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昂朵馬格》悲劇意蘊的多維解讀

      2023-09-19 07:54:36李偲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34期
      關鍵詞:拉辛上海譯文出版社抗爭

      【摘要】本文從審美的角度切入,以“抗爭與超越”為主要維度對《昂朵馬格》的悲劇意蘊進行探討。昂朵馬格在兩難境地中奮起反抗,爆發(fā)出強烈生命力。她有一定的女性意識,在男權壓迫下依然堅持主體選擇。作為戰(zhàn)敗國國君的遺孀,她抗爭的手段極其有限,但在極低的物質(zhì)限度下尋求了超越。同時她對世俗權力與社會規(guī)范的妥協(xié),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悲劇性,讓作品的悲劇意蘊稍顯不足。

      【關鍵詞】《昂朵馬格》;昂朵馬格;悲劇

      【中圖分類號】I56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34-001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4.003

      《昂朵馬格》作為拉辛的代表作品,奠定了他在法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特洛伊戰(zhàn)爭過后,昂朵馬格與兒子被俘虜,她們母子的性命被掌控在仇人卑呂斯手里,而卑呂斯卻愛上了她。在昂朵馬格與卑呂斯反復斗爭,想要救回兒子時,卑呂斯的未婚妻愛妙娜的嫉恨與希臘要求處死阿斯佳納的要求讓情節(jié)變得更加緊張。

      歷來對《昂朵馬格》的研究集中在倫理層面(個體欲望、社會法則、倫理意義等方面)與藝術層面(藝術技巧、表現(xiàn)形式、結(jié)構分析等方面)。此外也有學者或探討其命運觀,或?qū)ζ溥M行問題學兼修辭學解讀(米歇爾·梅耶)、精神分析解讀(夏爾·莫?。?。本文從審美的角度對《昂朵馬格》內(nèi)含的深刻悲劇意蘊進行多維解讀,為探討作品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而學者們大多從政治、哲學、倫理、生理、宗教的角度探討悲劇性,如此一來悲劇性很難具有普遍意義,只能各取所需地運用。邱紫華學者回到人自身,從審美上重新定義了悲劇性,即人對死亡、苦難和外界壓力的抗爭本性。①悲劇美就是指主體遭遇到苦難、毀滅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求生欲望,旺盛的生命力的最后進發(fā)以及自我保護能力的最大發(fā)揮。②本文便采用了邱紫華學者對于悲劇性的闡釋,以“抗爭與超越”為主要維度對《昂朵馬格》的悲劇意蘊進行探討。總的來說,昂朵馬格的抗爭讓她具有悲劇性的一面,但是在她身上也存在妥協(xié)。

      一、兩難境地中的抗爭與超越

      在尖銳復雜的環(huán)境中,人物往往處于“兩難”境地。所謂兩難,是指悲劇主體無從選擇,任何選擇都指向毀滅。

      對昂朵馬格而言,如何在堅守貞節(jié)的同時保存性命是最大的困境。當她還未從丈夫戰(zhàn)死中的悲痛中走出,便要面臨仇敵的強娶。而其子阿斯佳納更是性命堪憂,不僅是卑呂斯用來威脅她的籌碼,希臘人也想殺之泄憤。但倘若昂朵馬格逆來順受,忍氣吞聲,屈從認命,那她只有軟弱,《昂朵馬格》只是哀情故事,充其量人們只能表達同情而無從談起悲劇。正如斯馬特提到的:“悲劇全在于對災難的反抗。陷入命運羅網(wǎng)中的悲劇人物奮力掙扎,拼命想沖破越來越緊的羅網(wǎng)的包圍而逃奔,即使他的努力不能成功,但心中卻總有一種反抗?!?③人的精神風貌與人格力量只有在抗爭中得以展現(xiàn),便如俄狄浦斯王以正直的品質(zhì)、堅強的意志在與命運苦斗的過程中展現(xiàn)了強烈的抗爭與超越精神。昂朵馬格算不上英雄人物,但邱紫華教授肯定了弱小人物在抗爭中顯示出的超常性,即對自身的超越。他提出:“在抗爭中,他們煥發(fā)出日常少見的能量和勇氣,這種氣勢和頑強的意志超越了他們平日的自身,使人格得以超常的提升?!?④昂朵馬格明顯屬于這一類別,她在困境中也爆發(fā)出了超常的抗爭意識和堅毅的行動意志?!拔乙郊缐辖邮芩氖难裕顾业膬鹤佑肋h連結(jié)在一起,但是我這雙手只要我一個人的命,立刻就要了卻我這不貞的殘生?!?⑤不滿于妥協(xié)命運,昂朵馬格在保全貞節(jié)和血脈的兩難中,她顯現(xiàn)出了人的主體性所做出的堅定抉擇與不可遏制的超越動機。

