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兩岸科技社團共話創(chuàng)新發(fā)展

    2023-08-15 05:52:10楊煒芳方穎
    學會 2023年6期
    關鍵詞:航海社團學會

    楊煒芳 方穎

    今年6 月18 日,在廈門召開的海峽科技專家論壇,首次舉辦兩岸科技社團高端對話?;顒友埡{兩岸6 家科技社團的相關負責人,重點圍繞兩岸科技創(chuàng)新、科技社團交流合作、科技社團建設等方面展開對話、深入交流,為深化兩岸科技交流、促進兩岸融合發(fā)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智慧和力量。對話現場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引起200 多位兩岸與會代表的共鳴和好評。

    嘉 賓

    張寶晨中國航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

    夏 揚中國檢驗檢測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李全樂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副秘書長

    劉廷揚臺灣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理事長

    田文國中國航海技術研究會(臺灣)理事長

    許承堅臺灣中華健康服務與科技應用發(fā)展促進會理事長

    主持人

    蔡麗華閩臺歷史文化研究院秘書長

    分享科技社團發(fā)展歷程

    主持人:海峽兩岸科技社團高端對話是今年海峽兩岸科技專家論壇新設的重要交流平臺。眾所周知,科技社團是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技創(chuàng)新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說,一個具有一流科技創(chuàng)新水平的國家,必然擁有一流的科技社團?,F在請6 位嘉賓分別介紹一下所在社團的基本情況。

    張寶晨:中國航海學會成立于1979 年,現有29 個分支機構,涉及航海技術應用領域、水陸交通運輸領域的方方面面,團體會員近600 家,個人會員1.5 萬多名。相對于大的學會而言,我們是小學會,但在航海領域這個規(guī)模卻是空前的。在中國科協的領導下,在全國廣大航??萍脊ぷ髡叩闹С窒?,這些年我們的主要任務是促進科技進步、發(fā)展航海文化、推進航??破?、提供科技咨詢服務,團結、服務廣大航海科技工作者,為國家建設、社會發(fā)展做出應有貢獻。

    田文國:在臺灣的中國航海技術研究會成立于1952 年,已經有71 年的發(fā)展歷史。航技會是一個純民間社團,只有400 多個會員(包括團體會員),成立的宗旨是匯集從事有關航海技術及管理并具有研究經驗的專業(yè)人員,共同研究航海技術,協力發(fā)展航海事業(yè)。臺灣的航運科技在2000 年以前發(fā)展迅速,之后的發(fā)展相對保守了一些,因為21 世紀的科技進步太快,我們一直在追趕新的技術。本會主要任務和愿景也是希望能對航運界做出更多貢獻。

    夏揚:中國檢驗檢測學會之前叫中國檢驗檢疫學會,是2018 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后更名的。學會科技探討的領域目前拓展到35 個科技經濟領域,這幾年,在市場監(jiān)管總局、中國科協、海關總署、檢驗檢測領域眾多科研院校以及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學會發(fā)展十分迅速。近年來,學會重視做好合格評定工作,如產品質量安全,包括食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等;在中國科協領導下,做好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方面的保障工作。檢驗檢測是一個新興學科,需要各個學科之間的交流和支撐。我相信,這個學科的發(fā)展將來會為科技創(chuàng)新提供更多助力,為國家經濟建設高質量發(fā)展貢獻力量。

    劉廷揚:臺灣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成立于1988 年,主要目的是推動社會對環(huán)境有序、區(qū)域治理、經濟廉潔這三個重要議題的關注和研究。很幸運的是,我們的工作完全吻合當前世界最新趨勢,可以說當初創(chuàng)會的前輩們,他們的事業(yè)發(fā)展眼光具有前瞻性。作為第五任理事長,我希望能夠接續(xù)前人打下的好基礎,為兩岸合作發(fā)展做更多的推動工作。近幾年,我們承接了許多兩岸交流的工作,尤其著力于青年朋友來大陸參加科技社團交流。作為一個管理類的社團,我們愿意為兩岸科技社團的對接提供服務。

