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臣
假期來臨,我們常常背起行囊,游走四方,飽覽風(fēng)景名勝,然后將景物化為美妙的文字,何其樂哉!下面就介紹幾個寫景的小竅門吧。
一、仔細(xì)觀察,突顯特色美
要想將景物寫得生動而獨特,我們就必須對景物進(jìn)行認(rèn)真、細(xì)致的觀察。方法之一是定點觀景,即觀察點固定,觀察的景物固定;方法之二是動點觀景,即從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觀察某種景物。為了讓景物足夠鮮活,還要抓住其顏色、形態(tài)、聲響、氣味等特征進(jìn)行細(xì)致描寫,表現(xiàn)其別樣的特征美。比如華山的險峻、黃山的奇秀,絕不是一個“美”字就可概括的。請品讀汪曾祺寫的《夏天》其中一個片段:
凡花大都是五瓣,梔子花卻是六瓣。山歌云:“梔子花開六瓣頭。”梔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處微綠,極香,香氣簡直有點兒叫人受不了,我的家鄉(xiāng)人說是“碰鼻子香”。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于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
作家仔細(xì)觀察梔子花,抓住其花形、花色等方面的特點,給讀者留下鮮明的印象。
二、言之有序,體現(xiàn)層次美
為了讓文章形散而神不散,我們要合理地安排寫作順序,或者按照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zhuǎn)換,或者利用旅途中某種情感的變化,有條理地描寫觀察到的景物或風(fēng)光。比如寫野草的特點,初春是“草色遙看近卻無”,夏天是“雨馀草木繁”,秋天是“石畔秋草瘦”,冬天是“草枯鷹眼疾”。四季的草春榮夏繁,秋瘦冬枯,季節(jié)不同,特點不同。請看劉白羽寫的《天池》其中一個片段:
山上林木變化,分為三段:山下開闊河床中,沖激著冰凌般潺潺急流,在這里,老榆成林,一株株形狀古怪,如蘇東坡所說:“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到山腰卻是密密層層的楊、柳、楓,秋霜微染,枝頭萬葉如紅或黃的透明琉璃片,在陽光中閃爍搖曳,在這里,天山雪水匯為懸空而落的飛泉,在森然壁立的峽谷中一片濤聲滾滾;到了山頂則是一望無際的墨綠色挺立的云杉,植物適應(yīng)著溫度高低而變化,可見其山勢之陡峻了。
這段文字景隨步移,作者按照“山下—山腰—山頂”的順序,自下而上地描寫了山上林木的變化,讓人如在畫中。
三、多種感官,尋求角度美
想讓筆下的景致栩栩如生,令人神往,首先,要善于調(diào)動眼、耳、鼻、腦等感官,從視覺上繪其形,從聽覺上擬其聲,從觸覺上抒感受,從嗅覺上寫氣味,使所描寫的景物栩栩如生,令人仿佛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其次,要從不同角度著筆,立體地呈現(xiàn)出景物不同角度的美感,將其全方位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其在變化中搖曳生姿,引人注目。最后,注意動靜搭配,不僅要描寫處于相對靜止?fàn)顟B(tài)的自然景物,還要讓一些動態(tài)的景物參與到畫面中,以達(dá)到動靜結(jié)合的目的。請欣賞峻青寫的《第一場雪》其中一個片段:
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陣風(fēng)吹來,樹枝輕輕地?fù)u晃,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fēng)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在這段文字中,柳條、雪球等原本靜止的物體隨著“一陣風(fēng)吹來”,便呈現(xiàn)出別樣的動態(tài)美,從而表現(xiàn)了其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
四、妙用修辭,打造語言美
一般來說,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可使平淡的文字變得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善用排比和對偶,可使文字氣勢磅礴,具備節(jié)奏美。此外,還可以變換長句、短句、整句等句式。請品讀崔子美寫的《洛河峽谷》其中一個片段:
秋日下,峽谷上的南北山脈金色燦燦,富麗而高貴,爛漫而多情。濃霧藏起了鳥音,朦朧了紅唇似的太陽,群山似披了婚紗,行走在出嫁的路上。草叢里到處都織了蛛網(wǎng),銀絲般掛著,能粘幾斤蟲吟,可貼幾番笑聲。路邊的野菊花,抿了小嘴,看著飄飛的樹葉變作金幣,紛紛墜落,原來樹在歲月的舞臺上也是要卸妝的,將要讓給白霜發(fā)言。
在這段文字中,第二句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濃霧、太陽寫得很可愛。最后一句寫野菊花,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野菊花的含蓄與可愛。末句想象奇特,文字貼切,使本來充滿肅殺之氣的樹和霜頓時變得親切起來。
五、情景交融,追求情韻美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背俗屪x者通過文字領(lǐng)略到風(fēng)景的魅力,還要突出觀景時的感受,使“情”與“景”相互交融。方法之一是“先景后情”,即文章前半部分寫景,后半部分抒情。使情感表達(dá)得更充分、更強(qiáng)烈,令人回味。方法之二是“先情后景”:抒發(fā)心中歡快之情,為全文奠定情感基調(diào),再描寫看到的美景;或表達(dá)悲傷,繼而表現(xiàn)凄涼的意象。方法之三是“景情并行”,使“景”與“情”相互交織,一邊寫景,一邊抒情,看似寫景,實則抒情。請欣賞王蒙寫的《春天的心》其中一個精彩片段:
春天的心是活躍的,生氣蓬勃的,充滿了活著的力量。春天使人愛生活:看呀,桃花的骨朵,柳枝的嫩芽,牛毛似的小雨簾子般的掛著,一切都美。生活本身是可愛的呀。聽呀,池水的潺潺像低唱一首甜蜜的戀歌,晨鳥的啾啾像喁喁的情話,遠(yuǎn)處的孩子唱了:青草生花兒紅斜織細(xì)雨里老牛馱著牧童……
這嘹亮的歌聲使春天的心朦朧了,沉醉了。
這段文字落筆即點明春天的若干特點,而后從聽覺、視覺等方面描寫桃花、柳芽、小雨等美景;接著,通過“生活本身是可愛的呀”轉(zhuǎn)換場景,生動地描寫了池水、晨鳥等初春的美好景象。最后一句充分表達(dá)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讀來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