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尚文,楊天為,黃詩宇,張向軍, ,李 婷,高曼熔,2,庾韋花,蒙 平,石 前
(1.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nóng)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shù)研究所,廣西南寧 530007;2.廣西大學農(nóng)學院,廣西南寧 530004)
赤蒼藤(Erythropalum scandensBlume)又名菜藤,牛耳藤,細綠藤等,多年生常綠木質(zhì)藤本,產(chǎn)自云南、貴州、廣西、廣東等地[1]。赤蒼藤帶有清香氣味、色澤翠綠、莖干脆嫩、味道鮮美、而且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其蛋白質(zhì)、脂肪、粗纖維、鈣、磷、維生素C 含量及氨基酸總量明顯高于常見蔬菜[2?3]。因其在食用、保健方面有較大的開發(fā)價值,近年來赤蒼藤的種植面積也在不斷增加[4]。鮮食赤蒼藤在常溫下不耐貯藏,葉片會快速衰老,影響它的食用價值,對其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目前有關赤蒼藤的研究主要是栽培技術(shù)方面[5?6],而貯藏保鮮相關方面的研究還未見報道。桂赤1 號、桂赤2 號是從廣西野生赤蒼藤種質(zhì)資源中選育而來的優(yōu)良品種,適宜在廣西地區(qū)生產(chǎn)栽培[3],通過對其低溫貯藏處理及耐儲性研究有利于進一步擴大品種的推廣。
果蔬采后貯藏保鮮措施主要包括物理保鮮措施(氣調(diào)、低溫、干藏、輻射、高壓等)、化學保鮮措施(防腐劑、殺菌劑、脫氧劑、抗氧化劑等)、生物保鮮措施(涂膜、生物酶、多糖類物質(zhì)等)[7?8]。其中低溫冷藏保鮮相較于其他保鮮措施,操作流程簡便,經(jīng)濟性價比更高,已經(jīng)成為蔬菜保鮮應用最為廣泛的保鮮措施。果蔬在低溫條件下的呼吸作用處在較低水平,相關酶的活性均被抑制,延緩了細胞衰老,同時也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9?10],因此,低溫冷藏是蔬菜采后貯藏保鮮的有效手段。劉玉軍等[11]的研究表明生菜、油麥菜和茼蒿在4 ℃條件下,其外觀品質(zhì)的變化均不明顯,營養(yǎng)成分的損失較小,能夠延長貨架期。桂赤1 號、桂赤2 號作為鮮食蔬菜品種主要通過泡沫箱中裝入冰袋的方式運輸,但腐爛發(fā)黃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桂赤2 號的腐爛現(xiàn)象尤為嚴重,未來冷鏈運輸可能成為赤蒼藤運輸?shù)闹饕绞?,目前赤蒼藤在低溫貯藏過程中品質(zhì)的變化規(guī)律尚不明確,不同品種的耐貯性也有待研究。本研究通過分析4 ℃貯藏條件下桂赤1 號、桂赤2 號的還原糖、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維生素C、蛋白質(zhì)、粗纖維、含水量、酶活性相關生理代謝指標變化,比較不同品種的變化規(guī)律,明確赤蒼藤的貯藏特性,為赤蒼藤貯藏保鮮技術(shù)的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赤蒼藤 桂赤1 號、桂赤2 號,記為G1、G2,2022 年5 月采收于廣西南寧市,挑選新生芽條,長度15 cm 左右,外觀無病蟲害、機械損傷的赤蒼藤用于試驗;乙醇、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氫鈉、鹽酸、硫酸鉀、硫酸、草酸、硼酸、五水合硫酸銅、七水合硫酸鋅、乙酸鋅、三水合亞鐵氰化鉀、2,6-二氯靛酚鈉、甲基紅指示劑、溴甲酚綠指示劑、亞甲基藍指示劑 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多酚氧化酶(BC0190)、過氧化物酶(BC0090)、過氧化氫酶(BC0205)、超氧化物歧化酶(BC0170)活性檢測試劑盒 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
