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輝
香山,是一個有溫度的名字,是一座有靈氣而又處處被香氣熏陶的大山。
香山,坐落于山東省濟(jì)南市萊蕪區(qū)西北部大王莊鎮(zhèn)境內(nèi),傲立于魯中地區(qū)的連綿群山之中,是萊蕪第一高山,和東岳泰山一脈相承,因山中盛產(chǎn)香草而得名。整座山山勢蜿蜒曲折,大氣磅礴,松樹、槐樹等各種植被密布山間。
四月末,與來此參加首屆新時代美麗中國文學(xué)獎游訪詩文大賽頒獎典禮的作家們,一起走進(jìn)了這座被稱之為“圣山”的香山。
清晨,站在香山之巔極目遠(yuǎn)眺,泰萊平原在晨曦里半睡半醒。遠(yuǎn)山遙遙渺渺,起起伏伏,一如水波浮動,有乳白色的煙靄如飄帶款款纏繞其腰。清風(fēng)吹來,被攪動的片片白云,宛若棉絮,輕輕地裹著香山,給這乍暖還寒季節(jié)里的香山以溫暖。而有的白云則似一條條潔白的哈達(dá),為香山增添了濃濃的禪意。此時,一縷紅霞艷抹在云海之間,那就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云海有些抖動,太陽一顫一顫地升起來,天宇間頓時萬紫千紅。剛看過香山日出,還沒走出那如夢如幻的太虛,就又被香山睡佛的睡態(tài)可掬所震撼,讓人神魂顛倒。
下石屋南山就是兩界山,隨山道蜿蜒而至,來到山東側(cè)的一片開闊地。在開闊地的東沿有個高臺,叫朝圣臺。朝圣臺上有觀仙閣,站在觀仙閣內(nèi)憑欄遠(yuǎn)眺,又有三峰相連,一尊睡佛映入雙眸。睡佛頭西腳東,連綿數(shù)里仰天而眠,慈祥圣潔,睡態(tài)可掬,躬膝探足,雙足沐浴在龍尾湖中。這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據(jù)一位來自湖北省咸寧市的游客說,他的許多朋友都不懼路途遙遠(yuǎn),前來膜拜、許愿。在朝圣臺,或者在朝圣臺的周圍,已有許多游客面向睡佛,雙手合十,雙目微閉,默默地許愿。我被他們的虔誠所感染,也像他們那樣,許下了一個愿望。也許,這就是被人們稱之為“圣山”的緣故吧!
跟隨導(dǎo)游石亭亭的引領(lǐng),漫步在九天大峽谷,沿小溪邊的小徑下行,溪流潺潺,植被茂密,古樹、奇石、飛瀑,一步一景,似緩緩展開的濃彩畫卷。天潭、天池、石門湖、天峽、香潭等水庫與塘壩,像一個個璀璨的明珠,碧波蕩漾,熠熠生輝。這里共有九溪十八澗,最秀麗的莫過于由龍尾湖蜿蜒而入、上下石屋間的一段溪水,溪水清澈透明。沿溪兩側(cè),樹綠花艷,小橋流水,宛若置身世外桃源。
在距羨天橋不足二百米的地方,當(dāng)看到兩張石桌時,我立刻坐在石桌旁的石凳上?;秀敝?,我也效仿古時賢人,約上幾位志趣相投的好友,坐在石凳上,在石桌上擺上幾盤山珍野味,喝上兩杯山葡萄酒,閑說一二山間趣聞逸事,或是談?wù)撎煜率?,雖不能指點(diǎn)江山,卻也能一展心中的萬丈豪情。
步行大約十公里,要登山觀賞仙人閣和如意亭,就必須攀上三百多級臺階。向上觀望,陡峭得讓我膽戰(zhàn)心驚。許是不經(jīng)常鍛煉的緣故,我時而直立攀行,時而雙手著地慢慢爬行。當(dāng)我登上最后一個臺階時,向下看去,感觸良多:人生猶如上臺階,有時須匍匐爬行,有時則可跳躍,一步跨越二三個臺階,或者是一步青云。但是,只要你心中有一個夢想,努力、堅持,定會實現(xiàn)美好的愿景。
香山還擁有玉皇極頂、香山行宮、蝴蝶泉、一線天、十八盤、香山紅葉、香山黃葉、唐朝板栗園、槐香園、萬畝林海草原、天上人家、巖石地質(zhì)公園等景點(diǎn),以其悠久的歷史、旖旎的風(fēng)光、獨(dú)特的風(fēng)姿、氣絕云天的雄偉,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
夕陽西下,紅色的光芒傾瀉在草地上,濃綠鋪展,無邊無際,山頂上亭閣的閣尖兒上沾染了幾抹夕輝,一閃一閃的。深沉肅穆的松柏,遒勁挺拔的柿樹,枝條勾連的柳樹,激情昂揚(yáng)的灌木,綠茸茸的草坪,像一張綠毯,肆無忌憚地向四面八方鋪展開來。
在享受著香山美景的同時,更讓我贊嘆的是那一片片非常非常樸素的藍(lán)色小花,在香山的河岸、溝壑、路旁、樹下,隨地而生。雖然高不過幾寸,車軋人踩,依然頑強(qiáng)地生長。它,既不嬌艷,也不顯華貴。這是一種生命力極強(qiáng)的小花,它象征著一種樂觀、一種簡樸、一種堅韌,正如我們質(zhì)樸而又勤奮的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