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藝
(吉林藝術學院 動漫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影視是由視覺和聽覺共同形成的一種藝術形式,其包含很多種類,如電影、電視劇、動畫等,其中,電影最早出現(xiàn)。電影是根據“視覺暫留”原理,最早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以及還音),在熒幕上呈現(xiàn)活動影像(以及聲音),以表現(xiàn)一定內容的技術。最早的電影是由盧米埃爾所拍攝的,但那時的電影只有畫面,并沒有聲音,直到1928 年,世界上才出現(xiàn)第一部音畫同步的有聲電影,在這之后,電影才真正意義上成為由“聽覺”和“視覺”構成的藝術,也是視聽語言這門藝術的開始。動畫的發(fā)展則要比電影晚很久。通常認為埃米爾·雷諾是動畫的先驅,他于1888 年創(chuàng)造了光學影戲機,而動畫電影的真正誕生在1907 年,并且,影視動畫作為一門集合了繪畫、電影、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于一身的綜合藝術,其本身與電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所以說,想要做好影視動畫,就必須先了解電影藝術,而要了解電影藝術,就要深入研究視聽語言,學習影視藝術的視聽語言是制作電腦動畫的前提和基礎。
視聽語言本身屬于一種動態(tài)的視聽藝術,主要通過視覺和聽覺兩種不同的感知形式來表現(xiàn),而且,在此基礎上充分結合電影鏡頭來配合畫面的拍攝,并與聲音同步,從而實現(xiàn)抒情、敘事以及說理的目的。任何一部優(yōu)秀的動畫作品,其中的視聽語言都是十分考究的,最早,由于膠片的價格較高,所以,對于拍攝的要求很高,不能浪費膠片,如今觀眾的審美水平提升,對于畫面和聲音的藝術性要求也就隨之提高,所以,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影視中的視聽語言都必須充分發(fā)揮作用,這樣,觀眾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才能得到愉悅的享受,隨著導演的鏡頭一步一步地進入作品之中。視聽語言本身是一門較為復雜的藝術,因為視覺和聽覺本就是人們自然具備的能力,所以,視聽語言也隨著這門藝術的發(fā)展而不斷變化,在不停的更新迭代當中變得十分復雜,動畫的視聽語言包含了構圖、景深、色彩、影調、燈光、景別、角度、機位、運動、剪輯、對白、音響、音樂等元素,但如果籠統(tǒng)劃分的話,可將其分為視覺語言和聽覺語言兩大類,也就是鏡頭和聲音。
視覺語言也就是通常認為的鏡頭,從剪輯的角度看,鏡頭就是兩個剪輯點之間的那段膠片,鏡頭具體又可分成構圖、景深、色彩、影調、燈光、景別、運動、角度、機位9 個元素。鏡頭語言在影視動畫中主要起到表現(xiàn)作用,所謂表達就是通過視覺所展現(xiàn)出的直觀效果來告訴觀眾,現(xiàn)在的人物是誰,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做些什么,這只是一個鏡頭的作用,鏡頭與鏡頭之間通過剪輯的方法結合在一起,這便形成了完整的故事,以上是我們從視覺的角度直觀看到的內容,即便沒有聲音,我們也可以知道事情發(fā)展的方向。
聽覺語言則需要配合鏡頭才能表達出來,其主要的作用是對鏡頭或一段故事進行表達,吸引或加深觀眾對畫面的印象。聽覺語言可以分為人聲、音效以及音樂三個元素,人聲就是配合畫面,對故事進行直接的敘述,告訴觀眾畫面中所發(fā)生的事情或是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例如,《現(xiàn)代啟示錄》中威拉德的獨白便是直接向觀眾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音樂和音效則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表現(xiàn)人物情緒,吸引觀眾注意等,例如《惡童》中,開篇一段簡單的獨白后,緊接著一個劃火柴的聲音,然后才出現(xiàn)光亮,讓觀眾看清劇中的人物,簡單的一個聲音便很有效地將觀眾的注意力拉到影片當中,使觀眾意識到影片的開始。
