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閆靈霞
(崇信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甘肅 平涼 744200)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吃飽”,更加注重“吃好”,對于食品安全問題愈加看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食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質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會造成不利影響,為了民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有關部門應該加大對食品檢驗的重視程度,充分運用微生物檢測技術,促進我國食品檢驗的安全且高效發(fā)展。
食品安全問題是當下社會的熱點,食品安全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民眾的身體健康受到影響,那么對于我國國家建設將會造成沖擊[1]。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對食品檢驗這一環(huán)節(jié)加以重視。我國國土遼闊,地大物博,食品種類十分豐富,相應的食品企業(yè)數(shù)量也十分龐雜,如果只是依托傳統(tǒng)的食品檢驗方式,那么將會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傳統(tǒng)的食品檢驗技術對于食品內部的有害微生物、轉基因等的檢測結果可能會存在一定的誤差。隨著食品檢驗技術的發(fā)展,微生物檢測技術應運而生,這極大促進了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發(fā)展。
微生物檢測技術的應用能夠營造良好的行業(yè)業(yè)態(tài),提高食品行業(yè)對于產品安全問題的重視,從源頭遏制食品安全問題[2]。首先,微生物技術的應用提高了食品檢驗的工作效率,為食品檢驗工作的質量問題提供了更好地技術支持,對于市場中流入的食品能夠做到更好地質量把控,使食品生產者自身提高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度,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源頭把控。其次,微生物檢測技術能夠降低食品檢驗技術的操作難度,相比于傳統(tǒng)檢驗技術,具有科學系統(tǒng)的操作方法,只要在操作過程中對材料及設備使用得當,就可以進行相應的食品檢驗,并且能夠極大地提高食品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最大限度地保證食品質量的安全性,為民眾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3]。微生物檢測技術能夠對數(shù)百種通過生物進行傳播病菌的病原微生物進行檢測,絕大多數(shù)食品中的有害物質在微生物檢測技術下都將無處遁形,保證了檢測對象的多樣性,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我國食品安全檢測的全面性、有效性、針對性和可靠性,從而促進我國食品安全的發(fā)展。
在進行食品微生物檢測時,檢測機構應該重視樣品的選擇,確保其在保質期內,在進行樣品采集時,要采取隨機抽取原則,秉持公正、公開、公平的態(tài)度,確保樣品的代表性,綜合考慮實際情況及各種因素,最大程度地保證其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真實性、有效性[4]。微生物的檢驗范圍十分龐雜,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較大。因此,在進行相應的微生物檢驗時,工作人員對于相應的技術操作要保證精確度及準確度,對于數(shù)據(jù)結果的分析,要在客觀結果的基礎上進行主觀判斷,以保證結果的客觀性、可靠性。
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的相關流程主要分為4部分:①樣品的抽取。在抽取樣品時,要保證選擇的客觀性及代表性,隨機抽取;在進行抽樣時要有相應的監(jiān)管部門陪同,防止出現(xiàn)“走后門”現(xiàn)象,保證樣品抽取的公正性、透明性。②制備樣品。主要是進行樣品的預處理,對于樣品的儲存及運輸環(huán)境,也要選取一定的衡量標準。③設備儀器及實驗環(huán)境的準備。依據(jù)不同樣品的性質、特點及相應的檢測要求,進行檢驗環(huán)境及設備的選擇與布置。④微生物檢測技術的選擇。微生物檢測技術的種類較多,不同的樣品對不同的微生物檢測技術的適用性也是不同的。因此,檢測人員要合理地進行微生物檢測技術的選擇,以期達到最好的檢測效果[5]。
