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國 王雪萍
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具有鮮明的意韻特征,從創(chuàng)作背景、演唱方式、配器手法等要素當中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特征。本文以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虞美人·聽雨》為例展開研究,在剖析創(chuàng)作要素與意韻之間的關聯(lián)性的基礎上,分析了意韻特征的具體表現(xiàn)。通過研究能夠聚焦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意韻表達視角,為古詩詞藝術歌曲的作品理解提供有益的參考,同時有利于提高演唱水平和藝術情感表現(xiàn)力。
意韻特征是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核心,準確地理解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意韻特征能夠幫助演唱者更好地完成演唱。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作為小眾的音樂體裁,與古典詩詞密切關聯(lián),其音樂風格和特質繼承了古典詩詞的基調,充滿了獨特的意韻,主要反映在創(chuàng)作背景、演唱方式、配器手法、歌詞內涵當中。下面具體對其進行分析。
一、古詩詞藝術歌曲《虞美人·聽雨》創(chuàng)作概述
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最大特色是歌曲意韻。歌曲意韻體現(xiàn)在創(chuàng)作素材來源、曲式類型、曲調風格、節(jié)奏特征、節(jié)拍特點、旋律傳統(tǒng)、和聲織體等要素當中,這些要素共同撐起了歌曲的意韻,并且預設了某種帶有特定意義的情感符號,經(jīng)由演唱者表演的將特定的情感符號傳遞給聽眾,由聽眾完成音樂情感的接受。創(chuàng)作者需要對這種特定意義的情感符號進行設計和加工,這樣才能準確地表達作品本身蘊含的意韻。從某種程度上看古詩詞藝術歌曲是否具備足夠的意韻,這與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該作品時的創(chuàng)作考量緊密關聯(lián)。
舉例來看,古詩詞藝術歌曲《虞美人·聽雨》源自宋朝詞人蔣捷的同名詞作,原詞描繪出了三幅連續(xù)性的具象“聽雨畫”,也代表著作者三段特殊時期不同的生存環(huán)境和生活歷程,極具個人化特色。由何清濤創(chuàng)作而成的古詩詞藝術歌曲《虞美人·聽雨》則延續(xù)了這種創(chuàng)作思路,夾帶了一種古樸、滄桑、悠遠的情感意境,體現(xiàn)出歷史性、人文性的音樂意韻。理解這首歌曲的意韻必須要準確處理好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的原初特色,這樣才能真實和貼切地把握這首歌曲的意韻。從曲調看,古詩詞藝術歌曲《虞美人·聽雨》既反映了傳統(tǒng)的民間五聲調式,也采用了一些混合調式,不同的調式特征決定了作品意韻味的層次結構變化。在節(jié)奏和節(jié)拍上面也突出了古典式情感意味,聽眾彷佛置身于真實的歷史生活場景中,讓人產生追思和冥想。
二、古詩詞藝術歌曲《虞美人·聽雨》的意韻特征分析
前文探討了古詩詞藝術歌曲《虞美人·聽雨》意韻與各項創(chuàng)作要素的關聯(lián)性問題,在深刻剖析上述關聯(lián)性要素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窺見古詩詞藝術歌曲《虞美人·聽雨》的意韻特征。
(一)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中的意韻特征
任何一首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動機,演唱古詩詞藝術歌曲之前應當對該作品的創(chuàng)作動機準確把握,這樣才能在演唱中通過情感的運用,更好地傳達出主題,讓聽眾感受到作品主題思想。舉例來看,《虞美人·聽雨》這首作品采用了典型的傳統(tǒng)五聲音階調式,聽覺上營造出了一種民間的自然主義音樂意境,具有鮮明的民族化音樂風格特征。作者在創(chuàng)作這首作品時,將古典民間音樂元素作為主要創(chuàng)作素材,目的是為了突出一種古典音樂敘事的自然、婉約、樸素之美,演唱過程中十分注意咬字行腔等技巧運用,例如尾音的虛化處理、呼吸的共鳴等等,控制得十分恰當,這樣是為了準確地表現(xiàn)出創(chuàng)作動機,貼合創(chuàng)作主題內涵。試想如果采用過于豪邁的情感方式去演唱則會破壞古典史詩的美學意境,這就違背了《虞美人·聽雨》創(chuàng)作背景的真實性。精準把控創(chuàng)作主題動機其實有利于將《虞美人·聽雨》的真實情感恰當?shù)厝谌胱髌芬忭嵨懂斨小?/p>
