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振振
過去有人認為,封建社會進士考試選拔出來的官員多半是書呆子,未必有治國理政、管理各項事務的能力。但我認為這是偏見。至少在宋代,進士考試選拔出來的官員,有些是非常優(yōu)秀的。下面我們講兩個實例。
第一個就是大家熟悉的范仲淹。他在做“杭州市市長”的時候,正趕上浙江地區(qū)鬧災荒。災區(qū)官員主持救災工作,各人有各人的辦法,而范仲淹的救災措施顯得特別“另類”。
當時杭州人多信奉佛教,寺廟很多。范仲淹就把各大寺廟的方丈、住持召集起來開會,說現在勞動力和建筑材料都很便宜,動員他們擴大寺院規(guī)?;蛘邔εf的廟宇進行翻新改造。同時,范仲淹對政府辦公用房、糧倉等設施進行改造,大興土木,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此外,他還積極舉辦面向群眾的大型體育、游藝活動,比如龍舟會等。對于他的這些“另類”措施,當時沒有人能理解。
監(jiān)察部門還給皇上寫奏章,說大災之年,杭州知州范仲淹不恤民力,鋪張浪費,大興土木,奢靡腐化?;噬献尫吨傺蜕贽q,于是范仲淹上書說:我認為這是救災的最好辦法。受災的多是農民,寺院大興土木,官府大興土木,需要大量的泥瓦匠、木匠,這些災民就有機會憑自己的力氣、技能掙點錢,維持一家老小的生計。那為什么要辦龍舟會呢?因為舉辦大型游藝活動,城里人都會去看熱鬧,會增加各種消費,老百姓就有生意可做。政府再開倉救濟一下,日子雖然緊巴巴的,但災民有口飯吃,就有了活路。咬咬牙,熬到秋糧收獲,災情就會緩解。如果災民都外出逃荒,夏糧絕收,秋糧又沒人種,惡性循環(huán)下,災情只會越來越嚴重。從實踐的結果來看,范仲淹的救災方法的確是最有效的。這一年,浙江地區(qū)只有杭州災而不“荒”。從此,朝廷把范仲淹的經驗作為中央政府的指令,頒發(fā)各地,凡遇災荒都照此辦理。
再舉一個例子。北宋真宗年間,開封城內的皇宮不慎失火,朝廷任命副宰相丁謂主持重建皇宮的工程。這項工程面臨三大難題:第一,磚瓦由土坯燒制而成,城外的土怎么運到城里來?第二,造皇宮的木料、石料從全國各地通過水路運來,怎么把它們運到城中心的建筑工地?第三,建筑垃圾堆積如山,怎么處理?
丁謂竟然在很短的時間內出色地完成了這項任務。他是怎么做的呢?他先在地圖上畫了一條直線——從皇宮到城外的汴河,然后下令把這條直線上的房屋都拆了,就地挖土。挖了土去干什么?燒磚燒瓦。很快,這條直線上挖出了一條人工河,和汴河連通,全國各地的船只、木排都通過這條人工河把木料、石料運到皇宮。工程結束后,再把水排掉,用建筑垃圾把人工河填平,恢復原來的街道。這樣一來,整個工期大大縮短,還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