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龍 劉元春
(平涼市涇川縣第三中學 甘肅 平涼 744300)
新高考對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語文教學而言,最能體現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板塊當屬作文教學。但長期以來,“考場作文”因字數多、訓練耗時、構思要求整體性強等特點,讓部分學生對寫作產生了畏懼心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受阻。為了破解這一難題,教者試圖以“微型作文”教材資源開發(fā)為抓手,以“微型作文”訓練模式探究為突破口,大膽嘗試“微型作文”教學?,F從五個方面予以闡述。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明確指出: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樹人、服務人才、引導教學”,考查內容是“核心價值、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必備知識”,考查要求是“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1]。作為基礎性課程之一的語文課,更需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關鍵能力。而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最好的表現形式就是寫作。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將更加重要。
“微型作文”是指文字較少,但邏輯清晰,表達準確,結構完整,針對性強的片段式作文訓練[2]。它是一種“快餐式”作文教學,它的訓練特點是:針對性強、靈活性強、訓練時間少,訓練字數少。“微型作文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是指教者以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教材為依托,針對課文主題、課文突出的寫作方法等內容開發(fā)教材中的寫作教學資源(寫作技巧、話題、結構、素材積累等),并探索訓練模式,為寫作“考場作文”打好基礎,并依此來全面提升學生寫作素養(yǎng)。
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習慣于給學生布置長篇大論的作文,如“字數不少于800”字,這讓寫作基礎差的學生感到頭疼不已。而且從當前學生習作質量評定角度看,主要是注重“成品”的評定。顯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從而給學生帶來不良的習作心態(tài):依賴、抄襲、拖延?!拔⑿妥魑摹毙1菊n程開發(fā)與實踐研究的提出,首先是消除學生懼怕寫作的心理,降低學生選材的難度;其次是改變平時教學出現的閱讀與寫作相脫節(jié)的現象,以課堂為平臺,將作文教學引入每節(jié)語文課,加強片段作文教學的力度,教會學生更多的寫作技巧才是出路。
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教師通過文本分析,引導學生分析總結文中所使用的寫作技巧,有針對性的設計寫作話題,引導學生以“寫”的角度積累讀的經驗,從而轉化成寫的素養(yǎng),推動學生在讀寫結合的良性循環(huán)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簡短的片段訓練,不會占用學生過長的學習時間,卻能有效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讓學生選取教材文本開發(fā)的校本課程中自己感興趣的點,隨手寫下當時的所感所想,就是在訓練她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把作文教學的難點化解、分散到平時的微型作文指導里,既降低教師作文教學的難度,又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還提升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思維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4.1.1 結合教材文本內容開發(fā)習作訓練話題
以2019 年部編版必修上、下冊教程為例?!肚邎@春·長沙》講得是革命青年志士在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時期,追求自由和對國家命運的感慨,體現了有志青年以天下為己任、胸懷崇高理想、肩負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壯志。從文本中我們可以提煉出“責任與胸懷”的主題進行寫作訓練或演講訓練,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愛國感情和文化自信。也可以圍繞“責任”進行精美句子訓練,比如“因為責任,我們的腳步更加堅定從容;因為責任,我們握緊命運的手臂更加有力;因為責任,我們的胸懷才無限崇高和寬廣!”《短歌行》抒發(fā)了詩人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yè)的宏圖大愿。但同時也有人生苦短的憂嘆之情,有對賢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賢才的欣喜之情,有對猶豫徘徊的賢才的勸慰之情,有堅信自己禮賢下士、天下賢才定會歸附自己的自信之情。據此,我們可以提煉出“追求與本真”的話題進行訓練。又如《歸園田居》可以提煉出“瀟灑與沉重”的話題;《赤壁賦》可以提煉出“悲傷與曠達”的話題;《念奴嬌·赤壁懷古》可以提煉出“懷古與思今”的話題等等。
