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歲錄,何志軍,劉濤,李巖,何元旭,何波
(1.甘肅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臨床學院 蘭州 730030;2.甘肅省中醫(yī)院 蘭州 730050)
皮瓣缺血再灌注損傷(FIRI)是指缺血缺氧的皮瓣組織在血運重建過程中由于有害物質(zhì)的釋放而引起皮瓣組織再次損傷的病理過程。皮瓣移植技術作為整形外科與修復重建外科在臨床上治療燒傷、腫瘤、骨感染等疾病的重要手術方式,臨床應用廣泛,但術后出現(xiàn)的皮瓣壞死不僅困擾著臨床醫(yī)生,同時也加重了患者的負擔[1]。有研究表明,皮瓣移植過程中出現(xiàn)的FIRI是導致皮瓣壞死的主要原因[1]?,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FIRI是由炎癥反應、氧化應激反應、血管內(nèi)皮細胞壞死、局部微循環(huán)障礙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2]。
FIRI屬于中醫(yī)學中“瘀血證”的范疇,臨床上使用具有“祛瘀生新、活血止痛”功效的中醫(yī)藥治療FIRI的效果顯著[3]。在中醫(yī)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思想的指導下,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體的中醫(yī)藥在治療FIRI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不僅可以顯著提高移植皮瓣的存活率,還可以降低西藥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4]。中醫(yī)藥作為我國的瑰寶,中藥以及中藥制劑內(nèi)的有效成分較為復雜,并且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的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但隨著蛋白組學(Proteomics)技術的出現(xiàn)與不斷發(fā)展,通過使用蛋白組學技術研究藥物在治療疾病過程中的關鍵靶點,可以為中藥、中藥制劑的研發(fā),以及探究中醫(yī)藥治療疾病的作用機制提供了重要途徑[5]。
消腫止痛合劑屬于甘肅省中醫(yī)院院內(nèi)制劑,由甘肅省中醫(yī)院科研制劑中心生產(chǎn),用于治療骨折、骨折術后、軟組織損傷等多種骨傷科疾病多年,臨床療效顯著[6]。課題組前期相關臨床和實驗研究證實,消腫止痛合劑可以通過減少炎癥因子的釋放、中性粒細胞的聚集以及細胞凋亡,從而達到保護缺血缺氧皮瓣的目的[7]。同時,近期課題研究發(fā)現(xiàn),消腫止痛合劑可以通過減少FIRI大鼠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凋亡,促進皮瓣新生血管的生成,從而極大程度的提高了移植皮瓣的成活率[8]。既往研究已經(jīng)證實消腫止痛合劑可以改善FIRI大鼠皮瓣的成活率。但消腫止痛合劑治療FIRI的機制研究尚不夠深入,仍需繼續(xù)深入研究。本次研究通過利用TMT體外標記定量蛋白組學技術,篩選消腫止痛合劑在FIRI中起藥理作用的關鍵靶點與通路,從蛋白表達調(diào)控角度闡述消腫止痛合劑治療FIRI的作用機制,并為課題組的相關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與方向。
