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興勇
橋是山河大地厚重的人文史書,觸摸歷史的心跳,悄然承載遠古文明的積淀。
一
那年逢秋,結(jié)束“中國天眼”的考察,我驅(qū)車來到平塘“天空之橋”。憑欄遠眺,峰巒淡云間,“淺藍鉆石”型索塔直聳藍天,橋廊纖纖拉索,如少數(shù)民族婦女裙擺隨風炫舞,呈現(xiàn)出綽約身姿……
“誰當云里見,知欲渡仙橋?!碧拼娙瞬屉[丘描繪的仙境,竟在此如此靈動地顯現(xiàn)無遺。
蒼莽深壑縱橫,“天空之橋”俯瞰山川,雄奇壯觀,美輪美奐,飛越峽谷崇嶺,延伸至遠方。山上天將近,人間路漸遙,逾越峰谷的“高原平原”景致,讓人驚嘆絕倫,浮想聯(lián)翩……
二
“群山巖浪千千歲,響水河橋萬萬年?!?/p>
關(guān)于橋,腦海浮出這句古詩。這塊碑刻,橫臥荔波小七孔橋頭,記錄了一百八十多年來橋與河琴瑟和鳴的故事,述說著黔桂鹽馬古道商旅繁喧的悠遠時光。
橋是凌空的通道,橋是景狀的點綴,橋是山河大地厚重的人文史書,融于大自然中,釋放出悠久豐厚的文化底蘊。
在貴州,尋覓橋的歷史遺跡,探究橋的前世今生,既有“小橋浮江流”的寫意,也有“天塹變通途”的氣勢。簡易的木橋、竹橋、石橋、溜索橋……乃早期橋梁的記憶遺存。貴州早在秦朝,便開“五尺道”,到元代京都驛道便已直通貴州,明朝建驛道干線、新辟州縣大道,跨水筑橋相伴而生,清代伊始修橋進度又有所加快。目前,全省仍保存清朝及之前的古橋梁1222座,無論是拱橋、梁橋,還是索橋、浮橋,多為古驛道上的橋梁,散發(fā)出悠遠厚重的歷史滄桑。《貴州橋梁志》有載,“貴州現(xiàn)存橋梁始于普濟橋,聞于葛鏡橋,巔于北盤江橋”。
遵義普濟橋,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間,單孔弧形,礫石托拱,坐落于川黔古驛要道,是貴州有史料記載的最早的古橋,距今已八百多年歷史,當前人們看到的橋型,擴建于元代,復建于明崇禎年間。明清時期,先后修建的平越葛鏡橋、黎平地坪風雨橋、貴陽霽虹橋、鎮(zhèn)遠祝圣橋、銅仁三眼橋、永寧花江鐵索橋等古橋,雖歷經(jīng)了數(shù)百年,行人依然朝夕過往,延續(xù)舊時光的亙古綿悠。
貴州的橋,分布最為集中的地方要數(shù)福泉,葛鏡橋、皋陽橋和吳氏橋等一百二十多座橋,聚集于黔中這片“有福源泉之地”。始建于明萬歷十六年(1588年)的葛鏡橋,由明代平越衛(wèi)(今福泉)葛鏡“罄盡家資”興建,歷時三十多年。該橋建在離縣城僅二公里的麻哈河上,“絕壁起拱,借礁筑墩”,壘石而上,施工用料考究,工藝精湛絕倫,四百多年了,仍堅聳懸崖河岸……葛鏡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西南橋梁之冠”,與河北趙州橋并稱“北有趙州橋,南有葛鏡橋”,堪稱中國古代名橋,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群山巖浪,響水河橋,雖說是荔波這顆喀斯特“綠寶石”古橋臥波的景致,殊不知,卻也是歷代貴州千山萬水、古橋風貌的縮影寫照。
橋懸兩岸連,碧波清影潺。細數(shù)黔貴大地的橋梁,或歷史文化悠久,或民族特色濃郁,或地域特質(zhì)凸顯,均修筑技藝高超,極具歷史人文價值。來到貴州,行走貴州,既能看到一橋飛架南北的雄奇絕美,也能拾掇橋韻悠悠的時空況味。
三
貴州的橋,觸摸著歷史的心跳,承載著遠古文明的積淀。
行貴州,繞不開橋;看貴州,離不開橋。在這里土生土長的我,橋曾見過不少,最難忘的,既有麟次櫛比的矩陣橋,也有高原平湖的橋集群,它們詮釋了往昔煙塵與時代變遷。
由省城貴陽往西,不遠,有三座橋攜手立于清鎮(zhèn)紅楓湖上。中間的橋,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修建的老花魚洞橋,左邊為2004年竣工的滬昆高速“紅楓湖大橋”,是全省首座“不對稱獨塔雙索面”斜拉橋,右邊是2021年由老橋改建的“花魚洞大橋”。短短四十年間,美麗的“高原明珠”上的這三座橋,折射出貴州交通建設(shè)樞紐的發(fā)展。