    李全樂:中華預防醫(yī)學會是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領域科技工作者自愿組成的全國性學術團體,是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的直屬和聯系單位。學會成立于1987 年,國家衛(wèi)健委副主任李斌現任學會第六屆會長。學會1998 年加入世界公共衛(wèi)生聯盟,是該聯盟執(zhí)委,并于2010 年起承擔亞太區(qū)聯絡辦公室工作。目前,全國30 個?。ㄗ灾螀^(qū)、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了預防醫(yī)學會,市級和縣級預防醫(yī)學會也相繼成立,基本形成完整的預防醫(yī)學會體系。學會總部設在北京,現有單位會員54 個,個人會員超11 萬名,擁有國內外知名專家5000 多人、院士20 多人。學會下設84 個分支機構,截至去年,學會及分支機構加入對口國際組織172 個,55 位專家擔任國際組織執(zhí)委以上職務,31 名專家擔任國際組織主席職位。學會所屬系列報刊72 種,其中學術期刊70 種,健康科普類報紙和期刊各1 種。

    許承堅:臺灣中華健康服務與科技應用發(fā)展促進會成立于2018 年,以“鏈接兩岸可用的資源,為健康服務產業(yè)提供方便、適性的科技輔助工具,為民眾爭取最大的服務成效”為宗旨。健科會成立初期以信息類科技工具開發(fā)咨詢?yōu)橹鳎烽_發(fā)為輔。經數年來的工作推展,我們深知健康服務業(yè)無論是運營或管理,都離不開生物、物理、化學的技術支持,所以除了保留持續(xù)協助業(yè)者進行管理與服務自動化的信息工程咨詢外,還增加了技術聯結,為從業(yè)人員提供社區(qū)健康促進或銀發(fā)族群照護的重要工具。我會采取封閉式管理,由協會干部不斷經兩岸市場訪問、選擇與洽談,爭取適合的伙伴入會,達到真正將有用的資源擰成一股繩服務群眾的目標。

    暢談社團發(fā)展與科技創(chuàng)新

    主持人:科技社團的蓬勃有序發(fā)展,能夠集聚創(chuàng)新資源,激發(fā)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力,優(yōu)化創(chuàng)新體系。各位作為科技社團的負責人,能否向大家分享一下所在科技社團近期在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等方面都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張寶晨:中國航海學會這些年在推動航??萍及l(fā)展上,大體上是這樣一個格局。首先,對于中國的航??萍己褪澜绲暮胶?萍?,到底發(fā)展到了一個什么樣的階段,我們組織科學家做出比較全面的分析,也對未來五年做出展望。在這個基礎上,中國航海學會發(fā)布關于中國航??萍及l(fā)展的報告,給所有的科技工作者以指引,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第二,在中國科協的推動下,學會每年開展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問題、產業(yè)發(fā)展問題難題推選,號召分支機構和會員單位參與推薦,產生航海領域的三個年度榜單,把其中最有價值的問題推給中國科協,從而引領科技工作者把注意力放在前沿領域,最重要的、與國家社會發(fā)展和人類未來相關的方面。第三,利用科技評價、科技獎勵等途徑,發(fā)現好的科技人才、科技團隊、科技成果,通過學會把這些優(yōu)秀的人才、團隊和項目推向社會,讓更多人了解。例如,中國航海學會青年人才托舉制度,每年推出10 ~15 人的榜單,之后在全國組織好的資源,對這些優(yōu)秀人才進行指導和培養(yǎng)。此外,圍繞航??萍?、航運科技的新方向,組織攻關研究,組織團隊進行指導。當今航運正在經歷深刻變革,2021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向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致賀信中指出,航運發(fā)展的趨勢是綠色、低碳、智能?,F在有一句話叫“柔性”,實際上就是安全、智能、高效、綠色。傳統(tǒng)的動力驅動能源形式正在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在這種情況下,航運往哪里走?我們的技術怎么推進?學會如何進行指導服務?在增量發(fā)展的過程當中,如何避免柔性不足,而脆弱性暴露,導致功能失調失效?在安全領域,我們做了不少事情,并且圍繞著這個方向去開展研究。智能是航運未來發(fā)展的大趨勢,指的是航運業(yè)的轉型,會走向智能航運的時代。未來航運的智能化技術與產業(yè)化發(fā)展,路線圖是什么樣的?頂層設計是什么樣的?在中國科協的指導下,中國航海學會將組織專家共同把這些產品貢獻于航海界,貢獻于社會。另外,我們還創(chuàng)建了很多學術交流平臺。比如創(chuàng)辦世界航??茖W技術大會,圍繞智能航運的方向,在青島舉行高端論壇;打造一流的高質量期刊,引領技術、學術思想與成果的傳播。同時,推進科普基地、教育基地建設,現在全國有幾十家航??破战逃?,面向社會提供服務。我們跟臺灣學術界、航海界的合作也非常廣泛和深入,海峽兩岸暨港澳航運業(yè)科技協同發(fā)展論壇很受歡迎,這些活動非常有意義。