      而值得注意的是,昂朵馬格的身份加劇了作品的悲劇感。在朱光潛先生看來,“悲劇感正如崇高感一樣,宏大壯觀的形象逼使我們感到自己的無力和微小……而在悲劇感中,這種力量呈現(xiàn)為命運?!?⑥要知道,昂朵馬格是死去的特洛伊統(tǒng)治者厄克多的妻子。“請你寬恕我那養(yǎng)尊處優(yōu)的榮耀給我留下的不愿求人的高傲性情” ⑦,跌落塵埃后不得不與仇敵周旋,她曾經(jīng)的身份越是高貴,性情越是高傲,越讓人感覺到不可控的、壓倒一切的命運是多么無情,讓人在恐懼中自覺無力,在世俗權力面前自覺微小,從而使悲劇感更加壯烈。

      二、女性意識的抗爭悲歌

      昂朵馬格蘊含了拉辛對一個美好女性的期許,她熱愛祖國,忠于亡夫,不畏強暴,誓死保衛(wèi)遺孤。無論是母性或是妻性都在昂朵馬格身上得到了極大展現(xiàn),也具備一定的女性意識。

      一對孤兒寡母,無依無靠之時有男人送上堅強有力的臂膀,給出承諾:“夫人,你只須告訴我一聲有希望,我就把你的兒子還你,而我就代做他的父親,我親自教他替特洛亞人復仇,我必為你我的痛苦去懲罰希臘人?!?⑧這一承諾無疑充滿了誘惑力,但是昂朵馬格并沒有接受這么一個安全的港灣,她的拒絕是對自我意愿的堅持。哪怕她的堅持并非完全是獨立思考過后做出的選擇,即倫理道德規(guī)范要求的忠貞在她身上發(fā)生了效用,但并非完全不是自覺意識的結(jié)果。她并不愿意屈從于仇敵,“你想象一下卑呂斯,兩眼冒火,趁著我們宮室焚燒的火光聞進來,從我所有死去的兄弟的尸堆中打開一條血路,他滿身是血,鼓動著殘殺……你看他是由于什么樣的戰(zhàn)功取得了王冠。難道這就是你要給我的配偶嗎?不,我絕不能做他的罪惡的從犯?!?⑨昂朵馬格的一個“不”字,體現(xiàn)出的“自決意識”實現(xiàn)了對男權樊籬的突破。她身處異邦,孤苦伶仃,四面受敵之時拒絕依附仇敵,在百般煎熬中仍然不肯屈服,兩難困境中仍不肯順理成張地妥協(xié)。因為,國破之時昂朵馬格清楚看到了卑呂斯的殘暴就不會讓情欲滋生,“你想想這慘酷的一夜,對一個民族永遠不能忘懷的一夜” ⑩,她有著自己的價值判斷。

