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應(yīng)飛,聶 翔,熊麗霞,吳學平,占忠旭,匡佩琳
(江西省檢驗檢測認證總院食品檢驗檢測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00)
產(chǎn)志賀菌毒素的大腸桿菌(Shiga Toxin ProducingEscherichia coli,STEC)和腸致病性埃希氏菌(EnterogenicEscherichi coli,EPEC)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源性病原體之一。牛羊等動物作為STEC 和EPEC 的宿主,可通過糞便污染肉食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危害[1]。STEC 可引起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甚至可能導(dǎo)致死亡[2]。EPEC 可引起急性或持續(xù)性腹瀉,多發(fā)于兩歲以下的兒童。通常,EPEC 會引起急性水樣腹瀉,并伴有發(fā)燒、嘔吐和脫水,該病發(fā)病迅速,在攝入細菌后幾小時后出現(xiàn)癥狀[3]。本研究旨在用傳統(tǒng)平板分離法結(jié)合分子生物學方法對江西省南昌市市售牛肉樣品中的STEC 和EPEC 進行分離鑒定。
恒溫培養(yǎng)箱,上海智誠;實時熒光PCR 儀,伯樂;改良胰蛋白胨大豆肉湯培養(yǎng)基,新生霉素、營養(yǎng)瓊脂,北京陸橋;CHROMagar STEC 顯色培養(yǎng)基,科瑪嘉;改良Rainbow O157 顯色培養(yǎng)基,Biolog;引物和探針,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從2018 年9 月—2019 年3 月,每月采集牛肉及制品數(shù)量為20 份,共采集7 個月合計抽取140 個牛肉及制品樣本。于實驗當日清晨在實驗室周邊超市或農(nóng)貿(mào)市場購買牛肉樣品,并將其置于無菌采樣袋中,詳細記錄樣品信息。采樣后應(yīng)置于2 ~5 ℃保存,在4 h 內(nèi)檢驗。
無菌操作條件下, 取樣品(325±32.5)g 于BagFilter P2000 均質(zhì)袋中,并向均質(zhì)袋中加入(975±19.5)mL 的改良胰蛋白胨大豆肉湯培養(yǎng)基,用拍擊式均質(zhì)器拍打1~2 min,制成1∶4的樣品勻液,于(36±1)℃預(yù)培養(yǎng)4 h。
在生物安全柜中,向上述經(jīng)過預(yù)培養(yǎng)的樣品勻液中加入新生霉素溶液,使其終濃度為10 mg·L-1,之后于(42±1)℃培養(yǎng)15 ~24 h。同時以含有stx1、stx2和eae基因的大腸埃希氏菌為陽性對照,以不含stx1、stx2和eae基因的大腸埃希氏菌為陰性對照,并做培養(yǎng)基空白對照。陽性對照菌株可使用大腸埃希氏菌CICC10670,陰性對照菌株可使用大腸埃希氏菌ATCC25922。
以16S rRNA 基因作為PCR 體系內(nèi)參照,檢測大腸埃希氏菌的志賀毒素編碼基因stx(stx1、stx2)和緊密素編碼基因eae。志賀毒素編碼基因stx(stx1、stx2)、緊密素編碼基因eae及內(nèi)參照16S rRNA 的擴增引物和探針見引物和探針的核酸序列等同采用USDA-FSIS MLG 5C.03 中的規(guī)定[4]。
1.6.1 分離
用10 μL 接種環(huán)取上述增菌液劃線于CHROMagar STEC顯色培養(yǎng)基(或改良Rainbow O157顯色培養(yǎng)基),(36±1)℃培養(yǎng)18 ~24 h。記錄分離培養(yǎng)基上菌落生長情況及菌落形態(tài),CHROMagar STEC 顯色培養(yǎng)基上STEC 為淡紫色,其他腸桿菌為藍色、無色或被抑制,改良Rainbow O157 顯色培養(yǎng)基STEC 有不同顏色的菌落,藍色、紫色、粉色或灰色。