    田文國:張副理事長的報告內容,體現了中國航海學會所作的前瞻性規(guī)劃和努力,相對來講航技會有一些保守。我們的主要工作,一是發(fā)行會刊,定期把航輪科技的先進論文整理出來,進行匯編。二是出版臺灣重大海事意外錄,整理臺灣近60 年來發(fā)生的重大海事意外,把它做成文獻,完整記錄臺灣海事意外事件,回顧海運前輩們的辛苦歷程。三是把1977 年基隆港“布拉哥”油輪擱淺事故當年處理的所有步驟與現今的技術做比對,正式對業(yè)界發(fā)表,這是我們學會的一個重大成果。四是學術交流,以及航運界各種重大的爭議事故調解,尤其有關法律、權益方面的爭論,學會進行仲裁和技術鑒定。在21 世紀,科技進步已經超過人類學習的速度,很多東西我們還沒有學,人家已經準備淘汰了,希望大家在新技術上共同來貢獻智慧,共通智慧技術,盡早跟上時代的步伐。

    夏揚:兩岸的科技工作者在國際上都很有影響力,有很強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將來多加強交流合作的話,我們科技創(chuàng)新的動力會進一步加強。同時,要找好自己在學科和產業(yè)當中的定位。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強調質量基礎設施要為科技創(chuàng)新服務。我們講的質量基礎設施,就是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應用在研發(fā)測試方面,為科技創(chuàng)新提供助力。在中國科協的支持下,從2020 年至今,我們組建了6 個科技平臺,主要為戰(zhàn)略信息產業(yè)提供服務。在研發(fā)測試方面,尤其是在科研成果成功轉化為產品的過程當中,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都非常關鍵。學會著力打造“一個平臺、兩個清單”?!耙粋€平臺”,就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平臺;“兩個清單”,一個是技術需求清單,一個是技術供給清單,就是厘清在“科創(chuàng)中國”試點城市,一個專業(yè)產業(yè)領域里到底有多少計量標準檢測認證的需求?我們能夠提供哪些服務?我們把全國的資源集合在一起,為重點產業(yè)、重點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提供服務,使它盡快走入工程化的軌道,能變成現實的產品。此外,要想具有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人才和教育尤為重要。學會承擔著人才發(fā)展培養(yǎng)的重要職責,尤其是高端人才的交流,還有從業(yè)人員能力的提升以及職業(yè)教育。教育部下設了市場監(jiān)管的行業(yè)指導委員會,我們專門成立了一個檢驗檢測專業(yè),專門就檢驗檢測的人才培養(yǎng)提供一些方案。

    劉廷揚:聽了前面幾位嘉賓的發(fā)言,非常有感想和感觸。剛才張副理事長講到,學會推薦好的成果往中國科協報送,就可以得到國家很多的支持等等,這些都是很令人羨慕的體制優(yōu)勢。臺灣的科技社團基本由民間自發(fā)組成,臺灣的學界要把自己的成果落實呈現,并且得到好的回應,會受到很多限制。臺灣的大學沒有經營產業(yè)的許可權,我的母校北京大學有北大方正集團,他們可以把老師們很好的成果,借由這個平臺去呈現,所以老師們愿意投入科研。而臺灣許多很好的科研發(fā)展成果,發(fā)明人得不到實質的回應,力道自然會比較微弱。因此,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很努力地在為不同機構之間的成果交流構建一個平臺,扮演橋梁角色,一方面扎根生根,一方面開枝散葉。扎根生根這個部分,學會地處臺灣南端的高雄市,具有地理上的優(yōu)勢,年輕化是我們扎根的重要歷程。這些年來,我們已經組織了3000 多位臺灣年輕人到大陸交流,從文化、社會層面去做比較深入的理解,這對于臺灣年輕朋友理解大陸很有意義。此外,我們也長期推動、承接科學營的招生工作,今年我們跟臺灣中華青年交流協會共同努力,200 個名額很快就招滿了。學會主要是在高雄、嘉義、臺南等地區(qū)的學校進行招募,效果非常好。現在的年輕朋友,只要給予一些引導,他們的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能力會得到更多展現。大陸科技社團在這方面可以做些工作,對臺灣年輕朋友很有意義。臺灣學會借由學術講座、學術刊物出版、舉辦交流座談,以及種種交流團體的互相協助,在這個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取得一定成效。

