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 韓 磊 毛欣雨 蔡鎮(zhèn)澤 車孟霞
兒童友好型城市開放空間規(guī)劃設計——以成都市武候區(qū)兒童游樂公園為例
張 勇1韓 磊1毛欣雨2蔡鎮(zhèn)澤3車孟霞1
(1.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2.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藝術學院,江西 景德鎮(zhèn) 333403;3.湖南工業(yè)大學科技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8)
“三孩政策”的實行,預示著近些年兒童人數(shù)將會迅速增長,社會針對兒童的服務體系也要更加完善。城市開放空間作為兒童重要的戶外空間,能夠最大限度保障兒童城市空間利益。文章基于兒童友好型城市理念,針對不同年齡兒童行為特征和對城市游樂空間的需求展開分析,以成都市武侯區(qū)兒童游樂公園為例進行規(guī)劃設計實踐探索,旨在打造全齡友好型兒童戶外游樂空間,為進一步加快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提供新視角。
兒童友好型城市;兒童游樂空間;規(guī)劃設計;城市開放空間
國家“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中首次提出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指出在城市建設中大力建設可以供兒童活動的場所和活動相關的設施,并將它們納入未來城市發(fā)展的計劃中;2021年“三孩政策”的實行,預示著這一段時間兒童人數(shù)的迅速增加,社會針對兒童的服務體系也要更加完善[1]。然而隨著城鎮(zhèn)現(xiàn)代化的不斷發(fā)展,城鎮(zhèn)兒童開放空間卻變得愈加缺乏,服務體系愈加不完善,屬于兒童的城市開放空間被壓榨,城區(qū)內出現(xiàn)了兒童戶外游樂的場所被占用等現(xiàn)象。城市開放空間往往以成年人的角度進行規(guī)劃設計,把老年人作為公園的主體對象,忽視了兒童的需求,使得兒童空間利益得不到保障,這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
兒童是新時代的接班人,在其成長中保證他們在城市生活空間中獲得公平權益顯得至關重要。城市公園是城市開放空間中的重要場所,將“兒童友好型城市”的理念應用到城市兒童游樂公園中,設計出滿足兒童需求,健康游玩、學習的戶外空間,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方向。
城市開放空間規(guī)劃是城市規(guī)劃的重要部分,對城鄉(xiāng)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和諧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城市開放空間是城市建筑空間以外的、向市民開放的、提供各種公共活動的公共空間場所。城市開放空間包括城市街巷空間、廣場公園空間以及其他具有公共屬性潛力的半開放空間[2]。兒童作為公眾的重大占比部分,無法享受到城市向公眾開放的空間利益,使得社會、學界為弱勢群體的兒童發(fā)聲,呼吁保護孩童在城市生活空間的公平權利。因此,城市開放空間規(guī)劃需要注重兒童的需求和權益,打造適合兒童成長和發(fā)展的公共空間,如兒童游樂公園、兒童活動中心等,讓兒童也能夠享受到城市的公共資源和服務,從而實現(xiàn)城市空間的公平和包容。
“兒童友好型城市”的概念源自于1996年,是一項保護兒童城市權益的倡議活動[3]。所謂兒童友好型城市,簡單來說就是關注以兒童為代表弱勢群體,善待和關懷他們,想要創(chuàng)造出一個安全、包容、滿足兒童需求的城市和社區(qū),要打造出一個完美的、對兒童友好的城市空間,并讓它在日常生活中對城市中的每一個孩子都有利,讓他們能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能方便、安全地玩耍和學習[4]。在此領域,歐美發(fā)達國家開展得比較早,90年代美國丹佛市被評為全國最受歡迎的“兒童友好城市”,但我國在此領域的發(fā)展相對滯后,直到2018年,各大城市才根據(jù)各自的特色進行了相應的規(guī)劃實踐[3]。國內主要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是深圳、成都、長沙這三個一線城市,深圳模式下的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特點是建立公平、安全,滿足兒童需求,提升兒童社區(qū)治理參與感的全球人本特征的健康城市。深圳市在城市建設體系中增加了兒童與城市的聯(lián)系,豐富了兒童參與社會治理的創(chuàng)新方式,在城市和社區(qū)、公園的建設中,更加注重兒童的空間權利,保障在規(guī)劃和實施中,為兒童提供了有利于成長的社區(qū)空間環(huán)境[5]。長沙也先后圍繞“政策友好、空間友好、服務友好”三方面開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6]。成都市2019于年啟動了兒童友好型社區(qū)試點工作,特點是以群團組織倡導為主,社區(qū)廣泛參與路徑,從不同視角探索出了“成都經(jīng)驗”。由此可見,我國在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中已經(jīng)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問題,如建設內容不夠全面、兒童參與度不同等,需要在城市建設中繼續(xù)探索。
