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指南
布局謀篇就是思考文章的整體架構,是指文章的結構布局。進行布局謀篇的好處就是使所寫的文章結構言之有序,脈絡清晰,有章可循。
如何做到合理布局謀篇?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1 首先要圍繞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對材料作全面的梳理,擬出全文的框架
經(jīng)典的框架類型:
(1)先抑后揚式:文章前部分寫人、事、景、物時,先用曲解或嘲諷、冷漠的態(tài)度去表現(xiàn)它和否定它,最后達到褒揚它的效果。(如《阿長與〈山海經(jīng)〉》)
(2)畫面組合式(片段組合式):根據(jù)表達主題的需要,選擇幾個典型生動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段組合成文,也叫“鏡頭組合法”。(如《春》)
(3)整體敘述式:完整敘述一件事情。寫清楚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4)時空承接式:按照時間的順序,記敘和描寫某件事情或某個主題,表達某種情感。(如《鄉(xiāng)愁》)
2 在擬定框架之后列出寫作提綱
在簡單的框架圖的基礎上用簡明的文字明確文章的全貌,也就是如何開頭,如何結尾,中間怎樣展開,如何過渡。
(1)要緊扣主題,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如莫泊?!段业氖迨逵诶铡芬匀藗兏鶕?jù)“于勒”有沒有錢,給予“于勒”不同的評價,“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展開,結構緊湊,對比鮮明,將主人公自私的丑惡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具有強烈的諷刺效果。
(2)要結構勻稱穩(wěn)當,注意過渡、呼應?!暗絼e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藤野先生》)是場景轉(zhuǎn)換時的過渡。
(3)要重視開頭和結尾。文章開頭可以開門見山,直入正題;也可以曲徑通幽,引人入勝。如朱自清《背影》開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結尾的寫法也有很多,共通之處在于結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結尾最忌的卻是真完了。葉圣陶語:要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如馮驥才《珍珠鳥》結尾“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美好的境界”。
如何才能布局合理?可以參考以下幾種結構方式。
1 縱式結構法:這是記敘文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它的特點就是按照事情發(fā)生、發(fā)展、高潮、結局的進程和材料之間在時間上的先后關系來安排寫作的先后順序。如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即通過回憶幼年、外出求學和參加革命等不同時期母親的表現(xiàn)與經(jīng)歷,贊揚了母親的品德,表達了對母親的崇敬和懷念。
2 橫式結構法:此法可以運用于各種文體中,特點是文章所選用的材料之間有一種并列關系。
3 總分結構法:顧名思義,先總說后分說來安排文章結構的方法?!翱偂保菍Α胺帧被蛘呶恼聝?nèi)容的總體概括,往往出現(xiàn)在文章開頭或者結尾;而“分”,則是對“總”的擴展,是文章內(nèi)容的具體展開。“總分結構法”在具體的運用中,既可以先分后總,也可以先總后分,根據(jù)表達的需要來靈活選擇即可。
4 小標題結構法:運用小標題的結構方法,把文章內(nèi)容分為幾個部分,脈絡清晰,一目了然,會使文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右邊佳作《在路上》便是運用小標題式的方法來寫作。
以上幾種是我們常用的安排文章結構的方法。在一篇文章中,它們既可以單獨運用,也可以綜合起來運用,我們可以根據(jù)需要去選擇恰當?shù)姆椒ā?/p>
文題展示
(單元寫作實踐三)我們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歡笑,學習路上有艱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在路上,我們有堅實的腳步,有豐富的體驗,有無盡的期盼與思考。
請以《在路上》為題,自定文體,寫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佳作展示
在路上
余 點
在我的成長道路上,有很多瞬間令我記憶深刻,它們見證了我的蛻變,珍藏在我記憶深處。
追逐夢想
那一年,我8歲。那是我第一次參加圍棋比賽,也是我追夢路上的第一次邁步,小小的我坐在棋盤的這頭,手里抓著黑子,忐忑不安地盯著棋局。良久,才小心翼翼地將關鍵的一步置在十字線的交叉點,時不時抬眼觀察對手的神情變化。旁邊的時鐘“嘀嗒嘀嗒”響,時間如此漫長,直到耳畔響起了“黑子勝”,我心中提著的一口氣才放下,才敢擦去額頭上密密的汗珠。從此,一局局輸贏鋪就了小路上的鵝卵石,默默見證著跌倒后的爬起。
親情的守護
那一年,我10歲。猶記得那是正備戰(zhàn)第一次奧數(shù)競賽,執(zhí)著的我每天晚上都與那些難題較勁,桌前的一豆臺燈光常伴我度過一個個晚上。每每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答案時,一轉(zhuǎn)頭,身后的一張小凳子上總有熱騰騰的開水或核桃——是父母親悄悄送進來的。父母寡言,從不說“早點休息,別太累了”之類的話,卻默默地站在身后,用屬于他們的方式為我打氣。嘴里是核桃的清香,臥房外是父母輕輕的耳語,月色如一張溫柔的網(wǎng),包裹住淡淡的牽掛與心安。
朋友的勉勵
今年,我14歲。初中以來,與自己在圖書館拼搏的身影又多了起來。我們不僅是一起歡笑的同伴,更是一同前進的戰(zhàn)友。還記得那答案比題目更匪夷所思的數(shù)學題,總讓我們的答案大相徑庭,于是翻書翻資料,為自己的設想尋找依據(jù),四下詢問同學,遇到答案一致的果斷拉入自家陣營?!拔矣X得應該添這一條輔助線。”“不對不對!應該畫一條弧。”……于是,當數(shù)學老師講評到我們爭論的那題時,幾雙小眼睛常將期盼的目光投向老師,緊張地等待得出來的是自己的那一個答案。得意與失望的目光隔空交匯,本枯燥無味的數(shù)學題仿佛也有了魔力。
如今,我坐在考場里,耳邊是考生奮筆疾書的聲音,夜晚那一起努力的背影又在眼前浮現(xiàn),我堅信,我們一定能收獲一份令自己滿意的答卷。
成長的道路上有歡笑,有感動,有收獲。
點評成長路上,總有一份情溫暖著我們,感動著我們,讓我們心存感激,努力前行。文章真實地記錄了在成長路上自己的堅持不懈以及收獲的那些溫情的過往,字里行間,真情四溢,讀后讓人感同身受。文章布局新穎,結構清晰,運用“小標題+片段式”的寫法,給人一種“視覺”上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