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英杰 西藏拉薩市曲水縣中學
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過程。其技術特點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基本特征是開放、共享、交互、協作。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模式,是實現教育跨越式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歸根結底,教育信息化就是信息時代的教育創(chuàng)新,即信息化一定要由一般應用,轉變?yōu)橹С纸鉀Q教育教學瓶頸性問題。深入研析拉薩市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應用現狀,才能為區(qū)域性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找準方向。
2018 年教育信息化2.0 計劃頒布實施,目的是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fā)展,推動教育理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使我國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走在世界前列,發(fā)揮全球引領作用。西藏自治區(qū)教育廳積極行動,目前完成了拉薩市中小學教學信息化硬件設備的安裝和更新,對軟件系統和相關配套支持進行了推廣、更新和升級。拉薩市教育局主持建設的智慧校園項目搭建完成之后,將可以更充分滿足各校師生日常教育教學需求。雖然拉薩市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正在穩(wěn)步推進,但面臨的問題和困境依然不可忽視。
在教育信息化2.0 時代,拉薩市中小學硬件設備的建設已經基本和內地同等次的學校接軌,但相關的技術支持還存在較大缺口,部分學校的教學場所、倉庫中積壓著大量的先進教學設備,沒有運用在教學活動中,歸根到底就是缺乏技術支持。尤其是社會機構捐贈的設備,沒有技術配套和使用培訓,導致先進的信息化設備難以利用起來,最終淪為擺設,造成資源浪費。
筆者認為,技術支持只是基本的配置問題,根源還是在于拉薩市中小學缺乏信息化的專業(yè)人才。例如,某縣中學的錄播系統于2014 年建成之后就從未使用過,直到引進援藏教師經過反復研究才使之運轉起來。學校其他的信息化設備也是一樣,由于缺乏技術人才,導致設備利用率不足、設備損壞率增加,信息化服務教學和便利教學的初衷難以達成,更不要談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信息化設備的更新換代固然刻不容緩,人才的培養(yǎng)和引進更加不能小視。
教學之中,教師為主導。想要真正把信息化融入教學,教師必須轉變思想觀念。就目前來看,信息化還沒有真正給拉薩市中小學教育帶來大規(guī)模、常態(tài)化的革命性改變。教師對信息化的應用層次比較粗淺,對知識理解與探究、系統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個性化與合作學習、過程監(jiān)測與調控等方面應用極少。大多數教師并沒能做到將教學和信息化相融合,認為信息化是教學中可有可無的調味品,而非互動與分享、探究和創(chuàng)新。教師觀念滯后,對信息化的了解和應用缺失,這是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在教學活動中面臨的最大困境。從學生的角度來說,階段性差異也是教育信息化無法深入教育教學的重要因素,小學和初中的學生正處于認識電子產品的階段,無法達到正確操作和使用的水平,阻滯了信息化與教育教學融合的進程。教研員層面,大多數情況下并未積極推動信息化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學校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方式是由教研室負責融合信息化與教學過程、電教部門提供技術支撐。但在實際應用中,教研員對信息化理解程度相對較低,基本上是按照常規(guī)教學方式指導教學,導致信息化推進過程遲緩。學校管理應用局限于基本信息管理,而不是基于大數據的精準調控和評價。如果信息化工作開展、溝通交流、決策支持、預警預報等一體化支撐系統對資源和軟件的管理與應用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不強,就會使教師缺乏符合教學實際情況的套件應用資源以及能夠簡便調整、編輯和生成所需教學應用資源的支撐工具,學生缺乏針對問題的學習路網資源。雖然西藏教育系統也開設了功能涵蓋辦公系統和教學資源的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臺和拉薩市公共服務云平臺兩級兩大教育管理平臺,但拉薩市中小學很少運用線上辦公系統,教學資源的利用率也不高。管理層教育信息化觀念不強,使得學校信息化發(fā)展舉步維艱。
拉薩市中小學普遍面臨各類信息化設備魚龍混雜,控制系統過于多元的問題。信息化教育系統就像是一座座孤島,只能獨立運行,和其他系統少有交集。如廣播系統和監(jiān)控系統分屬不同部門,缺少交流,如同電影聲畫不同步,場面自然滑稽。學校信息化“孤島現象”降低了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信息化設備的后期維護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其一,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快,一般的教育信息化產品三五年后就會無法滿足日常教學所需甚至被淘汰,回收制度的不健全更是導致大量淘汰產品堆積淪為沒有價值的廢品。其二,一些公司承建完項目之后,沒有任何售后服務,其他維修公司也沒有配套的維修配件,項目設備只能棄用。除此之外,設施設備后期的維護,涉及到交通成本、維護價格、維修質量等,也是拉薩市中小學尤其是縣區(qū)學校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信息化建設是一個持續(xù)的系統工程,需久久為功。要讓信息化步入良性發(fā)展軌道,必須建立其運行機制,劃分責任主體,定位主體功能。
