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潔
“分段計費”是生活中常見的數(shù)學問題,但因為類型多變,學生比較容易出錯。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類問題,教師可以借助真情境,以項目化學習方式開展教學。
1.教師出示資訊新聞圖片(如圖1),共同聚焦核心問題:12月電費為什么離奇的高?組織小組討論并提出猜想。
圖1
2.小組觀點分享,交流要驗證猜想還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預設1:可能12月份用電量大,需要知道每個月的用電量和電費,進行對比。
預設2:可能12月份電費漲價,需要查詢不同月份的電費單價。
1.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電費沒有漲價,引導學生尋找原因。出示某家庭2022年每月用電量和電費(如圖2)。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疑惑,學生發(fā)現(xiàn)12月的用電量少于7月份的用電量,但電費卻比7月份更貴。
圖2
2.繼續(xù)觀察,發(fā)現(xiàn)月用電量有一檔二檔之分。出示居民生活用電收費標準:年用電量在2760千瓦時及以下部分,單價按0.538元/千瓦時計;超過2760千瓦時但不超過4800千瓦時,超出部分按0.588元/千瓦時計;超出4800千瓦時的部分按0.838元/千瓦時計。
3.請學生嘗試表示階梯電費。
4.全班交流反饋。
學生大多會用表格法(如圖3)和畫圖法(如圖4)表征,通過交流異同點,發(fā)現(xiàn)表示方法雖然不同,但兩種方法都清楚表示出了用電范圍以及對應的單價。而畫圖法讓“階梯電費”的含義更形象,同時能更直觀看出第三檔電費單價遠超第一檔,幫助理解12月電費暴漲的原因。
圖3
圖4
1.教師分發(fā)空白的“卡片”,說明制作要求。
2.學生結合情境信息制作說明卡片,進行組內交流。
3.全班匯報分享。在交流中學生可能對出租車計價方式和寄信函收費有不同意見,師生討論后發(fā)現(xiàn)這兩種計費方式和電費不同,超出的部分要按“進一法”進行取整計算。
經歷以上項目化學習過程,以階梯電費為基礎,進而理解不同情境中的“分段計費”,能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提問質疑、猜想、推理、交流等學習過程,從而發(fā)展數(shù)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