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蒙蒙
(溫州大學,浙江 溫州 325000)
紋樣是傳統(tǒng)服飾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是在人與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的。侗族作為我國具有代表性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其留下的傳統(tǒng)服飾值得深入探索。文章以侗族傳統(tǒng)服飾紋樣為切入點進行鞋靴產(chǎn)品創(chuàng)新設計,紋樣的多樣性為鞋靴設計帶來創(chuàng)新意義,同時紋樣在鞋靴設計上的應用對促進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傳承與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
侗族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是南方的稻作民族,素有“水稻民族”之稱,淳樸、善良、智慧構成了侗族的文化特色。侗族分布地區(qū)跨我國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主要聚居在湖南、廣西、貴州三省毗鄰地帶[1],其中人口以貴州省最多。
貴州侗族地區(qū)位于中國的云貴高原東端,具有豐富的地形,依山傍水,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貴州地處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帶,夏無炎暑,冬無酷寒,雨熱同季,降水充足,是夏季避暑的好去處。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huán)境形成了侗族特有的服飾藝術特色[1]。由于生活在封閉環(huán)境下,位置偏僻、生活環(huán)境不便,導致經(jīng)濟發(fā)展滯后,社會生活節(jié)奏緩慢,令該地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少,因此他們古老的服飾藝術特色一直保持并被完整流傳[2]。
紋飾是文化的一種印記,是對民族精神的顯示[1]。侗族服飾紋樣的造型、色彩、構圖多由古老的神話傳說及自然居住環(huán)境衍生而來,反映出侗族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風俗、精神追求和審美觀念,折射出侗族的歷史、宗教、信仰、婚戀、禮儀、支系等特點[2]。紋樣從服飾上的立體造型到平面造型,應用十分廣泛,紋樣形象包羅萬象,承載著侗族獨特的民俗文化。
由于侗族生活在一個奇妙的自然環(huán)境中,為侗族女子提供了廣闊的遐想空間和創(chuàng)作樂趣,她們運用夸張、擬人等藝術手法把自然形象通過自己的審美,將具體事物提煉、分解、組合,通過點、線、面、體的形式表現(xiàn)在服飾當中,是侗族人對自然界萬物的一種美的詮釋,充分體現(xiàn)出侗族人對生命、自然的熱愛。
侗族服飾紋樣豐富,按題材可分為植物紋、動物紋、器物紋、抽象幾何紋。植物紋中有榕樹紋、杉樹紋、竹紋、蕨芨紋、花草紋等,動物紋中有龍鳳紋、蛇紋、鳥紋、魚紋、蜘蛛紋、蜈蚣紋等,器物紋中有葫蘆紋、井紋等,抽象幾何紋中有日月星辰紋、菱形紋、萬字紋、銀鉤紋等[1]。單一意象的紋飾,由于各地區(qū)習慣、愛好不同而產(chǎn)生多種變化,往往做變形處理運用,或與其他紋飾連用,所以各地的紋飾稱謂也有所不同。以下選取三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類別的紋樣進行實驗嘗試。
2.1.1 竹紋
