑郁)。英文檢索式:(nurse OR nursing personnel OR nursing)AND(mindfulness OR mindfulness meditation OR insight meditation OR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OR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OR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OR mindfulness-based art therapy)AND(anxiety OR anxious OR depression OR depressive)。以PubMed為例,檢索策略如下:
#1 nurse OR nursing personnel OR nursing
#2 mindfulness OR mindfulness meditation OR insight meditation OR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 OR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OR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OR mindfulness-based art therapy
#3 anxiety OR anxious OR depression OR depressive
#4 #1 AND #2 AND #3
按照既定的檢索策略及納入、排除標準,由2名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的研究人員在以上數(shù)據(jù)庫中獨立進行文獻檢索及篩選,意見相左時,由第3方討論決定。信息提取采用自制的文獻特征表進行提取,提取信息包含納入研究、作者、年份、國家、種族、年齡、樣本量、干預措施、療程、測量次數(shù)、評估工具等。
嚴格按照Cochrane Handbook[21]推薦的“偏倚風險評估方法”對納入研究進行質量評級。評價內容包括:隨機分配方案的產(chǎn)生、隱蔽分組、對實施者和參與者使用盲法、對結果評價者使用盲法、不完整的結果數(shù)據(jù)、選擇的結果報告、其他偏倚。使用“低風險”“不清楚”“高風險”逐項評價。完全符合質量標準為A級;部分符合質量標準為B級;完全不符合質量標準為C級,C級文獻予以排除。
使用RevMan 5.3軟件進行分析。以Q檢驗結合I2值進行異質性檢驗,若P>0.10且I2<50%,則各研究間異質性可接受,以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若P≤0.10且I2≥50%,認為各研究間異質性較大,以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并且進行敏感性分析和亞組分析追溯異質性,當異質性來源無法判斷時,進行描述性分析。連續(xù)型變量采用均方差(MD)和標準化均方差(SMD)表示,二分類變量采用相對危險度(RR)和比值比(OR)表示,均計算95%置信區(qū)間(CI)。檢驗水準α=0.05。
初步檢索共獲得文獻1 714篇,包括英文文獻611篇,中文文獻1 103篇,剔除重復文獻,依照納入、排除標準進行文獻篩選,最終納入8篇文獻[22-29],均為中文文獻,發(fā)表時間為2018—2021年,均為RCT。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1。
8篇文獻[22-29]中,試驗組317例,對照組319例。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見表1。
表1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表2 納入研究的質量評價
2.4.1 焦慮
8篇研究[22-29]報道了正念干預對護理人員焦慮情緒的影響,各研究間異質性可接受(P=0.17,I2=32%),采用固定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焦慮得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SMD=-0.60,95%CI(-0.76,-0.44),P<0.000 01],見圖2。
圖2 正念干預對焦慮情緒干預效果的森林圖
2.4.2 抑郁
8篇研究[22-29]報道了正念干預對護理人員抑郁情緒的影響,各研究間異質性可接受(P=0.23,I2=25%),采用固定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接受正念干預的護理人員抑郁得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SMD=-0.51,95%CI(-0.66,-0.35),P<0.000 01],見圖3。
圖3 正念干預對抑郁情緒干預效果的森林圖
對納入的8篇文獻進行質量評級,包含1篇A級、7篇B級,主要原因為納入研究中RCT實施不嚴謹。其中7篇[22-28]文獻說明了隨機分組方法,僅2篇[23,25]文獻對結果測評者實施盲法。
本研究Meta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焦慮及抑郁情緒得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正念干預能緩解護理人員焦慮及抑郁情緒。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正念干預可提高普通人群及特定人群,如本科生、醫(yī)學院學生、醫(yī)療保健提供者等的正念水平及幸福感,降低其壓力水平[30-31]。在馬來西亞的教學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護士中進行的一項為期5周的正念干預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即正念干預可以緩解ICU護士的焦慮及抑郁情緒[32]。正念強調的是當下的意識,在這種意識中,個體有目的的以一種非批判的方式關注當下的體驗,有助于護士增強自身體驗、自我同情水平提高、緩解情緒困擾,幫助護理人員以更積極的應對方式應對負性情緒[17,33]。近期的一項研究表明,正念技能能減少消極的想法和情緒,緩解焦慮情緒[34]。Sood等[35]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研究結果,基于正念干預后,醫(yī)護人員焦慮得分降低。正念干預的主要目的是減輕壓力和提升幸福感,正念干預是一種心理療法,對抑郁癥狀具有緩解作用[36]。一項系統(tǒng)評價顯示,關于正念干預減輕護理人員焦慮情緒的RCT研究極少,僅2項研究為RCT研究,大部分研究沒有進行縱向追蹤且樣本量較小[37]。但各項研究結果均得出了較為一致的結論,即正念干預可以有效緩解護理人員焦慮及抑郁情緒。Duarte等[38]對腫瘤科護士的類試驗研究結果顯示,正念干預后其壓力減輕,但焦慮和抑郁情緒沒有緩解,可能原因是提供正念干預的方法及試驗方法存在差異,在該研究中,使用的是面對面的正念減壓療法,而本研究納入的研究實施正念干預的形式較為多樣化,面對面提供了與治療師的直接接觸,對壓力的緩解效果更明顯。此外,腫瘤科護士焦慮及抑郁情緒的干預效果可能存在延遲效應而沒有捕捉到。本研究納入文獻均僅考慮了干預后的即時效果,未考慮正念干預的長期效果,未來研究中應該進一步考察正念干預對焦慮及抑郁情緒的縱向干預效果。
本研究納入文獻僅包含中文文獻,文獻納入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導致檢索文獻不全且存在一定的發(fā)表偏倚。本研究納入的文獻樣本量較小,部分研究試驗方法不嚴謹,各研究間使用的研究工具不盡相同,可能存在發(fā)表偏倚。未來應進一步進行更嚴謹?shù)拇髽颖?、多中心的RCT,并可進行縱向追蹤,考察正念干預對焦慮及抑郁情緒的長期干預效果。持續(xù)關注護理人員職業(yè)生涯中的負性情緒體驗,制定有效的正念干預措施,形成高效的正念干預系統(tǒng),持續(xù)為護理人員身心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