4.1.2 結合教材文本內容開發(fā)習作寫作手法
《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寫“月下荷塘”和“荷塘月色”兩段時寫得栩栩如生,妙趣橫生。兩段總共二百多字,但作者在寫作角度上采用了由遠及近、視覺和嗅覺相結合的寫作順序,增強了景物描寫的生動性和空間感;在修辭手法上,作者采用了比喻(博喻)、擬人、通感等手法,增強了景物描寫的詩意美和逼真感;在遣詞造句上,作者采用了“曲曲折折”“田田”“層層”等疊字和“泄”“浮”“洗”等動詞,增加了景物描寫的生動性和節(jié)奏感?!豆哦嫉那铩芬晃闹?,作者在寫“庭院落蕊圖”時,充分調動了視覺形象和觸覺形象,以細膩微妙的筆觸,寫出了人與自然交融的欣喜、閑適而又寂寞的情趣感受。再如《我與地壇》中作者通過在寫景中夾雜敘事、抒情和議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人生、對世界的看法,也因此使文章充滿了哲理意味。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研讀揣摩文本的這些創(chuàng)作特點,可以開發(fā)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
4.1.3 結合教材文本內容開發(fā)習作創(chuàng)作結構
《勸學》一文中,作者以“學不可以已”為中心論點,分別從議論學習的意義(可以提高自我、可以改變自我、可以完善自我)、論述學習的作用(可以彌補自身的不足)和論述學習的方法態(tài)度(積累、堅持、專心)來展開論證,全文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角度深入,論證嚴密、結構規(guī)范,完全符合近幾年高考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寫作結構,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借鑒本文的結構來引導學生對任務驅動型作文進行深入全面的學習?!稁熣f》中,作者提出“古之學者必有師”的中心論點之后,又分別提出兩個分論點,闡述了“為什么要從師”和“以什么樣的人為師”的觀點,全文結構嚴密、論證充分,為我們引導學生寫好并列式結構的議論文提供了充分的素材?!读鶉摗芬晃闹?,中心論點的提出,采用了“總——分——總”的方式,這種方式的應用,使文章既新穎有嚴密,又為我們在中心論點的引入教學中提供了靈感。
4.1.4 結合教材文本內容開發(fā)課內素材
以《沁園春 長沙》一文為例,課內素材可寫成:毛澤東“獨立寒秋”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生動、活潑、壯麗的“湘江秋景圖”,唱出了一曲秋的贊歌、自由的贊歌;“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他們的萬丈豪情,他們的理想與抱負,他們“以天下為己任”的膽識與志氣,橫空出世,他們有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在這里毛澤東又唱出了一曲風華少年的贊歌、斗志昂揚的贊歌、立志拯救中國的贊歌。
以《沁園春 長沙》為例,進行多角度訓練。如果需要與大作文銜接,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同時訓練相關角度。如不需要,就針對某一角度進行訓練。
4.2.1 針對開發(fā)的話題擬寫題目
本課開發(fā)的話題為青春責任、胸懷天下等。引導學生進行擬題訓練,所擬寫的題目如:《國士情懷家國,人生方可遠行》、《有一種希望,叫“春筍般成長”》、《舒展青春該有的模樣》、《不負青春,不負時代》、《把青春相冊嵌入時代畫卷》、《讓成長一路榮光,為夢想不負芳華》、《與時代同心同向,讓青春綻放光芒》、《奮進,以青春之名》、《時代的盛會更需要激揚青春力量》、《知識裝扮的青春最美麗》、《家國情懷是青年的精神豐碑》、《青春,應有家國情懷的集中張揚》、《把家國情懷,轉化為追夢圓夢之源》、《以“小家”為原點,彰顯家國情懷》、《今朝唯我少年郎》、《青年拼搏,方能致遠》、《時代晴朗,青年騰達》、《肩負新使命,邁向新征程》、《青年茂風華,譜寫新篇章》、《風起云涌是時代,隨風起舞是少年》、《光陰似箭催人老,意氣勃發(fā)永少年》、《青春恰似火,揚帆正當時》、《長風萬里,百舸爭流搏勁浪》、《吾輩當自強,唯我少年郎!》、《以青春之我,建設青春之中國》等。
4.2.2 結合話題擬寫開頭和結尾
依本課話題,假如我們可用《以吾輩之青春,護盛世之中華》為題,文章開頭可寫成:“在科技文化不斷發(fā)展的二十一世紀,青年們熱愛家鄉(xiāng),學成歸來后,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貢獻出自己的智慧與力量;在國際形勢風云變幻的二十一世紀,祖國向無數同胞提供溫暖的懷抱,中國紅成為無數華僑安心的存在;在黨領導人民不斷向實現中國夢奮斗的二十一世紀,萬千家庭的幸福生活,鑄就了繁榮昌盛的祖國,祖國的蓬勃向上,為家家戶戶的安穩(wěn)美滿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應不負流年,懷著凌云壯志,奮發(fā)向上,以吾輩之青春,護盛世之中華?!苯Y尾時可寫成:“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家國情懷,在一代代炎黃子孫的血脈中源源流傳,綿延不絕,激勵一代代青年奮勇直前。如今的中國國富民強。吾輩青年當‘以吾輩之青春,護我盛世之中華’!”