采用2月齡SPF級SD大鼠30只(由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并飼養(yǎng),溫度22℃,相對濕度55%,自由攝食飲水),雌雄各半,體質(zhì)量在200-220 g,實驗動物生產(chǎn)許可證號:SCXK(甘)2020-0001,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號:SYXK(甘)2020-0009,動物合格證編號:NO.62001000000533,本實驗經(jīng)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2021-024)。消腫止痛合劑,由甘肅省中醫(yī)院制劑室按制備工藝制成,注冊文號:甘衛(wèi)普制準字(1997)-202-04,批號:20051122,規(guī)格:250 mL/瓶;UA 緩沖液(Sigma公司,8M Urea,150 mmol·L-1Tris-HCl pH = 8.0)、NH4HCO3(Sigma公司,批號:A6141)、乙腈(Merck公司,批號:1499230-935)、甲酸(Fluka公司,批號:20190111723)、TMT 10plex kit(Thermo Fisher公司,批號:90066)、High-pH反相肽分離試劑盒(Thermo Fisher公司,批號:84868)、質(zhì)譜儀(Thermo Scientific公司,Q-exacitve HF-X)、色譜系統(tǒng)(Thermo Scientific公司,Easy-nLC1200)、色譜柱(Trap column(Reverse-phase),100 μm×20 mm (5 μm,C18))。
1.2.1 實驗分組與給藥
采用SPF級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體質(zhì)量200-220 g(由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將30只大鼠按體質(zhì)量編號后,使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大鼠隨機分為3組,正常組(假手術組)、模型組、消腫止痛合劑組(消腫組),各組10只。消腫組給予消腫止痛合劑灌胃,給藥量按70 kg 成人體表面積折算成等效劑量,按1.8 mL·kg-1灌胃,1 mL/100 g(每毫升含生藥0.09 g),1次/天,連續(xù)7天;正常組、模型組給予同體積生理鹽水灌胃,1次/天,連續(xù)7天。
1.2.2 實驗動物造模
皮瓣造模方法參考Schmauss等[9]所述文獻進行造模:以1%的戊巴比妥(0.5 mL/100g)腹腔麻醉3組SD大鼠,俯臥位固定于大鼠解剖,正常組切取背部約5 cm×6 cm皮膚及其皮下筋膜,未游離皮瓣。模型組與消腫組完全游離背部大小約5 cm×6 cm帶蒂皮瓣,并使用微血管夾夾閉雙側胸背淺動脈2 h,2 h后去除血管夾在顯微鏡下觀察血運恢復情況,模擬FIRI。用6-0醫(yī)用聚酰胺縫合線間斷原位縫合皮瓣(皮瓣組織包括皮膚及皮下筋膜層)。各組大鼠切口周圍聚維碘酮消毒后涂抹紅霉素軟膏,術后前3天使用頭孢噻肟鈉預防感染(sig:0.2 g,i.m,qd)。
1.2.3 標本采集、病理組織學觀察與蛋白樣品制備
術后7天將大鼠麻醉,觀察各組皮瓣組織壞死程度后,切取皮瓣組織,部分放入10%中性多聚甲醛固定,乙醇、二甲苯處理后石蠟包埋并切片處理,TUNEL染色后在光學顯微鏡下行觀察。部分放入事先預備好的液氮罐中,12 h后取出置于-80℃冰箱中保存待用。取樣品液氮研磨,每樣稱取約100 mg,分別加入600 μL SDT裂解液,冰浴超聲2 min,4℃,16 000 g離心20 min,取上清液,使用BCA法進行蛋白定量。
1.2.4 指標檢測
(1)SDS-PAGE凝膠電泳
每組樣品各取15 μg蛋白質(zhì)樣品5∶1(V/V)加入5×上樣緩沖液,沸水浴5 min,進行8%-16% SDSPAGE電泳。電泳使用考馬斯亮藍染色(Bradford法)。
(2)蛋白質(zhì)酶解及肽段脫鹽
每組樣品各取300 μg蛋白質(zhì)樣品進行蛋白質(zhì)酶解,酶解方法參考Wi?niewski等[10]使用的FASP酶解法。酶解后的肽段使用C18 Cartridge脫鹽,真空凍干。肽段干燥后用0.1% TFA復溶,使用Thermo desalting spin column脫鹽處理,進行肽段定量。
(3)TMT肽段標記與肽段分級
每例樣品分別取100 μg肽段,按照Thermo Fisher公司TMT標記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標記(正常組:ZC-1、ZC-2、ZC-3;模型組:MX-1、MX-2、MX-3;消腫組:XZ-1、XZ-2、XZ-3)。各組標記后的肽段等量混合、干燥,使用High-pH反相色譜柱將干燥后的肽段進行分級。最終將上述方法收集到的樣品合并為10個組分。每個組分的肽段干燥后用0.1% FA復溶凍干樣品,以備LC-MS分析。