我國食品檢測中常見的微生物檢測技術主要為生物發(fā)光傳感、免疫學檢驗、生物芯片、核酸探針、生物酶、聚合酶鏈式反應。①生物發(fā)光傳感這項微生物檢測技術主要應用于乳制品食品行業(yè)檢測,其利用生物體內的熒光素同氧元素進行結合,形成催化反應,使熒光素中的電子充分顯現(xiàn),形成熒光,再通過專業(yè)的設備進行熒光強度判斷,從而確定生物內的菌體數(shù)量,進而對乳制品中的生乳活菌量進行判斷。通過這一技術,能夠判斷乳制品企業(yè)的設備衛(wèi)生情況,并且具有操作簡單、省時省力的優(yōu)勢。②免疫學檢驗是利用放射、免疫沉淀反應等免疫技術,掌握食品內部蛋白質的結構及化學性質,對食品內部的微生物及病菌進行識別,該技術方法的效率及準確性較高,對于設備的要求相對較低,因此被廣泛采用。③生物芯片主要是通過對食品中的生物分子進行標記、排序、雜交,運用先進的儀器進行信息強度分析,結合相應的成分及靶分子量進行食品安全檢測,其準確度及效率較高,但是成本及性能方面還有待完善。④核酸探針微生物檢測技術主要用于檢測食品中是否含有大量的大腸桿菌,也可以用來檢測其他病原菌體生物酶。這項技術靈敏度及準確度相對較高,因此不僅可以應用于食品檢測,還適用于藥品檢測。⑤聚合酶鏈式反應也稱PCR技術,這種微生物檢測技術主要用于檢測食品安全中的轉基因問題,依托生物遺傳學知識,控制生物內部的DNA成分含量,實現(xiàn)食品檢驗技術的突破。
在食品檢驗中進行有害微生物檢驗時,可以選擇生物芯片技術及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等進行檢驗,這里的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與傳統(tǒng)的PCR技術相比,效率及準確度都有顯著提高。以生物芯片技術進行有害微生物檢測為例,通過將10種細菌同生物芯片探針相融合進行引物擴增雜交,便可以將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檢驗出來,這種技術不但可以檢測出食品中的顯性有害微生物,也可以檢測出隱性的有害微生物。因為有害微生物的存在,會使食品出現(xiàn)變質、腐爛等安全問題。食品中的一些隱性有害物質隱藏得更深,雖然不會導致食品出現(xiàn)變質、腐爛的現(xiàn)象,但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會產生不利影響,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食品檢測方式難以檢測出這些隱性有害微生物。因此,微生物檢測技術對于食品檢測而言十分重要。有害微生物不能通過肉眼發(fā)現(xiàn),要想確保食品內不存在有害微生物,微生物檢測技術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微生物檢測技術具有極高的準確性,彌補了傳統(tǒng)食品檢測技術的不足,能夠在保護民眾身體健康的同時,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促進我國食品行業(yè)信譽度及企業(yè)形象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助力我國經濟的平穩(wěn)發(fā)展。
農藥殘留檢驗主要針對農產品的食品安全檢驗,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由于我國部分農業(yè)生產者自身文化水平受限,在利潤的驅使下,為了保證農作物的產量、提高收入,會在農作物中施入過量的農藥。而農藥在作物生長過程中,滲入作物內部,長時間的農藥殘留堆積,將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害。農藥殘留問題是農作物的一大痛點,現(xiàn)如今,生態(tài)農業(yè)這一理念正在發(fā)展,但是人們對于農產品的綠色性及安全性還是抱著不信任的態(tài)度,人們不相信農作物是有機無公害的產品。一方面,由于農產品市場中存在著不法分子以次充好,造成民眾的信任危機。另一方面,由于我國食品檢測力度不足,出現(xiàn)一些食品安全事故,導致民眾對農作物農藥殘留問題不信任,從而影響了我國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在進行農藥殘留檢驗時,檢測人員可以采取生物傳感技術中的比色傳感技術同生物酶技術相結合,通過在食品樣本中加入乙酰膽堿酯酶,利用其同農藥產生特異性生化反應的這一特質,對食品中農藥殘留量進行判斷。在此基礎上,檢測機構應對相應的微生物技術檢測數(shù)據(jù)進行公示,以減少民眾對農作物農藥殘留問題的擔憂,提高民眾對農作物產品的信任度,進而促進我國農業(yè)經濟的高質量發(fā)展。
食品的成分及品質檢驗,對食品安全檢測而言也是相當重要的。有的食品可能不存在有害物質等不利因素,但是由于自身的某一成分含量過高,也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例如,有些食品的糖分含量過高,人們長時間攝入將會造成血糖偏高問題,抑或是有些食品受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需要相應的生產加工環(huán)節(jié)進行嚴格的把控,才能保證食品品質良好。這時就需要檢測機構運用微生物檢測技術,進行食品成分及品質檢驗。例如,可以選擇生物傳感技術,對食品的氣味、含糖量等進行成分檢測,并在檢測過程中設置目標物質成分含量,實現(xiàn)有針對性的食品成分檢測,最大程度保證食品成分及含量的搭配均衡,保護人們的身體健康,從而讓民眾在吃得安心的同時,也能吃得舒心。
食品安全問題對于我國社會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通過微生物檢測技術進行食品安全檢測,能夠增加民眾對我國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形成良好的市場大環(huán)境,維護市場秩序的穩(wěn)定,促進我國食品經濟的高質量發(fā)展。同時,食品安全對于民生改善也起到重要作用,食品安全影響著民眾的身體健康,保障食品安全將有利于我國社會和諧穩(wěn)定,從而加速我國經濟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