貴州侗鄉(xiāng)山區(qū)種有許多竹子?!拔萸霸越鹬瘢莺笾缅\竹,塘邊種水竹,山上育楠竹”,由侗家俗語可見侗族人對竹子的喜愛之情,他們把竹子制成樂器,當竹竿晾曬衣服,編竹簍裝糧食作物,做漂子裝東西,穿竹凳供人坐等。此外,人們也常把竹子的形象以竹根的盤根錯節(jié)描繪在服飾中,并與菱形的幾何紋相結合,組成有規(guī)律的連續(xù)紋樣[1]。
2.1.2 龍紋
侗族人民流傳著崇拜龍的習俗,在服飾中龍圖形隨處可見,龍被看作吉祥之神。與華夏張牙舞爪、飛揚跋扈的龍圖案不同,侗族服飾中的龍圖案代表的不是帝王的權威,而是百姓生活中的吉祥物,所以保留了先秦時期龍的慈祥善良的形象,以二龍戲珠、云龍、龍鳳組合等不同造型組合亮相。如貴州一帶的龍紋,以稻田中秧包蟲的造型為龍身,周圍繡以云煙樣的白色繩帶盤繡,使圖案栩栩如生,再以圓形亮片點綴,豐富畫面,體現(xiàn)侗族民族特色[1]。
2.1.3 菱形紋
菱形紋作為一種幾何紋樣,被大量應用于織物紋樣設計中。從造型特征、組織方式、骨架特點可將其分為單體菱形、復合菱形和重構菱形三種。單體菱形是基礎,是由單個菱形組成的完整圖案。復合菱形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大小不同的菱形按照某種規(guī)律組合成的完整的新型菱形。重構菱形是對基礎菱形進行分解、變異,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圖形,這種圖案在視覺上頗為豐富新穎。菱形紋作為長時間流傳的紋樣類型,層次分明且極具美感[3]。
宗教信仰具有誘導和規(guī)范少數(shù)民族審美的功能[4]。侗族人也有著自己的宗教信仰,是個信仰多神、相信“萬物有靈”的民族。信仰的產(chǎn)生與其生活環(huán)境及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侗族生活在河流山川、巨石古樹、梯田泉水之間,侗族人民具有極強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世代繁衍生息中形成生態(tài)保護意識,保護萬物和諧共生,認為天下動物、植物、物體等萬物與人一樣,皆有靈魂、生命與思想,都是人們崇拜的對象。崇拜習俗流傳至今,反映到服飾上,呈現(xiàn)出在服飾紋樣上的生殖崇拜和圖騰崇拜。
2.2.1 生殖崇拜
對生殖的崇拜和信仰在我國已有長久的歷史,從原始社會到現(xiàn)代社會,從我國神話故事到歐洲雕塑藝術,都體現(xiàn)出對女性的生殖崇拜。侗族信奉、崇拜至高無上的女神薩瑪,侗族人認為薩瑪不僅能賦予他們戰(zhàn)勝仇敵的力量,還能保佑侗族人口興旺。他們將魚、竹子、蕨類植物等繁衍功能強的植物、動物當作崇拜對象。
侗族人將竹看作男性生殖器的象征,是侗族特有的求子的法器。在侗族代代相傳的竹文化中,竹作為竹王的衣袍有與神相似的魅力,從而認為竹對人有庇佑、辟邪的作用。侗族人會在男孩出生時在屋邊找一塊好地,栽一根陪竹,讓竹伴隨男孩健康成長;還會令體弱多病的小孩認長勢粗壯的大竹子為“繼母”或“繼父”,認為竹神會保護小孩逢兇化吉,祛病成人。由此可見,侗族人對竹紋的情感寓意。
菱形是原始民間美術遺跡中的女性、土地等通神的符號,作為生命之源,在母系氏族社會中可能是作為生命之源的符號崇拜[5]。侗族服飾運用菱形于服飾形狀、飾品、裝飾圖案上,是女性生殖符號的外置,展現(xiàn)侗族人對生命繁衍的愿景和對女性生殖的崇拜。
2.2.2 圖騰崇拜
圖騰是指原始人認為某種動物或自然物可以作為本族的標志,與本族有某種血緣聯(lián)系。侗族普遍信奉自然崇拜,認為萬物皆有靈,人有魂靈,不論生死,都要通過祭拜的方式,求得自己和子孫的安寧、安樂,由此也衍生出龍、鳳、竹等多種圖騰。至今仍有保留圖騰崇拜遺跡的侗族地區(qū),如有的家族認為其祖先與牛同源,要定期向水牛敬祭,乞求保平安。
龍圖騰是中國傳統(tǒng)圖騰文化中一個十分常見的圖騰,在侗族圖騰中也極為常見,在張柏如的《侗族服飾藝術探秘(下)》中可知龍圖騰是各個部落圖騰的融合,是部落的認識和信仰。龍是古時人們幻想中的一種象征美好生活的動物,起源于原始氏族社會的圖騰崇拜,侗族人會將龍紋繡在服飾上來保佑一家人風調(diào)雨順、平平安安。
