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錦鳳
【摘要】山水詩發(fā)展到盛唐得到了進一步的開拓,由南朝謝靈運客觀實物的真實描摹提升到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的山水詩開拓了以禪入詩的新境界,詩中的意境和禪意緊密關聯(lián),實現(xiàn)了山水景物與詩人內心境界的契合交融,蘊含著“空”“靜”“寂”三個方面禪境。他的山水詩中體現(xiàn)出“空靈”“靜謐”“安寂閑適”的生活志趣和思想情感,不僅對中國美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影響,而且對后世現(xiàn)代人處世產(chǎn)生重要的啟示。
【關鍵詞】王維;山水詩;禪境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34-005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4.017
山水詩自產(chǎn)生以來,歷代詩人對它的關注程度較低,但到盛唐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優(yōu)秀的作家也層出不窮,王維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詩人。王維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并擅長書法、通曉音律,作品禪趣豐滿,獨具審美意味。他一生寫詩眾多,存詩四百余首,在題材上包括邊塞、佛理、山水等,其中山水詩占較大比例,是他后期詩作中最重要的部分。王維的山水詩極具一種“神韻”之美,將自然界的草木花鳥化作一片禪心,融入詩作之中,開拓了以禪入詩的新境界。
王維山水詩中禪境的體現(xiàn)與他的經(jīng)歷密切相關。他的一生經(jīng)歷了四個時期,分別是努力學習時期、歸隱山林時期、“使之塞上”“知南選”時期和最后半官半隱的晚年時期。除此之外,他還受到其母親的影響。王維的母親深信佛道,并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王維耳濡目染,這給他淡然、平靜、曠達地看待人生的起伏打下了基礎。陳彥說:“盡管王維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但其最大的才能莫過于在方寸之中顯示宇宙的宏大,在空寂之中包容人生的無窮;盡管王維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但其最大的貢獻莫過于將佛家的境界轉化為藝術的境界,將禪宗的精神轉變?yōu)樗囆g的精神?!盵1]138王維在自己的詩中開創(chuàng)了禪境上的新天地,將在山水自然中體悟到的生命感悟和禪意融通于詩,形成了詩中獨有的“空”“靜”“寂”的禪境,使中國山水詩在發(fā)展上進入了一新座高峰。
一、王維山水詩“空”之禪境
“空”的禪境在王維山水詩中有廣泛而深刻的體現(xiàn)?!翱铡笔嵌U宗的核心理念,禪宗追求一種心空的境界,“心空,則無欲,無執(zhí),不生,不死,大代大息,達到永恒的涅槃。”[2]277以至“空靈”,是不以事物固有的跡象作為體悟的對象,而是將其作為一個途徑,從定中感悟不定的一種空曠而靈動,見于象內而感于象外的一種意境特點。[3]“空”即彰顯空靈的禪境,不是現(xiàn)實中透著死寂與荒蕪的空空如也,而是一種明凈澄澈、無欲無求、遠離世俗功名利祿的繁華與浮躁,內心蘊藏向真、向善、向美的純美境界。詩中將所見所感的景物作為表現(xiàn)的對象,在詩中表達的是一種空靈之感。
王維在山水詩中以自然物象來展現(xiàn)“空”的禪境?!翱丈健币庀笾苯芋w現(xiàn)了王維山水詩中“空”的禪境?!翱丈健币庀蟪鲎酝蹙S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4]153詩中“空山”與“新雨”“明月”“松樹”“清泉”“山石”等意象共同營造了秋雨過后日落時刻鄉(xiāng)村的優(yōu)美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寄情山水并對隱居生活的滿足心情,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在這首詩中,怡然自樂、豐富新鮮的感受是進入“空”的禪境的非常重要的一點,在這種油然而發(fā)的感受的前提下,詩人才可能放空自我,進一步放下世俗的煩擾,進入內心的空靈之境。