(4)LC-MS/MS分析及蛋白質(zhì)鑒定
參考van den Broek等[11]論述的方法對樣品進行LC-MS/MS分析及蛋白質(zhì)鑒定。使用納升流速高效液相色譜系統(tǒng)(Easy nLC 1200)進行色譜分離。緩沖液A:0.1%甲酸水溶液;緩沖液B:0.1%甲酸、80%乙腈和水混合溶液。肽段分離后用Q-Exactive HF-X質(zhì)譜儀進行DDA二級質(zhì)譜分析。
數(shù)據(jù)處理使用Proteome Discoverer軟件(搜索引擎 Sequest HT)對LC-MS/MS原始RAW文件進行數(shù)據(jù)庫檢索(蛋白數(shù)據(jù)庫:uniprot-Rattus norvegicus-[10116]-36181-20210608.fasta,來源網(wǎng)址:https://www.uniprot.org,蛋白數(shù)目:36181;下載日期:2021-06-8)。將篩選出的差異蛋白進行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同差異蛋白分析以及差異蛋白相互作用PPI網(wǎng)絡分析。
術后7天觀察大鼠皮瓣組織壞死程度發(fā)現(xiàn)(圖1),空白組大鼠皮瓣組織生長良好、色澤紅潤、彈性好;模型組大鼠皮瓣組織瘀血形成、色澤發(fā)黑,皮膚腫脹,彈性差;消腫止痛合劑治療后,大鼠皮瓣組織瘀血明顯減輕,腫脹基本消退,彈性好轉。TUNEL染色發(fā)現(xiàn)(圖1),空白組大鼠皮瓣組織結構正常,核染色清晰、完整,未見明顯凋亡細胞;模型組大鼠皮瓣組織結構紊亂,核膜破裂,染色質(zhì)濃縮,可見大量凋亡細胞;消腫止痛合劑治療后,大鼠皮瓣組織結構相對完整,略有水腫,核染色較清晰,可見少量凋亡細胞。實驗結果提示FIRI可加重皮瓣壞死,而消腫止痛合劑可減輕FIRI造成的皮瓣壞死。
圖1 各組大鼠術后7天皮瓣形態(tài)及皮瓣組織TUNEL染色
通過SDS-PAGE凝膠電泳,驗證制備的各組皮瓣組織總蛋白樣品,未見明顯蛋白質(zhì)降解,電泳平行性好,蛋白條帶清晰(圖2)。蛋白濃度測定結果為:正常組(9.49 μg·μL-1)、模型組(11.56 μg·μL-1)、消腫組(7.43 μg·μL-1),滿足后續(xù)研究TMT-蛋白定量檢測及其生物信息分析等實驗的要求。
圖2 SDS-PAGE凝膠電泳圖譜
蛋白質(zhì)定量分析共鑒定到28012個唯一性肽段、5005個蛋白質(zhì),其中定量到4996個蛋白質(zhì)。以上述實驗方法(fold change > 1.2且P< 0.05)兩兩比較組間的顯著性差異蛋白質(zhì)結果。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顯著差異蛋白表達數(shù)共有85個,其中表達上調(diào)的蛋白有22個,表達下調(diào)的蛋白有63個。與模型組比較,消腫組顯著差異蛋白表達數(shù)共有273個,其中表達上調(diào)的蛋白有141個,表達下調(diào)的蛋白有132個。在數(shù)據(jù)分析中,采用Fold change和P-value兩個因素共同繪制火山圖,用于表現(xiàn)兩組樣本數(shù)據(jù)的蛋白質(zhì)定量信息以及顯著性差異(圖3,圖4)。并且對目標蛋白進行蛋白質(zhì)聚類分析,以顯示所篩選的目標蛋白質(zhì)的合理性(圖5,圖6)。
圖3 模型組VS正常組蛋白質(zhì)定量火山圖
圖4 消腫組VS模型組蛋白質(zhì)定量火山圖
圖5 模型組VS正常組蛋白質(zhì)聚類分析
圖6 消腫組VS模型組蛋白質(zhì)聚類分析
2.4.1 差異蛋白GO富集分析
FIRI造模后差異表達蛋白質(zhì)GO功能富集分析,與正常組比較,通過分析模型組中差異表達蛋白GO功能注釋及富集,發(fā)現(xiàn)其主要涉及細胞及細胞器定位建立、分子轉運、單個有機體細胞定位、細胞器定位、免疫反應分子介質(zhì)產(chǎn)生、免疫球蛋白產(chǎn)生、水解酶活性負調(diào)控等生物過程(Biological process,BP);包括線粒體、線粒體膜部分、細胞質(zhì)、胞外區(qū)域等細胞組分(Cellular compoent,CC);參與酶活性抑制、肽酶調(diào)節(jié)、內(nèi)切酶抑制、多巴胺受體結合等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圖7)。