    李全樂:中華預防醫(yī)學會自成立起,緊緊圍繞著“人民至上、生命健康至上,以人才為根本、科學為核心”的發(fā)展理念,開展衛(wèi)生領域科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相關工作,主要在五個方面發(fā)揮作用。一是咨政獻策。作為中國科協決策咨詢專家團隊試點單位,成立中華預防醫(yī)學會新發(fā)傳染病與公共衛(wèi)生安全決策咨詢專家團隊,聚焦優(yōu)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我國如何走出新冠大流行應急狀態(tài)等熱點、難點問題開展研究,形成專家共識,參與決策咨詢及起草指導性文件。二是人才培養(yǎng)。實施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項目和學會疫苗免疫人才托舉項目,啟動2022—2025 年公共衛(wèi)生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項目,探索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提升問題解決能力為核心的復合型領軍人才和青年精英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高疾控人才的領導力和執(zhí)行力。三是學術交流。舉辦年度世界流感大會、全國疫苗與健康大會、中國狂犬病年會、中國婦幼健康學術大會、中國體育運動與健康大會等頗具影響力的學術品牌會議。通過學術活動,為醫(yī)療衛(wèi)生健康專家搭建高端學術平臺,提供交流合作機會。四是表彰獎勵。我們設有中華預防醫(yī)學會科學技術獎,該獎是2006 年經衛(wèi)生部同意、科技部批準的我國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行業(yè)的科學技術獎,是我國首個公共衛(wèi)生和預防醫(yī)學領域的科技獎項。中華預防醫(yī)學會科學技術獎秉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指導思想,激勵自主創(chuàng)新,推動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致力于為我國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發(fā)展做出貢獻。五是推優(yōu)培優(yōu)。我會積極舉薦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參與第十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第十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等獎項和2022 年“科創(chuàng)中國”系列榜單等推選工作,正向鼓勵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與出色表現。此外,為了適應今后的發(fā)展,中華預防醫(yī)學會正在進行轉型,以更好地適應中國疾病控制工作的需要。

    許承堅:談到轉型,健科會從今年開始也在轉型,希望能夠打破對科技范圍的限制和舊的思維。一個新思路是,以預防醫(yī)學為核心,產學研相結合,融入現在國際化比較常見的ESG 以及地方創(chuàng)生等元素。剛剛劉理事長提到,學界跟研究界研發(fā)的成果,并不容易轉化,我們期望不僅在臺灣地區(qū),也希望在兩岸同行共同努力下能夠推動研發(fā)成果的轉化和落實,真正把它轉化成為民眾可用的產品,否則科技永遠只是一個空泛的數據。所以,我們已經陸續(xù)開展一些整合或是對話的工作,有一部分已經完成,包括生物科技類、健康生態(tài)類、信息科技類,還有醫(yī)療社區(qū)的社團及教育培訓的社團、學校等,我們已經跟福建省的兩個學校進行對接,開展相關的教育及培訓。剛才談到人才培訓的重要性,我們總共有7 大項的工作,期望推動科技發(fā)展的成果落實到實際應用上,能夠真正惠及兩岸同胞,推動擴大健康服務業(yè),讓每一個群眾都能享受健康的生活。

    展望兩岸交流合作

    主持人:兩岸科技社團之間,特別是同一個學科方向或者專業(yè)領域的社團之間,近年來在科技交流合作、資源優(yōu)勢互補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形成了一些好經驗、好做法。另外,我們希望未來兩岸的交流合作能夠更加緊密,不斷為科技創(chuàng)新注入新動能。對此,請各位跟大家分享一下好嗎?

