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主要趨勢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MDP(課前MOOC、課中Discuss、課后Project)的教學模式,通過連接課前、課中和課后,實施整體教學改革。本文重點研究了MDP教學模式的思路、方法和模型,并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案例進行了教學改革實踐。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改革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際編程能力和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互聯網+”;MDP模式;程序設計;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基于MDP模式的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XJG-16-19-2)。
“互聯網+教育”是將互聯網技術與教育相結合的產物,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近幾年,學者們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了大量研究,CNKI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中至2022年上半年已有超過110篇相關論文。其中,MOOC(慕課)和翻轉課堂是最熱門的關鍵詞。學者們主要研究了“混合式教學+MOOC/SPOC/翻轉課堂”模式。本文提出了MDP(課前MOOC、課中Discuss、課后Project)教學模式,該模式也是基于“互聯網+”快速發(fā)展的基礎上提出的。實際教學中更側重于整個教學過程的閉環(huán)管理以及通過Project課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實施MDP教學模式,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了實質的提升。自2013年MOOC引入我國以來,在高校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MOOC課程的時長適宜、師資水平高,學習者的時間和地點都不受限制,因此受到了現代大學生的歡迎。不僅如此,由MOOC引申出的SPOC(小規(guī)模在線課程)、微課等教學模式近些年來也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C語言是一門應用較為廣泛的、面向過程的計算機高級語言,也是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核心課程。通過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學生可以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結構化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禖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對后續(xù)課程如數據結構等具有重要影響。
一、MDP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MDP教學模式按照“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連貫開展教學并形成閉環(huán),其目標是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能力。該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分類”理論
MDP教學模式根據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1996年的《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報告提出的知識分類理論,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二)“認知過程維度”理論
通過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法”,可以評估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并將其分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六個層面。在當前互聯網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年輕學生作為網絡的“原住民”,他們在簡單記憶和理解知識點的學習活動方面,通常不需要教師過多地參與和幫助。在MDP教學模式的課前階段,教師將知識點細分為更詳細的學習任務清單,將其推送到學生終端中,通過學習平臺如“學習通”來完成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中低層次的目標。然后,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學生的反饋和設計的討論題來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達到應用和分析的目標。最后,在課后階段,通過綜合性的課題式問題,教師對學生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實現更高階的目標。
(三)“主動學習”理論
研究表明,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抽象經驗和觀察經驗,學生的記憶保留時間較短,也無法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主動學習被認為是促進知識從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的最佳方式。各種教學方法和改革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如何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有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MDP模式注重教學互動和閉環(huán)反饋的課程設計。在這個模式下,教師從課前、課中到課后,都將學生置于教學活動的中心位置。學生可以在整個過程中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并隨時做出調整。因此,學生的主動學習熱情被激發(fā),主動學習的效果得以顯現。
二、MDP模式的教學模型構建
基于MDP的教學模式按照“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來逐步開展教學,并形成閉環(huán),MDP模式的教學模型如圖1所示。
MDP模式的教學實施過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
(一)課前階段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相關知識點,并實現簡單的應用,教師需要設計一份學生學習任務清單,并通過學習通等平臺推送給學生。學習任務清單應包括學習指南和具體任務。學習指南主要說明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以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具體任務主要說明學生應觀看的MOOC或微視頻,并要求學習相關的配套資源,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可將遇到的問題及建議反饋到教學平臺上。經過比較,筆者選擇了西安郵電大學王春梅老師主講的MOOC《C語言程序設計》。它涵蓋了課程內容的各個知識點,并提供了豐富的視頻學習與習題測試資源。在教學實踐中,使用筆者所在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學習通平臺)進行教學和管理。平臺導入了西安郵電大學MOOC的主要教學視頻,同時結合各個知識點,再加入自制的微視頻、知識圖譜、思維導圖等輔助學習資源。學生按照老師課前布置的學習任務清單開展自主學習,在50人的實驗班中,學生通過學習平臺觀看MOOC課程和微視頻的次數統(tǒng)計如圖2所示。
(二)課中階段
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中階段,教師實施了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課前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提出問題和建議。在課堂上,教師集中解答學生的疑問,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其次,針對學生在完成課后課題時提出的精彩解答或共性問題,教師緊扣課程內容,設計了有針對性的討論題。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學生們可以積極參與討論,思考問題,并找到解決方法。在課堂的中間階段,采用分組討論的方式。每個小組由5名學生組成,在教師的引導下,針對討論題進行討論和實踐。隨后,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進行展示。這樣,學生們不僅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還可以從他人的展示中獲得啟發(fā)。
(三)課后階段
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后階段,以高階性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能力。教師先通過布置Project課題,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相關問題,對學生能力提處更高的要求。在設計Project課題時,教師要注重其代表性、應用性和擴展性。盡量選擇一些有趣且貼近生活的問題,并確保能夠涵蓋課程的主要知識點。這樣的設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提供學生后續(xù)課程中參考和應用的機會。通過對Project課題的探究和解決,學生能夠進一步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并鍛煉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他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向教師反饋問題。教師可以對問題進行提煉,并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形成一個閉環(huán)的教學模式。但在實踐中,也發(fā)現了Project課題的難度把握不容易。如果過于容易,學生無法獲得提高;如果過于困難,學生無法完成,容易導致他們產生畏難情緒。因此,可將Project課題分成基礎和提高兩種不同類型,并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安排。基礎類課題要求所有學生完成,而提高類課題則是供學有余力的學生練習。經過實踐驗證,這樣的安排能夠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需求。表1展示了對基礎和提高類Project課題的劃分。
三、結束語
不同教學模式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相同的目標,即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筆者通過實踐MDP教學模式,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效果。首先是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單,利用MOOC、微視頻等網絡學習平臺上的相關資源開展自主學習。這種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夠明確學習目標,靈活安排學習時間,提高了學習自主性。其次,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MDP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負責引導并監(jiān)督學習過程。學生通過討論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學會借鑒不同的觀點,相互啟發(fā)和促進,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提高了問題解決能力。最后,提高了教師水平。教師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需要熟練掌握教學內容,并善于觀察和思考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能力。教師需要提出吸引學生并適合教學討論和項目課題,這對教師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傊琈DP教學模式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可推廣到理工科的各類課程中。通過不斷實踐和改進,相信MDP教學模式對于改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有非常實際的輔助作用。
作者單位:萬雪勇 江西警察學院 科技與信息安全系
參? 考? 文? 獻
[1]李瓊,孔婭嫻.國內高校近20年混合式教學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識圖譜分析[J].贛南師范大學學報,2022,43(5):99-103.
[2]張毅龍.陳鶴琴教學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31.
[3]李逢慶.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教學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9):18-23.
[4]李逢慶,韓曉玲.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7(11):108-113.
[5]張穎.C語言程序設計案例式教學改革及案例[J]. 科技視界,2022(5):99-101.
[6]李麗娟.C語言程序設計教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7]趙萍,薛亮,王中林.“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AI案例式教學探索[J].紡織服裝教育,2022,37(2):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