科技的泛濫導致孩子沉迷電子產(chǎn)品,使得兒童閑暇時間不下高樓,缺乏健康戶外運動,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城市游樂空間作為城市開放空間的重要場所,也是兒童主要戶外活動空間,可以讓兒童直接接觸大自然,感知和探索自然,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起著關鍵的作用,也有利于加快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
城市兒童游樂空間是能夠為兒童提供玩耍、娛樂、社交、教育的綜合場所,兒童是游樂空間的主體對象,是兒童帶著游樂的目的進行玩耍的空間。兒童的活動行為主要包括獨立活動行為以及非獨立活動行為。兒童活動行為主要具有四大特征:聚集性、隨意性、自我性、依賴性。(1)聚集性:兒童喜歡與同齡人一起玩耍,特別是在游戲、體育活動、派對等活動中,他們更愿意與其他孩子一起參與,這種聚集性表現(xiàn)為兒童的社交需求。(2)隨意性:兒童活動行為具有較高的自由度和隨意性,他們的行為和動作往往不受規(guī)則的限制,他們喜歡嘗試新的事物,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3)自我性:兒童活動行為具有自我意識和自我表達的特點,他們會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興趣和能力選擇活動,并表現(xiàn)出自己的特點和風格。(4)依賴性:兒童在活動中具有較強的依賴性,他們需要成人的支持和指導,特別是在涉及到安全和健康的問題時,他們需要成人的幫助和保護。同時,他們也會尋求同伴的支持和認同,以滿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根據(jù)不同年齡將兒童劃分1~3周歲嬰兒期、5~6周歲幼兒期、7~16周歲學齡兒童/少年期,其行為特征、活動需求以及相應的兒童游樂空間需求如表格1所示。
表1 不同年齡段兒童行為特征、活動需求和相應的兒童游樂空間需求
本次兒童游樂公園設計選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qū)聚萃街366號,該地周邊聚集多所學校,其中有小學2所、幼兒園2所,兒童人數(shù)占比較多,是成都市地標性教育基地。依托當?shù)卣耙宦芬唤帧钡母脑煊媱?,結合兒童友好城市相關理論打造兒童友好型社區(qū)游樂公園,為當?shù)貎和峁┌踩?、舒適、充滿成都文化以及社區(qū)交往的活力空間,打造兒童全齡友好的城市游樂學習公園。
從兒童心理學角度出發(fā),本文研究的是0~16周歲的兒童,通過走訪成都市部分兒童公園,運用談話法、觀察法對兒童及陪伴的家長進行公園滿意度和需求調研,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兒童游樂公園優(yōu)點和問題如表2所示。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成都市大部分公園都具有兒童游樂公園區(qū)域,但對兒童游樂空間不夠重視,很少有專門的兒童游樂公園,大部分兒童游樂公園區(qū)域存在缺少游玩空間數(shù)量、設施單一、主題性弱、社區(qū)空間缺乏兒童參與等問題。
表2 成都市兒童公園調研案例優(yōu)點和存在問題
3.3.1 安全性原則
兒童是很容易受到傷害的弱勢群體,所以在游樂公園規(guī)劃中應該把保護兒童安全放在第一位。從公園的規(guī)劃設計上來看,公園的選址、園內的交通、植物的選擇、水體的設計、材質的運用、游樂設施的細節(jié)設計,都要保證公園的風險是可控的。首先,公園內的運動設備和服務設施應充分考慮到兒童的體型比例,從而更好地為孩子們提供便利,提升公園的兒童友好度,這對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也有很大的影響。其次,在空間上的安全性方面,游樂設備的設計要避開鋒利的邊角,運用柔軟的路面鋪裝材質以及環(huán)保材料;此外,還需在孩子們玩耍的地方為家長們準備一個休息區(qū),這樣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避免發(fā)生事故。最后,公園植物是不可或缺的一項元素,植物的選用,應該選取安全、無危害和具有科普教育意義的植物作為使用對象,能讓孩子們更好地體驗大自然的魅力[7]。綜上所述,安全性的原則應該從各方面入手,讓孩子們在公園的游樂空間中玩耍的時候,都是在兒童可以利用的安全區(qū)域之內,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安全的游樂、學習空間。
3.3.2 友好性原則
