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
湘平五錢是清末新疆喀什地區(qū)鑄行的一種銀幣。湘平,原是清末湖南地區(qū)的衡量標準,后因左宗棠率軍收復新疆,“湖湘子弟滿天山”,以至于這種衡量標準也暢行于西陲為當?shù)毓倜裢ㄓ?。湘平五錢銀幣一面鑄龍紋和花葉環(huán),另一面鑄“喀什造”“大清銀幣”“湘平五錢”等字樣,左右分別以維文表示“鑄于喀什噶爾”以及“五錢”。
根據(jù)銀幣文字面是否標注鑄造年代,湘平五錢可以分為有紀年和無紀年兩種。有紀年湘平五錢鑄于回歷13 2 5年(約公元19 0 7年)、回歷1 3 2 6 年(約公元1 9 0 8年)以及回歷1 3 2 7 年(約公元1909年)。至于無紀年湘平五錢鑄于何年,則需要通過對比分析錢幣上的圖像符號、實物版式等方法一探究竟。
一般來說,錢幣界通常認為無紀年湘平五錢鑄于回歷1324年(約公元19 0 6年),是湘平五錢系列的早期鑄幣。這種觀點始見于林國明 、馬德和編著的《新疆金銀幣圖說》,書中推測無紀年湘平五錢“很可能是回歷1324年所鑄”,但未提供推導過程與依據(jù)。另據(jù)資料考證,清末喀什地方鑄幣確有先鑄行無紀年版再鑄行有紀年版的先例,如光緒十八年喀什鑄行一錢、二錢、三錢銀幣就沒有紀年,光緒十九年開始鑄行的喀什銀幣才有回歷1310紀年。也許是基于這一因素,“無紀年湘平五錢鑄于回歷1324年”的觀點也逐漸被錢幣界所接受。
事實真的如此嗎?不妨從不同時期湘平五錢的圖像方面再做分析。
不同時期湘平五錢鑄幣的主要圖文區(qū)別 (上為早期、下為中晚期)
回歷1325 年 湘平一兩
作為清末新疆錢幣的一個大系列,湘平五錢銀幣的版式十分龐雜。盡管錢幣上的圖文要素相對固定,但具體細節(jié)卻千差萬別。總的來說,若想從圖文方面對湘平五錢系列鑄幣時間的先后順序作區(qū)分,除了明確的回歷紀年之外,還可關注三個方面。第一,早期鑄幣字面標注“喀什”,而稍晚鑄幣則一般標注“ 喀什造”。第二,早期鑄幣面值標注為“伍錢”,而稍晚一般標注為“五錢”。第三,早期鑄幣龍身周圍的云飾形似如意,而稍晚鑄幣龍身周圍的云飾為漩渦狀。這些湘平五錢早期鑄幣的圖文特征,也可以在同時期湘平系列主幣即“湘平一兩”身上得到佐證。
筆者通過比對不同版式的無紀年湘平五錢,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無紀年湘平五錢的字面鑄文均為“喀什造”、小寫“五”以及漩渦云,從圖文角度看,不屬于湘平系列早期鑄幣風格。因此,以往學界認為“ 無紀年湘平五錢鑄于回歷1 3 2 4 年,是該系列銀幣開山之作”的觀點是缺乏事實支撐的。
部分不同版式的無紀年湘平五錢
通過將全部無紀年湘平五錢版式與其他中、晚期鑄造的湘平五錢銀幣版式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有兩種無紀年湘平五錢與兩種回歷1 3 2 6 年的湘平五錢銀幣之間存在著共用龍面模具的現(xiàn)象。第一種無紀年湘平五錢使用的龍面模具左側(cè)有11片葉植物,龍身周圍有8 朵向左旋轉(zhuǎn)的漩渦云。與之共享龍面模具的回歷132 6年湘平五錢,回歷標注在字面左側(cè)9點鐘方向。
第二種無紀年湘平五錢使用的龍面模具,其左側(cè)植物有10片葉,龍身周圍有8 朵向右旋轉(zhuǎn)的漩渦云。與之共享龍面模具的回歷132 6年湘平五錢,回歷標注在字面右上方2點鐘方向 。
至于其他版式的無紀年湘平五錢,雖未發(fā)現(xiàn)與有紀年版存在共享龍面模具的現(xiàn)象,但與上述兩種無紀年湘平五錢之間,有圖文上的承繼、衍化關系。
綜上,筆者認為無紀年湘平五錢應鑄于回歷132 6年,即公元19 0 8年左右。由于史料缺失,喀什地方在該年同時鑄造有紀年與無紀年兩種湘平五錢銀幣的具體原因已不可確知。但是,彼時喀什造幣廠的產(chǎn)品質(zhì)量問題已日趨嚴重。根據(jù)筆者統(tǒng)計,湘平五錢銀幣在短短不到三年的鑄造時間里(在最后一年即回歷132 7年,喀什造幣廠已開始鑄造全新品種“宣統(tǒng)銀幣五錢”),因更換鑄造模具而產(chǎn)生的各種版別不下百種。如此頻繁地更換模具,只能說明喀什造幣廠的品控出了很大問題。
第一組共用龍面模具的無紀年與回歷1326年湘平五錢
第二組共用龍面模具的無紀年與回歷1326年湘平五錢
筆者推測,并鑄有紀年與無紀年兩種銀幣的情況,說明當時的喀什造幣廠內(nèi)至少有兩套鑄幣機組在進行生產(chǎn),當然也不排除喀什地方當局對錢幣生產(chǎn)進行分組管理,以錨定產(chǎn)品質(zhì)量責任。然而錢幣質(zhì)量問題的根源真的出在生產(chǎn)線上嗎?也許并不盡然。19 09年初,時任英國駐喀什噶爾總領事馬繼業(yè)注意到,市面一度傳言喀什噶爾道臺將要被免職,“因為他降低了鑄幣的成色,以當前百分之二十的混合物代替了原來的純銀?!瘪R繼業(yè)進而指出,“在改善喀什噶爾造幣的惡劣狀況方面,當?shù)毓賳T毫無作為。帝國政府的這種改良企圖實施得太晚了,在解決中國幣制混亂的整個問題之前,已經(jīng)到了革命的前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