1.6.2 生化確認
將典型或可疑菌落接種于三糖鐵瓊脂斜面,先在斜面劃線,再于底層穿刺;接種針不要滅菌,直接接種營養(yǎng)瓊脂平板,于(36±1)℃培養(yǎng)18 ~24 h。大腸埃希氏菌在三糖鐵瓊脂斜面和底層均呈黃色,產(chǎn)氣或不產(chǎn)氣,H2S 實驗陰性。
1.6.3 毒力基因確認
以16S rRNA 基因作為PCR 體系內(nèi)參照,檢測大腸埃希氏菌的志賀毒素編碼基因stx和緊密素編碼基因eae。實時熒光PCR 反應(yīng)體系,每個樣品做兩個平行。分別以含有stx1、stx2和eae基因的大腸埃希氏菌的核酸提取物為陽性對照,以不含stx1、stx2和eae基因的大腸埃希氏菌核酸提取物為陰性對照,以無菌水為空白對照。引物16S rRNA(上下游)終濃度為0.16 μmol·L-1,引物stx(下上游)終濃度為1.25 μmol·L-1,引物eae(上下游)終濃度為1 μmol·L-1,探針16S rRNA 終濃度為0.1 μmol·L-1,探針stx1、探針stx2終濃度為0.25 μmol·L-1,探針eae終濃度為0.2 μmol·L-1。實時熒光PCR 反應(yīng)參數(shù)為95 ℃/15 s,59 ℃/1 min,45 個循環(huán)。
于2018 年9 月—2019 年3 月,每個月從超市和農(nóng)貿(mào)市場抽取20 份樣本,7 個月共抽取140 份牛肉及制品樣本,在qPCR 初篩時stx陽性率為45.8%,eae的陽性率為52.2%,2018 年9 月—2019 年3 月,每月的stx初篩陽性率分別為65%、60%、80%、5%、25%、45%和40%;eae初篩陽性率分別為70%、70%、65%、0%、40%、65%和55%。
檢出攜帶stx基因的產(chǎn)類志賀毒素大腸埃希氏菌樣本為4 份,樣本陽性菌株檢出率為2.9%,檢出攜帶eae基因的腸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樣本為12 份,樣本陽性菌株檢出率為8.6%。從9月開始監(jiān)測至3月,每個月共抽取樣本20 個,stx陽性檢出率分別為0%、0%、10%、0%、5%、5%和0%;eae陽性檢出率分別為0%、5%、10%、5%、15%、10%和15%。
將PCR 結(jié)果擴增同時出現(xiàn)stx、eae基因陽性增菌菌懸液劃線或涂布改良CHROMagar STEC 顯色培養(yǎng)基和改良Rainbow O157 顯色培養(yǎng)基平板上,于37 ℃培養(yǎng)18 ~24 h,觀察形態(tài)。不同選擇性瓊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見圖1。
圖1 顯色平板上陽性菌落
用試劑盒分離得到的陽性單菌總DNA 后,對毒力基因stx、eae進行分析,PCR 擴增結(jié)果見圖2。單獨攜帶stx的有4 株;單獨攜帶eae基因的有9 株。
圖2 分離單菌落PCR 結(jié)果
大腸埃希氏菌是一種隨著環(huán)境變化而多變的微生物,即使侵襲性感染也有可能進化出危及生命的并發(fā)癥,產(chǎn)志賀毒素大腸埃希氏菌(STEC)和致腹瀉的大腸埃希氏菌(EPEC)菌株仍然是重要的病原體。STEC 的主要毒力因子是志賀毒素stx1和stx2(由stx1和stx2基因編碼),它們干擾蛋白質(zhì)合成并導(dǎo)致腸道細胞死亡[5]。eae基因是EPEC 引起A/E 損傷所必需的[6]。本次研究抽取的樣本是140 個牛肉樣品,在qPCR 初篩時stx陽性率為45.8%,eae的陽性率為52.2%。篩出STEC 陽性樣本為4 份,樣本陽性菌株檢出率為2.9%,低于TORO 等[7]的研究(10%),篩出EPEC 的陽性樣本為12 份,樣本陽性菌株檢出率為8.6%,高于LEE 等[8]的研究(4.1%)。牛肉樣品中SETC 和EPEC 的檢出率不容樂觀,后續(xù)還將對其毒力做進一步研究,確定其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