      然而,昂朵馬格的反抗較少地從自身價值出發(fā)去追尋和確立自己的存在意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她提及了國破家亡帶來的仇恨,更多的依然是從父母兄弟丈夫乃至整個家族中尋求自己的定位。她有著自我主體意識缺失的一面,不僅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的欲望傾向,也沒有展現(xiàn)出個人利益的追求。即使是昂朵馬格具有將厄克多的骨血延續(xù)下去的欲望,也更多出自家族利益,并非個人利益帶來的個人欲望。

      放在文學史上,這可能是較早地顯現(xiàn)出了女性誘奸故事程式——女主人公的年輕美貌喚起了不負責任的男人的色欲,女主人公喪失貞操而遭遺棄。女主人公既沒有自我肯定的勇氣,更沒有自我選擇和行動的力量,幾乎絕大多數(shù)的人物只具有年輕美麗的外貌,而無豐厚的內(nèi)心世界,她們處于一片混純、柔弱之中?,如《復活》中的瑪絲洛娃,《德伯家的苔絲》中的苔絲。昂朵馬格拒絕成為男人玩弄和擺布的“木偶”,在卑呂斯的熾熱追求中依然堅持自我,體現(xiàn)出了女性的堅強一面,也提供了全新的女性形象。

      三、在有限力量中尋求抗爭

      美狄亞以“殺子懲夫”這種殘酷、果敢的報復行為實現(xiàn)了對男權社會激越的反叛,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她沒有別的選擇。她既不能夠觸碰到現(xiàn)實政治權力,更不能夠像男人一樣掌握軍隊,發(fā)動戰(zhàn)爭。而昂朵馬格作為戰(zhàn)俘也只能對仇人乞求憐憫,作為女人只能憑借美色與男人周旋:“你看看我這眼睛的魔力” ?。同樣當她既為卑呂斯也為厄克多向代表希臘的奧賴斯特復仇時,憑借的是男權的力量。“這里一切都聽從昂朵馬格的命令。他們把她當王后看待而把我們看做敵人?!??她掌握的權力是被男性所賦予的身份帶來的,并非通過自身能力奪來的。與美狄亞一樣,愛妙娜面對男性的背叛,在復仇時也沒有自身的強大力量去支持她殺掉一個國家的國王,她只能夠求助于奧賴斯特,利用男性的愛慕來達到復仇的目的。她們是依附于男性的,復仇手段與主體力量都是有限的,這無疑體現(xiàn)了女性受到的壓制。

      在復仇手段的選擇上,奧賴斯特更占優(yōu)勢。“我們再一次讓希臘燃起烈火,使出我的武力,揚出你的大名” ?“我以諸神的名義,請你容許希臘同他講理,要他將來由于人們的公憤而死” ?,奧賴斯特不僅僅尋求全希臘人民的支持,選擇光明正大的戰(zhàn)爭,還希望在道義上徹底擊垮卑呂斯。這不同于愛妙娜僅僅希望把卑呂斯這個人殺死,而是得到一場完全的勝利,在雄性競爭中完全占據(jù)主動。

      但是應該看到,哪怕在男女力量懸殊之下的男權社會秩序之下,昂朵馬格和愛妙娜都在不斷掙扎。有眼淚就以眼淚為武器,有美色就以美色為武器,有智慧就以智慧為武器,她們在極低的物質(zhì)限度之內(nèi)尋求超越,“立足于現(xiàn)實物質(zhì)條件去抗爭去突破,是實實在在去打破周圍的平靜,使自我欲望得以實現(xiàn),人格價值得以提升” ?。

      四、對世俗權力與社會規(guī)范的妥協(xié)

      悲劇主體遭遇到苦難、毀滅時往往表現(xiàn)出強烈的求生欲望,迸發(fā)出旺盛的生命力,最大限度發(fā)揮出自我保護能力。面對生存還是毀滅這個永恒的話題,昂朵馬格自愿地拒絕生存并自由地選擇死亡以此與現(xiàn)實世界相對抗,無疑具有悲劇性。但是戈德曼認為《昂朵馬格》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悲劇,只是一出“標準悲劇”(quasi-tragedie)。他提出:“當她(昂朵馬格)接受在自殺前與卑呂斯結(jié)婚,當她對現(xiàn)實世界?;ㄕ?,用身后物質(zhì)的勝利取代精神上的勝利的時候,她就不再是悲劇性的了。悲劇在最后兩幕突然轉(zhuǎn)向正劇。” ?這段言論是深刻的,他看到了《昂朵馬格》悲劇意蘊的不足。