圖7 模型組VS正常組GO功能富集分析
消腫止痛合劑治療后差異蛋白質(zhì)GO功能富集分析,與模型組比較,通過分析消腫組中差異表達蛋白GO功能注釋及富集,發(fā)現(xiàn)其主要涉及單有機體代謝、細胞組分的發(fā)生與結合、分解代謝、酸性物質(zhì)代謝等生物過程;包括細胞器、細胞器膜部分、細胞質(zhì)部分、囊泡、線粒體等細胞組分;參與催化、小分子結合、水解酶活化、同種蛋白結合、核苷酸調(diào)節(jié)等分子功能(圖8)。
圖8 消腫組VS模型組的GO功能富集分析
2.4.2 差異蛋白KEGG通路富集分析
FIRI造模后差異表達蛋白質(zhì)KEGG富集分析,與正常組對比,通過分析模型組的差異表達蛋白,富集到KEGG通路共8條(圖9)。其中富集程度最高的為心肌收縮信號通路、其次為心肌收縮的腎上腺素能信號通路、細胞周期信號通路、氧化磷酸化信號通路、磷脂酶D信號通路等。這些信號通路涉及到生物體代謝、信號傳導及細胞轉化等過程。
圖9 模型組VS正常組KEGG通路富集分析
消腫止痛合劑治療后差異表達蛋白質(zhì)KEGG富集分析,與模型組對比,通過分析消腫組的差異表達蛋白,富集到KEGG通路共12條(圖10)。其中富集程度最高的為代謝信號通路、其次為核糖體轉錄翻譯等信號通路、蛋白酶體信號通路、細胞周期信號通路等。這些信號通路主要涉及到生物體代謝、遺傳信息的加工處理及細胞轉化過程。
圖10 消腫組VS模型組KEGG通路富集分析
2.4.3 共同差異蛋白分析
將模型組VS正常組、消腫組VS模型組中相關差異蛋白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共同差異蛋白統(tǒng)計結果。在模型組中表達上調(diào),但在消腫組中有表達下調(diào)的蛋白有3個;在模型組中表達下調(diào),但在消腫組中表達上調(diào)的蛋白有13個;即模型組共有16個表達異常的蛋白在消腫止痛合劑干預后得到糾正(表1)。
表1 模型組與消腫組的共同差異表達蛋白統(tǒng)計
2.4.4 差異蛋白相互作用分析
在生物體中,各種蛋白質(zhì)發(fā)揮其功能必須依賴于多種蛋白質(zhì)的介導與調(diào)節(jié),為了更加清晰的闡述不同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借助STRING蛋白相互作用網(wǎng)絡分析工具分析,得出PPI圖(圖11),發(fā)現(xiàn)在線粒體核糖核蛋白體(Ribosome)相關信號通路主要涉及到的差異蛋白或基因共有8個,分別為Rpl32、Rps11、Rpl35a、Mrpl4、Mrpl2、Mrpl32、Mrpl34、Mrpl28;在蛋白酶體(Proteasome)信號通路主要涉及到的差異蛋白或基因共有6個,分別為Psmb6、Psma4、Psmb1、Psma2、Psma6、Psmd8;在蛋白傳出(Protein export)相關信號通路主要涉及到差異蛋白或基因3個,分別為Srp19、Srp9、Spcs3。在蛋白酶體與線粒體核糖體相互作用中,Mrpl32與Psma2之間存在相互作用,Mrpl34與Psma4存在相互作用。在蛋白酶體與蛋白傳出相互作用中,Psmb1與Srp9存在相互關系。
圖11 共同差異表達蛋白相互作用網(wǎng)絡
FIRI是皮瓣移植術后出現(xiàn)皮瓣壞死的重要原因,其過程是多種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屬于中醫(yī)“血瘀”范疇。中藥或者中藥制劑在治療FIRI時具有多靶點、全方位的治療效果。消腫止痛合劑是由當歸、川芎、桃仁、紅花、赤芍、木香、澤蘭等藥物構成的復方制劑,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于皮瓣移植術后患者療效顯著,并且課題組在前期研究中發(fā)現(xiàn),消腫止痛合劑可以促進FIRI模型大鼠皮瓣的存活率[6-8]。蛋白組學技術通過對完整的細胞、組織、體液等樣品的全部蛋白質(zhì)進行相應分析研究,可用于藥物研發(fā)過程中不同的階段,在現(xiàn)代藥物研發(fā)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5]。本次實驗結合GO功能分析、KEGG通路分析、PPI相互作用分析,篩選出消腫止痛合劑治療FIRI大鼠可能與線粒體核糖體、20S蛋白酶體等信號通路有關,其中差異蛋白Mrpl32、Psma2、Mrpl34、Psma4、Psmb1可能是治療的關鍵靶點。
