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晨旭
端午節(jié),龍舟賽,百舸爭流,千舟競發(fā),人人奮勇爭先,個個神采飛揚,鑼鼓聲,口號聲,聲震云霄……這是陽新縣龍港鎮(zhèn)富水群眾歡度端午佳節(jié)的場景。這生動的場面千百年來世代相承,它不為貧窮和戰(zhàn)亂所擾,不為山高路遠所隔,不為烈日暴雨所阻,從未間斷。這一天,富水人相聚在母親河畔,以龍舟為載體,以水為媒介,赴一場無關(guān)風月,只與自己對話的心靈之約。
富水有神韻,其神在厚重的歷史人文底蘊。孟嘉落帽處,陶侃為官地,鐘繇洗硯池,駱賓王匿跡所,斯人已去,遺跡尚存。不知哪年哪月,亦不知是何人,掬一捧珍珠淚,撒向這毓秀山川,一股股泉水從山澗溝壑噴薄而出,一路歡歌,匯聚到陽辛古縣衙門前,而后一路向東,經(jīng)星潭、軍墾、半壁山、興國鎮(zhèn)、木港、楓林到富池口流入長江。這條河,名曰富河。盧高、王質(zhì)、吳國倫、石瑛、羅偉、王平……他們飲富河水長大,從這里出發(fā)奔向遠方。他們生時與時代同頻共振,奉獻于國家和民族;他們魂歸故里后又反哺這片土地,以精神與品質(zhì)潤澤后人。
富水有神韻,其韻在風光秀美、民風淳樸。富水系長江中游下段南岸一級支流,發(fā)源于幕阜山北麓,以富水為界,陽新被分割為南河、北河兩大片區(qū)。這里山巒起伏,林木繁茂;這里山谷平廣寬闊,良田萬頃;這里四季分明,季季景色不同。春天,桃紅李白熱鬧之后,就到了油菜花最盛時,夾河兩岸染黃金;夏天,收完油菜,割了小麥,就到滿畈稻穗成熟時,風吹兩岸稻花香;秋天,楓葉染遍千山萬壑,橘子熟了,柿子綴滿枝頭,任君采擷,候君來賞;冬天,若你不愿把心思埋得太深、藏得太緊,就覓一個大雪天,隨意推開一扇門,必有溫酒一壺,清水魚一鍋,幾樣家常小菜冒著騰騰熱氣等候著你。山鑄魂,這里的男人重諾守信,如山一般厚重沉穩(wěn);水養(yǎng)性,這里的女人賢淑溫潤,如水一樣清澈澄亮。
富水有神韻,其神在生生不息接續(xù)奮斗的精氣神。水是溫順的,滋養(yǎng)萬物;水也是任性的,動輒毀滅一切。新中國成立,大興水利,政府決定在富水上游筑堤修壩建水庫。黨和政府一聲令下,數(shù)以萬計的富水人民無怨無悔地攜老扶幼離開世代生息的家園,由政府安置在全縣各地,甚至有人為減輕政府負擔主動投親靠友遠赴縣外、省外。古陽辛縣衙前那條油光锃亮的青石板街,富水村前那棵老槐樹濃蔭遮掩下的“福神”,還有宗廟祠堂,一同進入靜默狀態(tài),沉睡在數(shù)百米深的水底……它們緘口不言,靜靜地等候著子孫們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吹響龍舟賽的號角,再現(xiàn)車如流水馬如龍,人群摩肩接踵,商販叫賣聲連成一片,前呼后應(yīng)的人間煙火色。
富水水庫,1958年動工,1964年竣工,大壩設(shè)在陽新縣龍港鎮(zhèn)富水管理區(qū)。富水水庫是一座以防洪、發(fā)電為主,兼有灌溉、航運、圍墾、養(yǎng)殖、滅螺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富水河,終于成了一條讓兩岸人民群眾走向富裕的河。當年從庫區(qū)移民的58573人,留守在縣內(nèi)的白手起家重建家園,如今阮家畈、富水村一棟棟別墅連接成長龍,一棵棵樹木枝繁葉茂、碩果累累,這里已是休閑垂釣、觀光避暑的好去處;遠赴他鄉(xiāng)的篳路藍縷、不等不靠,用勤勞的雙手經(jīng)幾代人接力奮斗,沐鄉(xiāng)村振興春風,已具備自我造血能力,過上了小康生活。
富水有神韻,其韻在用瑯瑯書聲托起明天的太陽。富水大地上的每一個村莊,都在瑯瑯書聲中開啟新的一天。富水一地,文脈深厚,文運昌隆,讀書之風興盛,歷代人才輩出,而今尤甚。富水管理區(qū)人口不足3萬,卻建有星潭、富水兩所中學,兩校相距不足兩千米,比教學,比教研,比學風,形成了良性競爭。故而,星潭中學、富水中學并肩共進,比翼齊飛,長期雄踞陽新鄉(xiāng)鎮(zhèn)初級中學前列,多次躋身黃石市初級中學前三十強。
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秀美風光,頤養(yǎng)出富水人的家國情懷,錘煉了富水人的品質(zhì)操守。無論走到哪里,富水人都是一張張靚麗的家鄉(xiāng)名片。富水的神韻,在歷史人文,在風光秀美,在民風淳樸,在接續(xù)奮斗的精氣神,在瑯瑯書聲里……富水有神韻,其神其韻歸根結(jié)底在人,在世代繁衍生息于此的富水父老鄉(xiāng)親的一言一行中。讀懂富水人的言行舉止,你才算是真正讀懂了富水神韻。
(責任編輯/孫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