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清
我家3口人突然都生病,體溫居高不下、渾身酸痛無力,只好在床上躺著、養(yǎng)著。兒子的癥狀相對較輕,燒到38.4℃后,體溫開始下降至正常,一天多就好了。我一邊慶幸兒子很快恢復正常,一邊又為他的學習、飲食起居無人照料而擔憂。
沒想到,一直在我眼里“一無所長”的兒子卻信誓旦旦地說:“這是我大顯身手的時刻,我一定會好好照顧你們的?!彪m然他已是11歲的大男孩了,但一想到他平時做事馬馬虎虎、大大咧咧的樣子,我對他的話還是半信半疑。
然而,兒子的表現(xiàn)卻出乎我的意料。他根據(jù)學校的課程安排,有條不紊地進行線上學習,還按時給我們端水送藥,后又送來水果,讓我們補充維生素C,可謂悉心照顧。他還學做簡單的飯菜,如西紅柿炒雞蛋、青菜炒肉、白菜粉條、海米疙瘩湯等,一日三餐,我們都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在兒子的精心照顧下,我們夫妻倆的不適癥狀逐漸減輕。
平時不顯山露水的兒子,關鍵時候的表現(xiàn)卻可圈可點。我對突然間長大的兒子刮目相看。痊愈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了兒子一個大大的擁抱。經歷此事后,我不得不重新認識我的“學渣”兒子。他知道感恩、懂得反哺,在我們需要他時,他用實際行動溫暖了我們的心窩。
我突然覺得,孩子懂得感恩是父母最大的福氣。因為一個不知感恩的孩子,其他方面再優(yōu)秀也沒用;一個不懂孝順的孩子,更是經不起人性的考驗。
懂得感恩的孩子,總是會讓人感動和感到溫暖。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愛,父母一生最大的福氣,不是孩子的學習成績有多么好,能獲得多么大的成就和榮譽,而是看到孩子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回饋社會。
居家“線上”學習,考驗著孩子的自主、自律能力,同時也提醒家長要行勝于言。“我天天說,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不理我!”有的家長十分苦惱。因為過多的嘮叨只會適得其反。心理學上有個“超限效應”,指刺激過多、過強,會引起孩子極不耐煩或逆反。其實,此時最佳的做法是父母立身示范,營造家庭學習氛圍,跟孩子共情,換位思考,給孩子一個愛與尊重的環(huán)境。
家長要學會示弱。家長的每次示弱都是在制造機會讓孩子變強;懂得“示弱”,孩子才能真正學會心疼和體諒家長。家長在生活上“撒嬌”,讓孩子更有責任感;在學習上“低頭”,讓孩子更自覺;在決策上“放手”,讓孩子更有主見。父母的示弱,就是有技巧地放開孩子的手,推著他們去成長。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提到,世上最沒用的3種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fā)脾氣、刻意感動。父母總是喜歡“以理服人”,結果讓孩子變得厭煩叛逆,離自己越來越遠。因為在孩子的眼里,道理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家長的尊重與理解。
哲學家西塞羅說:“感恩不僅是最大的美德,而且是其他所有美德的母親?!弊詈玫慕逃羌医蹋詈玫臍赓|是教養(yǎng),最好的愛是學會感恩。家長朋友們,這些您都教給孩子了嗎?
(摘自《家長》)(責任編輯 張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