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婁敏 文/攝
馬蒂斯雕塑作品《奴》
馬蒂斯是20 世紀重要藝術流派“野獸派”的創(chuàng)始人和代表人物。馬蒂斯一生創(chuàng)作受不同文化、不同歷史、不同文明的啟發(fā),他的藝術作品超越了國界、宗教、政治,令人與之產(chǎn)生共鳴。他向人們傳遞了快樂、美麗、和諧與內(nèi)心的平靜。
馬蒂斯1869年12 月31 日在法國勒卡托——康布雷齊出生。在他去世的前兩年,馬蒂斯決定將自己收藏的最珍貴的一批作品捐給家鄉(xiāng),由此奠定了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的館藏核心。馬蒂斯不但為此精心挑選展品,還親自參與美術館展廳的規(guī)劃,甚至精確到每件作品的具體擺放方式,馬蒂斯美術館也是馬蒂斯生前唯一落成并親自參與策劃展陳的美術館。
在法中文化年舉辦20 周年之際,UCCA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攜手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舉辦了馬蒂斯于中國大陸的首次個展。展覽作品是從馬蒂斯美術館館藏中,精選了280 余件涵蓋油畫、雕塑、素描、紙上墨水、版畫、剪紙、書籍插畫、織物等多元媒介的作品與藏品,呈現(xiàn)了馬蒂斯學徒時代開始,到開創(chuàng)野獸派并成為其代表人物、直至后期投身剪紙藝術,再到晚年主持旺斯禮拜堂設計的完整藝術生涯與畢生探索軌跡。
在展廳入口的展柜當中,陳列了馬蒂斯三件日常用品,帽子、小提琴以及他使用過的調色板,詮釋了馬蒂斯一生所鐘愛的音樂和美術事業(yè)。馬蒂斯并非從小就接觸到了藝術,20 歲之前從來都沒有提起過畫筆,相反的他是聽從了父親的意愿進入了一家公證處工作,并且考取了律師資格證書。但是,他在20歲的時候因為身體的緣故,被迫臥床休息一段時間,也正是臥床休息的經(jīng)歷使他接觸到了藝術,因為他臨床的病友會拿一些彩色的染料,然后對著一些畫片進行臨摹,馬蒂斯也學著他病友的樣子開始進行了模仿,這也是他對于藝術一見鐘情的時期。
后來,他加入了朱利安藝術學院,師從象征主義的畫家古斯塔夫·莫羅。莫羅的教學風格是非常自由的,馬蒂斯有很長一段時間在自然和美術館中度過,也是在這段時間他學習和積累了不同的創(chuàng)作門類和技巧,并且為之后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基礎。
除了在美術館中進行學習,馬蒂斯還臨摹了許多大師的作品,展品《鰩魚》就是馬蒂斯花了六年半的時間臨摹藝術大師夏爾丹油畫作品。馬蒂斯并不是追求和夏爾丹作品一模一樣的復制,而是在其中加 入了自己的一些理解,他將原作進行了幾乎立體主義的處理后繪制而成。花費超長時間對于同一題材、同件作品的反復琢磨,體現(xiàn)了馬蒂斯對藝術的嚴謹和雄心。
馬蒂斯油畫作品《自畫像》
馬蒂斯早期的作品已展示其創(chuàng)作風格變革,他學習了新印象派的分色主義繪畫之后,覺得分色主義并不是他自己想要的,于是他將這些色點進行了純色處理,這也標志著野獸派的誕生。馬蒂斯在1905年科利尤爾度假時繪制的一些水彩畫和油畫作品在法國秋季沙龍展出的時候,被批評家尖刻地批評為“野獸”,說明了馬蒂斯的藝術創(chuàng)作挑戰(zhàn)了當時法國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流。
野獸派的風格,蘊含著馬蒂斯非常重要的創(chuàng)作元素——裝飾主義。馬蒂斯為其女兒瑪格麗特創(chuàng)造的一幅人物像,在其中可以感受到非常輕盈明亮的風格,以及大量的留白,這樣的留白也表現(xiàn)了馬蒂斯對于光線的處理,就是刻畫光線打在人臉上時候的一些反光。馬蒂斯畫的人像并不是追求畫作和對象一模一樣,而是把握住所畫對象的精神性。馬蒂斯為其兒子皮埃爾創(chuàng)作的一幅作品是用碳筆直接畫在帆布的布料上,兒子在為馬蒂斯拉小提琴的時候,馬蒂斯瞬間捕捉到的一個背影,寥寥數(shù)筆,看似是馬蒂斯畫的草稿,神與貌卻精彩無比。馬蒂斯特別叮囑,他對畫中人物做了特別地留白處理,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希望今后收藏此作品的人不要在留白處填上顏色。
馬蒂斯一生只創(chuàng)作了四幅油畫《自畫像》,而最后一幅創(chuàng)作于49 歲,當時馬蒂斯已經(jīng)是非常著名的藝術家了,但是他不滿足于當時的名氣,而是不斷地想要突破自我進行新的創(chuàng)作。展品中的馬蒂斯在用左手作畫,但實際上馬蒂斯并不是左撇子,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是他照著鏡子進行繪制的。因此,馬蒂斯也是將《自畫像》看作一種內(nèi)省的方式,以重新審視自己。
馬蒂斯雕塑作品《農(nóng)奴》是受到了雕塑家羅丹的影響,雖然和羅丹的見面使馬蒂斯大失所望。因為羅丹對于雕塑的理解和馬蒂斯非常不一樣,羅丹是將人像的每一個胳膊、腿進行分開處理,比如同一個胳膊可能會放在不同的雕塑上,但是馬蒂斯卻覺得對于一個雕塑、一個人的處理應該有整體的考慮。即便如此,他還是吸取了羅丹作品中很多粗礪的風格。作品《農(nóng)奴》在創(chuàng)作中經(jīng)歷了意外,反倒成就了一幅好的作品。在雕塑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馬蒂斯的助手不小心將人物兩個膀子在燒制的時候碰掉了,但是馬蒂斯因此直接做了減法,這使得整個雕塑作品看起來更加簡練。
《穿彩色條紋褲的大宮娥像》這幅作品被譽為馬蒂斯最成功的版畫作品之一。作品中馬蒂斯著重研究了裝飾性花卉和條紋之間風格的對比,還鉆研了光線在不同質感上的反光,因此可以看到光線在模特皮膚上、厚重沙發(fā)布上以及條紋褲上是有不同光澤的,因此這也被譽為馬蒂斯最成功的版畫之一。版畫其實是馬蒂斯非??粗械膭?chuàng)作門類,他認為藝術作品中不應該有一些門類上的高低、優(yōu)劣之分,因此他花了很長時間鉆研各式各樣的版畫技術。并且,在他自己工作室就有一個版畫機,他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制作。
60 歲的馬蒂斯站在了人生創(chuàng)作路口,即便他遇到了一些創(chuàng)作上的瓶頸,并且覺得色彩和線條正在拋棄他,這個時候選擇去到了塔希提旅游,也正是這次經(jīng)歷,催生了之后非常具有影響力的藝術革命之——剪貼畫??梢哉f剪紙和剪貼畫是馬蒂斯選擇的又一種創(chuàng)作形式,讓他在處理色彩和線條時更加自由更加有效。
馬蒂斯畢生不懈的創(chuàng)作實踐、卓越的藝術成就,真正體現(xiàn)了其藝術創(chuàng)作的樂趣,即他所常說的“向人們展現(xiàn)一點世界的鮮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