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大鵬
大興安嶺像一條蒼莽的巨龍,她從黑龍江橫亙而出,然后蜿蜒南下,在興安盟境內(nèi)的洮兒河一個蜻蜓點水,將尾巴向南甩出600公里,又在魯北以西一個回旋,一片尾鰭向北平鋪而去消隱在茫茫的錫林郭勒草原,另一片尾鰭向南凌空舞動在地上穩(wěn)穩(wěn)地形成一道低矮的凸起,然后舒展開來,緩緩地和阿魯科爾沁旗境內(nèi)的塔林花草原融為一體。這里的山勢坡緩谷寬,寬闊的山間盆地與河谷平原交錯,形成一道綠色屏障,守護著一片安詳和純凈的土地,這就是罕烏拉高格斯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罕烏拉山,簡稱罕山。
人們常說,罕山只有三個季節(jié)——夏、秋、冬。春天本該是冰雪消融,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而罕山卻依然是冰雪覆蓋;過了十月,罕山就過早褪去了秋裝,進入漫長的寒冬。盡管如此,夏秋冬時節(jié)的罕山,色彩足夠絢爛多姿。仲夏的罕山屬于花的世界,綿延不盡的黃花盡情開放,里面夾雜著黃色的米翹、金銀花、蒲公英……芍藥和紅花也在這個季節(jié)爭奇斗艷,交織成色彩繽紛的群芳圖。秋天則是層林盡染,草木隨著層層疊疊的山巒接到天際,像一幅飽蘸濃彩的西洋油畫,展示給世人一種賞心悅目、飽滿豐厚之美。冬天的罕山變成晶瑩的冰雪世界,一派銀裝素裹,仿佛一位沉思的哲人,神態(tài)莊嚴而又凝重。不同的季節(jié)打造了罕山風格各異的自然風光,無論你何時選勝登臨,綺麗之美都會不由分說地撲入你的眼簾,顛覆你被生活禁錮已久的感知,沖擊你對天堂極盡的想象。
登上罕山之巔,當你被突如其來的云朵包圍時,一座座山峰便在你眼前綿延成一道道蕩漾的綠波。白云如潮涌動,在起伏不定的山坡流瀉著炫目的云影。當一陣風襲來吹散了峰頂?shù)脑?,罕山就豁然露出她那平坦開闊的胸懷,那錦繡般的翠綠會令人心旌搖蕩,如入迷人的仙境。
站在罕山之巔,當?shù)脑茪鈴陌讟辶种姓趄v而上,當輕靈的云瀑從遠處山峰悠然滑落,當猝然一陣小雨灑在你的身上,你會醉心于這色彩與時空交疊更替的美輪美奐中:白的是裊裊的云,綠的是翡翠般的樹冠,紫的是如雕的枯木,紅的是綻放的山花……那一刻,不知我為山,還是山是我,莊與蝶互化的奇妙感油然而生;那一刻,罕山是天地間實實在在的存在,被真實的陽光賦予了生命的張力,她的美也就不會因為孤寂而凄婉,而是因靜逸而安詳……
罕山之巔留給人太多變幻莫測的浮想,而這里的原始次生林展示給人的則是偉岸與蒼翠的生命力。落葉松、樺樹、柞樹、山楊、蒙古櫟等多物種在這里生根繁衍,幾經(jīng)雷火、山洪的肆虐,遭受無數(shù)次滅頂之災,但它們依然代代相生,繁衍不息,它們挺拔、倔強、通直,不畏風雪嚴寒,永遠不屈不撓昂揚向上,彰顯著桀驁不馴,百折不撓的生命之美。
罕山的森林,尤以初夏最美。每到這時,新枝嫩葉在白雪的映襯下分外妖嬈;林中云霧飄蕩,百木爭榮,蒼翠欲滴;走入林中,一些干枯的樹體和脫落的枝干交橫錯落,讓人仿佛進入古老的童話世界,恍然不知今夕。繁枝茂葉織成遮天蔽日的帷幔,偶爾透入一縷陽光竟顯得那么耀眼奪目,像一道道神奇的利劍,將林間的霧氣和黑暗劈割開來,而執(zhí)劍的英雄就是罕山的白樺。白樺林就像英武挺拔的士兵陣列,整裝待發(fā),隨時準備沖鋒陷陣。茫茫林海遵循著千古不變的自然法則,與罕山的生靈們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的毀滅與拯救,捍衛(wèi)著這片神奇土地的萬古安寧。
