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晃
驚蟄已過,春分即臨,風(fēng)和日麗,雨水充潤,又是一年植樹節(jié)。大好春光植樹,綠化環(huán)境,美化生活,古往今來,莫不如此。古人勤于植樹,激發(fā)了文人墨客的詩情,留下許多情意濃濃的名篇佳句。
東晉名將陶侃,“常課諸營種柳”;重孫陶潛(字淵明)也愛種樹,尤其愛柳,不僅在田園水澤插柳,還在住房前種了五棵柳樹,自號(hào)“五柳先生”,詩作有“平疇交遠(yuǎn)風(fēng),良苗亦懷新”“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等篇章。
到了唐代,植樹蔚然成風(fēng)。詩人多愛植樹,還把植樹的情景描繪出來。這從李白的“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韓愈的“最是一年春光好,絕勝煙柳滿皇都”、王之渙的“楊柳東風(fēng)樹,青青夾御河”、韋應(yīng)物的“聊將休假日,種柳西澗濱”等名句,就可領(lǐng)略到當(dāng)時(shí)植樹的熱情和場景。
文學(xué)家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時(shí),以父母官身份,組織鄉(xiāng)間百姓開荒墾地,種樹種菜,使可耕種土地面積大增,僅大云寺開出的荒地,就種下竹子三萬竿。他身體不好,仍親自植樹,在柳江邊種了許多柳樹,還寫了充滿“柳”字的《種柳戲詩》:“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笑談為故事,推移成昔年?!?/p>
詩人杜甫,喜愛桃、竹,他的住處附近就是“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平生憩息地,必種數(shù)竿竹”。他因戰(zhàn)亂到處流浪,住在成都浣花溪,曾向駐地熟人要桃樹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就是生動(dòng)寫照。
詩人白居易,多地為官,每到一處,他都栽花種樹,留下詩篇。謫居忠州刺史時(shí),帶領(lǐng)百姓種了很多花木果樹。“江州司馬日,忠州刺史時(shí)。栽松遍后院,種柳蔭前墀?!边@首《春葺新居》就描述了他在不同地方任職的植樹經(jīng)歷。還有“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購有花者,不限桃李梅。百果參雜種,千枝次第開。”這首《東坡種花》,說他掏錢買花樹,率眾荷鋤在東坡挖溝引水,培土栽種了許多桃李杏梅等果樹,樂在其中。在其他詩中,植樹詩句也常見,比如“手栽兩松樹,聊以當(dāng)嘉賓”“白頭種松桂,早晚見成林”等。
宋代文豪蘇軾,少年時(shí)就愛種樹,曾在讀書的山坡上栽下數(shù)萬株松樹,正如他在《戲作種松》詩中說:“我昔少年日,種松滿東岡。初移一寸根,瑣細(xì)如插秧?!币蚨嗄攴N樹,他掌握了種樹技術(shù),人們都來學(xué)習(xí),被稱為“東坡種松法”,寫入《東坡雜記》中。
古人的植樹情結(jié),深厚飽滿,在古詩里植樹,春意盎然,棵棵都是那樣的茁壯。栽種綠色,種下了生活的美好,也種下了一年的理想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