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
一到夏天,上面提起的這些熱詞,瞬間成為了商家們的“財富密碼”。不過,當大家被高性能面料的宣傳吸引,一頓操作又沒有獲得想要的涼爽體驗后,難免會產生各種心理落差。
帶著很多問號,這期我們就來帶大家扒一扒,所謂的夏季戶外功能面料市場,到底有多少你不知道的內情。
在跟一位服裝從業(yè)者聊了聊后,他的看法比我們想象的更加真實:“除非拿出測試授權報告,否則不管有沒有吊牌,市面上各種產品到底有多少COOLMAX含量我一律保持謹慎懷疑?!?/p>
如果你是一個戶外愛好者,相信大概率聽說過COOLMAX的名字。作為最早被國人接觸到的戶外運動面料,COOLMAX的功臺旨性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直給:清涼感滿點的穿著體驗。所以夏天商家在選擇面料營銷時,自然會盯上像GOOLMAX這樣的“科技與狠活”。
在各種COOLMAX產品的宣傳頁中,大大的文字寫明著它的性能到底有多強。身為英威達公司的招牌面料,具有四管道結構的COOLMAX纖維的確具有強大的速干排汗功能,簡單來說,它可以迅速將汗水濕氣排出體內,其干燥速度更是棉織品的4-5倍。同時它還根據(jù)不同使用場景細分為日用、運動和極限等多種分支產品。正因為如此,GOOLMAX雖然已經(jīng)是相當有歷史感的名字,它在國內功能面料市場依然保持著巨大影響力。
Ok,COOLMAX雖好,不過在商家的宣傳聲音背后,又常常能聽到這一類消費者反饋:“買來兩件衣服都是COOLMAX面料,質感和性能為何差這么多?”其實大家也不妨仔細翻一翻手上的相關產品,看看有幾件會認真標注其COOLMAX的實際含量?一個被不少朋友忽略的事實是,市面上絕大部分的GOOLMAX服裝多由混紡而成。COOLMAX紗線的價格,往往是普通棉紗線的3-4倍。含量越高,產品自然越貴,所以在市場上你很難找到,也可能不太需要去購買一件100% COOLMAX的產品。
當然,GOOLMAX含量過高確實也有它的缺點,比如易起球、過于干燥、穿著體感不舒適,容易存儲異味不易發(fā)散等。因此,采用GOOLMAX與棉質纖維混紡,成為了最常見的成本和性能折中選擇。隨著戶外市場的受眾群體越來越多,很多新涌現(xiàn)的商家開始盯上這個漏洞。像剛才我們提到,你對手中的COOLMAX產品又擁有多少知情權?很多人覺得,衣服上數(shù)都數(shù)不完的戶外面料吊牌,等同于獲得了高性能保證。實際上,為了比拼價格,又要吸引消費者購買,采用極低COOLMAX含量的產品開始在市場上亂殺,劣幣驅逐良幣成為了戶外、功能服裝市場上的常態(tài)之一。
所以,到底是從用戶出發(fā),將產品面料性能調配至最佳比例?還是只為了一張專利吊牌紙去糊弄消費者?這一切變得無從得知。尤其在網(wǎng)購時代,消費者無法直觀體驗面料手感,到手后那些關于GOOLMAX甚至不如棉質服飾透氣舒適的吐槽,往往來自于用戶和商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而在從業(yè)者欲言又止的言辭中,有關COOLMAX吊牌是否為真?即便吊牌為真,面料又是否為真?我們真的很不想從最低限度來揣測某些行業(yè)里的內幕。當然,搞不清含量的戶外混紡面料,成為了導致同類型面料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的最大問題之一,這一點并不僅僅限于GOOLMAX。
并不是要推崇大家盲目選擇高價的戶外產品,只是想提醒大家,相比日常生活.裝備對你在戶外運動的作用其實是至關重要的,想獲得高性能的裝備體驗之時,小心別被超低價的產品沖昏了頭腦。
連直男們都招架不住魅力的涼感防曬服,成為了這個夏天戶外出行的最大贏家。不管是很有時裝風格的超短款,還是捂到連鞋子都不會曬黑的加長版本,從雷同的款式到配色,它們似乎都長一個樣。而當防曬刺客裝備再點上涼感面料的技能點后,你是不是覺得從此告別了夏日暴曬出行的難題?