如果說罕山的原始森林猶如一個攜百山之泉為玉佩,披萬樹綠葉為霓裳的仙子,那么罕山的山地草原就是從仙子腰際徐徐展開的裙裾,飄搖舒展,曼妙多姿。
這里的草原保留著幾千年以前的生態(tài)植被。黑哈爾河的四大支流全部源于此,豐富的水資源滋養(yǎng)了這里的草原,給了這片神奇的土地無限的生機和活力?!疤焐n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在這里隨處可見。夏季是草原盡情展示風姿的季節(jié),草在風中擺動舞姿涌起層層綠浪,百靈鳥在天際鳴唱,蝴蝶翩躚起舞于五顏六色的花叢中,百艷芳菲,萬物同唱,馬群奔馳,牛羊在草海的碧波里閑庭信步,生靈們無不悠然自得。
此情此景,足以讓人心潮澎湃。信馬由韁,引吭高歌,把酒臨風,醉臥草原這些體驗都是所有來到罕山尋夢的人們情不自禁,無法抗拒的選擇。當你愜意地躺在草地上,枕著綿軟的青墩,聞著野花的清香,看藍藍的天空飄蕩的白云,心情該是何等的舒暢?倘若,遠處又傳來游牧人綿綿悠長而又曠古久遠的蒙古長調(diào),再和著從蒙古包飄出的蒼涼憂傷而又蕩氣回腸的馬頭琴聲,這一切一定會把你輕輕帶入遠古時空……
在罕山,最有靈性的當屬黑哈爾河,她是罕山山地草原的靈魂,她有四個源頭,就像是四條飄逸舞動的哈達,成為罕山另一道讓人心曠神怡,攝魂奪魄的美景。
黑哈爾河被阿魯科爾旗人民稱之為母親河,在全旗人民心中她比所有的河流都要壯美和遼闊。滾滾流淌的河水不僅彌散著草原的芬芳和牛羊的汗息,還承載和融合著阿旗各族兒女不屈的奮斗歷史。當她跳下巍峨的罕山之巔,穿過廣闊的草原,早已將罕山的風情柔骨宣泄得暢快淋漓。假如你沿著河水溪流攀登而上,你不時會看到激蕩的水流從山石的縫隙里飛花濺玉般地落下,然后和泥土中涌出的清泉匯成淙淙溪流,沿著山勢奔流而下,最后匯集到一起,并入黑哈爾河。大河奔流,穿過森林,漫過山谷,奔涌而去,那份清澈讓人心醉,那份浩蕩讓人震撼。
罕山的森林茂盛,青山峻拔,奇峰粗獷,如兒郎般陽剛勇毅;罕山的草原嫻靜、植被豐盈、河水靈動,恰似女兒的溫柔多情。輔以藍天的深沉曠遠和白云的飄柔寫意,一切都保留著它最初的模樣,原始、古老、和諧、神秘,讓人敬畏。這片如詩如畫的土地,是阿旗人民生存的依托,她為繁衍棲居在這里的人們提供著豐沛的給養(yǎng)。她用乳汁滋養(yǎng)著在這里世代生息的生靈,她以博大和慈愛呵護著這一方熱土……
罕山跌宕起伏,如蒙古民族歷史的波瀾壯闊。當年,蒙古大軍曾沖出草原大漠,縱橫天下,他們締造了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帝國。在失去對中原的統(tǒng)治地位后又全部退守草原大漠,繼續(xù)過起了沿襲千百年的游牧生活。這種選擇,表現(xiàn)一個民族的歷史睿智,因此,蒙古民族才得以保留了完整的語言、文字、文化、風俗體系。
在華夏各民族的文化傳承中,蒙古族的文化特色鮮明,可謂獨樹一幟。蒙古族舞蹈是源于馬背上的藝術(shù),它把蒙古族的生活與勞動以及策馬揚鞭的場景表現(xiàn)得細致入微而又淋漓盡致。蒙古族歌曲悠揚高亢,深情熱烈,它們多表達對大自然,家鄉(xiāng),親人的熱愛,和對他們曾經(jīng)走過的每一片草地,每一條河流深深的眷戀。馬頭琴是蒙古族文化符號之一,馬頭琴聲悲愴,蒼涼如泣如訴,仿佛訴說的是大草原曠古久遠的寂寞和牧人走馬天涯的孤獨。在這里草原人民保留著古老的祭敖包習俗,敖包一般都設(shè)置在山頂上,路口旁,善良的蒙古民族把美好的愿望寄托給敖包,祈愿好運,幸福和吉祥。