Mrpl32與Mrpl34是線粒體核糖體復合物(Mitochondrial ribosomal protein,MRP)合成過程中的重要蛋白質(zhì)亞基,廣泛存在于哺乳動物線粒體中,可通過調(diào)控線粒體的結構與功能參與生命調(diào)節(jié)的過程[12]。Cheong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在敲除小鼠Mrpl32與Mrpl34基因后,小鼠胚胎細胞內(nèi)的線粒體調(diào)節(jié)發(fā)生紊亂,原腸胚形成障礙,導致胚胎的生長發(fā)育受到限制,提示Mrpl32與Mrpl34通過調(diào)節(jié)線粒體功能而維持細胞穩(wěn)態(tài)。有研究表明,MrpL32與線粒體內(nèi)膜緊密結合,參與線粒體蛋白體的組裝過程,在線粒體翻譯以及維持翻譯相對穩(wěn)定性起重要作用,此外,MrpL32還可促進線粒體的成熟[13]。在IRI過程中,由于線粒體穩(wěn)態(tài)的破壞以及線粒體核糖體功能的紊亂,引起了線粒體內(nèi)膜上的氧化磷酸化過程被抑制,細胞內(nèi)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釋放增加,線粒體的分裂與融合發(fā)生失衡,從而可導致組織器官的進一步損傷[14]。Xie等[15]發(fā)現(xiàn)在腦IRI模型中,外源性線粒體移植可降低細胞內(nèi)ROS的表達水平并減少細胞凋亡,對腦組織起保護作用,提示線粒體在IRI中具有保護作用。此外,線粒體功能與血管內(nèi)皮的生長密切相關。線粒體內(nèi)ROS介導的氧化應激反應會加速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衰老與死亡,這可能與ROS導致了線粒體的融合與分裂失衡[16],引起了線粒體DNA突變[17],以及與線粒體自噬功能密切相關[18],提示線粒體功能的喪失可能會導致細胞死亡。線粒體相關動力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1,DRP-1)可引起組織器官的IRI,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下調(diào)DRP-1對缺血缺氧條件下的皮瓣組織具有保護作用[19]。Zhou等[20]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抑制DRP-1的表達,可以阻止線粒體膜滲透性轉換孔(Mitochondrial permeab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開放以及PINK1/Parkin信號通路的激活,從而下調(diào)細胞內(nèi)ROS的表達,減輕血管內(nèi)皮的損傷,保護血管內(nèi)皮屏障的完整性。MRP是線粒體發(fā)育、成熟的關鍵分子,該分子的缺失可導致線粒體相關結構與功能發(fā)生障礙,從而破壞細胞內(nèi)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造成細胞凋亡。本次實驗結果中,正常組與模型組對比,IRI后皮瓣中Mrpl32表達降低,MRP的合成減少,線粒體功能被抑制,從而導致皮瓣瘀血水腫;經(jīng)過消腫止痛合劑干預后,靶點蛋白MrpL32表達升高,并恢復MRP的功能,加快線粒體功能的恢復,可為缺血缺氧皮瓣組織提供一定的能量,并減少ROS的氧化損傷,可能有利于皮瓣組織的恢復。因此,消腫止痛合劑可能通過調(diào)控MRP通路,恢復線粒體功能,從而防治IRI皮瓣的壞死。