雨后山林之空凈通過詩中“空”字正面描寫,盡顯詩中之悠遠、空靈之禪境。正如“一個‘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萬物空靈之美”[5]95。詩人著力表現(xiàn)山水自然之中的特殊環(huán)境,必然要表達特殊的情感,流露出詩人沉浸于山水自然的空幽的美景之中,達到與山水之“空”融為一體的境界。山“空”使人心“空”,相比于普通人,心“空”之人才能凝神聚氣,才能觀奇景,覺奇音,感奇微,悟奇慧,以達到禪宗“明心見性”的旨歸。詩中通過運用一系列自然意象,創(chuàng)造出幽寂深遠的清新的雨后山林之境,雨后洗過山林,仿佛也洗過詩人的心,給人以曠達清幽,安詳悠遠的空凈的禪境,使詩中之“空”的禪境呼之欲出。
此外,“芙蓉花”是“空”的禪境中含蓄的意象體現(xiàn)?!败饺鼗ā边@個意象出自《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盵6]139整首詩圍繞芙蓉花展開,描繪了遠離人間繁華與喧囂的芙蓉花,在幽深僻遠的山澗之中安然開放又獨自凋零,沒有人看到它的美麗和隕落。芙蓉花獨自生生滅滅,自開自落,既不求他人欣賞,也不求他人去傷懷?;ㄩ_花落,順應時節(jié),順遂本性,展現(xiàn)了萬事萬物自有其定數(shù)、“萬物皆空”的理念。
“芙蓉花”開花本是一件平常的事情,而“紅萼”一詞更是展現(xiàn)芙蓉花開的神來之筆,在展現(xiàn)“空”的禪境上更為突出。芙蓉花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在順遂本心的基礎上,能夠做到不顧他人眼光,即使在無人處也將自己鮮紅地開放,也能活生生地、勇敢地做自己的精神。在此表現(xiàn)出了芙蓉花的清新雅致、孤芳高絕,閃爍著生命的光輝。其實,詩人對芙蓉花的描寫實際上是一種自我的表達,詩人融情于景已經(jīng)與芙蓉花融為一體,詩人是芙蓉花,芙蓉花亦是詩人,將視名利于身外,拋卻了身外之物的煩擾,這種空不是死寂的空,而是心性上的空,體現(xiàn)了一種空曠豁然的禪境。
在王維的這兩首山水詩中,在整體意境的營造上凸顯了“空靈”的狀態(tài),這些詩句都是自然界中最為常見的景物或現(xiàn)象,他卻是細心的觀察,在自身的親身體驗和融入中感悟山水自然之空靈,并且將畫面感融入詩句中,“空”之禪境清楚展現(xiàn)。
二、王維山水詩“靜”之禪境
“靜”的禪境在王維山水詩中有細膩且不露痕跡的展現(xiàn),不同于其他詩人詩中寫靜的方式,王維山水詩中用以動寫靜、動靜結合的方式表現(xiàn)“靜”?!办o”是達到佛我合一最高境界的法門。禪門所說的“靜”,是一種心境之“靜”,“要求修禪者通過一定的修行方式,排除各種欲念的干擾,心注一境,靜如止水?!盵7]總體來說,“靜”是一種安靜環(huán)境下產(chǎn)生的內心的寧靜、澄澈明亮,包括外部環(huán)境的悄無聲息和個人自我放空、內心純靜的境界。王維的山水詩中就有許多展現(xiàn)這種境界的例證。
首先,以靜景營構“靜”之禪境。例如,王維《竹里館》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盵6]138全詩展現(xiàn)出詩人獨坐竹林里,他自己一會彈琴,一會長聲高歌,只有明月相伴,但卻安然自樂的畫面。詩中自然而然地將眼前的“幽篁”“深林”“明月”等靜景寫在詩中,展現(xiàn)了月夜空明濕凈下山林的幽深安靜。同時安靜的環(huán)境使詩人拋卻煩擾,專注于當下,與之相對的“獨坐”“彈琴”“長嘯”等人物活動也并未刻意雕琢,靜使人心靈純凈,靜讓人頓悟,詩人在靜寂的環(huán)境下放松身心、沉靜思緒、陶冶心性。在整體的意境上有“清澈幽靜”之美,外部環(huán)境的寂靜闡發(fā)了高雅肅靜、清幽超塵的“靜”的境界。
其次,以內心的寧靜感悟“靜”之禪境。心靜是一種自我內在修煉的過程,《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鳴鳥,時鳴春澗中”[6]214就營造出了一個靈靜的空間世界,創(chuàng)造了一個似靜非靜的禪定境界。詩中描寫山林的寂靜,花開花落的細微點滴,展現(xiàn)了詩人從內心真正放松安靜下來,放下對瑣碎俗事的糾纏,真正體會到心靈寧靜的美好。
“靜”的禪境在桂花掉落的描寫上更顯深刻。桂樹枝干繁多,樹葉密且多,但是桂花嬌小,花落在白天便不容易被人所發(fā)覺,在夜晚就更難被察覺。所以,詩句“人閑”兩字在理解上不能一筆帶過。正如“人閑”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嫻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fā)現(xiàn)這種“落”,或僅憑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fā)出一絲絲芬芳??傊奥洹彼苡绊懹谌说囊蛩厥呛芗毼⒌?。[5]102此處桂花的凋落展現(xiàn)出詩人的內心的安寧,內心寧靜暢通,才會體味到周圍環(huán)境細微的變化。