在影視藝術發(fā)展的長河之中,所有的影視藝術種類,無論是電影還是動畫,從視聽的角度出發(fā),可以被分為兩大類:有聲和無聲,但其中表現(xiàn)的內核只有一個,那便是“故事”,也就是影片的內容。無論是有聲影片作品還是無聲的作品,導演所做的最主要的工作便是表現(xiàn)影片內容,導演通過銀幕把自己的想法編輯成故事傳達給觀眾,而視覺語言則是表現(xiàn)內容的主要手段。在影視作品當中,視覺是表現(xiàn)作品內容的主要手段,而聲音更多地起到配合畫面的作用,視覺作為最直觀的一種感覺,它不像其他感受一樣需要傳入大腦后進行思考才能理解,視覺是直接將畫面通過眼睛傳達到大腦當中,所以說,視覺語言才是表現(xiàn)作品內容的主要方式,而在視覺語言的所有元素中,最能直接引發(fā)觀眾注意的則是色彩和構圖。
對于影視動畫來說,色彩可以說是視覺語言中最為顯著的元素,大到影片風格,小到單個畫面的表現(xiàn),都可以通過色彩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以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為例,其主要講述了在戰(zhàn)爭時期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經理古塔斯夫和穆斯塔法之間的故事,而這部影片可以說是電影色彩美學的典范,電影的故事以戰(zhàn)爭為背景,但是,乍看之下,卻難以將其與殘酷的戰(zhàn)爭聯(lián)系到一起,因為整部影片的色彩運用拋棄了那種蒼涼的感覺,而是用了十分明快的色彩,使其在嚴肅中又添加了幾分浪漫主義情懷,而對影片中的故事起伏,導演選擇用冷暖對比的方法進行表現(xiàn),在影片初期,導演選擇使用大量的“粉色”,這種粉色的飽和度很低,使影片看起來復古、高級,并且,沒有帶偏影片的基調,還給了觀眾一種溫暖、安寧的感覺,而在監(jiān)獄的戲份中,畫面的色彩從暖色變成了以藍灰色為基礎的冷色調,藍色通常給人一種寂靜傷感的感覺,這也充分表現(xiàn)出角色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在動畫中,色彩運用最為大膽的可以說是《JOJO 的奇妙冒險》系列,該動畫中除了極具時尚感的人物設計之外,最為惹眼的便是色彩的靈活運用,例如黃色的天空與綠色的街道之間的對比,利用紫色的烏云和綠色的馬路渲染出的詭異的氛圍等。以《JOJO 的奇妙冒險·不滅鉆石》為例,在動畫人物空條承太郎和廣瀨康一的一場戲中,作者為突出人物情緒,先是用地板的暖色與康一的冷色調進行對比,凸顯出當時康一的震驚和疑惑,而在承太郎的鏡頭中,作者不僅使用了面部的特寫,還用綠色作為人物的主色調,而背景則使用橙色鋪滿,這也進一步突出了人物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做不僅豐富了色彩表現(xiàn),突出了人物情緒,渲染了氛圍,而且還有效地將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人物身上,使觀眾也感受到了片中人物的情緒。
在一部影視動畫當中,能增強內容的表現(xiàn)效果的方式之一是畫面的構圖,色彩可以區(qū)分畫面中出現(xiàn)的多個元素,并可以從視覺上將人物的情緒思想傳達給觀眾,而構圖相比較色彩的用法更加靈活多變,所以,影視的構圖比較復雜,在運用時更需要認真思考。對于構圖,很多人都有一些刻板印象,認為只有畫作當中才需要在意構圖所產生的美感,但在影視中也需要考慮構圖,其甚至比畫作更加復雜。影視中構圖的復雜性主要源于影視中的一切畫面都是“運動”的,無論是動畫中假定的鏡頭,還是人物、花草,都不可能像單獨的畫作一樣一動不動,所以,影視中的構圖要將“運動”的因素考慮在內,這樣才能將導演想表達出的內容表現(xiàn)出來。以電影《罪孽天使》為例,其中,在凱特·溫斯萊特出場的戲份中,攝影機始于畫面左側的教師,隨著教師的介紹,攝影機轉動,使畫外的凱特出現(xiàn)在畫面中,看似一個簡單的一鏡到底,卻有著諸多信息,開始的傳統(tǒng)構圖使觀眾知道講話的人是誰,然后,攝影機開始環(huán)繞,帶動觀眾的注意力,從教師移動到凱特身上,最后的推進鏡頭中凱特的構圖與開始時教師的構圖基本一樣,這使得凱特完全接管了畫面。這樣的構圖方法讓觀眾清楚地理解了主次關系,并且,鏡頭的運動還對這場戲增加了些許的戲劇性。
對于聽覺語言,其實大多數(shù)人并不了解,大部分人對于聲音的了解僅僅是聲音中傳達出的一些情緒,例如喜悅、傷感、恐懼等,但難以理解聲音在影視作品中所起到的具體作用。自1928 年世界上第一部音畫同步的有聲電影誕生之后,聲音便成為影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聲音的全方位性、場域性和視覺聯(lián)想性使其既可以補充畫面呈現(xiàn)出的觀感,又可以獨立于視覺畫面而存在,其中,音效和音樂在聽覺語言中對作品起到了增強表現(xiàn)力的作用。