LS171 色差儀 深圳林上科技有限公司;126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 美國Agilent 公司;K3 型酶標儀 美國Thermo 公司;KDN-1 型自動凱氏定氮儀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CP214 分析天平 美國OHAUS 公司;LRH-100CL 恒溫冷藏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2.1 原料預處理 將采摘后的桂赤1 號、桂赤2 號立即運輸回實驗室(期間用裝有冰袋的泡沫箱保存,采摘至實驗室過程為2 h)分別放入保鮮袋(高密度聚乙烯PE-HD,厚度0.008 mm,規(guī)格為30 cm×40 cm)中并密封,每個保鮮袋裝入500 g 樣品,在4 ℃條件下貯藏,濕度為90%±5%,分別在0、5、10、15、20 d 取樣測定相關生理指標。
1.2.2 生理指標測定方法 拍照記錄各個取樣時間點的桂赤1 號、桂赤2 號表型,并描述兩種赤蒼藤的外觀特征,使用色差儀測量嫩芽中部的葉片色差,每個時間點測量6 個重復,色度指標中的L*值表示明暗度,代表顏色的深、淺;a*值表示紅綠值,正值表示紅色,負值表示綠色;b*值表示黃藍值,正值表示黃色,負值表示藍色;c*值表示色彩飽和度,含色成分越大,飽和度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飽和度越小。
在各個取樣時間點每次隨機取適量赤蒼藤測定其還原糖、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維生素C、粗蛋白、粗纖維、含水量和酶活性,各生理指標測定均為3 次重復。含水量采用GB 5009.3-2016[12]第一法測定。還原糖和可溶性糖采用NY/T 1278-2007[13]測定。葡萄糖、果糖采用GB 5009.8-2016[14]第一法測定。維生素C 采用GB 5009.86-2016[15]第三法測定。蛋白質(zhì)采用GB 5009.5-2016[16]第一法測定。粗纖維采用GB/T 5009.10-2003[17]測定。多酚氧化酶(PPO)、過氧化物酶(POD)、過氧化氫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采用Solarbio@活性檢測試劑盒進行檢測。酶活性檢測樣品前處理:稱取約0.1 g 組織,加入1 mL 提取液進行冰浴勻漿。8000 g 4 ℃離心10 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測。
記錄各生理指標的3 次重復數(shù)據(jù),使用SPSS 24.0 進行數(shù)據(jù)顯著性水平分析,通過Excel 2021 統(tǒng)計分析并作圖。
由圖1、表1 可知,桂赤1 號貯藏1~10 d 期間,其外觀色澤及形態(tài)變化不明顯,貯藏15 d 后,少部分葉片出現(xiàn)皺縮,有細小霉點出現(xiàn),貯藏至20 d,少部分葉片變黃綠色;桂赤2 號在貯藏期間外觀顏色有一定變化,剛采摘時的幼嫩葉片多數(shù)為紫紅色與綠色相間,隨著葉片逐漸衰老,葉片的紫色部分也逐漸變淺,貯藏10 d 后少部分葉片出現(xiàn)略微皺縮,多數(shù)葉片由紫紅色褪色為淺紫色,貯藏15 d 后,較多葉片皺縮且較為明顯,并有霉點出現(xiàn),多數(shù)葉片顏色由淺紫色褪色為綠色,貯藏20 d 后,葉片皺縮嚴重,霉菌發(fā)生擴散,多數(shù)綠色葉片顏色加深。桂赤1 號和桂赤2 號貯藏15、20 d 的局部特征見圖2。在外觀形態(tài)方面,桂赤1 號表現(xiàn)出更好的耐貯性。
圖1 G1、G2 低溫貯藏期間的外觀變化Fig.1 Appearance changes of G1,G2 during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圖2 G1、G2 低溫貯藏15、20 d 的局部特征Fig.2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G1,G2 at low temperature for 15 and 20 d
表1 G1、G2 低溫貯藏期間外觀商品性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appearance commodity of G1,G2 at low temperature