《虞美人·聽雨》的江南地域特色是該作品獨特的標志之一,也是古詩詞藝術歌曲常見的音樂地域意韻?!队菝廊恕ぢ犛辍返囊魳返赜蛞忭嵨扼w現(xiàn)在很多方面,可以從地域的樂器、音樂傳統(tǒng)體裁等方面窺見一斑。地域特色是《虞美人·聽雨》表現(xiàn)的重要觀照對象,也是意韻滲透的載體。舉例來看,《虞美人·聽雨》這首作品創(chuàng)作的地域背景是江蘇,當旋律響起后聽眾會自然而然地沉浸在一幅江南水鄉(xiāng)的美麗畫卷中。細膩婉轉的竹笛聲音彷佛讓人置身于小橋流水的農莊。演唱過程中通過這種意境的傳達,能夠與作品的音樂背景進行交融,讓聽眾瞬間進入到這種音樂氛圍中,感受到江南地域特色的人文意韻。有效地表達能夠突出作品的地域特色,讓聽眾感受到獨特且濃郁的地域風格,領略到其中的美感,與之產生共情。質言之,當演唱者與聽眾需要建立一種情感的共同認知之后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這種意韻的味道。
(二)演唱方式中的意韻特征
古詩詞藝術歌曲通常采用藝術歌曲的演唱方式,但是目前演唱方式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了融合的發(fā)展趨勢,兩種以上的演唱方式融合在一首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中較為常見,這極大地提升了演唱的音色效果,增強了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現(xiàn)代表現(xiàn)力。不同演唱方式的融合毫無疑問為古詩詞藝術歌曲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新的表演模式,也增加了意韻。因此意韻味的表達也體現(xiàn)在了不同演唱方式的融合中。不同的演唱方式能夠豐富音色,甚至增加多聲部的立體效果。
現(xiàn)代演唱方法和藝術歌曲演唱方法融為一體,為聽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其意韻味表達的要點在于,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不僅要保證自己的演唱質量,還要與同伴完成高質量配合,在展現(xiàn)各自情感個性的同時又要巧妙地襯托同伴。例如《虞美人·聽雨》的女聲部展現(xiàn)了空靈的音色,旋律聲線輕柔,情感極為細膩。而男低聲部演唱中則呈現(xiàn)了相反的音色和情感差異,合唱中完美表現(xiàn)了不同演唱方法的優(yōu)勢,整體音樂效果十分融洽,這就體現(xiàn)出了不同的意韻味道,實現(xiàn)不同演唱方法的融合,極大地提高意韻的表達效果。
另外,古典化的吐字歸韻也豐富了歌曲的意韻表達,古典化的咬字行腔以及獨特的地域語言特色,為《虞美人·聽雨》的意韻表達增添了天然的藝術魅力,提高了歌曲演唱的感染力。由于歌詞本身自帶古典特色,具有天然的藝術美感,容易與聽眾產生親近感?!队菝廊恕ぢ犛辍吠耆褂霉诺浠莩湍畎祝溲莩椒ú煌趥鹘y(tǒng)的民族音樂和通俗音樂。從發(fā)聲方式看,《虞美人·聽雨》咬字與日常方言敘述的咬字方式有所相同,如“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边@句話中的“也”、“而今”,都采用了入聲,而且保持了字腹的圓潤感。從行腔方式看,《虞美人·聽雨》行腔更傾向于古代漢語的行腔方式,同時還糅雜了民歌依字行腔、依情行腔的表現(xiàn)方式。演唱過程中意韻表達的主要特征就是充分利用好演唱技巧,在咬字行腔上下功夫,從而更好地突出口語所攜帶的古典人文氣息和原汁原味的古詩詞文化屬性,將古典化演唱方法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發(fā)揮出來。
(三)配器手法中的意韻特征
配器手法對古詩詞藝術歌曲中的意韻表達至關重要,配器手法能夠發(fā)揮渲染音樂情緒,烘托音樂情感的功能。不同的配器以及不同的配器手法能夠產生不同的情感意蘊,了解和熟悉配器手法對理解和認識作品意韻十分重要。古詩詞藝術歌曲中的配器種類大多以傳統(tǒng)器樂為主,類型多樣,從中我們能夠欣賞到各種各樣的配器類型和組合形態(tài),這對于渲染演唱中的意韻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古詩詞藝術歌曲經(jīng)常通過配器手法的巧妙使用,極大地彰顯了民族元素的特征,為聽眾提供了獨特的審美體驗。配器中的意韻表達特征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好這些個性化民族器樂元素,憑借器樂的配置恰當烘托音樂作品的藝術意境。舉例來看,《虞美人·聽雨》當中使用了竹笛、揚琴、手鼓等民族傳統(tǒng)器樂,這些民族器樂具有鮮明的個性化聽覺符號特征,尤其在歌曲起句和過渡句中,竹笛和打擊樂的高超演奏,為音樂旋律的特征化走向奠定了方向。演唱情感升華與民族器樂營造出來的聽覺氛圍是同步的,器樂配置可以強化音樂個性,讓聽眾對特征化聽覺符號產生深刻的印象。當竹笛和手鼓器樂聲音結束后揚琴的聲音又緩緩流出,輕柔的演唱聲線與器樂伴奏相得益彰,令聽眾陶醉其中,彷佛面前有一個穿著民族服飾的男子在為聽眾講述自己的心酸經(jīng)歷和往事。在這里具有民族元素的配器與歌曲的意韻形成某種共鳴,引導民族化旋律繼續(xù)向前流動,最終成功彰顯民族元素特征的意韻表現(xiàn)力。
