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利波,胡智斌,彭林艷,張曼怡
1.應城市人民醫(yī)院放射影像科,湖北 應城 432400;2.應城市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湖北 應城 432400;*通信作者 彭林艷 64741545@qq.com
女,64歲。主訴:間斷左上腹部疼痛半年。入院查甲胎蛋白52.2 μg/L。CT檢查(圖1A~C)提示:胰腺體尾部稍低密度腫塊,大小約7.6 cm×5.5 cm×3.6 cm,邊緣見點狀鈣化;增強掃描呈漸進性強化,可見包膜,病灶與鄰近脾動脈及脾靜脈分界不清。MRI檢查(圖1D~G)提示:胰腺體尾部腫塊呈稍長T1、稍長T2信號,信號不均勻,邊界清晰,擴散加權成像呈高信號,增強掃描示腫塊動脈期強化不明顯,門靜脈期至延遲期呈不均勻漸進性強化,病灶內見無強化壞死區(qū)。初步診斷:胰腺癌。
圖1 女,64歲,PHC。CT平掃示胰腺體尾部等密度腫塊,約43 Hu(星號,A、C),邊緣見點狀鈣化(箭,A),增強掃描病灶呈不均勻漸進性強化,累及鄰近脈管(箭,B);MRI(D~G)示病灶T1WI呈稍低信號,T2WI抑脂圖像呈不均勻稍高信號,擴散加權成像(b=800 s/mm2)呈高信號(箭,F(xiàn)),增強掃描病灶內見壞死區(qū)(箭,G);病理見異型腺體,呈浸潤性生長(HE,×100,H)
患者行胰腺體尾+脾切除術并分別送病理檢查。術中見:胰腺體尾部見一腫物大小約4.0 cm×3.0 cm,質地偏軟,與胃體后壁粘連;切除腫物與胃后壁粘連處的胃壁漿肌層,肝臟及腹腔未見明顯腫瘤轉移病灶。
病理檢查:大體見胰腺腫物大小約9.8 cm×3.5 cm×1.5 cm,切面呈灰褐色,伴空洞及壞死,腫塊向胰管內侵犯,瘤旁見脈管內癌栓及神經(jīng)侵犯。鏡下見異型腺體,呈浸潤性生長,可見大片壞死及炎性滲出物(圖1H)。免疫組化:PCK(+),CK8/18(+),CK7(部分+),Glypican3(-),β-Catenin(膜+),CD10(-),PR(-),Syn(-),糜蛋白酶(-),胰蛋白酶(-),BCL10(-),PAX8(-),TIF-1(-),GATA-3(-),Ki-67(LI:30%)。診斷:胰腺肝樣腺癌(pancreatic hepatoid carcinoma,PHC)。
肝樣腺癌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腺癌,近年報道的多為胃部肝樣腺癌,PHC罕見。PHC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無定論,有多種假設:①胰腺干細胞內控制肝細胞分化的基因在致癌中被激活,表達肝細胞表型[1];②肝臟內腫瘤組織異位至胰腺[2];③胰腺細胞在特定條件下轉化為肝細胞[3]。
本例為64歲老年女性,與既往報道一致[4-5]。肝樣腺癌男性略多于女性(55.4%比44.6%),中位年齡63(18,96)歲,其中老年人占多數(shù),60歲以上占62.8%[4]。
PHC在胰腺中的位置無明顯偏好,腫瘤長徑為0.5~11 cm。通常無癥狀或偶然發(fā)現(xiàn)(31.3%),最常見的癥狀是背部或上腹部疼痛(27.3%)、惡心/嘔吐(18.2%)和體重減輕(23.2%)[5]。
PHC的形態(tài)學具備腺癌分化及肝細胞樣分化兩種結構。鏡下腺癌和肝細胞樣癌細胞血竇豐富,互相交叉或移行。超微結構示腺癌區(qū)及肝癌樣區(qū)均具有上皮型微絨毛狀分化。免疫組化癌細胞被CD34陽性的血管分割為小梁狀,甲胎蛋白強陽性提示主要分布在肝細胞樣區(qū),在其腫瘤細胞胞質內見棕色顆?;蛘哳w粒狀結構,癌細胞發(fā)生在腺癌區(qū)時甲胎蛋白呈灶性陽性或弱陽性。陳琳光等[6]認為PHC產(chǎn)生高水平的血清甲胎蛋白,對機體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促使瘤細胞快速生長,侵襲性增強。本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腫瘤侵犯胰管及神經(jīng),鄰近血管可見癌栓,預示高水平甲胎蛋白與患者預后不良有關。
PHC影像學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軟組織腫塊,伴壞死,密度及信號欠均勻,增強掃描呈輕中度不均勻強化,可合并肝轉移灶、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結轉移[7-8]。本例胰腺體尾部腫塊,CT/MRI增強后動脈期未見明顯強化,門靜脈期及延遲期呈不均勻延時強化,其內見壞死灶,與文獻報道相符。PHC需要與胰腺腺泡細胞癌、局灶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等鑒別。胰腺腺泡細胞癌體積較大、呈不規(guī)則或分葉狀、外生性生長腫塊,可見包膜,多見囊變、壞死,增強檢查多呈乏血供、漸進性強化,伴脾動、靜脈受累,可發(fā)生淋巴結及遠處轉移,實驗室檢查見甲胎蛋白升高[9]。局灶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局灶性腫大,多位于胰頭部,平掃CT呈低密度, T1WI呈稍低信號,T2WI呈稍高信號,擴散加權成像呈明顯高信號,表觀擴散系數(shù)圖信號減低,動態(tài)增強掃描呈均勻延遲強化[10]。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病灶多為囊實性,囊性腫塊中的實性成分通常呈壁結節(jié)改變,可見鈣化及出血灶,動態(tài)增強掃描腫瘤實性成分呈漸進性強化[11]。
由于PHC侵襲性強,脈管內癌栓多見,患者預后常較差。本例患者胰腺鄰近脈管內可見癌栓,提示預后不佳。根治性手術是目前首選的治療方法[6],約85%的PHC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對于無法手術切除者可嘗試進行輔助化療改善預后。
總之,臨床中老年患者出現(xiàn)胰腺內不均勻腫塊,CT或MRI動態(tài)增強掃描呈不均勻延時強化,可伴有壞死灶,血清甲胎蛋白升高時,應高度懷疑PHC,但確診仍需依靠病理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