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賓 于馥華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漫漫時空中,黃河哺育的千千萬萬中華兒女中,從文人墨客,到治河名臣,再到民族英雄,大河上下有許許多多值得著書立傳、傳之久遠的人物。這類著作已然汗牛充棟。但是,以黃河為“傳主”,為中華母親河作傳,并以“畫傳”為體裁的作品,并不多見?!饵S河畫傳》在這方面實現(xiàn)了突破,展現(xiàn)出泱泱大河百萬年來的前世與今生。
細說黃河9?。▍^(qū))生態(tài)人文,助力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呈“幾”字形流經(jīng)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9?。▍^(qū)),全長5464千米,是我國第二長河。黃河流域西接昆侖、北抵陰山、南倚秦嶺、東臨渤海,橫跨東中西部,在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zhì)量發(fā)展座談會上指出,要著力加強生態(tài)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zhì)量發(fā)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10月29日,中央正式提出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建設運河、長城、長征、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在全國政協(xié)“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協(xié)商會上,“突出黃河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和時代價值,講好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治理黃河的偉大成就,編輯出版《黃河畫傳》等圖書資料,加強主題文藝創(chuàng)作,成為充分彰顯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文化內(nèi)涵的重要任務。
對此,《黃河畫傳》在圖書內(nèi)容編排上,以眾多高清大圖,展現(xiàn)黃河流域9省(區(qū))共同抓好大保護、協(xié)同推進大治理的高質(zhì)量發(fā)展成果,激發(fā)讀者溯流而上、沿河而下,遍覽黃河沿岸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并從展示中華文化的國家地標等5個方面,點明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意義所在,描繪遠景。一條黃河文化旅游帶,在書中徐徐展開。
梳理歷代黃河治理史略,讀懂中國國家治理密碼
黃河寧,天下平。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歷史也是一部治國史。
《黃河畫傳》全面梳理了中國歷代黃河治理史略,從大禹治水到潘季馴“束水攻沙”,從漢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務、漕運”刻在宮廷的柱子上,中華民族始終在同黃河水旱災害作斗爭。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極為重視黃河問題,把黃河治理開發(fā)作為國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黃軍民和黃河建設者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黃河治理保護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在《黃河畫傳》中,既用高清大圖形象直觀地展現(xiàn)黃河各大水利工程的氣勢與美景,還以生動的文筆披露了小浪底大壩等工程建設的一波三折,中方施工團隊在這個過程中成長的故事。讀者可以借此感受黃河流域的滄桑巨變,了解新中國成立后大河歲歲安瀾奇跡來之不易。
推進黃河千年文化傳承,追尋中華民族根魂所系
正如書中所言:“千萬年來,不畏艱難險阻,一路奔騰向前的黃河,與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黃河文化,給予了中華民族豐富的滋養(yǎng),孕育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積淀著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p>
流淌在神州大地的黃河,與黃土地、黃帝等概念密不可分,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精神紐帶之一。川流不息,不舍晝夜,黃河是中華文明永續(xù)不絕的血脈。
在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上,黃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饵S河畫傳》“河山一統(tǒng)”“澤潤華夏”“文化寶藏”等篇章,不僅僅局限于史實的鋪陳和概括,展現(xiàn)堯舜禹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歷代皇帝的文治武功,也不止于贊頌治河能臣的經(jīng)邦治國,或是鋪陳文人騷客、能工巧匠的文藝成就,而是要在這個過程中提煉黃河文化的內(nèi)涵精髓——以“和”為核心、以“同”為精髓的思想特質(zhì),具備極強的包容性和輻射力。
相信這部書,能夠為讀者帶來極致的閱讀體驗,從中品味黃河之美、中國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