兒童游樂園設計應該考慮適齡性,各類活動空間的設計和游戲設施的布置要符合不同年齡兒童群體的身體特征、活動尺度。在公共服務設施方面,應在兒童游樂活動場地的周圍設置育兒室、親子衛(wèi)生間、高低洗手池等設施,按照家長和兒童的身體尺度合理設計,方便家長與兒童的共同使用,提升公園中的兒童游樂場地對家長和兒童的友好度。在游樂空間中,還應充分考慮親子活動的需要,讓父母也能參與其中一起享受游戲帶來的快樂,讓孩子可以學會合作與分享。
3.3.3 寓教于樂原則
從兒童活動要求的多樣性出發(fā),應將自然性、教育性、趣味性結合起來,營造出一個輕松、自然、功能完備的兒童活動空間,并賦予其一定的文化內涵,讓其發(fā)揮出“寓教于樂”的功能,讓孩子在游戲中獲得知識的能力。傳統(tǒng)的游樂空間只是單純地把游樂設施擺放在場地上,更多在意的是設施的數(shù)量,然而忽視了趣味性空間的營造[9]。在設計時,也可以添加一些具有教育內容的游戲項目或者景觀。例如,可以利用當?shù)刂参锏呐渲茫瑺I造出花草植物景觀,吸引孩子的注意。同時,在它的側面設置一些簡單的說明,讓孩子們可以從中了解到一些有關植物的知識點,也起到一定的科普教育作用。
3.3.4 參與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是指在兒童活動和決策中賦予兒童主動性和參與性的原則。兒童應該被視為具有獨立思考和表達意見的主體,他們的意見和需求應該被認真聽取和尊重。為兒童提供參與決策和規(guī)劃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在城市更新中,提高兒童的參與度十分重要。相關部門應該聽取兒童的想法和意見,讓他們參與到城市的規(guī)劃和決策中來。盡管他們的想法可能會有些天馬行空,但是相關部門應該鼓勵并傾聽他們的聲音,這有助于兒童身心充分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奉獻精神和對城市的熱愛。同時,這樣的做法也可以增強兒童的責任心、歸屬感和社會凝聚力[8]??傊?,應該鼓勵兒童積極參與城市建設,發(fā)揮他們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使城市變得更加美好。
本項目以兒童友好型城市為基礎理論出發(fā)點,以公園空間場所為載體,以“自然·成長·樂趣”為理念,通過分析各年齡段孩童的層次行為特征和訪談孩童與家長的實際需求,劃分整個兒童公園游樂空間(如圖1、圖2所示)。整個公園以四川熊貓文化為主題,按照不同年齡段的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和游玩空間特征,將區(qū)域分為感知型活動區(qū)、親子活動區(qū)、運動型活動區(qū)、探索型活動區(qū)和生態(tài)休憩區(qū)。
感知型活動區(qū)適合0~3歲低齡兒童在家長的陪伴下游玩,為低齡兒童設計了森林日記、沙坑和陽光草坪區(qū)域,同時配置了一些簡單有趣的游樂器械和休息座椅。森林日記通過小動物搬家的場景模仿動物們新奇的一天,孩子們可以在此想象創(chuàng)作;沙坑作為大自然的元素之一,可以容納較多的孩子玩一些益智小游戲等。親子活動區(qū)適合3~6歲的學齡前兒童,為他們設計了功夫熊貓藏寶屋和休息長廊等區(qū)域,家長和小朋友們可以進行互動性活動,讓兒童對于熊貓有簡單的認識,起到一定的文化科普意義。探索型活動區(qū)主要針對6~12歲兒童,設計有森林迷宮區(qū)和尋找熊貓游戲區(qū)域,可以激發(fā)孩子們的好奇心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也培養(yǎng)了對奇妙大自然的興趣。運動型活動區(qū)主要針對6~16歲兒童,設計了籃球場和羽毛球場區(qū)域,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使兒童的身體得到鍛煉發(fā)展。生態(tài)休憩區(qū)是適合全年齡段兒童和家長,家長和孩童可以在這里辦公或者學習休息,也可以讓孩子們自己進行交流,培養(yǎng)社交能力。
①—感知型活動區(qū);②—親子活動區(qū);③—運動型活動區(qū);④—探索型活動區(qū);⑤—生態(tài)休憩區(qū)。
友好型兒童社區(qū)游樂公園可以為兒童提供一個安全、健康、富有挑戰(zhàn)和趣味的游戲環(huán)境,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增加他們的活動空間,滿足他們在游戲和鍛煉方面的需求,同時也可以減輕家長的壓力。此外,友好型兒童社區(qū)游樂公園可以為社區(qū)居民提供一個美好、溫馨、有愛心的社區(qū)環(huán)境,增加社區(qū)居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促進社區(qū)居民之間的感情交流和互動。推動改造社區(qū)兒童游樂公園有助于加快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增強社區(qū)凝聚力,為城市增添一份活力。
