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蕭筱是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以下簡稱新冠感染)康復者。他出門玩時,卻被玩伴貼上了“小陽人”標簽。蕭筱為此十分苦惱。
在新冠感染者中,遭遇歧視并非個例。有人因為“陽”被鄰居區(qū)別對待而心生憤怒,也有人因為“陽”過被招聘單位拒招而倍感抑郁……這讓人們對疾病治療產(chǎn)生負面影響的同時,也產(chǎn)生了“羞恥情緒”。
“這種情緒是‘病恥感在內(nèi)心的鏡像?!眹叶壭睦碜稍儙煛⑸蹡|市城區(qū)第三完全小學“心情氧吧”(心理健康服務中心)負責人曾懿老師向記者介紹,“病恥感”在醫(yī)學領域被指代為一種患者因患病而產(chǎn)生的一種內(nèi)心的恥辱體驗,“人之所以會產(chǎn)生這種體驗,大多源于疾病被污名化,使得這類被污名化的患者群體遭受來自社會的偏見、侮辱,感到被標簽化、被疏遠、被歧視?!?/p>
“病恥感”是一種不能接受自己生病的逃避心理,是負性的心理應激反應。研究顯示,在慢性疾病患者中約50%~80%有輕到中度的病恥感,繼而出現(xiàn)嚴重的情緒和心理問題。
毋庸置疑,新冠疫情對人類而言是一種重大應急事件。那么,如何解除“ 心理防備”,克服新冠感染的“ 病恥感”呢?曾懿表示,可以試試下面三個方法:
正視現(xiàn)實,接納存在。人食五谷雜糧,誰都不能保證自己和疾病絕緣?;疾∈钦5模喜∷朗敲總€人都要經(jīng)歷的。所以,我們要學著接納“感染新冠病毒”這個事實,并用平常心對待身邊感染的人。另外,與其說“自己是一名新冠病毒患者”,不如說“自己患有新冠病毒疾病?!鼻罢呤侵缸约菏且粋€病人,是一種標簽;后者是指自己病了,是一種狀態(tài)。這樣可以讓疾病成為疾病本身,讓新冠感染回歸普通疾病隊列。
放下?lián)?,夯實價值。感染新冠,對我們的考驗不止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層面。但危機也是轉機!經(jīng)歷這次負性事件后,我們要學習“減輕焦慮,放下?lián)?,積極做出應激反應”,在“消極”事件背后尋找“積極”意義,降低負面情緒,提升自己的健康素養(yǎng)。另外,我們還可以想象美好的事物,比如想象身體康復后去遠方旅游,用積極心理學理念武裝頭腦,消除“病恥感”。
積極應對,必要時求助。新冠感染是一種有著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的疾病,需要我們加強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正確了解自己的病癥,這有利于提高我們適應疾病狀態(tài)的能力,降低“病恥感”體驗。必要時,可以向親戚朋友傾訴“羞恥情緒”,也可向專業(yè)精神衛(wèi)生或心理咨詢機構尋求心理援助,對學生群體來說,咨詢是很好的心理成長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