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春,易小波,2*
(1.四川輕化工大學經濟學院農業(yè)經濟研究中心,四川自貢 643000;2.產業(yè)轉型與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四川自貢 643000)
化肥投入在我國糧食產量增長中作出了巨大貢獻[1],但2015 年我國單位面積耕地化肥施用量(446 kg·hm-2)遠高于國際公認的安全施用量上限(225 kg·hm-2)[2],化肥施用過量不僅會導致肥料利用率下降、生產成本增加,還會產生一系列的環(huán)境問題[3]。據(jù)統(tǒng)計,2018 年云南省小麥、玉米和油菜的播種面積分別為33.9、179、25.6 萬hm2[4]。了解農戶的施肥行為是采取科學施肥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前提。劉潤梅等調查發(fā)現(xiàn),云南省農戶施肥過量與施肥不足現(xiàn)象并存,由于經濟、自然條件存在差異,農戶施肥差異性巨大[5]。趙凱琴等通過云南騰沖田間試驗研發(fā)出的油菜專用緩釋肥能夠有效替代原始施肥方式,減少化肥施用量,并且增加作物經濟效益[6]。有研究發(fā)現(xiàn),2015 年云南省化肥施用量為232 萬t(折純),單位耕地面積平均化肥施用強度[農作物化肥施用總量(折純)∕播種面積×100%]為806 kg·hm-2,比全國化肥平均施用水平(485 kg·hm-2)多出70.0%[7],其中小麥、玉米、油菜的化肥折純施用量分別為187、392、267 kg·hm-2;玉米氮磷鉀肥用量折純分別為262、34.1、0.9 kg·hm-2[8]??梢钥闯鲇衩资┓柿看笥谛←満陀筒?,農作物施肥量不均衡;云南省肥料用量差異大,氮肥施用量最高,磷肥施用量大于鉀肥施用量,鉀肥施用過少,施肥結構不合理。然而,氮、磷、鉀是作物生長必需的三大營養(yǎng)元素,保持作物養(yǎng)分平衡才能獲得較高的作物產量、品質和效益。經濟效益是農戶進行作物種植前考慮的首要問題,不同作物的經濟效益差異較大[9]。我國農作物成本不斷增加,小麥、玉米和油菜的經濟效益呈現(xiàn)周期性波動狀態(tài),水稻的經濟效益較高,小麥和玉米的經濟效益較低[10]。此外,作物播種面積的變動也會對農戶的收入產生重要影響[11]。目前,關于云南省旱地作物的施肥現(xiàn)狀和經濟效益的研究報道較少。云南省提出“2020 年云南省化肥零增長”的目標,對精準施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友好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2009—2018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和《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的數(shù)據(jù)為基礎,通過對云南省主要旱地作物的產量與施肥狀況、減肥潛力與經濟效益的評價分析,為增加云南省農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奠定基礎。
云南省位于我國西南地區(qū),地理坐標為北緯21°8′~29°15′,東經97°31′~106°12′,總面積為39 萬km2,占我國總面積的4.10%;耕地面積624 萬hm2,占云南省總面積的16.0%[12-13]。云南屬山地高原地形,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自北向南呈階梯狀逐級下降。云南大部分地區(qū)屬于亞熱帶高原季風型氣候,氣溫隨地勢高低垂直變化異常明顯。年均溫為5~24 ℃,年溫差較?。?0~12 ℃);日溫差大,可達12~20 ℃。其中,1 月最冷,月均溫為6~8 ℃;7 月最熱,月均溫為19~22 ℃。全省降水在季節(jié)上和地域上分配極不均勻,干濕季節(jié)分明,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較少,多數(shù)地區(qū)年降水量大于1 000 mm。
