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習作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磮D習作是培養(yǎng)小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小學生習作水平的重要路徑,卻也是目前習作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難點。以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習作“看圖畫,寫一寫”為例,旨在通過引領兒童基于生活,打開習作的源頭活水;抓住要點,明確習作的思維航向;鏈接生活,理清習作的思維軌跡;牽手生活,搭建習作思維橋梁,探索基于兒童生活的看圖習作教學。
關鍵詞:兒童生活;看圖習作;習作路徑;能力提升
在作文教學中,看圖習作能培養(yǎng)學生的多方面綜合能力,是提高小學生習作水平的有效途徑,卻也是目前習作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難點。那么怎樣引導學生學會看圖習作呢?筆者嘗試以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習作“看圖畫,寫一寫”為例,探索基于兒童生活的看圖習作教學,讓學生學會觀察想象,學會邏輯思維,為學生的看圖習作能力提升助力。
陶行知先生說過:“語文的外延即生活?!鄙钍钦Z文學習的基礎,更是習作的源頭活水。在習作指導中,就要指導學生重視生活這個源頭活水。
在教學習作“看圖畫,寫一寫”一課伊始,我就基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了生活化情境:“親愛的小朋友們,春天到了,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公園和郊外游玩,春天里你們印象最深的畫面是什么呢?”學生勾連生活紛紛發(fā)言:“在春天,我常常約上小伙伴出去放風箏。”“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野外放風箏?!薄安粌H你們喜歡放風箏,清代的小朋友也喜歡,詩人高鼎在《村居》里寫道:‘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樣的對話讓學生腦海中放風箏的畫面更加清晰可感。
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蔽覀冊诮虒W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看圖畫寫詞語,說一兩句話”后,就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體驗生活,生活中一草一木都是鮮活的素材,都可以嘗試讓學生說一兩句話,還可以引導家長記錄孩子的話語,日積月累,聚沙成塔,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生活處處是語文”。在教學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看圖寫故事”時,可以引導學生鏈接生活中聽過的《貓和老鼠》的故事,觀察眼前的圖畫,加上合理的想象,說說寫寫。課后,可以引導學生再現(xiàn)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藍天白云、天空中飛翔的鳥兒、小河里暢游的魚兒等畫面,嘗試用稚嫩的筆畫畫、想想、說說、寫寫。長此以往,學生的觀察能力變強了,想象能力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提升了。
我們在教學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看多幅圖寫一段話”前,不妨引導學生觀察地上小蟲子爬行的樣子、螞蟻搬糧食的場景、小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的姿態(tài)、雞蛋出殼的驚喜一刻。學生生活體驗豐富了,想象的羽翼也會漸漸豐滿,語言表達能力也會逐漸提高。課后還可以引導學生將生活中常見的小動物或者植物聯(lián)系起來,想象創(chuàng)編它們的有趣經(jīng)歷,讓學生在體驗中享受快樂,獲得成長。
學習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因此每次習作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也不是從零開始。在教學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看圖畫,寫一寫”時,筆者結(jié)合現(xiàn)有學情,對接學生真實的習作起點,鏈接學生平時放風箏的場面,引導學生首先通過“抓主體觀察法”,辨析圖中三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其次采用“按順序觀察法”,引導學生掌握觀察圖畫的順序,從整體入手,由近及遠,從地面到天空。這樣引導學生分清畫面中的主次關系和觀察順序,使學生學會讀圖,從而把圖畫的內(nèi)容寫清楚,不僅提升了學生讀圖的理解力,還助力學生看圖習作的表達。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同,看圖習作的圖畫只是兒童學習的素材和媒介,看圖習作的目標也因年級的升高而逐漸提高,教師要在圖畫和學生之間搭建一種“寫清楚”的路徑,引導學生成為圖中人物,將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融入畫面中,將兒童天真爛漫的行為語言遷移到畫面中,使生活中的兒童、課堂中的兒童、圖畫中的兒童融為一體。讓兒童沉浸在這樣融洽的氛圍中,學生鮮活的語言會自然流露,對生活的熱愛也就能自由表達。
(一)以“幸福體驗單”為拐杖
1.前置性體驗單,為觀察搭建支架
如何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圖畫,將畫面內(nèi)容“寫清楚”,這是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看圖習作的重點,也是難點。筆者借助兩張“幸福體驗單”,引導學生根據(jù)幸福體驗單上的提示,想象放風箏的情景,再細致觀察這幅圖,然后分享。學生有了觀察圖畫的拐杖,就有了抓手,就能牽手生活,深入畫面,細致觀察,也就有了強烈的表達欲望。
課堂回放:
師:同學們,王老師給大家推薦兩張“幸福體驗單”,請大家借助“幸福體驗單”上的提示,想象自己生活中放風箏的場景,再來細致觀察這幅圖,一會兒我們來分享。
師:誰能結(jié)合“幸福體驗單一”的提示,交流一下,你觀察到了什么?