王維山水詩“靜”之禪境以外部環(huán)境的安靜和內心的寧靜來展現(xiàn),山水自然景物展現(xiàn)的是寂靜美好,內心抒發(fā)的是超然物外、褪去世間繁瑣的寧靜,達到一種虛懷若谷、曠達舒緩、寧靜自然的境界。
三、王維山水詩“寂”之禪境
“寂”的禪境在王維山水詩中需要細細品味才能感受得到,詩中的寂然悠閑之情超越山水自然景物的描寫?!凹拧保吹竭@字能聯(lián)想到“寂靜”“寂寞”等詞語。但在此,既不是和“靜”之禪境相同的含義,也不是沉溺于孤獨寂痛苦不能自拔,而是體味孤獨、享受孤獨,在孤獨寂寞中生根發(fā)芽,升華出一種悠然自樂、隨遇而安的悠閑之感。他以一顆孤寂自在的心在這山林綠水的自然之中體悟,進入“虛寂”的狀態(tài),在他的山水詩中是展現(xiàn)的是一種安寂閑適、自樂自得的生活處世態(tài)度。
“寂”的禪境是一種在孤寂中汲取營養(yǎng),安閑于世、隨性灑脫的境界。王維的《終南別業(yè)》“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盵4]32是這種悠閑歸隱生活生動的展現(xiàn)?!靶械健薄白础笔侨穗S心而行的表現(xiàn)。要是走到水的盡頭那就發(fā)現(xiàn)水的源頭,要是望向遠邊的天空,那就看云自然升騰變換,給人一種無所畏懼的閑適感。這種順其自然何嘗不是禪境中所推崇的獨樂隨和。在最后一聯(lián)中,或偶然在青山綠水間遇到父老鄉(xiāng)親,與他談笑講話甚是快樂,常常忘記了回家,正是王維悠然自樂心理的寫照。不問世事,本性淡泊,順應自然,不緊不慢,展現(xiàn)一種自由自在、隨性灑脫、無往無沾、超然物外之感。此詩中展現(xiàn)的“閑適”“寂然”“自適”的禪境,猶如超然于時間,超然了自身的背負,只是隨著現(xiàn)實環(huán)境而順勢而為的境界。
“寂”的禪境還是拋除世俗萬物,與山林景物為友,自樂自得的境界。例如,《酬張少府》中“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盵4]161全詩著眼于“好靜”,展現(xiàn)王維晚年樂享安靜,又只一“惟”字,加深詩人喜歡安靜的程度。后句詩中又寫不論對繁蕪的瑣事,還是曾經(jīng)熱心關切的政事都放手不再關心,在此,擺脫于繁忙之中,淡薄世俗、只追尋生活中的寂然,忠于內心的禪境便初現(xiàn)端倪。然而并非詩人不想關心,而是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沒有詩人容身之所,但詩人換了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并不頹廢于此,而是享受山林之樂,任由山風吹拂衣帶,感悟山風帶來的溫柔愜意,在明月的照耀下?lián)崆贇g樂,“松風”和“山月”像是詩人的知己,與詩人一起享受著美好,沒有苦楚纏繞,只有沉寂悠閑。詩人放棄功名利祿的追尋,感受閑下來時的凝神靜氣,悠然恣意,增強內心恬淡的修養(yǎng),感悟對閑適生活的快意,已經(jīng)能灑脫超然于天地萬物之間。
平淡之美給人以清新和舒暢之感。安寂閑適和隨遇而安也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不過分強求但也不墮落,用平常心看待世間的花開花謝、四時流轉。王維山水詩中所體現(xiàn)的“寂”的禪境,總是言有盡但是“寂”的意味無窮,在山水詩中充滿禪趣禪理,給予人一種超脫俗世、悠然自樂,進入身心虛寂又積極向上的禪境。
四、王維山水詩中的禪境對現(xiàn)代人的啟示
王維山水詩的禪境中不僅蘊含了深刻的美學價值,還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理解和灑脫的生活態(tài)度,更是傳達了深層次的人生哲學和生活意義,展現(xiàn)了他開闊的胸襟和淡然的處事方式。正如“王維以禪入詩共同指向天機清妙、沖淡恬靜的心態(tài)以及超凡絕俗、遠離塵世的氣質,構成了一個和諧安詳、澄澈空靈的藝術世界,是一種超出世俗功利的純粹的審美?!盵8]243王維融于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tài)思想和虛懷若谷、寧靜致遠的思想志趣給現(xiàn)代人也打開了一扇處世的新大門。