    劉廷揚:我們學會剛開始是以學術發(fā)展為主要方向,我接任理事長之后,對理事會結構進行了較大調整,引進了許多科技界的朋友來擔任理事、常務理事,應邀加入的朋友們至少具有博士以上學位,要有一定的學術成果。他們加入之后,很快擴大了我們與大陸朋友交流的層次,除了心靈相通、追求共同的目標之外,在成果應用方面也有了很多合作。另外,當我們要做深耕的時候,如果直接由學會的力量與年輕學生互動,中間還缺了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深受學生信任的教師們,所以我們這幾年邀請了高中教師參與學會相關活動。前三年受疫情影響,大部分活動采用線上方式,但是這樣的轉變,也使得我們未來的很多活動,可以兼顧線上線下的做法,聯系會更加緊密。網絡技術的應用,使得我們能夠克服困難和障礙,進行遠距離的聯系、互動。盡管這幾年遇到了一些阻礙,但也因此發(fā)展建立了一些新的模式。我相信這些模式的應用,在未來可以幫助學會把路走得更遠,把事情做得更好。

    許承堅:在跟大陸交往的過程當中,我覺得大陸一直在往前走、往高走。臺灣地區(qū)現在受到一些限制,放慢了腳步,但是對于創(chuàng)新的一些思路,并沒有減緩,因為在兩岸不斷交流、碰撞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很多新的火花。健科會從2019 年攜手臺灣健康促進暨衛(wèi)生教育學會,與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及華東各省市預防醫(yī)學會等單位,開展預防醫(yī)學工作交流。我們也跟福建省有關學會分享一些工作經驗。這個分享是很重要的,無論彼此是否同意對方的想法,或者是否能與對方產生共鳴,最起碼在溝通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碰撞,或者對未來發(fā)展方向產生新的想法,落實在平時的工作中去試驗,甚至在兩岸分別試驗。我期望未來秉持交流、合作的精神和做法,不斷持續(xù)產生碰撞,產生思想火花,創(chuàng)造新的機遇,一起做出一番事業(yè),在兩岸科技工作上共同攜手,借著“一帶一路”的路徑,為全人類服務。

    李全樂:正如許理事長所講的,兩岸一家親。我們會前也分享了過去合作的一些經歷,他特別建議我們今后要盡量少走彎路,彎道超車,互相借鑒、互相學習。多年來,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和臺灣地區(qū)的科技社團開展了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如2004 年,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和臺灣歐巴尼紀念基金會建立海峽兩岸傳染病防治研討會的會議機制,目前已經在臺北、花蓮、烏魯木齊、桂林、海南、福建等省市舉辦了30 多場學術研討會。2018 年起,學會與臺灣婦幼衛(wèi)生協會等多個公共衛(wèi)生機構開展深度合作,通過參訪、研討、會議等多種形式,建立了兩岸公共衛(wèi)生專家溝通協調機制,為兩岸的衛(wèi)生健康工作者搭建學術交流平臺,營造良好的學術交流氛圍。2021—2022 年,學會與全球華人公共衛(wèi)生協會、澳門婦產科學會、臺灣婦幼衛(wèi)生協會等多次開展婦幼健康協助交流活動,圍繞兩岸婦女兒童全生命周期健康、宮頸癌防治、守護婦女健康等主題開展線上活動,對進一步完善兩岸婦幼健康衛(wèi)生服務體系,加強兩岸婦幼健康學術交流產生了重要推動作用。展望未來,今后兩岸能設立共同的科技獎項,同時,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希望在后疫情時代,兩岸的會議機制能盡早回歸常態(tài),繼續(xù)圍繞共同關切的領域,開展線下學術交流活動;二是除學術交流外,建立兩岸衛(wèi)生產業(yè)交流合作機制,圍繞疫苗研發(fā)、保健食品、康復產品等方面開展科技產業(yè)交流;三是鼓勵青年衛(wèi)生科技工作者積極正向交流,促進民心相通,增進文化認同,進一步深化兩岸衛(wèi)生健康領域合作,努力開創(chuàng)合作新局面。

    夏揚:我們學會成立的比較晚,所以學會層面的兩岸交流不是很多,但是兩岸檢驗檢測領域的科技工作者交流還是很頻繁的。比如,1992年與臺灣的學會一起編譯了一本關于番茄病蟲害鑒定的書,合作非常順利。學會成立以后,我們借助這個平臺,加強了這方面的交流。就科技交流方面,希望將來能多一些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跨界交流合作,檢測領域是比較技術化的,跟社會學科結合,才能真正地為經濟社會服務。如果只強調技術,恐怕有些社會關系就會出現偏差,所以建議海峽兩岸科技界能夠重視這方面的研究。學會與廣西、福建等地方科協,就“科創(chuàng)中國”試點城市的建設,以及與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中國電子學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在跨界融合方面都加強、深化了合作,未來海峽兩岸科技社團跨界合作可以深化,不斷整合資源,為學科發(fā)展、國家建設做貢獻。

