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欣根
(陜西師范大學 馬列部,陜西 西安 710062)
編者按:近期,編輯部收到陜西師范大學郭欣根教授的來信——《我與〈高校社科動態(tài)〉三十年》,郭老師在來信中集中回顧了與《高校社科動態(tài)》及其創(chuàng)辦者湯潤千教授的友好交往,字里行間充滿了對《高校社科動態(tài)》的支持和理解,真情厚誼令人感動。是啊,“許多事不是有了希望才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有希望”,回顧《高校社科動態(tài)》自1990年創(chuàng)辦以來所走過的三十余年風雨歷程,我們心潮起伏,感慨于自己幾十載春夏秋冬的堅持和努力,更感恩一路走來所有的支持和厚愛!現(xiàn)特將郭老師的來信登載于此,以勉勵我們繼續(xù)努力,與廣大讀者、作者密切合作,把《高校社科動態(tài)》越辦越好!
打開郵箱,熟悉的地址、熟悉的刊物——一位長達30年的老朋友——《高校社科動態(tài)》跳入我的眼簾。“久違了!老朋友!”我?guī)缀躞@叫出聲。原因是:學校公共事物管理科曾調整郵箱,不慎把我的郵箱弄錯了,導致我差不多有十年左右沒有收到這本雜志啦,能不驚訝嗎?
說起這本雜志,還有一段故事呢。
我是1982年大學畢業(yè)留校任教的,從事國際共運史教學。在我的導師李遠金和梁亞棟引薦下,我認識了河北師大的湯潤千教授。1984年湯老師來西安出席“紀念第一國際成立120周年學術討論會”時,我是小年輕,參與辦會,曾接待過湯老師。他和藹可親,留下很好印象。1988年在安徽合肥參加全國年會,再次見面,交談中他說正在籌辦一份刊物《高校社科動態(tài)》內刊,因為,我們共運史當時屬內刊(《國際共運》是我會會刊,到90年代以后才轉為公開刊物,但名改了。),當時,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佩服湯老師這一決定是英明的,具有前瞻性,試想,偌大一個中國,有千所高校、多種社會科學,多么需要一個交流研究動態(tài)的陣地呀!當時,我年輕,又兼作陜西省共運史學會秘書工作,經請示導師后,就曾以陜西省共運史學會名義,向貴刊寄去支持出版的信息。貴刊還刊登了出來,也算是兄弟學會的祝福吧。
后來,幾乎每期我都收到貴刊。其間,也曾試投過幾篇文章,蒙貴刊均刊登了,這就增加了我同貴刊的友誼。令我欣慰的是,雖經90年代的“大地震”、大動蕩,貴刊仍然堅持下來,而且越辦越好,我就成了永久的讀者。由于我校方面的上述原因才中斷了十年。
2008年,我退休了。2011年我辭去全國共運史學會常務理事一職。但作為曾經的國際共運史人,始終不忘自己的事業(yè)與信仰,仍然關注世界國際共運的發(fā)展,也關心老朋友——《高校社科動態(tài)》的進步。因為,久別重逢,有些激動,說得有點多了,還請諒之。衷心地祝貴刊,守正創(chuàng)新,越辦越好!
讀者 郭欣根(筆名辛庚)
202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