本文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2009—2018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和《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其中,云南省旱地作物產量來自《中國統(tǒng)計年鑒》農業(yè)板塊中的《主要農作物產品產量》部分,旱地作物養(yǎng)分投入與經濟效益數(shù)據(jù)來自《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數(shù)據(jù)量大,將其在Microsoft Excel中分類整理。
對云南省2009—2018 年小麥、玉米、油菜3 種主要旱地作物的經濟效益進行估算,通過參考《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2010—2019)中各地區(qū)糧食、油料成本收益情況,將云南省小麥、玉米、油菜3 種旱地作物生產所獲得的凈利潤進行收集和整理,用《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中的凈利潤指標來衡量云南省旱地作物的經濟效益情況。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 進行數(shù)據(jù)匯總、計算、整理和制圖。
從圖1 可以看出,2009—2018 年小麥年產量處于波動式下降的狀態(tài),玉米和油菜產量總體在上升。小麥產量在2009—2011年間波動較大,2009—2010年急速下降,2010—2011年迅速回升,于2013年開始年產量在72.1 萬t 上下浮動;從整體來看,小麥年產量由2009 年的90.4 萬t 減少到2018 年的74.3 萬t,減少了17.9%。玉米年產量總體呈現(xiàn)平穩(wěn)增加的趨勢,在2010—2011 年間略微下降,其余年份均保持增長,由2009 年的542 萬t 增加到2018 年的926 萬t,增加了70.9%。油菜總產量呈現(xiàn)波動上升的態(tài)勢,在2009—2011 年間波動較大,2018 年較2009 年增加了約35.1%。總體來看,玉米產量較高且呈現(xiàn)出平穩(wěn)增長態(tài)勢,油菜和小麥產量較低。
圖1 2009—2018年云南省小麥、玉米、油菜產量
2.2.1 氮肥投入
從圖2 可以看出,玉米種植每公頃氮肥投入量高于油菜和小麥,玉米每公頃氮肥投入量大約是小麥的2 倍,油菜每公頃的氮肥投入量又高于小麥。在2009—2013 年間:小麥和油菜的氮肥投入量的變化趨勢相似,2013 年小麥的氮肥投入量較2009 年有所上升,上升至125 kg·hm-2;油菜的氮肥投入量與2009年相比有所下降,下降至164 kg·hm-2;玉米生產每公頃氮肥投入量總體上呈輕微下降趨勢,2013 年玉米氮肥投入量達267 kg·hm-2。在2013—2018年間:小麥、油菜和玉米的氮肥投入量變化平穩(wěn),小麥的氮肥投入量在130 kg·hm-2上下波動,油菜氮肥投入量在160 kg·hm-2上下波動,玉米氮肥投入量在260 kg·hm-2上下波動。
圖2 2009—2018年云南省小麥、玉米、油菜氮肥投入量
2.2.2 磷肥投入
從圖3 可以看出,油菜生產每公頃的磷肥投入量高于玉米和小麥,小麥每公頃的磷肥投入量小于玉米。2009—2018 年,油菜每公頃的磷肥投入量波動幅度較大,整體呈下降趨勢,在2014 年達到峰值,為63.8 kg·hm-2,多年平均投入量為49.1 kg·hm-2。玉米每公頃的磷肥投入量總體呈逐年下降趨勢,在2016年磷肥投入突然增加,投入量高達45.0 kg·hm-2,其余年份均保持下降,平均投入量為36.8 kg·hm-2。小麥每公頃的磷肥投入量變化整體上比較平穩(wěn),2011 年、2017 年的磷肥投入量較低,每公頃磷肥投入量分別為9.00、9.30 kg,小麥的磷肥平均投入量為19.2 kg·hm-2。
圖3 2009—2018年云南省小麥、玉米、油菜磷肥投入量
2.2.3 復合肥投入
從圖4 可以看出,2009—2018 年,玉米和油菜的復合肥投入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小麥的復合肥投入量波動不大,趨于平穩(wěn)。玉米的復合肥投入量普遍高于油菜和小麥,呈現(xiàn)波動增長,玉米復合肥平均投入量達74.5 kg·hm-2,在2013、2015—2018 年的投入量較高,2018年的復合肥投入量達90.9 kg·hm-2,較2009年增加了37.4%。油菜復合肥平均投入量為42.1 kg·hm-2,與玉米相同,呈現(xiàn)波動增長趨勢,在2013年和2018年的復合肥投入量較大,增長率較高,2018 年復合肥投入量達65.6 kg·hm-2,較2009 年增長了178%。小麥的復合肥投入量低于油菜,平均投入量為27.4 kg·hm-2,2010年、2012年分別為最高值、最低值,2018年小麥的復合肥投入量達32.1 kg·hm-2。