黃平重安江三座橋,講述著不同年歲的故事。史上,重安鎮(zhèn)乃湘黔滇古驛道雄關(guān)、黔東水陸要津,為湘黔通途要道商貿(mào)集散地。坐落于這里的三座橋,橋與橋之間相距不到五十米,當?shù)厝朔Q為“三朝橋”。最古老的鐵索橋,修建于清同治十六年(1873年),距今已一百五十多年歷史,斑駁的橋鏈間全鋪設(shè)木板,如今雖然已不通行了,往歲履痕仍記載著百余年滄桑往事。中間的公路橋,石墩鋼梁結(jié)構(gòu),由橋梁專家茅以升設(shè)計,于1938年抗戰(zhàn)時期修建,建成后,十多噸的載重汽車也可安全通行。第三座橋?qū)黉摶旖Y(jié)構(gòu)單跨曲拱橋,1995年竣工以來,極大滿足了每天過往重安江的車輛行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著名學者聞一多率師生西遷,由湘入黔時,曾歇腳重安江古鎮(zhèn),速寫了《重安江鏈子橋》等多幅畫作,為重安“三朝橋”這座古老的“橋梁博物館”,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廊橋文化遺存。
關(guān)嶺花江鎮(zhèn),因北盤江急流洶涌飛濺,故稱“花江”。作為滇黔茶馬古道必經(jīng)之地,老橋、新橋見證了花江不同時期商貿(mào)交流的變遷。花江鐵索橋,始建于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清代詩人彭而述曾題詠“鐵索黑水舊知名,天水曾當百萬兵。”詩中的“鐵索”,據(jù)考證,即花江鐵索古橋。這座鐵索橋,歷經(jīng)了百年風風雨雨,摩崖石刻云集沿岸,引得游人紛紛前往探古尋幽。1961年建成的花江橋,打通了安順、黔西南區(qū)域通道,給花江鎮(zhèn)帶來了繁榮興盛。2003年12月,第三座大橋北盤江大橋通車,這是首座采用“雙向預(yù)應(yīng)力砼加勁板梁”的特大橋梁,距水面486米高,建成時曾為“中國第一高橋”,讓黔滇兩省時空通道距離得以極大縮短。
我家鄉(xiāng)黎平的地坪風雨橋,始建于清光緒九年(1883年)。青石墩鋪陳,木質(zhì)橋身橫架,連體橋廊上,三座鼓樓穿榫銜接,無一釘一鉚。山巒蒼翠掩映間,整座長廊看上去飛檐翹角、精美恢宏,一展侗族精湛技藝與獨特風采。侗鄉(xiāng)地坪風雨橋,除方便行人通行、歇憩議事,每逢重大節(jié)慶活動,當?shù)赝蹣蚶?、田壩,吹笙起舞,橋上曼舞輕歌,侗族大歌飄飛,彌漫無窮歡樂……
我曾工作多年的“梵天凈土”銅仁,碧江、印江、江口、沿河等縣區(qū),多以江、河為名,纖纖綠玉紛繞城廓,無不讓人舒心。崇山翠嶺,碧水清悠,巍巍武陵山下這片沿江臨河之地,無論是龍生特大橋、木蓬特大橋,還是碧江錦江大橋、大江坪橋,沿河縣城烏江大橋、二橋、三橋,玉水繞屏的民族風情廊橋,新建成通車的德余高速烏江特大橋……數(shù)百座飛橋跨越峰巒山水,縱橫連通未來,爭相點綴綠色生態(tài)發(fā)展的脈搏,讓美麗黔東迎來了區(qū)位之變、觀念之變、經(jīng)濟之變。
四
“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五百多年前,明代大儒王陽明行走黔道,際遇山險路阻難行,曾發(fā)出如此嗟嘆。貴州河谷險峻,萬峰成林,歷來有“地無三尺平”“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
非常之觀,常在險遠。自古黔道之險,不亞于李白筆下蜀道之難。英國著名歷史學家約瑟夫·湯因比說過:環(huán)境越艱難,刺激文明生長的因素就越為強烈。
沒有平原支撐的貴州,92.5%的山地丘陵溝壑縱橫,山高水深。打破交通瓶頸制約,在群山萬般奇難險峻中筑路、架橋,更需錨定攻堅克難的豪邁決心,拿出既要直闖又要苦拼的雄心壯志,勇于突破千萬年來為山所困的“枷鎖”!
