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宇茜
幼兒入托時的分離焦慮一直是園所與家長共同關(guān)注的核心問題。減緩幼兒分離焦慮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打破幼兒及家長對園所的陌生感,增強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親近感尤為重要。我園大膽創(chuàng)新入戶指導形式并創(chuàng)造性地建立了育童小棧,增進家園溝通,實現(xiàn)了幼兒入托前信任與愛的雙向奔赴。
一、“三探三訪”式入戶指導,實現(xiàn)信任型家園關(guān)系的初步建立
為消減幼兒及家長對園所的陌生感,做好幼兒入托的心理與情緒準備,提升家長育兒理念,我們采用連續(xù)多次、循序漸進式的入戶指導策略。
1.首次見面,打個招呼
對于兩三歲的幼兒來說,“家”是最具安全感的生活場景,因此教師和幼兒的第一次見面選在家里,會讓幼兒更加安定、放松。在此之前,我們會用視頻連線的方式,讓幼兒在家長的陪伴下看一看老師的樣子、聽一聽老師的聲音,初步建立親切感,為線下第一次見面做好情感鋪墊。第一次見面,教師主要和幼兒玩幾個簡單的互動游戲,大致熟悉其喜好與個性特點。同時,通過聊天簡單了解家長的育兒觀念,知道幼兒的家庭養(yǎng)育結(jié)構(gòu)與關(guān)系,初步獲得家長的信任。
2.再次見面,交個朋友
有了第一次見面,幼兒已對教師有了初步的印象和聯(lián)結(jié)。第二次入戶走訪時,老師則是以新朋友的身份再次來家里做客。此次目標主要是讓幼兒提前熟悉幼兒園。我們帶著“班級一角”有備而來,邀請幼兒觀看室內(nèi)空間的環(huán)境布置、戶外的運動器械與游樂設施,以及幼兒園的哥哥姐姐們快樂游戲的視頻,引發(fā)幼兒對幼兒園的好奇與期待。臨走前,我們會將班級的主題玩偶、印有幼兒頭像的貼紙、卡通掛飾等小物件作為小禮物送給幼兒,并以此為“門票”,邀請幼兒開學前帶著爸爸媽媽到幼兒園參觀、游玩。
3.三五成群,結(jié)伴同行
有了之前兩次見面的基礎,這次我們約好附近的幾組家庭,在幼兒喜歡且熟悉的戶外見面,創(chuàng)造契機讓幼兒提前認識即將成為同學的小伙伴。教師會準備幾個親子游戲和適合托班幼兒玩的集體游戲,整個活動控制在半小時以內(nèi)。近距離的游戲互動,讓幼兒對教師、同伴更加熟悉、親近,變得更加自信、放松,也讓家長從旁觀者變?yōu)閰⑴c者,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其對孩子入托適應的焦慮。
二、“參觀與體驗并行”式的育童小棧,實現(xiàn)親密型家園關(guān)系的深入聯(lián)結(jié)
初次離開家庭進入集體環(huán)境對幼兒和家長都是巨大的考驗。因此,每年的4、5月份,我們就會以育童小棧的形式邀請還未正式入園的幼兒及家長走進幼兒園。育童小棧是家長和幼兒進行活動體驗和溝通交流的聚集地。我們會布置一個親子活動場所,用以接待前來體驗的家長和幼兒。同時,我們還會利用幼兒園的已有資源邀請他們進行多種類型活動的探索與參與,在體驗與游戲中幫助家長和幼兒逐步了解幼兒園,為入托做好心理準備。
4月的“親子半日游”活動,教師變身為導游,帶領(lǐng)幼兒和家長參觀園所,幫助幼兒提前熟悉幼兒園的角角落落。在充分尊重幼兒意愿的前提下,鼓勵和支持幼兒加入哥哥姐姐們的游戲,和他們一起玩沙水、搭房子、騎三輪車……同齡人之間的相處和游戲,能讓幼兒很快忘卻陌生環(huán)境帶來的緊張和不適,盡情體驗集體游戲的樂趣。而當家長看到幼兒全情投入地玩耍,教師在旁耐心地引領(lǐng)和支持,相信心中也會多一份安心與期許。
5月,園所會有一次“親子俱樂部”活動,組織家長和幼兒玩一些精心設計的親子活動,如彩虹傘、樂器演奏、故事戲劇、繪本閱讀、音樂律動、創(chuàng)意手工等,幫助幼兒沉浸式地體驗托班生活,激發(fā)他們的入園期待,同時也讓家長感受到教師的用心和專業(yè),讓家園關(guān)系更加親密。
多層鋪墊,從心出發(fā),順應幼兒天性,包容與支持共同發(fā)力,為幼兒建構(gòu)充分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讓分離不再是家長與幼兒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