圖4 2009—2018年云南省小麥、玉米、油菜復合肥投入量
從表1 可以看出,2009—2018 年云南省3 種旱地作物的經濟效益呈逐年減少趨勢,從2011 年起3 種旱地作物的收益均為負值。2009—2018 年小麥各年的種植收益均為負值,出現(xiàn)了虧損現(xiàn)象,年平均收益為-5 642 元·hm-2,2018 年較2009 年收益降低了4.20 倍。2009—2018 年油菜收益呈現(xiàn)波動下降趨勢,十年來收益均為負值,年平均收益為-4 297 元·hm-2,10 年間收益降低了10.2 倍。玉米種植從2011 年開始出現(xiàn)負收益,呈現(xiàn)波動性下降,2009—2018 年平均收益為-4 837 元·hm-2,10 年間收益降低了59.4 倍。從小麥、油菜和玉米種植的虧損情況來看,2009—2013 年整體上呈加重的趨勢,虧損額逐年增加;2013—2018 年,3 種旱地作物的虧損額整體上呈平穩(wěn)波動。
表1 2009—2018年云南省小麥、玉米、油菜經濟收益 單位:元∕hm2
本文基于2009—2018 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和《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分析云南省小麥、玉米、油菜的產量、施肥情況及經濟收益,得出以下結論:
1)云南省小麥、玉米、油菜的平均產量分別為74.7、775、45.4 萬t;玉米、油菜產量增幅分別為70.9%、35.1%,而小麥產量下降了17.9%。由此可知,玉米產量高且常年穩(wěn)定增長;小麥、油菜產量較低,甚至小麥產量出現(xiàn)了減產情況,可能受施肥和播種面積的影響。由本文可知,小麥化肥投入量遠低于玉米和油菜,有研究表明化肥施用量對作物產量具有顯著正向影響[14]。小麥播種面積由2009 年42.4 萬hm2減少至2018 年33.9 萬hm2,10 年間播種面積減少了20.0%[15],可能是導致小麥產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2)小麥、玉米、油菜的平均施氮量分別為129、266、167 kg·hm-2,施磷量分別為19.2、36.8、49.1 kg·hm-2,復合肥施用量分別為27.4、74.5、42.1 kg·hm-2。小麥、玉米、油菜的氮磷施用比例分別為1∶0.15、1∶0.14、1∶0.29,我國農業(yè)部要求氮磷比例為1∶0.37。除油菜的氮磷施用比例較合理外,小麥和玉米的氮肥施用比例過高,施肥結構不合理。此外,玉米和油菜的化肥施用量均已超過國際安全化肥施用上限(225 kg·hm-2),化肥投入量過高,應采取相關措施降低化肥施用量。
3)小麥、玉米、油菜種植的經濟效益分別為-5 642、-4 837、-4 297 元·hm-2,10 年間經濟收益分別降低了4.20 倍、59.4 倍、10.2 倍。云南省三大旱地作物的經濟收益呈現(xiàn)虧損狀態(tài),可能與自然災害、成本等因素密切相關。2017 年云南省農作物受災面積為40.7 萬hm2[15],其中洪水、干旱受災面積較大,分別為18.6 萬、10.2 萬hm2,導致農作物減產;此外,2009 年云南省玉米物質與服務費用為4 109 元·hm-2,2018年達到了6 091元·hm-2,增長了48.2%[8],這必然會增加農戶種植成本,降低經濟收益。
綜合分析以上三種旱地作物的產量、施肥情況及經濟效益,對云南省旱地作物生產提出以下建議:
1)作物產量方面:通過培育優(yōu)良品種、增加旱地作物播種面積、合理施肥策略、精確田間管理、改善農機裝備、做好病蟲害防治、合理灌溉等手段有效提升小麥、油菜產量。
2)化肥施用方面:通過測土配方,確定適宜化肥用量,補充土壤所缺養(yǎng)分,平衡氮磷鉀用量,提升化肥使用效率,在降低化肥施用成本的同時減少化肥對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
3)經濟效益方面:改良作物品種,提高其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加大政府對農民政策補貼的力度,降低作物生產成本;對市場價格進行宏觀調控,避免高產低收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