多年來,貴州以“山不如骨硬,嶺不如志高”的膽識氣魄,在修橋筑路的篳路藍縷中,殺出了一條“血路”。一座座高橋如雨后春筍,橫跨峰叢峽谷,暢達八方路網(wǎng)。
獨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雄峻的貴州橋。貴州的橋,是裝扮天際的斑斕飛虹,是現(xiàn)代技藝的鬼斧神工,是人類智慧的精彩筆墨。貴州大地126萬個山頭間,有14230座高速路橋梁,已連通8368公里高速公路,平均每1公里高速路就有1.7座橋梁!懸索橋、斜拉橋、拱橋、梁橋……貴州大地的橋梁,幾乎包攬當今世界各種高難度橋型。每一座橋,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shù)品;每一座橋,都是改天換地的迸發(fā)競逐;每一座橋,都是溝谷峰叢中成就的人間奇跡!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無橋不成路”的貴州大地,蘊藏著幾多特別的現(xiàn)實意義,鑄就了可圈可點的驚心動魄,演繹了橋“既是水梁更為山骨”的雄奇畫卷,彰顯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宏圖偉力!橋梁撫平了大山的褶皺,實干鋪就了希冀的華章,貴州找到了開足馬力推動發(fā)展的“秘鑰”。
早幾年,我從省城一路往黔西北馳行,烏蒙高原腹地的珠江、烏江上游,六廣河大橋、六沖河大橋、赫章大橋、總溪河大橋、武佐河大橋、北盤江大橋……巍然聳立在一條條高速路上,雄踞千仞絕壁,橫亙藍天云間。行駛于貴(陽)黔(西)高速路,窗外,橘紅色的鴨池河大橋宏偉壯觀,綻放了飛橋連通崖壁長廊的完美綺麗,烏江源百里景觀一帶,碧波悄靜流淌,兩側(cè)蔥林茂密,峰壁險峻恢宏,崖畫神秘多姿,路與橋密織相融的青山綠水間,真是好一幅絢染繽紛的水墨畫卷!大橋,宛如畫廊間凝固的音符,譜寫了幾多靈動與厚重。
憶往昔,烏蒙大地的彝族英雄首領(lǐng)奢香夫人,率水西軍民筑龍場九驛,修石拱橋,架起了偏僻山區(qū)與外界相連的通道;如今,美麗的織金縣城貫城河上的奢香橋(今月華橋),仍訴說著皓月當空、月華普照的悠遠煙塵,引后人時常探訪尋味。不承想,六百多年后,烏蒙高原的一座座橋梁飛架,宛如一條條絢麗彩帶凌空而出,縱跨山川,通連古今,換來了從貧困到小康的美麗蝶變,令人仰止贊嘆之余,也體悟到古今文明的悄然演進與人間杰作的奇彩紛呈!
五
時空是歷史縱橫的交錯,橋梁是文明交流的催生。
貴州多山巒、多峽谷、多河流、多溶洞,有“喀斯特山地王國”美譽。貴州濃墨重染地書寫“橋文章”,這里的橋上天入地、直沖云霄、氣勢磅礴、聲名遠揚,刷新了一次又一次記錄,贏得了一個又一個“世界關(guān)注”。
世界橋梁看中國,中國橋梁看貴州。今日的貴州,已建成的橋梁二萬八千余萬座,世界前100名高橋中近一半在貴州,前10名中有4座矗立于貴州。貴州的橋獲得了古斯塔夫·林德撒爾獎、菲迪克特別優(yōu)秀獎、全球工程項目杰出獎,多項技術(shù)填補了國內(nèi)空白,“貴州樣板”當之無愧地捧回了“世界橋梁博物館”“中國橋梁省”的殊榮。
“貴”字拆開,乃“中國一個寶貝”。在貴州看山、看水,還應(yīng)看看橋。這些年,一座座橋梁破解交通發(fā)展難題,款款登臺,艷驚四方,展現(xiàn)出獨特的橋梁文化后發(fā)優(yōu)勢,盡展“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雄奇非凡。深藏大山深處的一座座橋梁“寶貝”,錦繡河山間的一座座讓人心動的瑰麗景致,已成為貴州與世界對話交流的靚麗名片與獨特文化符號,散發(fā)著“文化千島”獨有的無窮魅力。貴州橋從“飛虹畫卷”到“吸虹效應(yīng)”,欣然迎來了蝶變轉(zhuǎn)身——
“西部明珠”安順,橫跨鎮(zhèn)寧、關(guān)嶺境內(nèi)的壩陵河大橋,是貴州首個能進入“內(nèi)核”觀覽的世界級大橋。除了橋梁科技館形象展示、立體形象的研學交流、絡(luò)繹不絕的觀光體驗,它還作為世界最高橋梁蹦極跳設(shè)施,吸引了多個國家選手前來,挑戰(zhàn)國際低空跳傘競技項目。選手們飛躍橋身,于峽空蒼翠間“飄飛”,貴州橋也在眾多世界級大橋中捧回了最美“網(wǎng)紅標識”……客人大老遠趕來,擁抱黃果樹大瀑布,游覽壩陵河大橋,還前往入住匠廬·閱山“網(wǎng)紅民宿”,駐足深嶺幽谷,遠觀大橋落日,與大橋留影拍照,聽峽谷瀑聲陣陣,樂享世外清閑,以一種全新方式發(fā)現(xiàn)貴州之美!