隨著小紅書上“別再吹捧防曬衣了”這類帖子開始獲得高贊討論后,很多人已經(jīng)逐漸對貼上諸如涼感標簽的防曬服變得人間清醒。
首先,我們還是先簡單弄清防曬衣的概念,不能將它與皮膚衣混為一談。皮膚衣作為高強度戶外運動的重要裝備,追求的是極致輕薄、超強的透氣性能,好的皮膚衣被稱為人的第二道皮膚,可見它對于舒適體感的極致要求。
防曬服,往往以物理防曬作為設計重點,同時還必須擁有高UPF指數(shù)來有效阻擋紫外線。所以,在這些硬性指標的要求下,一件防曬服很難做到如皮膚衣那樣輕盈透氣。而在設計上,寬大的帽檐、延長的衣袖和手套,的確是從全方面的防護角度出發(fā),但又在無形中增加衣服本身的自重。
看到這里,想必你已經(jīng)明白,防曬衣其實從理論上,壓根兒就不是一件為真正戶外用途設計的外套,也不該對它有過多透氣、速干性能的幻想。不過,如今在很多商家的宣傳中,會將防曬衣的用途跟各種戶外場景,如露營、徒步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為了更好推銷防曬衣的體感舒適度,一個詞開始被品牌頻繁提起:涼感。
涼感不是一個近兩年才出現(xiàn)的概念。大家熟悉的優(yōu)衣庫,一直在大力推廣其具有涼感功能的airism面料概念,而涼感夏被也是多年前就被引入我們身邊。所謂的涼感,其實是指接觸時,面料的溫度低于我們皮膚的溫度,從而達成有涼感的觸感。
很多涼感面料確實有著透氣、迅速排汗的效用。比如Columbia公司夏季常使用的Omni-freeze ZERO技術,就在面料的透氣排汗性和接觸涼感做到了一個合理有效的中和,為戶外愛好者帶來了實際福利。
但是隨著防曬衣的熱賣,相當多品牌將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營銷之中,很難看到其在品牌專利面料上的研發(fā)成果。各類防曬服的涼感面料在市場上看不到差異性,再加上高防曬值指標的要求,它變得越來越厚,即便有瞬間的涼意,大部分情況下,其實同很多人的吐槽一樣:在空調房里越穿越冷,在夏天戶外越穿越熱。
透氣和防曬,這是一個難以兩全的問題嗎?我們倒是覺得,沒準有些沒把涼感放在營銷重點的專業(yè)戶外皮膚衣,說不定反而能在防曬的同時,也給各位帶來更優(yōu)質的產品體驗。
用玉米制作的Sorona面料,成為了商家將涼感和環(huán)保概念組合包裝的新噱頭。不過,除了知道Sorona面料其實并不稀奇以外,我們更想搞明白,Sorona到底又哪里涼快了?
了解這兩點后,戶外品牌和面料企業(yè)在可持續(xù)性環(huán)保領域的大力研發(fā),就變得再合理不過了。樹基纖維、菌絲體、甚至柑橘、蛛絲,這些大家很難想象的新材料可完全再生,又能減少碳排放,聽起來正是解決戶外面料污染的完美方案。由杜邦公司推出的Sorona纖維,正是其中被廣泛應用到商業(yè)市場中的代表。其原料來自于玉米,包括37%的植物基材料。隨著可持續(xù)意愿在逐漸增強,環(huán)保概念已經(jīng)超出戶外范疇,而在很多品牌的主推面料中,Sorona成為了最佳人選。
很多人對于環(huán)保面料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不可否認,噱頭、概念化、單價高是大家對這類科技面料的固有印象。由于產量低、生產成本高、功能性不確定,即便一些大戶外品牌在推動很多前沿環(huán)保面料時,都保持著謹慎的實驗性質。所以像曾與眾多一線品牌合作的美國Mylo菌絲纖維公司,近日也宣布經(jīng)營不善而暫停。
不過,千萬不要把Sorona也歸類到這些高價的概念性面料中去。2000年,杜邦公司正式宣布將Sorona面料推入市場商用。而早在1989年開始,日本廠商就開始研發(fā)這類玉米乳酸纖維。近年來,我國的玉米纖維紡織品也開始面世。成熟的技術手段加上低成本的玉米原材料價格,注定了Sorona已經(jīng)不再是能夠作為商家高端宣傳的關鍵詞,所以當你看到這一類Sorona面料的吊牌時,不要把它想象得過于高高在上。
才說到這里,市場上的另一個極端現(xiàn)象又讓我們看傻了眼。20-30元價位,將Sorona和涼感組合營銷的速干短袖,月銷量竟然能達到上千件的成績。即便Sorona面料如今已經(jīng)普及,也很難想象它在這些低價短袖上的含量,大膽一點去揣測,是否又能超過5%?至于將其和各種夏日營銷話術捆綁在一起,更像是一個有些奇怪的組合。
首先,讓我們一起研究下Sorona面料的功能性到底如何。由于Sorona合有37%玉米纖維的特征,所以它具有較好的回彈性和親膚感,簡單來說就是穿著舒適、不易變形,還自帶彈性。說它兼具滌綸的強力、錦綸的手感和氨綸的彈性,確實是一個很好的總結。不過,正因為面料纖維的如上特性,Sorona往往多用在例如戶外羽絨服的填充物中,甚至在西服、牛仔褲等日常穿著單品里,添加Sorona面料都能極佳提升這些服裝的順滑彈性和耐皺性等。
但具體相比傳統(tǒng)滌綸和錦綸面料,Sorona到底在高溫天中有哪些高人一等的優(yōu)秀素質?還是打著環(huán)保旗號的又一番新營銷?
夏天對于戶外愛好者是個殘酷的季節(jié)。高性能面料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戶外出行體驗,不過也得注意不要輕易掉入商家的營銷陷阱中。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是鼓勵大家多去線下感受一下真正優(yōu)質面料的品質和體感,再去作決定。畢竟能摸到手的,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