而最為熱烈的當屬草原那達慕盛會。每年七八月份,各民族同胞聚集在一起,祭奠敖包、賽馬、射箭、摔跤。草原上花傘飄搖,人山人海,歌聲如潮,蒙古族群眾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盡情展示著獨特的文化風情。他們興高采烈地席地而坐,大口飲酒,大塊吃肉,舞動潔白的哈達,端起醇香的奶酒。草原變成了歌聲的海洋。
罕山以母性的包容和慈愛精心養(yǎng)育著萬物生靈,讓它們相生相依,繁衍生息。馬鹿、野豬、狼、狍子、山貍等大型野生動物是這里的生態(tài)圈主宰,它們按著自己在食物鏈所處的地位選擇著自己的生存手段,它們的相互依存構(gòu)成了罕山獨特的原始生物鏈條。
馬鹿是罕山最大的生物種群,這里豐美的水草為這些溫柔優(yōu)雅的食草動物提供了足夠的給養(yǎng),不斷壯大著自己的族群,過度繁殖的結(jié)果必然要引入生存競爭,這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終極規(guī)律,因此馬鹿為狼群提供了足夠的食物。
沿著湍急的黑哈爾河支流,我們來到一座褐色的山崖前,當?shù)氐哪撩窀嬖V我們,這就是罕山最著名的鹿跳崖。這個褐色的崖體不足五十米高,夾在兩個山谷的端頭,崖頂是大面積的開闊地而且地勢平坦,和兩側(cè)的山坡渾然一體,只在山谷匯集的地帶戛然而止,形成一個突兀的斷崖。這個奇特的地勢為狼群的圍獵提供了天然的陷阱。狼群雖兇殘,但是要捕獲到一只號稱“草上飛”的馬鹿,難度極大。狼群先是把馬鹿圈趕到崖頂?shù)纳狡律希缓笤購膬蓚?cè)包抄沖擊,斷崖上的開闊地為馬鹿逃生提供了廣泛的想象空間,疲于奔命的馬鹿意識不到前方是一條不歸之路,最終的結(jié)局是失蹄墜入崖底當場斃命,成為狼的口中美味。聽著牧人的介紹,我不禁對那些墜崖喪生的馬鹿寄予一些同情,甚至引發(fā)些許感傷,但也不得不理解物種之間存續(xù)的弱肉強食的生存規(guī)律——上帝既然造就了萬物,就同時賦予它們生存的權(quán)利,為了生存它們可以選擇競爭,也可以選擇共生,生存是物種的第一需要。
太陽沿著亙古不變的路途,周而復始,見證著罕山物競天擇的生存法則,見證著萬物生靈生息繁衍和毀滅重生的悲壯。晚霞映襯下,“鹿跳崖”多了幾分血色,而它兩側(cè)的山坡上如茵的綠草和盛開的百花被鍍上一層金黃的色彩,崖底下則泉水清澈,幽靜恬然——這充滿詩情畫意的風景掩蓋了不久前“鹿跳崖”上上演的生死絕殺。生命不息,萬類不止,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這是自然生存的鐵律。
大自然受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鈍化著萬物,不僅讓罕山的一草一木都充滿著靈性,而且讓每一塊石頭都與世間萬物形神相通。從罕山之巔向西南行幾十公里,有一道走勢平坦的山谷,在山谷的北側(cè)聳立著一塊巨石,這塊巨石有20米高,從山的一側(cè)突兀而起,形神酷似一個人的側(cè)臉:它的五官分布合理;眉毛清晰可見,頭上的飾物象蒙古族人頭上盤系的圍巾;額頭上的道道皺紋讓它更顯得有些飽經(jīng)滄桑。有人說,它像一個慈眉善目的額吉,她在深情地眺望遠方,期盼親人歸來;有人說它像一個武士,目光冷峻,用自己的勇武神力,護衛(wèi)著這一片熱土……上蒼賜給罕山的這尊巨石,像山神一樣守護著這片錦繡山川,初心不改,地老天荒,人們稱之為“罕山之子”。