夜宿星空下,晨起彩云間。我曾到過的平塘大橋,這座世界最高鋼混橋主塔高332米,相當于110層高樓大廈?!般@石型”索塔高聳入云,身姿迷蒙隱現(xiàn),令我悄然低吟:天懸鉆玉秋色里,空蒙霧籠漸迷離。華菽稻香飄臨處,暖意吾輩橋旅情。
平塘“天空之橋”因橋得名,人們卻不僅為尋一座橋而來。來到這里,你還可以觀“中國天眼”,覓神秘天書,尋奇妙天坑,聽橋梁科普,聞鄉(xiāng)野村落清新稻香。間或,穿行于平塘大橋橋廊,跨入羅甸大小井大橋,駛?cè)霕蛳率劳馓以疵谰?,收獲滿心歡悅;由橋廊返回平塘境內(nèi),還可去拾掇散落六百多年間的牙舟陶非遺文化……
回想十余年前,自己在基層掛職時,為幫助南江平寨村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也曾帶動修建了一座景觀鐵索橋,緩解了當?shù)匕傩粘鋈腚y的問題,引來了城里客,這個布依寨也成了開陽“十里畫廊”新景。短短幾年間,村里新增了產(chǎn)業(yè),維修加固了橋身,依然保留了鐵索橋原貌,滿是游人前往休閑采摘,尋覓田園詩意鄉(xiāng)愁……
景向橋借力,橋依景添輝。北盤江古時稱“戕牁江”,據(jù)考究,分布于這里的地球海洋三疊紀地質(zhì),在花江大峽谷成片完好保存,被譽為全球古生物三疊紀考古探幽的“圣地”,豐厚獨特的地質(zhì)奇觀,竟奇巧般與大橋完美“相遇”。
多座雄偉的橋梁已矗聳奔騰的北盤江上,而新的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也將于2025年6月竣工,連通六(枝)安(順)高速路峽江兩岸。新橋建成將再一次刷新紀錄,捧回世界級大橋主跨、橋高“雙料第一”?;ń瓖{谷大橋,以既能遠觀近賞、又能全方位體驗的橋梁旅游目的地“新景”,集峽谷觀光、極限體驗、研學探險于一體,與壩陵河大橋、平塘“天空之橋”一道,形成全新橋矩陣,引領(lǐng)貴州橋旅深度融合的“風騷”。雄偉壯觀的“天塹飛虹奇觀”,其獨特閃亮的“新顏值”,更不容紛繁外界小覷!
六
萬橋越崇山,“黔”路不再難。
在貴州,平均海拔一千一百多米的山川大地,峰叢孕育橋身,川流渲染橋韻,深轍鐫刻橋魂,從崇山峻嶺到萬橋飛架,從“跬步皆山”變成“高速平原”,向外界發(fā)出“率先在西部縣縣通高速”的完滿收官的莊嚴宣告,綻放了世界人類橋梁史上璀璨奪目之光。
橋是路的咽喉,路是橋的延伸。橋與路乃朝相暮處的陪伴。橋與路的共融互通,深深蘊含推己及人、同舟共濟的人生哲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逼D苦求索之路,有外力推波助瀾、攜手相扶,行將跨越千難萬阻,昂首奔向彼岸遠方。
橋是人生的通達,橋是未來與遠方。如果說,黔山貴水是大戶人家的“千金”,裝扮巖溶山地的絢美多姿,那么,雄偉橋梁就是黔貴高速平原的“彩練”,點燃了許多人渴望通達的美好期盼。黔貴大地一座座橋梁,已成為連接山里山外的動力支點,改變了曾經(jīng)的貧窮落后面貌,成就山里人過上了好日子,讓懷揣的夢想“橋”往前方、奔得更高、行得更遠。
七
大道橫跨城鄉(xiāng),萬橋飛架峰巒。
“貴州歸來不看橋?!泵鎸ν饨缭絹碓蕉嗟馁澴u,生活在高原的貴州人,無疑是自信滿滿的。而今,貴州橋所承載的,已不僅是“連接通達”的功能,更演繹成了一個個助力驅(qū)動源,一道道絢麗風景線,一幅幅全新開放的具象。
外界走進貴州、讀悟貴州,所放眼“橋”見的,一座座助力振興的“經(jīng)濟橋”,造福民生的“幸福橋”,橋旅融合的“景觀橋”,對外開放的“紐帶橋”,正串聯(lián)成無比美好曼妙的“詩與遠方”,鋪就貴州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大踏步前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