在工業(yè)化數(shù)字化迅速發(fā)展的今天,現(xiàn)代人沉迷于物質的機械化生產(chǎn)和電子設備的使用,不僅扼殺與自然界相處的機會,而且會過多地向自然界破壞和掠奪,造成自然界創(chuàng)傷的不可復原性。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和精神家園,單方面地過著快節(jié)奏的機械化生活,缺少與自然的聯(lián)系,就會在精神上會缺乏歸屬感。而王維山水詩中的禪境為現(xiàn)代人提供了一種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新方式,對喚起現(xiàn)代人熱愛自然環(huán)境,關注自然與人類的聯(lián)系等方面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有助于達到重新認識自然、親近自然和保護自然的目的。從自然中尋找家園意識,形成尊重自然、愛護自然、找尋本真自我的生活態(tài)度,增加自身的踏實感和歸屬感。
除此之外,當今社會上的青年人,面臨著嚴重的身體壓力與精神壓力。王維在山水中體悟到的“空靈、寂靜、安寂閑適”的禪境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豁達開朗、縱情山水,不為自身外物所影響心情的超脫境界,是值得現(xiàn)代人學習的。王維山水詩的禪境觀引導現(xiàn)代人暫時進入身心兩忘,脫離俗世紛擾的澄澈寧靜的境界中,是一種放松身心,重新蓄力的方式。這種超越俗欲的寧靜、實現(xiàn)自由的精神無疑給了現(xiàn)代人一劑良藥?,F(xiàn)代人可以學習王維的心性明凈、了無雜念、盡消浮躁、擺去塵累的高遠絕俗之境的精神,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靜思、冥想,給予心靈以安慰和充電,達到精神的撫慰和心靈凈化的功能,以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王維山水詩中體現(xiàn)的“空、靜、寂”的禪境,展現(xiàn)了在山水自然中悟到生存發(fā)展之道,超脫情感、無所謂名利,達到無情亦是超脫的境界,感悟自然山水規(guī)律帶給他的生存和生活感觸與啟示,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王維山水詩中三個方面的禪境不僅在他所在的時代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而且在現(xiàn)代人寫詩讀詩以及生活方式、思想情感上都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清人劉熙載認為:“王摩詰詩,好處在無世俗之病?!盵9]102總之,王維山水詩的禪境不僅推動了山水詩的發(fā)展,使山水詩在審美意境、寫作內容、禪意禪趣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個全面的提升,而且對于后世心境的開闊、審美意識的提升、禪理禪趣的研究開啟了新的大門,王維的山水詩中的禪境可謂是功不可沒。
參考文獻:
[1]陳彥.中國審美文化史(第三卷)[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0.
[2]袁行霈.王維詩歌的禪意與畫意[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0,(02).
[3]金智心.論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空靈意境[J].新視野詩歌,2017,(11).
[4]董乃斌.王維集[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
[5]鄭紅峰.唐詩宋詞元曲[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4.
[6]陳鐵民.王維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
[7]伏雪芹.淺析王維山水詩中的禪趣[J].絲綢之路,2013,(14).
[8]袁曉薇.王維詩歌接受史研究[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2.
[9]劉熙載.劉熙載文集[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10]俞陛云.詩境淺說[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