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凃俊明
老伴一邊吃著早飯,一邊若有所悟地說要去買一袋米儲在家里?!凹Z油市場商店近在咫尺,隨吃隨買嘛!”我這樣說一句,反倒是引她一番叨叨:你們男人家不聞不顧廚灶間的事兒,不當(dāng)家不知柴米油鹽事。盡管家里還有十多斤米,還是再買點,儲著,備著,應(yīng)對需時。沒想到曾經(jīng)疫情防控的日子,居然將老妻的“有備無患”意識提高得這么快!
由老伴的購米家儲,不禁想起當(dāng)年父母持家過日子的“糧草油鹽經(jīng)”,勾連起農(nóng)家世世代代囤米的“米囤情愫”來。
記得上世紀60 年代的農(nóng)家屋里,家家戶戶囤米幾乎都是用的米囤,鄉(xiāng)音俗語亦叫它“米圃”。家里的閣樓上就放著一尊米囤。這是我家里盛裝大米的唯一容器,它是父親用稻草把扎織成的。它有半個大人身子高,外凸的腰圍,上口收小,封口是稻草把扎的蓋子。底部略收進,平坦坦的坐落著木板,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赝信e著米囤大肚子里滿裝的大米之重。這胖墩墩的米囤猶如一位腆著大肚子的孕婦,凌空安寧地站立在閣樓上的一個位置。
米囤旁的角落里放著一只飯碗,是家貓一日兩餐的食盆,一看就知道是老貓兒值守的崗位。我們家貓兒的飯食一日只給兩頓,“喂早、喂晝、不喂晚”,這是母親給大貍貓“定時、定點、定量”的餐食規(guī)定。我從小喜歡玩貓,貍貓兒就是我的家友,看著它受到這般“虐待”,自然為貓“抱不平”,心懷不滿又迷惑不解地探問娘:我們一日三餐,貓兒一日兩頓,這樣對待“不公平”……娘鄭重其事地解釋說:早中兩頓喂飽它,晚上讓它“憑本事”使勁多多捕食老鼠,自己吃飽吃好。晚飯喂飽的貓咪,就會偷懶睡覺、不管事兒了!所以,一家人常年的糧食儲備“機要處”,主人指令貓兒在此上崗看護,變著法兒逼迫貓兒“高度警惕”,敦促其“守‘囤’有責(zé)”,隨時抓捕、生食來犯之?dāng)?,令終日思想著偷吃糧食的鼠輩們“望‘貓’而逃”,遠離米囤,確保閣樓上米囤里的口糧安全無虞。
如此這般的家儲糧食,千千萬萬的鄉(xiāng)民世世代代都曾沿襲“繼承”著。每到春節(jié),家父在貼春聯(lián)時,總是備著一個“?!弊?,工工整整地粘貼到米囤上,口中還要念念有詞,近乎祈禱般地說著:“田里五谷豐收年年,場院堆積糧山座座;米囤糧王福氣騰騰,一家大小飽飯頓頓?!蹦莻€時候一脈相承“上代傳下世”的“儲”,就是為著周年而“備”,防著饑餓度命時所“需”?!皟确阑摹钡膽n患理念,在這一尊農(nóng)家米囤中演繹得淋漓盡致。
隨著時代的演變,生產(chǎn)、生活、市場的裂變,引導(dǎo)著人們對家“儲”的蛻變。稻草編織的米囤不聲不響地退隱了,隨之而來的是爐窯煅燒的瓷罐瓦缸儲糧盛米。再后來,那些塑料、不銹鋼、鐵皮材質(zhì)的儲存容器,以各種造型、五彩色澤、大小迥異的形態(tài)紛紛登場,家庭主婦們更是樂此不疲地選擇著、淘汰著,替換著家儲的稻草“米囤”。到如今,各式袋裝、盒盛、包兜盛裝大米的容器爭先恐后亮相市場,簡便而大方、俏麗且精致的靈活米袋與日俱增,快速而完全取代了舊時代遺存的“米囤”,它們把現(xiàn)代潮里的生活演繹得越來越簡便,越來越輕靈。
米囤的身影消弭了,儲存、藏收糧食的概念也在現(xiàn)代人快節(jié)奏的生活里淡化了。因為,現(xiàn)代快捷的交通,可以一日千里地“運”達;家門口十五分鐘購物圈,可以隨意“買”到;甚至于居家點擊鍵盤稍等時許,便有快遞小哥騰騰地飛跑“送”來……
然而,就是這樣快捷便利的物流,在那些疫情防控嚴峻的時間里,“重疫情地區(qū)”不得不“靜默”,物流、人流、交流受控,“物不流、人不走”,一時間把“區(qū)塊鏈”的社會劃隔成為“區(qū)塊分”的阻隔,流動流通業(yè)態(tài)嫣然成為“凍狀”。
于是,這舊時的“米囤效應(yīng)”突發(fā)出來?!皟Α薄皞洹薄靶琛钡墓δ鼙蝗藗冎匦轮匾?。那些“現(xiàn)吃現(xiàn)買”的思維,不得不“改弦更張”,“儲存防無”“有備無患”“存有補需”的“積糧防荒”備受關(guān)切。
思緒到此,耳畔飄來老妻的一句又給點了題:“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家里常儲余糧,備著應(yīng)變余地!”防災(zāi)、防難、防患、防疫、防不測的憂患意識引領(lǐng)下,居民們的行動自覺從她的預(yù)購“儲備糧”里直白地顯現(xiàn)。
家有“儲”“備”“需”,悠著過日子。有備無患,不僅僅要“手中有糧”,還需常備生活物品之必須,且不該“窮盡所用”。就像舊時的農(nóng)家米囤囤糧積谷,便“鍋有炊,碗有飯,口有食”。如此過日子,才是真正“留有余地”且“有備無患”,才能“左右逢源”而“生活滋潤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