充分發(fā)揮教育行政部門的主導作用,為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統籌規(guī)劃,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教育發(fā)達地區(qū)與薄弱地區(qū)結對幫扶,助推“互聯網+”條件下的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縮小區(qū)域、城鄉(xiāng)、校際差距,緩解教育數字鴻溝,實現更加公平優(yōu)質的教育,努力“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yōu)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1]校長要積極營造環(huán)境,抓好應用。加強教師培訓的同時,注重外部資源引入和校本空間建設,為教師提供優(yōu)質的數字化資源共享平臺,確?!叭齻€課堂”落地,完善對教師的激勵制度。教研員要深入研究教與學的關系。在提供探究工具的同時改變知識呈現形態(tài),加強新技術培訓與構建人網融合系統同步進行建立學習路網,簡化知識信息獲取的途徑和方式。提高教師信息化水平,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強調,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fā)展,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的關系都發(fā)生了革命性變化,這也對教師隊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充分利用新興媒體和移動終端,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比如手機端的各種APP 不僅可以實現教學所需,還可以和教室一體機終端進行互聯和數據傳輸,能實現教學信息的實時展現。這樣一來,就可以解決大部分對信息化設備操作不熟練的教師的困惑,提高將知識轉化成應用的速率。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教育信息化初衷是為了學生的學。信息化的環(huán)境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加強建構性學習,讓學生能夠在接受知識之后,通過網絡學習社區(qū)或其他學習途徑進行知識建構,最終達到自我知識創(chuàng)生的目的。
開展“學校聯網攻堅行動”,推動學校網絡升級改造是一切教育信息化的基礎。信息化是建立在互聯網平臺支撐之下的,全面改善拉薩市中小學網絡提速降費,促進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實現教育資源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即時傳播和平衡配置。
高質量建設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高效推動網絡學習空間的普及應用。目前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臺已經建設完成并且投入使用,把本地資源和國家各級各學段的資源進行了整合,也同步開展了“一師一優(yōu)課”“名師課堂”等活動。但是西藏教育有著自身的特殊性,非全國所有的資源都具有適應性和同步性。所以還是要抓關鍵抓重點,著力加強本地教育資源的收集和整合工作,繼續(xù)深入開展本地特色教育教學活動。
推進“智慧教育示范區(qū)”建設與實踐探索,推動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要將信息化作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通過完善政策環(huán)境、健全制度體系、創(chuàng)新推進機制,與時俱進地革新教育理念、優(yōu)化教育體制、構建教育生態(tài),以促進信息技術特別是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核心,以能力素養(yǎng)培育為重點,大力推動人才培養(yǎng)模式變革。要研究制定網信領域人才發(fā)展整體規(guī)劃,推動人才發(fā)展體制機制改革,讓人才的創(chuàng)造活力競相迸發(fā)、聰明才智充分涌流。[2]加大對學校原有電教員的培養(yǎng)和培訓力度,讓技術滲透到每一所學校,保障學?;镜慕逃畔⒒顒诱i_展。
切實推進設備報廢回收制度,做到報廢和更新環(huán)節(jié)之間的無縫銜接。同時建立系統化的售后維護體系,保障信息化設備正常運轉,保證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全面推動教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教育行業(yè)“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要適度超前部署教育現代化,用教育現代化服務支撐國家現代化,形成長效機制,促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3],這就是我們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千載難逢的發(fā)展機遇,拉薩教育工作者應把準時代脈搏,樹立新時代精神,立足本地的教育實際,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不斷縮小縣區(qū)和市區(qū)、市區(qū)和區(qū)外的差距,讓信息化真正融入教育教學,服務教育教學。
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路漫且長,任重道遠。只要我們正視現實、立足長遠、精準研判、科學謀劃,拉薩市中小學信息化發(fā)展必定能攻堅克難,走出困境,使信息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從而為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