色度測量結(jié)果如圖3 所示,桂赤1 號和2 號外觀顏色有明顯差異,桂赤1 號的L*值極顯著高于2 號(P<0.01),兩者的L*值在貯藏過程中均無明顯變化;桂赤1 號的a*值極顯著低于2 號(P<0.01),1 號的a*值在貯藏過程中無明顯變化,2 號的a*值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與貯藏過程中桂赤2 號的葉片顏色由紫紅色逐漸褪色為綠色的表觀變化相對應;桂赤1 號的b*值極顯著高于桂赤2 號(P<0.01),桂赤1 號和2 號的b*值在貯藏過程中都有略微上升的趨勢,這與在貯藏后期兩個品種的葉片顏色都有略微發(fā)黃相對應;桂赤1 號的c*值極顯著高于桂赤2 號(P<0.01),說明桂赤1 號的外觀顏色的色彩飽和度更高,顏色更鮮艷,其c*值在貯藏過程中無明顯變化,而桂赤2 號的c*值表現(xiàn)出下降的趨勢,反映出桂赤2 號的外觀顏色變化更明顯。由于品種特性,桂赤2 號具有較高的花青素含量,外觀的葉片顏色表現(xiàn)為紫紅色與綠色相間,這可能是造成兩個品種的色度變化差異的主要原因。
圖3 低溫貯藏期間G1、G2 色度變化Fig.3 Changes of chromaticity in G1,G2 at low temperature
糖類是果蔬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zhì)組分之一,也是影響果蔬風味品質(zhì)的重要物質(zhì),在貯藏過程中,糖分消耗越快說明果蔬的呼吸作用越強烈,衰老速度越快[18]。本研究主要檢測了還原糖、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的含量。圖4 顯示,在貯藏0 d 時,桂赤1 號的還原糖含量、葡萄糖含量與桂赤2 號基本一致,可溶性糖含量和果糖含量比桂赤2 號略高,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桂赤1 號、桂赤2 號各類糖含量均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其中桂赤1 號糖含量均緩慢下降,而桂赤2 號在貯藏在0~5 d 期間,其還原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均迅速下降,后緩慢變化。兩種赤蒼藤在貯藏20 d 時,兩種赤蒼藤的還原糖、可溶性糖、果糖含量均有顯著差異(P<0.05),且桂赤2 號均顯著低于桂赤1 號。說明桂赤2 號在貯藏過程中各類糖含量的下降速度更快。桂赤1 號和桂赤2 號的各類糖含量在貯藏過程中存在波動變化,主要差異體現(xiàn)為桂赤2 號各類糖含量在0~5 d 期間下降迅速,貯藏5 d后又出現(xiàn)升高的過程。經(jīng)過低溫處理后,植物會產(chǎn)生應激反應[19],因此推測桂赤2 號是低溫下的應激反應導致該階段呼吸速率處于較高水平,各類糖消耗速率較快,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生理代謝趨于平穩(wěn),低溫作用下各類糖含量有一定的積累。而桂赤1 號可能由于品種特性,可溶性糖含量較高,在低溫處理前期生理代謝變化比較平穩(wěn),各類糖下降較為平緩,外觀形態(tài)也表現(xiàn)為更耐貯藏,這與李旺雄等[20]的研究結(jié)果相同,可溶性糖含量較高的品種更耐貯藏,兩種赤蒼藤的各類糖含量整體上呈現(xiàn)下降趨勢,說明兩者的內(nèi)在品質(zhì)均有所下降。
圖4 低溫貯藏期間G1、G2 糖含量變化Fig.4 Changes of sugar contents in G1,G2 at low temperature
維生素C(VC)是植物體內(nèi)多種生理生化反應中重要的輔助因子,在抗氧化、抗逆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21]。由圖5 看出,桂赤1 號和桂赤2 號的VC含量均表現(xiàn)為先升高后下降的變化趨勢,在貯藏10~20 d 期間桂赤1 號和桂赤2 號的VC含量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在貯藏20 d 時,桂赤1 號的VC含量極顯著高于2 號(P<0.01),說明桂赤2 號在貯藏后期VC的消耗速度比1 號更快。桂赤1 號和2 號的VC含量在貯藏前期均呈現(xiàn)上升趨勢,推測原因是赤蒼藤采摘后呼吸強度較高,生理代謝處在一個較高水平,同時因采收造成了傷口,激發(fā)了抗氧化機制,使得植物體內(nèi)的VC含量有一個短暫上升的過程[22],這與楊沖[23]在空心菜上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
圖5 低溫貯藏期間G1、G2 維生素C 含量的變化Fig.5 Changes of vitamin C contents in G1,G2 at low temperature