音效是人工制造或加強的聲音,在影視中主要用于表現(xiàn)某個物品所發(fā)出的聲音,音效最為重要的作用便是使影片變得更加真實,尤其是面對影視動畫高度假定化的情景,合適的音效顯得尤為重要,比如,《蒸汽男孩》中齒輪碰撞發(fā)出的聲音,《龍貓》中龍貓的吼叫聲,《千年女優(yōu)》中飛機轟炸時的爆炸聲,都會使觀眾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一點十分重要,音效對加強作品真實性的表達起著重要作用。
音效除了增加畫面的真實感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這一點著重表現(xiàn)在影片開篇的時候。在電影剛剛出現(xiàn)時,觀眾的注意力其實是并不集中的,并沒有將自己的情感及情緒代入到電影當中,這時,需要用一個辦法有效地吸引觀眾,而聲音便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導演更多地會選擇片中某件物品的音效作為吸引觀眾的切入點。以《空中殺手》為例,在影片開頭,交代了事件發(fā)生的環(huán)境,然后是一句飛機駕駛員的臺詞,這句臺詞對于觀眾來說聲音并不高,主要起到提醒的作用,緊接著便是一陣飛機引擎的轟鳴聲,在飛機出現(xiàn)的前一刻,先出現(xiàn)引擎的轟鳴聲,這樣做側面告知了觀眾畫面中將要出現(xiàn)的事物,而且,轟鳴聲完全蓋過之前臺詞的聲音,這使得觀眾直接被電影的聲音吸引了注意力,讓觀眾快速地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電影上。在《天空之城》中,導演也運用了同樣的方法,影片剛開始時是一個全景鏡頭,交代環(huán)境,隨著鏡頭向近景切換,畫面中的飛船聲也逐漸提高,最后,鏡頭變成了飛船的特寫,觀眾可以完全聽到飛船發(fā)出的聲音,隨著鏡頭的移動,飛船發(fā)出了很大的警告聲,這時的觀眾也完全被聲音吸引住,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到了影片上。
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比音效多了幾分獨特性和獨立性,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聽覺藝術形式,而在與影視相結合之后,所展示出的效果又十分獨特,觀眾在觀賞影片時可以將畫面與音樂結合到一起,當然,也可以將音樂與影片分開來單獨欣賞。音樂在影片中主要起到渲染情緒的作用,以電影《夏洛特煩惱》為例,在片中袁華用公共電話與秋雅通話的戲份中,為突出袁華被拒絕而感到悲傷的情感,這場戲用《一剪梅》作為背景音樂,《一剪梅》悠揚的曲風不僅將袁華的悲涼盡數(shù)展現(xiàn),其中的歌詞“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和“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分別將環(huán)境與人物的狀態(tài)表達出來。再以《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新劇場版·破》為例,在影片末尾,碇真嗣駕駛著初號機與力天使對戰(zhàn),面對初號機的覺醒,此時的背景音樂《THE BEAST II》將這場戰(zhàn)斗推到高潮,音樂莊嚴激昂的感覺將初號機覺醒時的狀態(tài)表達了出來,中間急促的音律仿佛報警器的危險信號一般,也把初號機危險的性質和這場戰(zhàn)斗的兇險程度渲染得淋漓盡致,而在之后碇真嗣打算救出凌波麗的戲份時,雖然畫面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但此時的背景音樂卻換成了《翼をください》(請給我翅膀),在這里,導演用音樂將觀眾從剛才激烈的戰(zhàn)斗中帶出來,引入到碇真嗣和凌波麗即將分別時的痛苦之中,音樂中優(yōu)美綿長的曲調將兩人分離時的悲傷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來,讓觀眾也沉浸在這樣的傷感之中,可以說,此時的音樂對片中情感的表達是十分成功的。
視覺和聽覺是人類最重要的兩大知覺,研究好視聽語言對于影視來說十分重要,對于影視動畫更是如此,動畫作為一種高度假定化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從誕生到如今,在學術上一直都備受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如今科技高速發(fā)展的情況下,影視動畫中的視聽語言給人帶來的視覺上的震驚和聽覺上的沖擊使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動畫,視聽語言對于影視動畫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