    張寶晨:在兩岸交流當中,學會是大有作為的。幾十年來,中國航海學會和臺灣的同行開展了很多活動。我們有一個兩岸每年輪辦的學術交流會,已經堅持了數年,雖然規(guī)模不大,但深受兩岸學界歡迎。中國航海學會總是會把一些新的方向、行業(yè)共同關心的話題作為交流重點,學會有若干專委會,比如海上搜救,救助打撈工程船的船員和技術人員對接,包括到對岸去訪問,我們都以學會的名義組過團、出過船,到對岸與同行交流。我們還有一系列學術教育活動,比如每年舉辦的“中國航海日”活動。從去年開始,學會把它辦成了China Maritime Week,把航海界的很多人聚到一起,開展論壇沙龍、學術研討、展覽展會、科普文化等活動,如中國航海日論壇、中國航海學術年會、航海科技博覽會、全國航??破罩堋4送?,還舉辦一系列民間活動,如鄭和航海風云榜等。我們都會邀請臺灣的朋友們來參加這些活動。另外,前面提到的海峽兩岸暨港澳航運業(yè)科技協同發(fā)展論壇,我們準備堅持辦下去。兩岸交流互鑒,能夠取長補短、攜手前進。航海學會主辦的雜志,歡迎臺灣朋友來刊發(fā)論文,我也希望我們一些好的文章,能在咱們臺灣的雜志上進行發(fā)表,這是學會之間可以計劃推進的工作。我們的獎項,如果臺灣朋友感興趣,也可以來嘗試。在學會之間討論,互相都喜歡的事就合著辦。在推進兩岸交流合作上,學會攜起手來會有更大作為,能夠讓更多人一起受益,我們要為此共同努力。

    田文國:1998 年開始,我在大連讀了六年書,所以我對大陸科技的進步非常有感觸。自21 世紀以來,科技飛速發(fā)展。把兩岸的共同智慧、技術融合起來,我們將發(fā)展得更快速、更先進。航運方面有一些特殊的技術,因為技術進步了以后,減少了各種意外損害的發(fā)生,所以臺灣與大陸要共同把這些技術做得更先進。另外,提高管理技術人員的法律知識和意識也很有必要,比如航海輪機,純粹是技術專業(yè),但是跟法律的連接在產生了航運增值的時候,這方面的人才就比較缺乏,我們希望跟大陸學會有更多交流合作。2016 年發(fā)生的一起船只擱淺事故,保險公司請我們學會做公證,這就需要跟法律方面相融合。我想今后可以跟大陸的航海學會交流這方面的經驗,有一個更好的合作。技術的建立,尤其現在是智慧化時代,一定要有深入的專業(yè)研究,這些可以共同合作,使航運技術經驗得以完美的保存。

    主持人:兩岸一家親,科技心連心。兩岸科技社團持續(xù)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緊密合作,一定能夠為兩岸同胞造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貢獻科技力量。感謝6 位嘉賓為我們呈現的精彩對話。2023 海峽兩岸科技社團高端對話到此圓滿結束,兩岸科技界的同胞們、朋友們,我們明年再見!

    猜你喜歡
    航海社團學會
    繽紛社團
    大航海爭霸
    古代航海有多牛
    學會分享
    最棒的健美操社團
    軍事文摘(2017年16期)2018-01-19 05:10:15
    航海博物館
    K-BOT拼插社團
    中學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51
    學會分享
    學會尊重
    文學社團簡介
    汕尾市| 丽水市| 河东区| 礼泉县| 福海县| 临夏市| 凤台县| 酒泉市| 平南县| 梁山县| 鹿邑县| 新绛县| 客服| 甘德县| 郧西县| 大竹县| 弋阳县| 泰和县| 望江县| 潮安县| 潞西市| 阜城县| 宣武区| 洱源县| 濮阳市| 曲水县| 鹤岗市| 都安| 邵阳市| 淳化县| 京山县| 寿光市| 赤壁市| 故城县| 喀什市| 禹城市| 宁明县| 威信县| 竹北市| 双辽市| 白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