近年來,我國逐漸重視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各大城市紛紛響應并積極開展以兒童的需求為導向的城市空間體系建設的探索。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使兒童在城市中的空間不斷減小,而公園是城市開放空間的主要部分,是兒童開展游樂活動的重要場所,能夠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的發(fā)展,也有助于推動兒童友好型城市發(fā)展,本文以成都市武侯區(qū)社區(qū)兒童游樂公園為設計對象,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行為特征和游樂空間需求,打造全齡友好城市兒童游樂公園片區(qū),希望能夠為兒童友好型城市公園游樂空間設計提供一些借鑒方法,為相關領域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幫助和啟發(fā)。
[1] 王紅梅. 兒童友好型城市視域下城市高質量發(fā)展路徑探析[J]. 上海商業(yè),2023(2): 234-237.
[2] 林瑛,周棟. 兒童友好型城市開放空間規(guī)劃與設計: 國外兒童友好型城市開放空間的啟示[J]. 現(xiàn)代城市研究,2014,29(11): 36-41.
[3] 周俊戎. 兒童友好型社區(qū)街道外部環(huán)境設計研究[J]. 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2(20): 146-148.
[4] 袁梟函. 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背景下的小學通學空間優(yōu)化策略[J]. 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3(2): 40-42.
[5] 劉磊,雷越昌. 社區(qū)規(guī)劃中的兒童友好政策探索與思路:以深圳市兒童友好型社區(qū)試點經(jīng)驗為例[J]. 城市建筑,2018(12): 22-25.
[6] 姜薇薇. 兒童友好視角下社區(qū)微更新現(xiàn)狀及優(yōu)化策略[J]. 建筑與文化,2020(2): 162-163.
[7] 呂志祥. 兒童娛樂場所的景觀設計[J]. 現(xiàn)代園藝,2014(6): 99.
[8] 喻亞瑞. 基于兒童友好型城市行動框架的游戲空間設計控制研究[D]. 南昌: 江西師范大學,2018.
[9] 孫青麗. 兒童友好理念助推城市公共空間微更新策略解析[J]. 廣東園林,2023,45(1): 55-58.
Planning and Design of Open Space in Children-Friendly Cities——Taking Wuhon district Children 's Amusement Park in Chengdu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child policy " indicates that the number of children will increase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social service system for children will be more perfect. Urban open space, as an important outdoor space for children, can maximize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 's urban space interest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hild-friendly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s and the demand for urban recreation space. Taking Wuhou district Children's Amusement Park in Chengdu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practice, aiming to create an outdoor recreation space for all age friendly children, and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further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ld-friendly cities.
children-friendly cities; children 's play space; planning and design; urban open space
TU984
A
1008-1151(2023)09-0157-04
2023-03-28
張勇(1999-),男,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環(huán)境設計。
韓磊(1997-),男,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環(huán)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