任何一首古詩詞藝術歌曲都具有特定的主題,在主題下必然蘊含著雙重情感結構:表層情感和理性情感。表層情感是指配器構成的感覺感知,例如緩慢的速度、圓潤的音色等,表層情感形成了音樂的初步感知,這是聽眾能夠直接感受到的情感化符號,但是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情感,只有深入到理性情感,才能準確把握《虞美人·聽雨》的主題情感。通過恰當?shù)那楦袧B透,能夠促使《虞美人·聽雨》的主題情感得到升華,由表層情感過渡到理性情感,由配器手法中所夾雜的主觀的情感升華為一種主題思想和內容?!队菝廊恕ぢ犛辍肪哂械湫偷碾p重情感結構,從“歌樓、紅帳”到“點滴到天明”的情感線索發(fā)展,營造出紙醉金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國破家亡等不同的經(jīng)歷遭遇,這些經(jīng)歷遭遇中蘊含著不同的意韻,每一段都各有特色,層層遞進,勾勒出一種表層情感走向,進而呈現(xiàn)出帶有悲劇色彩的一種故事情感內容,我們可以從中解讀出在歷史、社會、文化、藝術、語言、風俗等多維度的情感內容。通過各類配器技巧的使用能夠煥發(fā)出深層的情感主題,讓歌曲的意韻得到升華。
(四)歌詞內涵中的意韻特征
歌詞意韻是創(chuàng)作者經(jīng)過思維加工后形成的一種感性形象,通過旋律、節(jié)奏等音樂要素傳達給聽眾后,在聽眾頭腦中自主建構出的一種開放式的音樂意義。歌詞意韻的表達特征通過歌詞情感滲透來揭露,情感滲透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歌詞意韻的表達過程,為聽眾提供想象等不同層面的心理體驗。舉例來看,《虞美人·聽雨》歌詞直接表達出了一種濃厚的人文意象,通過曾經(jīng)紙醉金迷這樣的人物形象,承載了諸多音樂意韻。理解這首作品的意韻,需要準確把握好紙醉金迷這一人物形象背后承載的藝術創(chuàng)作動機,因為它可以體現(xiàn)出《虞美人·聽雨》的主題內涵——追悔莫及、留戀往事、痛恨侵略者的心理活動,讓聽眾不自覺地對主人公產生“同情”。通過精準地傳達歌詞意韻可以加深聽眾的情感共鳴,對音樂的主題有真切的體察,從而實現(xiàn)情感滲透的功能。
另外,歌詞敘述邏輯發(fā)展是《虞美人·聽雨》中意韻表達的重要特征之一?!队菝廊恕ぢ犛辍犯柙~具有很強的敘述性,意韻的表達也圍繞著音樂歌詞敘述邏輯層次的演進來不斷發(fā)展,讓歌詞敘述邏輯發(fā)展具有藝術的自然性和邏輯性?!队菝廊恕ぢ犛辍犯柙~源自宋朝蔣捷的詞作,沒有任何改動,整體上保留了原詞明顯的敘述邏輯層次特征。“少年聽雨”、“壯年聽雨”、“而今聽雨”等詞語構成了明顯的敘述邏輯線條,但是在時間次序的清晰劃分下,這些歌詞中描述事物對應的情感完全不同,呈現(xiàn)出“無知——害怕——釋然”的情感變化。演唱過程中情感需要傳達出這種邏輯變化,才能幫助聽眾更好地理解這首作品的歌詞敘述邏輯遞進,與情感表現(xiàn)保持同步。可以說理解這種敘述邏輯的發(fā)展是體驗《虞美人·聽雨》意韻的重要方式之一。
結語
《虞美人·聽雨》是由蔣捷作詞,何清濤作曲的一首古詩詞藝術歌曲,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曲意深遠,樸素自然,唱法較為嚴謹。本文結合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配器手法、歌詞內涵、咬字歸韻等方面對《虞美人聽雨》的意韻特征進行了描述,從而更加直觀、清晰、全面地把握到作品音樂風格,為音樂表演提供了理論依據(jù)。研究有利于準確地把握這首作品的情感內涵,提高對意韻特征的理解和認知,同時也為其他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研究提供積極的參照和借鑒。
本文系2022年度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高校青年專項課題“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國古詩詞歌曲融入高校音樂教學的實踐研究”(C/2022/01/25);2022年南通大學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通識課課程思政綜合改革與創(chuàng)新——以《中國古典詩詞音樂作品賞析》課程為例”(2022A24)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魏艷艷、左宏閣:《從〈虞美人·聽雨〉感受詞人蔣捷的生命體驗》,《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年第2期。
[2]楊金花:《高為杰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審美意蘊研究》,《音樂創(chuàng)作》2018年第12期。
王志國 南通大學副教授
王雪萍 南通大學講師
(責任編輯 李欣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