蛋白質(zhì)構(gòu)成生物體的物質(zhì)基礎,其含量的變化體現(xiàn)了植物體內(nèi)生理代謝的變化,它也是反映蔬菜品質(zhì)的重要指標[24]。由圖6 可知,兩種赤蒼藤蛋白質(zhì)含量較接近且整體變化不大。桂赤1 號蛋白質(zhì)含量在貯藏前10 d 表現(xiàn)下降趨勢,在10~20 d 期間含量升高,高于初始值;桂赤2 號蛋白質(zhì)含量在貯藏過程中呈緩慢上升趨勢,但在貯藏15 d 后蛋白質(zhì)含量開始下降,直至20 d 時與初始值相近。在貯藏20 d時,桂赤1 號與桂赤2 號的蛋白質(zhì)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桂赤2 號在低溫貯藏15 d 時為蛋白質(zhì)含量下降的拐點,生理代謝活動開始減弱,而桂赤1 號在貯藏20 d 后仍未出現(xiàn)下降拐點,細胞衰老進程晚于桂赤2 號。
圖6 低溫貯藏期間G1、G2 蛋白質(zhì)含量的變化Fig.6 Changes of crude protein contents in G1,G2 at low temperature
纖維素是一類多糖物質(zhì),在植物體內(nèi)具有維持細胞形態(tài)的作用[25],纖維素含量也是反映蔬菜品質(zhì)的重要指標。由圖7 可知,桂赤1 號粗纖維含量整體比桂赤2 號粗纖維含量低。在貯藏過程中,兩種赤蒼藤的粗纖維含量均呈現(xiàn)逐漸升高的變化趨勢,變化較均衡。纖維素由葡萄糖合成,在低溫貯藏過程中,赤蒼藤的葡糖糖含量總體上為下降趨勢,這與纖維素含量的升高相吻合,表明兩者間可能存在一定關系,隨著赤蒼藤纖維素含量的升高,其鮮食口感會受到一定影響,桂赤1 號在貯藏20 d 時的纖維素含量較0 d 時的提升了14.98%,兩者間具有極顯著差異(P<0.01),而桂赤2 號在在貯藏20 d 時的纖維素含量較0 d 時的提升了4.98%,兩者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見低溫貯藏對桂赤1 號纖維素含量的影響更大。
圖7 低溫貯藏期間G1、G2 粗纖維含量的變化Fig.7 Changes of crude fiber contents in G1,G2 at low temperature
含水量是評價蔬菜質(zhì)量的關鍵感官指標之一,本實驗采用的PE-HD 包裝膜可以降低蔬菜的蒸騰作用,從而延緩其水分的流失[26]。由圖8 可以看出,桂赤1 號和桂赤2 號在整個貯藏期間含水量變化不大,兩個品種在各個貯藏時間點的含水量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新鮮蔬菜的含水量通常在65%-96%,在貯藏過程中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會隨著蒸騰作用而散失,當蒸騰失水超過5%時,會導致組織萎蔫,失去新鮮度,嚴重影響了蔬菜的耐貯性,同時也會導致抗病性降低,加速了蔬菜的腐爛,當水分損失率超過8%時會對其適銷性造成很大影響[27]。桂赤1 號和桂赤2 號在整個貯藏期間含水量總體呈現(xiàn)下降趨勢,但變化幅度小于3%,說明在保鮮袋包裝和低溫處理下赤蒼藤的含水量在貯藏20 d 內(nèi)仍處于穩(wěn)定水平。
圖8 低溫貯藏期間G1、G2 含水量的變化Fig.8 Changes of water contents in G1,G2 at low temperature
PPO 是催化某些酚類底物氧化的一組蛋白酶,參與果蔬的酶促褐變反應[28],果蔬在采摘后會產(chǎn)生過氧化物,超氧化物,羥基自由基等活性氧,會引起細胞膜損傷和加速細胞衰老,CAT、POD、SOD 等抗氧化酶參與植物清除自由基的生理過程,對維持植物體內(nèi)自由基含量水平具有重要作用[29?32],由圖9 可知,在貯藏過程中,桂赤1 號和桂赤2 號的PPO 和POD酶活性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趨勢,SOD 酶活性呈現(xiàn)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兩種赤蒼藤CAT 酶活性的變化趨勢存在差異,桂赤1 號的CAT 酶活性呈現(xiàn)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趨勢,而桂赤2 號的CAT 酶活性在貯藏過程中持續(xù)下降,CAT 酶活性的升高增強了桂赤1 號的抗氧化能力,這與桂赤1 號更耐貯藏的表現(xiàn)相一致。貯藏0 d 時,桂赤1 號的PPO、SOD 酶活性均高于桂赤2 號,且存在顯著差異(P<0.05),而CAT、POD 酶活性均低于桂赤2 號,且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貯藏20 d 時,桂赤1 號CAT、POD、SOD 酶活性均高于2 號,其中兩者的SOD 酶活性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結(jié)合外觀形態(tài)、糖類物質(zhì)、VC的結(jié)果分析,較高的CAT、POD、SOD 酶活性有助于延緩采后衰老進程,因此,桂赤1 號比桂赤2 號更耐貯藏。