2.3.1 侗族服飾配飾綁腿上的紋樣
苗族、侗族、瑤族等少數(shù)民族都有綁腿的習俗,根據(jù)支系不同,服飾就不同。婦女穿著百褶短裙,為適應山區(qū)生產(chǎn)和生活,用一塊夾層青布,裹在脛部,用布帶扎緊,在腿布兩端,繡彩色圖案裝飾,既方便勞作,又可防潮濕,避免荊棘劃傷和蚊蟲叮咬,同時也是重要的服飾配件。有的圖案精美,有的清爽簡潔。侗族綁腿更有民族特色,材料使用侗族亮布、侗布制成,有的搭配使用,有的單一材料制作,長度從腳踝至膝蓋,或至大腿根部,以第一種為常見,在綁腿布片四角處縫合彩色布帶,顏色以淺藍色為主,用來固定綁腿,同時也是裝飾。
2.3.2 侗族服飾配飾披肩上的紋樣
侗族披肩出現(xiàn)在侗女盛裝中,搭配盛裝服飾穿著,看上去華麗厚重、結構復雜,彰顯侗族特色。整體造型以圓形為主,由銀勾樣式組成,色彩花樣及款式很像孔雀開屏時的樣子。紋樣以龍紋、銀勾紋為常見。
當前市場環(huán)境下,鞋靴類型日益豐富,鞋的分類根據(jù)不同特點可以有多種分法,不同分法對應不同表達,如按款式可分為涼鞋、單鞋、板鞋、靴子、豆豆鞋、老爹鞋、工裝鞋、樂福鞋、布洛克鞋、牛津鞋、高跟鞋。根據(jù)侗族綁腿這一服飾特色,本研究決定以靴子作為設計載體。靴子作為長久流行的一種款式,已經(jīng)被大眾所接納甚至熱愛,它百搭、百變,適用各種場合和各式服裝搭配,同時靴子可裝飾面積大,侗族紋樣在其上發(fā)揮的可能性也更大。
提取和運用服裝圖案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提取單獨的圖案款式,獨立的圖案寓意明確,運用到鞋靴上可以賦予其一定文化內(nèi)涵[6]。最基本的方式可將單個獨立紋樣運用在鞋靴設計中,形成一個獨立完整的紋樣,如圖1(a)款式為提取披肩上銀鉤的紋樣,在鞋靴造型上做改變,應用于靴筒口以豐富鞋款樣式。或通過將單獨紋樣重復排列,以二方連續(xù)紋樣的形式出現(xiàn),使鞋子看上去韻律統(tǒng)一、具有節(jié)奏感,如圖1(b)將竹紋與萬字紋結合,重復排列組合運用。亦可改變單獨紋樣的方向、大小及位置,將其組合應用在鞋靴設計中,使畫面產(chǎn)生新的藝術表現(xiàn)效果,如圖1(c)將龍紋改變方向、位置排布,組合運用,加之紋飾豐富畫面。二是運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組合紋樣,通過改變紋樣的排列方式和大小產(chǎn)生變化,將其整體運用在鞋靴設計中,如圖1(d)稱為“二龍戲珠”的組合紋樣應用[7]。
圖1 圖案的提取和運用范例
除了以上介紹到提取與運用紋樣圖案的方法外,圖案應用的方式也有許多,最為常見的是刺繡,它所展現(xiàn)出來的藝術效果細膩、均勻、整齊。刺繡紋樣在裝飾方法的表現(xiàn)方式上有三種,分別為點狀式、線狀式、面狀式應用在鞋靴制品上。運用的不同工藝,呈現(xiàn)出的效果也大相徑庭,圖1 中鞋款普遍應用平繡,絞繡作為特殊繡法應用,如圖1(c)、(d)兩款中的龍紋和云紋,以突出紋樣的立體感、精致感。正確的工藝方式能夠增強鞋靴的美觀度,令鞋靴以更新穎的方式呈現(xiàn)。
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服飾紋樣是我們國家珍貴的寶庫之一,侗族傳統(tǒng)服飾紋樣亦是有益的寶庫,可以為鞋靴設計提供豐富的靈感來源,應用于鞋靴設計也可以促進侗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與繼承。作為新時代的鞋業(yè)設計師,應該在保留傳統(tǒng)紋樣特點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新技術與新思維,深入研究侗族傳統(tǒng)服飾紋樣和色彩,對元素進行總結,適當提煉與變化,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以達到與時俱進、符合時代審美的需求,進一步弘揚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