      昂朵馬格飽含對敵人的恨意卻不得不屈從于對道德倫理規(guī)則的承認。“一個何等樣的丈夫?。∠?!慘痛的回憶呀!” ?確切喊出了對丈夫的思念及對敵人的痛惡。然而,她卻不得不遵從于妻子忠于丈夫的設定,對臣民忠于國王的設定?!霸诰攘宋业呢懝?jié)的同時,我還能償還我負于卑呂斯的,負于我兒子,我丈夫,和我自己的義務?!??她口里的自殺,不僅僅是證明對厄克多的忠貞,還有對卑呂斯的忠貞。如果說在堅守貞節(jié)與保存性命的困境中,自殺是她在尋求抗爭,那么在個人的國仇家恨與社會的倫理規(guī)范的困境中,自殺完完全全就是一種逃避。她一旦與卑呂斯成婚,必須對這第二任丈夫忠貞,但昂格馬朵不僅不能夠愛上還恨著這個殺夫之敵,那么自殺以求毀滅,便成為一種最好的逃避方式。但這樣的逃避僅僅是她的設想,現(xiàn)實是卑呂斯先于她而死,那么擁有自由豐沛情感的個體在社會倫理規(guī)范的重壓下真正地毀滅了,恨著卑呂斯的婦人,國破家亡的異邦人,最終永遠地成為卑呂斯的妻子,愛比爾的王后,“昂朵馬格自己,本來對卑呂斯是那樣反對,現(xiàn)在倒為他盡一個忠實寡婦所應盡的本分?!??

      昂朵馬格為了血脈延續(xù)不得不向世俗王權低頭?!拔冶緛砟軌虬堰@劍推開的,難道我反會把你送去死嗎?” ?保存兒子的性命是她首要顧慮的?!盀榱四?,你母親要受多大的罪呀!我們?nèi)グ桑 ??“純潔妙計”并不那么純潔,而是一種妥協(xié)退讓的表現(xiàn),是一種道德上的失敗。?但是這樣的妥協(xié)同樣展現(xiàn)了昂朵馬格的生存價值與生命光輝。她理智清醒,衡量出對自己更加重要的是血脈延續(xù),就盡一切力量去保全兒子。她的母愛源遠流長,不肯斷絕,清澈見底,毫無污垢,舍身救子同樣展現(xiàn)出決心和勇氣。昂朵馬格低下了頭,卻遮掩不住英雄遺孀的高貴和尊嚴。

      五、結(jié)語

      朱光潛先生指出:“對悲劇說來緊要的不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對待痛苦的方式。沒有對災難的反抗,也就沒有悲劇?!??在符合人性的積極抗爭與超越中,主體的人格力量得以提升,人的本質(zhì)力量得以超常地展現(xiàn)??偟膩碚f,昂朵馬格具有抗爭的悲劇性,但是她也存在妥協(xié)的一面。

      面對敵人的強迫,昂朵馬格堅守對丈夫的忠誠,卻屈從于愛比爾國王的強權;身處異邦,她堅守對故國的忠誠,卻成了敵國的王后;面對卑呂斯的追求,她堅守住一個女人的底線,卻最終失身。昂朵馬格具有對死亡、苦難和外界壓力的抗爭本性,但她戰(zhàn)敗國國君遺孀的身份,男權社會中孤弱婦女的身份卻讓她不得不妥協(xié)。這妥協(xié)也是一種成全,選擇了更大的自我價值的堅守——血脈延續(xù),因為她是一個母親。