圖9 低溫貯藏期間G1、G2 酶活性的變化Fig.9 Changes of enzymatic activity contents in G1,G2 at low temperature
該研究通過測定赤蒼藤在4℃貯藏條件下各生理指標的變化評價桂赤1 號和桂赤2 號的貯藏特性,為赤蒼藤采后貯藏保鮮研究提供科學理論指導。研究結(jié)果表明,桂赤1 號、2 號在4 ℃條件下貯藏10 d 均能保持較好的外觀商品性,但兩者外觀形態(tài)變化的時間節(jié)點存在差異,桂赤1 號在貯藏10 d 時少數(shù)葉片略微皺縮,貯藏15 d 后個別嫩芽有細小霉點產(chǎn)生,貯藏20 d 時少數(shù)葉片變?yōu)辄S綠色,霉菌有輕微擴散,而桂赤2 號在貯藏5 d 時少數(shù)葉片略微皺縮,貯藏15 d 后葉片皺縮嚴重且產(chǎn)生細小霉點,貯藏20 d 后霉菌發(fā)生擴散。桂赤2 號在低溫貯藏0~5 d 期間的還原糖、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在貯藏期間迅速下降,養(yǎng)分消耗較桂赤1 號更多,可能因為該階段桂赤2 號的呼吸速率比桂赤1 號更高,細胞衰老速度快,外觀形態(tài)也表現(xiàn)為桂赤2 號的葉片比桂赤1 號更早出現(xiàn)皺縮。桂赤2 號的VC含量在貯藏5 d 后開始迅速下降,而桂赤1 號的VC含量在貯藏10 d 后開始迅速下降,可見低溫貯藏5 d 和10 d 分別是桂赤2 號和桂赤1 號生理變化的轉(zhuǎn)折點。低溫貯藏20 d 后,桂赤1 號的還原糖、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質(zhì)、含水量、CAT、POD、SOD 酶活性均相對于桂赤2 號更高,而粗纖維含量比桂赤2 號低。綜上所述,桂赤1 號低溫貯藏的最佳貨架期為10 d,桂赤2 號低溫貯藏的最佳貨架期為5 d,桂赤1 號比桂赤2 號更耐貯藏,營養(yǎng)物質(zhì)和風味口感方面也優(yōu)于桂赤2 號。
通過與其他葉菜類蔬菜的貯藏研究比較發(fā)現(xiàn)相同貯藏條件下,油麥菜在貯藏9 d 后葉片開始黃化,并出現(xiàn)腐爛[33],赤蒼藤在4 ℃條件下貯藏10 d 時的外觀形態(tài)與貯藏前比較無明顯變化;空心菜在5 ℃條件下貯藏8~12 d 后,會發(fā)生一定程度的冷害癥狀,而且各類與品質(zhì)相關的生理指標在貯藏4 d 后開始顯著下降[34],而桂赤1 號和桂赤2 號在4 ℃處理下貯藏20 d 后并未出現(xiàn)冷害癥狀;上海青在低溫貯藏12 d 時其失重率已達20%以上[35],菠菜和生菜在低溫貯藏5 d 后,失重率分別達到30%和25%左右[36],而桂赤1 號和桂赤2 號低溫貯藏20 d 后含水率的變化幅度不超過3%。綜上所述,赤蒼藤在4 ℃條件下比油麥菜、上海青、生菜和菠菜更耐貯藏,可以保持較長時間的商品貨架期,在長距離運輸和銷售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
該試驗兩種赤蒼藤在4 ℃貯藏15 d 后均有霉菌出現(xiàn),這可能由于在田間采收運回實驗室后直接裝入保鮮袋冷藏處理,未進行預冷處理,導致“田間熱”未散盡,通過保鮮袋包裝后,葉片與保鮮袋接觸部分有水分產(chǎn)生,容易滋生霉菌,因此,赤蒼藤低溫貯藏前應進行預冷處理,必要時還可以使用符合標準的保鮮劑進行浸泡處理,預防病菌侵染,減少采后損耗,延長赤蒼藤的貨架期。
該試驗探究了赤蒼藤在4 ℃貯藏過程中相關生理代謝指標的變化規(guī)律,通過對桂赤1 號、桂赤2 號在低溫貯藏過程中相關生理指標和外觀形態(tài)的比較,初步討論了赤蒼藤的最佳貨架期,桂赤1 號在4 ℃貯藏的最佳貨架期為10 d,桂赤2 號在4 ℃貯藏的最佳貨架期為5 d,該結(jié)論為赤蒼藤采后保鮮的研究與應用提供了理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