然而,真正守衛(wèi)罕山的卻是生活和工作在這里的罕山人。?“罕山人”,這個稱呼被賦予了無比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彭繼華,罕山林場工人,1981年年僅23歲的彭繼華來到罕烏拉山當起了防火瞭望員,時間飛逝,他由一個年輕的棒小伙變成了頭發(fā)花白的中年人。為了觀察火情,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冒著零下40多度人類生存臨界點的酷寒,忍耐著深山老林杳無人聲的孤寂。冬季里就著雪水吃口炒面,夏季里吃口冷饅頭,喝一口水窩窩中夾雜著牛羊糞便的泉水,他憑借一雙肉眼和一架高倍望遠鏡觀察著罕山的風吹草動,幾十年里共發(fā)現(xiàn)火情數(shù)百起,為國家挽回經(jīng)濟損失難以計數(shù)。
在罕山一直流傳著一個老公安戰(zhàn)士可歌可泣的故事,他就是20世紀80年代的阿旗老公安局長松迪扎布,他帶領(lǐng)干警冒著風霜雪雨,出生入死,抓捕了一個又一個盜獵馬鹿和盜挖野生藥材的個人和犯罪團伙,保護了罕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社會安寧。遵照松迪扎布同志臨終遺愿,他的骨灰遍撒于罕山之巔,永遠守望著這片純凈河山。
在罕山,像彭繼華、松迪扎布這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生于斯,長于斯,代代相續(xù)、忠誠守護著這個棲息靈魂和肉體的家園,貢獻著無悔的青春和生命,無問得失。只因這山、這水和與自己世代相依,永久托付。他們將激情與熱愛揮灑在這山水之間,讓人生的寫意和精彩隨著每一天罕山升起的紅日煥發(fā)出無限生機!
罕山以其雄渾博大的胸襟、磅礴無極的厚度、包容萬物的氣度、纖塵不染的圣潔讓人為之傾倒。敬仰與虔誠在我的心底升騰涌動,最終凝成一種朝圣般的莊嚴,我承認,罕山屈服了我的自尊,讓我為之頂禮膜拜。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臨罕山之巔,方感其高度、萬山皆??;極目遠眺,一望無際,更知罕山格局之宏大?!凹尿蒡鲇谔斓?,渺滄海之一粟”,方寸之間,頓感一切世俗輕如鴻毛,所謂“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無盡的感慨和思量。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懷心靈的觸動與震撼,掬滄浪之清水滌蕩靈魂,呼喚回歸本源與自性,尋回自在豐盈的本真。于這山水之間,一路攀登,“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細數(shù)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一路行吟,一路思悟,不問歸期,不問歸處。
——選自《西部散文選刊》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