生1:通過剛才的仔細觀察,我發(fā)現(xiàn)近處三個小朋友的動作都不一樣,小女孩是雙手拿著五顏六色的蝴蝶扭頭看向旁邊的兩個小男孩,中間穿綠衣的小男孩一手拿著線軸,放著線,一邊跑一邊回頭看另一個男孩,穿紫衣的男孩則和中間的男孩配合著雙手高高舉起風箏準備放飛。遠處一家三口也來放風箏,小朋友把風箏放上了天空,爸爸把手搭在媽媽的肩上仰頭看著風箏。
師:你觀察得可真仔細,不僅按照由近及遠、從地面到天空的順序進行觀察,還把每個人不同的動作準確地表述出來。你想象生活中放風箏的情景,想到了許多精準的動作,有一個細節(jié)捕捉得特別好,就是手“搭”在媽媽肩上的細微動作,而且是“仰頭看著”這樣細致的觀察,不僅能將畫面寫清楚,畫面內(nèi)容也變得更生動了呢。
生2:老師,我有補充,我通過觀察,想到小朋友和他不一樣的放風箏動作的詞。我看到小男孩拽著風箏線,眼睛緊盯天空中的彩虹風箏,身子向后傾斜,用力拉著,最后風箏飛上了天空。
師:你真會動腦筋,這樣的畫面就活了起來,這樣的習作就充滿了靈氣,真棒!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對照幸福體驗單一,進行修改吧。(生修改略。)同學們,根據(jù)“幸福體驗單二”,又觀察到了什么呢?誰來交流?
生3:老師,借助“幸福體驗單二”,我觀察到:天氣晴朗,風兒輕輕地吹拂著。藍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各種各樣的風箏在天空中飛舞,有五彩繽紛的金魚,有黑黑的老鷹,有巨大的蜈蚣,還有威武的長龍……
師:你抓住風箏的顏色、形狀和樣子進行了觀察,而且還想到天氣晴朗,風兒輕輕地吹拂。還有誰來交流?
生4:老師,我根據(jù)“幸福體驗單二”,觀察到:一天,風和日麗,白云在藍藍的天空中捉迷藏,天空成了風箏的舞臺,風箏在天空中歡快地飛舞,有活潑可愛的小金魚,展翅翱翔的雄鷹,還有巨大的蜈蚣在空中盤旋……它們好像頑皮的精靈,拖著五顏六色的尾巴,如同仙女舞動的彩色綢帶,在同白云嬉戲,美麗極了。
生5:老師,我覺得這兩位同學肯定都放過風箏,都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他們都用上了“有……有……還有……”這樣的并列句式。
師:是呀,你真會發(fā)現(xiàn),用上這樣并列的句式,就像串糖葫蘆一樣將各種各樣美麗的風箏串起來,真好!
生6:老師,我也有補充,他還活用一些修辭手法,把“風箏”比作“頑皮的精靈”“仙女的彩色綢帶”,“嬉戲”還用上擬人的修辭手法,此外許多四字詞語也用得恰到好處。
師:你有一雙慧眼呀!王老師要為你點個贊!聽小朋友這樣一說呀,我的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了那些美麗靈動的風箏,就有了畫面感,讓人身臨其境。
2.整合體驗單,讓思維走向深處
習作訓練的本質(zhì)是對兒童進行思維訓練。看圖畫是直觀想象思維訓練,說寫作文是邏輯思維訓練。教學中,學生經(jīng)歷了對三組圖畫內(nèi)容進行分解剖析到整合,進而轉(zhuǎn)化為言語形式的思維過程;經(jīng)歷了對生活情境進行梳理篩選,并將其轉(zhuǎn)化為習作素材的思維過程;經(jīng)歷了整合生活素材,融匯圖畫內(nèi)容,再進一步轉(zhuǎn)化為習作文本的系列思維進階過程。教師從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通過整合兩張體驗單,由簡單到豐富,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前后勾連,串詞成段,層層深入,智慧點撥,多角度對兒童思維能力進行統(tǒng)整。
課堂回放:
師:剛才我們在細致觀察的時候,借助兩個幸福體驗單,把畫面內(nèi)容就說清楚了??梢?,借助幸福體驗單進行觀察,是個不錯的學習方法,以后你們在學習的時候,也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幫助觀察哦。
師:現(xiàn)在請你們借助兩張幸福體驗單,把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說一段話。老師先給大家提個醒,可以在開頭說天氣怎樣,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最后再說一下自己的感受,有點挑戰(zhàn),慢慢來,一定能說好的。哪位同學與大家分享你的串聯(lián)?