4.2.3 針對開發(fā)的手法訓練手法應用能力
本課運用最成功的手法是情景交融,訓練時,可設置一個手法寫作訓練。如:請你運用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描繪一段秋景,抒發(fā)對秋天的贊美之情。不少于150 字。
訓練可寫成:故鄉(xiāng)的秋天在悄無聲息中來到了,像貓一樣躡著輕盈的步子……。菊花,如載歌載舞的迎秋少女,這兒一堆,那兒一簇,迎風怒放。遠處,田埂上的菊花密密麻麻地點綴在綠草中間,猶如綠布上灑下的碎金,又如大地彩色的襁褓。那片楓林羞得如同天邊的晚霞、爐中的火焰。秋風勁吹,紅葉或依依不舍懸于枝頭,或輕輕飄飛躺滿大地,把大地寫滿秋的詩行。如果這時踩上如血般的落葉,它就會發(fā)出沉重的嘆息,像踩著整個秋天。
4.2.4 針對開發(fā)的結構訓練作文構思能力
責任與情懷類話題,議論文文體便于說理,因此議論文五段式結構可在本節(jié)課進行訓練。開頭段擺出論點,論證段分三個分論點進行論證,即:分論點一:欲助實現中國夢,須曉愛國之義。分論點二:欲助實現中國夢,應知為何報國。分論點三:欲助實現中國夢,更要付諸實踐。結尾段收束總結。
4.2.5 針對歸納的素材訓練素材應用能力
《沁園春 長沙》這首詞不僅表現了毛澤東心系天下的博大胸襟,也表現出他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官僚、軍閥,改造舊世界的凌云壯志?!皭澚壤?,問蒼茫大地,誰主沉???”彰顯的是青年毛澤東面對風云變幻的動蕩時局生發(fā)的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注,“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體現的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青年一代意氣風發(fā)、敢以天下為已任的豪情壯志。關注時局,關心國事,當是每一個有志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段素材可用于責任與情懷類作文。
此訓練進行時,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先進行“專項訓練”,再組合成文。以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第一單元《沁園春 長沙》為例,先確定話題——“責任擔當”,再分組:一組構思行文結構、一組擬寫標題、一組擬寫開頭、一組擬寫分論點兼搜集論證材料、一組擬寫結尾,最終將各組內容組合在一起,就是一篇文章。
例如:以責任擔當為話題,將學生分成五組進行訓練,之后集中展示:
第一組:構思行文結構為(五段式議論文)
第二組:擬題目為:責任根植芳華,擔當厚棟華夏
第三組:擬寫開頭:正如孫中山先生所云:惟我輩既以擔當中國改革發(fā)展為己任,既不可以失敗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難而縮步,合乎善長惡消之天理,則終有最后成功之一日。我輩是中華最堅強的一輩,我輩是中華最驕傲的一輩!我們應不畏艱難,擔起重任,成就祖國歷史長河中屬于我們的一片天空。
第四組:擬寫分論點,并搜集論證材料
分論點一(臂膀肩負責任,托起家庭希望,反哺父母之恩);
論證素材: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成年意味著擔起肩上的責任。中原工學院的郭家寶,從初中起就帶著高位截癱的父親上學,十幾歲的肩膀肩負著學業(yè)、家庭、未來的責任。遠在古代,歸有光無父無母,家境敗落,致使年幼的他奮發(fā)攻讀。每念及祖母持象笏至項脊軒探看,他總長號不已。為家族復興,他先后參加九次會試,終在花甲之年中了進士。試想,如若心無責任,年幼的他們怎會抵得住生活的重壓?如若心無責任,貧寒的他們,如何經得起歲月的凌寒?身為當代青年的我們,當樹立擔當家庭責任的重擔,用我們的臂膀托起家庭的希望。
分論點二(心中瑾懷奉獻,共筑集體輝煌,回饋社會之義);
論證素材:同學們,如何才能讓一滴水永不干涸呢?對了,就是把它融入江河。心中瑾懷奉獻,方能自我集體雙贏。面對疫情,武漢音樂教師華雨辰瞞著家人做志愿者。用行動釋義奉獻,用奉獻注解青春,用青春回饋社會。而如今社會上卻有部分人胸懷私怨,提刀揮向無辜兒童;貪圖財錢,據社會捐款為己有;目無責任,地震時,舍下學生“率先”跑。弱冠之年,我們深知唇亡齒亦寒,獨木難成林,只有扎根大地,奉獻力量,擁抱集體才能綻放青春。
分論點三(胸中根植擔當,助力復興夢想,傳承華夏之源)。
論證素材:內憂外患之時,梁啟超憤然呼吁“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呼喚大家覺醒;社會動亂之日,一批年均27 歲的年輕人聚在一起,宣布中國共產黨成立了,團結一起共謀革命;青黃不接之刻,安徽鳳陽小岡村農民大膽分田到戶,為農民創(chuàng)收保駕護航;新冠突降當頭,鐘南山院士等一批志士,奮戰(zhàn)一線、定神安邦;河南駐馬店市高考狀元吳思琪舍熱門專業(yè)而選電子工程,志在抗衡美國制裁,為國家作貢獻。擔當已是融入中華血脈的精神信仰,每當挑戰(zhàn)來襲,每當考驗來臨,我輩總能勇敢面對,肩負擔當,奉獻力量。
第五組:擬寫結尾: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人生區(qū)區(qū)數十載,只有一份擔當能讓生命綻放光彩。無論是為自己,為他人,抑或為國家,一份擔當,讓人生在歷史長河中奏出樂章,多么壯麗,多么恢弘!今天,我們深知我們肩上的重任,縱使山高水長,縱使艱難險阻,我們定會不畏艱難,擔起重任。
“微型作文”的校本課程開發(fā),拉近了書與學生的距離,架起了課本與能力形成的橋梁;其訓練模式的探究,破解了直接進行“考場作文”訓練帶來的弊端,利于學生結合興趣有針對性的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探究“微型作文”與“考場作文”的銜接過渡,是進行“微型作文”教學的落腳點和歸宿。值得大膽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