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從教二十多年來,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為了迎合教師、迎合家長,表面讀書,內(nèi)心空空,就像沼澤一樣,表面水草叢生,實則一片泥濘。這樣的課外閱讀徒有其表,失去了其應(yīng)有的價值。如何讓學生走出閱讀“沼澤”,我做了一些有益嘗試。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特別喜歡聽故事。在課堂上,每當我聲情并茂地講故事時,孩子們總是睜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我。正當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或講到緊張情節(jié)時,我會戛然而止,并告之孩子:“欲知后事如何,請課后自讀原文,后面的故事情節(jié)更加精彩!”《水滸傳》這本書人物復雜,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要想堅持讀下去很難。在教學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名著導讀這一單元時,我采用講故事的形式,每天給孩子分享其中一個小故事,讓他們感受到課外閱讀的趣味性,從而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開始閱讀之旅。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好。
課外閱讀僅有“量”的要求是不夠的。假如沒有激發(fā)孩子對閱讀的內(nèi)在渴求,只靠外力的強迫是不能持久的。如果想讓孩子對閱讀的興趣能持久,我們必須想出更多的辦法。除了建立班級圖書角,開展好書征集等活動,我還在班內(nèi)開展了“一日四讀”活動(即:晨讀10分鐘、每周一詩、午讀40分鐘、親子閱讀30分鐘),“書香四溢,儒雅滿園”同讀一本書活動,“每生三分鐘,每課一學生”班級演講活動,“書香伴我成長 閱讀豐富人生” 讀書演講比賽活動,“盡享讀書之樂 描繪閱讀之美”讀書手抄報設(shè)計比賽,“悠悠書香 墨趣點點”讀書格言書法比賽,“書香少年”“書香班級”“書香家庭”等評選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中,養(yǎng)成“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書”的習慣,感悟讀書的快樂,體驗讀書的成就,分享讀書的喜悅。
閱讀不能放任自流。在每節(jié)課上課前三分鐘,我會針對學生昨晚的閱讀內(nèi)容提問,形式簡單,但效果顯著。經(jīng)典名著具有不朽的藝術(shù)魅力。它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課講完了,孩子們?nèi)耘f拿著《水滸傳》不肯撒手,課間他們談?wù)撈饡腥宋飩€個都是眉飛色舞??粗猹q未盡的孩子們,我意識到教學任務(wù)才剛剛起步。我給學生們講一些中外名著的作者成長經(jīng)歷,進一步激起學生對名著的興趣。
不讀書,無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讀書,無以知世界的寬廣;不讀書,無以知知識的力量。我們在書香校園里讀書、思考,豐富思想;我們在心靈溝通中對話、感悟,品味生活。讓我們和孩子攜手同行,由“閱讀”走向“悅讀”。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h蔡橋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