生:一個天氣晴朗的午后,春風輕輕地吹拂著。大家紛紛走出家門來到一片草地上放風箏。不遠處,幾個小朋友正在放風箏,穿著粉紅色裙子的小美雙手拿著一只五顏六色的蝴蝶風箏,扭頭轉(zhuǎn)向旁邊的同學。只見,旁邊穿著綠衣的小強左手牽著線,右手拿著線軸,一邊放線,一邊還回頭看。穿著紫衣的小宇高高舉起一只燕子風箏準備放飛。遠處一家三口也在放風箏。明明的彩虹風箏放上了天空,他的爸爸一只手搭在媽媽的肩膀上,仰頭看著風箏。藍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各式各樣的風箏隨風飛舞,有五彩繽紛的金魚,有黑黑的老鷹,有威武的長龍,還有巨大的蜈蚣??粗鞣N各樣美麗的風箏在藍天上自由自在地飛翔,我心中有說不出的歡樂!
師:你的思路可真是清晰呢!你按順序觀察,從整體入手,然后按照由近及遠,從地面到天空的順序,說清楚了圖上三組不同人物放風箏的事件,最后又回到整體,還說出了自己快樂的心情。按順序觀察法運用得恰到好處呢!
(二)以“精彩范文”為支架
看圖作文是觀察與想象的結(jié)合,我們把觀察到的寫下來是基礎,如果能根據(jù)畫面推測隱含信息,把想象到的人和物經(jīng)過語言加工,將靜態(tài)的畫面整合成一段有聲有色、精彩紛呈的文字,那作文就更吸引讀者了。如何讓畫面變得“有聲有色、精彩紛呈”呢?
我出示精彩范文,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畫面中的人物,以“我”的身份來寫自己的見聞和感受,使描寫的內(nèi)容變得親切自然。學生可以把自己當作畫面主體中的一個角色,比如“我”可以是其中的小女孩,可以是舉風箏的同學,也可以是拉線跑的同學,這樣在畫面中融入自己,學生就能揣摩出圖畫中人物可能說的話,看人物的表情,學生就能猜測心里想到的,就能將畫面中用眼睛看到的和想到的結(jié)合起來,把畫面內(nèi)容“寫清楚”了,習作也就變得有趣多了,寫起來也就更真切自然了。
學生在品味賞析中,融入“我”放風箏的見聞和感受,借助“范文”,就很容易關注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神態(tài)”,在深入淺出、游戲化的體驗過程中,學生將靜止的畫面“活動化”“故事化”,再添加自然合乎情理的想象,這樣的“抓細節(jié)觀察法”就能為接下來的表達助力。
(三)以“順口溜”為橋梁
如何快樂地記憶,愉快地吸收?筆者在教學接近尾聲的時候,適時進行總結(jié),除了用動畫課件輔助,還適時配上音樂,隨著舒緩的樂曲,學生邊拍手打著節(jié)拍邊說順口溜:“看圖習作并不難/有序觀察放在前/看清圖中人和事/看到想到寫清楚/動作神態(tài)細觀察/心理語言合理猜”。學生課后用上所學自主牽手生活,學會寫作和評改。
總之,看圖習作是提升學生習作能力的一種重要路徑。教師通過引領兒童基于生活,打開習作的源頭活水;鏈接生活,理清習作的思維航向;牽手生活,搭建習作思維橋梁。以“幸福體驗單”為拐杖,以“精彩范文”為支架,以“順口溜”為橋梁,牽手生活。從而巧妙化解看圖習作的難點,讓學生覺得看圖習作并不難,不知不覺習得“抓主體觀察法”“按順序觀察法”“抓細節(jié)觀察法”,靈活運用觀察法,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當然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教師可以呈現(xiàn)多幅圖,甚至借助動態(tài)的畫面,引導學生牽手生活,構(gòu)建兒童看圖習作能力提升路徑。
課題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立項課題“基于生活教育理論的小學新體驗作文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成果(TY-c/2021/19)
編輯/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