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鈴玥
我家陽臺上分別種著一盆桂花和蔥花。桂花約半人高,平時冷冷清清,開花時才會熱鬧一回——白色的小花在綠葉間若隱若現(xiàn)。蔥花郁郁蔥蔥,高度與一根筷子的長度差不多,平時熱熱鬧鬧,唯有將它拔光時,才難得冷清一回。我喜歡桂花,從來都不喜歡蔥花。
那一年,某天我閑來無事,跑到陽臺上,學著奶奶的樣子,握著小鏟子鏟蔥。不一會兒,大半個陽臺就被我鏟成了一片“黃土地”,到處都是土。我一邊捂著鼻子,一邊把鏟除的蔥花隨手扔掉——它太難看了!媽媽看到陽臺上的“盛景”后,匆匆向我走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呀,都怪你!”我緊緊握著鏟子,沒好氣地瞥了一眼地上的蔥花。正當我以為大難臨頭, 會被批評一頓時, 媽媽卻蹲下來輕聲問道:“你知道陽臺上種的這兩種東西有什么用嗎?”“嗯……桂花開花給我們看,蔥花可以被我們做成調料?!蔽椅罩P子的手滲出了汗水。媽媽笑了笑,說:“你回答對了,可不全對。這棵桂花與你同歲,我們在你出生時種的;蔥花卻是長了一茬又一茬,把生命獻給了我們。桂花嬌貴,夏天怕熱,冬天怕冷;出太陽后怕曬著,下雨天怕淋著。它習慣了被養(yǎng)在室內,如果將它移植到外面, 沒人照顧,不知還能不能活。而蔥花賤養(yǎng)就可以,栽種、采摘都極其簡單。我本來希望它能激發(fā)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一天我們能吃上你親手栽種的蔥花。雖然桂花嬌貴,但是我們不想驕縱你,更想讓你從蔥花的生活習性中得到啟發(fā)?!甭犃藡寢尩脑?,我低下頭,眼淚落到腳下的黃土上。原來,蔥花和桂花分別肩負一個“秘密使命”來到我們家,均是因我而生。可我不僅沒有親手栽種蔥花,反而把它破壞得面目全非。
轉眼間,學校的農(nóng)耕園又迎來豐收的季節(jié)。有一天,全班同學都去農(nóng)耕園挖花生。我們都在想:忙碌了一學期的耕地到底能結出多少果實呢?每個班級在農(nóng)耕園里都有一塊6 平方米的耕地,所有同學都在為這塊田地而忙碌。他們雙腳踏地,脊背朝天,興致勃勃地種植蔬菜瓜果。地里到處可見亢奮的身影和上下翻飛的鏟子、鋤頭,以及一個個小花貓似的臉蛋。地里那層厚實的黃土,也是同學們一起挑來的。當我們把黃土一鏟一鏟地撒在地里的時候,我不禁想起陽臺上的黃土,撲哧一聲笑了。
我們在太陽底下?lián)]汗如雨地挖花生,衣服都濕了,興致卻絲毫不減。很快,我們便挖了幾籃花生。這時,一滴雨水突然滴落在我的臉上——下雨了!可大家都忙著挖花生,誰都沒有注意到天變了。還沒等我們反應過來,大雨就傾盆而下。同學們手忙腳亂,爭先恐后地沖到屋檐下避雨。我在屋檐下暗自慶幸,還好自己跑得快,不然就成落湯雞了??晌铱粗淮笥旰莺輿_刷的花生,突然很難過:如果花生因為被打濕而發(fā)霉,我們這幾個月的努力豈不是白費了?
自從有了一片耕地,種上了花生,大家一有空就來地里澆水、施肥、松土、除草。在此期間,有的同學的衣服被劃破了,有的同學跌在地上變成了泥娃娃,有的同學被枝葉刺傷了,可他們仍在地里辛苦勞作。耕地就像我們班的另一個家,大家為它傾注了太多心血,都關心它的產(chǎn)量,更想親口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學校為我們騰出一塊地方將它變成我們的耕地,不是也懷著一顆初心,希望我們自食其力嗎?此時,我想起那些被我拔掉的蔥花,可不能再讓勞動成果付諸東流了。想到這兒,我目光堅定地沖進雨幕里,提起一籃花生跑回來。面對同學們疑惑的眼神,我笑著說:“咱們的勞動果實。可不能讓老天爺給攪局了呀!”同學們立刻明白了,也像我一樣沖進雨里“救”回一籃籃花生。
不一會兒,雨停了,同學們你望望我,我瞧瞧你,被彼此的狼狽樣逗得大笑不止。大家顧不上花生上的泥水,連忙剝開一顆顆花生,吃得無比香甜。我也吃了幾顆花生,覺得這是自己吃過的最好吃的花生。這一次,我不再是那棵驕縱的桂花了。
名師點評
本文文字生動形象,主題突出。小作者緊扣勞動這一主題,寫出了“我”在成長過程中的變化:從最初不知道勞動的含義,到后來明白了勞動的意義,并積極投入其中。這一轉變、過渡自然,心理描寫細致,正因為如此,才更符合小朋友的成長歷程,也顯得更加真實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