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梅
預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讓學生自覺主動地領會學習內容,還能使學生的自學能力逐步提高。學生要掌握好教師所教的知識,就必須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只有讓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掌握預習的好方法,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才能真正貫徹少而精的原則。課前工作做充分了,教學目標才能完成得又快又好。因此,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什么是課前預習
我認為,課前預習就是學生在教師講讀課文之前的預先學習,是學生自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前預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主要任務是復習、鞏固有關的舊知識,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難點,為學習新知識掃清障礙做好準備。預習的效果,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一定要加強語文的課前預習。
二、課前預習存在的不足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并沒有對課前預習引起足夠的重視,也沒有充分發(fā)揮其在輔助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這就導致有些老師在講臺上講得繪聲繪色,生動感人,而學生卻一知半解,霧里看花。這就是因為學生的課前預習沒有做充分。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一)學生方面
首先,部分學生思想中存在著誤區(qū),他們認為預習作業(yè)就相當于沒有作業(yè),反正老師又看不見;其次,他們誤認為語文預習作業(yè)就是讀讀課文而已,沒有學會正確的預習方法。
(二)教師方面
一方面是部分老師在預習方面不夠重視,預習作業(yè)雖然布置了,但沒有及時檢查;另一方面也說明部分教師對預習的指導不充分,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
三、如何指導學生進行預習
我國早有“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的古訓,語文教學中的預習同樣要教給學生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既然預習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那我們應該怎樣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結合平時的教學,我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讀
讀是預習的最基本方法。預習主要就是通過閱讀教材來達到對新知識的了解、理解和掌握的。讀教材的過程是一個感知新知識的過程。讀的內容包括單元的導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以及課文內容和課文后面的思考練習題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實就告訴了我們讀的意義。預習一篇課文一般來說至少讀三遍:初讀課文重在鞏固生字的讀音,要把課文讀通讀順;再讀課文要注意文章的主要內容、思想意義;三讀課文就要注意文章的結構、寫作方法等內容。當然,如果能再多讀幾遍,效果肯定會更好。
(二)注
學生預習課文不僅是讀讀、想想,還要學會動手在書上圈出生字,畫出詞語與重點句子,標出段落,寫下不理解的詞語意思或自己讀后的批注,標注一些特殊的符號(如“?”“·”“△”)等,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這樣一來,學生聽講時才能有的放矢,課堂效率才會提高。
(三)學
學生拿到一篇新的文章免不了會遇到沒有學過的生字、新詞,或以前出現(xiàn)過但現(xiàn)已回生的字詞。要了解這些字詞的意義和用法就要用到工具書,如《詞語手冊》《新華字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學生運用工具書就能自己掃除這些語言文字的障礙,較牢固地掌握字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只有把這些障礙掃除了,文章學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四)查
我們的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出自大家之手,文章涉及的知識面很廣,有的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為此,教師就要在課前讓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準備,如了解作者,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了解文章涉及的知識點等。要了解這些內容,學生可以通過上網搜集相關信息,提前查閱資料,并進行細致整理,來初步掌握。待到課堂上,就可將搜集整理的資料與同學、老師一起交流。這樣的預習會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而且這樣做既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知識的能力,又培養(yǎng)其動手查找資料的習慣,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課文內容以及作者寫作的意圖,為學好課文打下基礎。
(五)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到學校里來上學,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主要的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應當用到記憶上,而應當用到思考上去?!毙抡n改的基本精神是要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布置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主要目的也不只是為了掃除學習上的障礙,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善于思考的人就能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逐步養(yǎng)成一種探索的精神。當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師還要引導他們自主質疑,強調讀書時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堅持這樣做,學生就能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問題,再讓他們結合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文章語言、思想意義及課后題來思考還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需要在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或向同學、老師請教,再把這些問題進行整理記錄,以便上課時交流。學生只有在預習時學會了思考,這樣才能在上課時帶著疑問聽講,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
總之,預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預習好了,才能使語文的課堂活起來。當然,預習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要因文而異,因人而異。磨刀不誤砍柴功,要在磨上下功夫。那就讓我們在課前預習上下功夫,磨出方法,磨出智慧,磨出創(chuàng)意,從而提高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