      但悲劇中的美是對生命之美、生命力之美、人的抗爭意識和超越的意志的贊美與肯定,而不是任何其他的社會功利性的實現(xiàn)。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昂朵馬格因妥協(xié)缺少了悲劇意蘊。

      注釋:

      ①邱紫華:《悲劇精神與民族意識》,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4頁。

      ②邱紫華:《悲劇精神與民族意識》,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4頁。

      ③斯馬特:《悲劇》,見《英國學術論文集》第八卷。轉(zhuǎn)引自朱光潛:《悲劇心理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206頁。

      ④邱紫華:《悲劇精神與民族意識》,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4頁。

      ⑤Jean Racine:《拉辛戲劇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65頁。

      ⑥朱光潛:《悲劇心理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87頁。

      ⑦Jean Racine:《拉辛戲劇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55頁。

      ⑧Jean Racine:《拉辛戲劇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19頁。

      ⑨Jean Racine:《拉辛戲劇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59頁。

      ⑩Jean Racine:《拉辛戲劇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59頁。

      ?劉慧英:《走出男權傳統(tǒng)的樊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5年版,第26頁。

      ?Jean Racine:《拉辛戲劇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53頁。

      ?Jean Racine:《拉辛戲劇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90頁。

      ?Jean Racine:《拉辛戲劇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68頁。

      ?Jean Racine:《拉辛戲劇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70頁。

      ?邱紫華:《悲劇精神與民族意識》,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45頁。

      ?郭宏安:《安德洛瑪刻的形象及其悲劇性格》,《外國文學研究》1982年第2期,第30頁。

      ?Jean Racine:《拉辛戲劇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21頁。

      ?Jean Racine:《拉辛戲劇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90頁。

      ?Jean Racine:《拉辛戲劇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65頁。

      ?Jean Racine:《拉辛戲劇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61頁。

      ?Jean Racine:《拉辛戲劇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62頁。

      ?郭宏安:《安德洛瑪刻的形象及其悲劇性格》,《外國文學研究》1982年第2期,第29頁。

      ?朱光潛:《悲劇心理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206頁。

      參考文獻:

      [1]斯馬特.悲劇[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1983.

      [2]邱紫華.悲劇精神與民族意識[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Jean Racine.拉辛戲劇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

      [4]朱光潛.悲劇心理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5]劉慧英.走出男權傳統(tǒng)的樊籬[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5.

      [6]郭宏安.安德洛瑪刻的形象及其悲劇性格[J].外國文學研究,1982,(02).

      作者簡介:

      李偲,女,四川人,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本科在讀。

      猜你喜歡
      拉辛上海譯文出版社抗爭
      一個人的好天氣
      北方人(2022年10期)2022-07-21 03:26:14
      一個人的好天氣
      北方人(B版)(2022年5期)2022-06-08 09:38:04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漢語世界(2021年2期)2021-04-13 02:36:36
      拉辛和園藝匠
      快樂語文(2018年26期)2018-10-20 02:10:38
      澳大利亞“魯濱遜”上網(wǎng)征婚
      順命或抗爭,接著《天注定》往下講
      Brief Analysis of the Semantic Deviation in Oliver Twist
      拉辛和園藝匠
      永恒
      讀者(2012年14期)2012-08-29 08:47:42
      米脂县| 古蔺县| 南平市| 永州市| 辽阳市| 阳高县| 如皋市| 龙井市| 滨州市| 新营市| 门头沟区| 赞皇县| 通州区| 马边| 子洲县| 淅川县| 常德市| 鸡东县| 栖霞市| 肃宁县| 屯门区| 庄浪县| 石棉县| 荥阳市| 湖北省| 宾阳县| 铜梁县| 安远县| 满洲里市| 股票| 北流市| 秭归县| 嘉鱼县| 修水县| 屏东县| 兰西县| 奉贤区| 正宁县| 阳谷县| 利川市| 无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