Psma(α亞基)與psmb(β亞基)是形成20S蛋白酶體核心顆粒的關鍵性亞單位,其與19S調(diào)節(jié)顆粒等共同形成的26S蛋白酶體復合物,可介導真核生物體內(nèi)絕大多數(shù)蛋白質(zhì)的降解,并且通過不同的途徑參與生物體內(nèi)細胞凋亡、自噬、DNA翻譯轉錄、細胞代謝以及免疫應答等幾乎全部的生命過程[21-22]。20S蛋白酶體在體內(nèi)蛋白質(zhì)降解過程中起核心催化作用[23]。Psma2與Psma4位于20S蛋白酶結構的外側,可識別與控制底物蛋白進入20S蛋白酶體內(nèi)進行降解,可以有效防止非目標蛋白的錯誤降解[24-25]。Psmb1參與20S蛋白酶體內(nèi)側結構的構成,發(fā)揮降解底物蛋白的作用[26]。其中,Psmb1由于亞基上有蛋白酶活性,具有催化作用,因此可以切割底物蛋白上的酸性殘基,是20S蛋白酶體的活性中心之一,在底物蛋白的降解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7]。大量的文獻報道,IRI的早期治療中,可以通過蛋白酶體抑制劑MG132抑制蛋白酶體的功能從不同信號通路減輕IRI過程中出現(xiàn)的再次損傷[28]。但有部分研究表明蛋白酶體在IRI的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Patel等[29]通過研究蛋白酶體肽酶活性與肺IRI的功能和形態(tài)學后果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在肺IRI后24-72 h后,蛋白酶體失活狀態(tài)逐步解除,168 h后,蛋白酶體的活性持續(xù)增加,這表明了蛋白酶體在缺血缺氧組織的修復過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Yang等[30]研究發(fā)現(xiàn),Psmb4在心肌IRI后可以通過干預NF-κB信號通路抑制心肌細胞凋亡,提示蛋白酶體在改善心肌IRI有積極意義。此外,20S蛋白酶體在急性氧化應激反應中,可以通過ATP/泛素非依賴性蛋白降解發(fā)揮作用,標記并降解氧化蛋白,減輕氧化應激的對組織器官的損害[31]。皮瓣移植術后新生血管的建立是皮瓣成活的關鍵過程。岳彩霞等[32]研究發(fā)現(xiàn),在腫瘤血管的生成過程中,MG132可以通過抑制RhoA通路對缺氧誘導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和VEGF表達的上調(diào),來抑制腫瘤微血管的生成,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Ren等[33]發(fā)現(xiàn)通過抑制泛素蛋白酶體系統(tǒng)(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相關基因可以抑制VEGF的表達以及宮頸癌的發(fā)育,提示蛋白酶體系統(tǒng)與微血管再生之間可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蛋白酶體系統(tǒng)與炎癥反應,氧化應激反應、微血管再生有關,且前期研究表明,消腫止痛合劑可以減輕炎癥反應等對IR皮瓣的損傷,并可促進皮瓣組織微血管再生。本次實驗中通過模型組與空白組的對比,Psma2與Psma4在模型組中下調(diào),提示IR損傷后蛋白酶體的功能被抑制,而經(jīng)過消腫止痛合劑干預后,上述靶點蛋白的表達上調(diào),提示消腫止痛合劑可改善IR損傷皮瓣中蛋白酶體結構與功能的抑制,從而發(fā)揮抗皮瓣壞死的作用。因此,消腫止痛合劑可能通過干預蛋白酶體系統(tǒng)從而防治IRI皮瓣的壞死。
綜上所述,此次研究采用TMT蛋白質(zhì)組學技術及生物信息學分析方法分析了消腫止痛合劑對FIRI模型大鼠的皮瓣組織,結果顯示共同差異蛋白Mrpl32、Mrpl34、Psma2、Psma4、Psmb1可能是消腫止痛合劑抗FIRI的關鍵靶點蛋白;主要涉及線粒體核糖體的轉錄翻譯、20S蛋白酶體合成等生物過程;其介導的線粒體核糖體、泛素蛋白酶體系統(tǒng)等重要信號通路參與FIRI的保護過程。該研究為FIRI的中醫(yī)藥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和研究新思路,對FIRI發(fā)病機制、新靶點藥物開發(fā)、臨床治療等具有重要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