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
摘 ?要: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使各國交流互動更加頻繁,對高素質的英語人才有著更大的需求。加快高校英語翻譯教學創(chuàng)新轉變,促進學生翻譯技能的快速發(fā)展,成為高校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文章分析了當前英語翻譯教學中交互模式的應用現狀,針對存在的不足,提出網絡智能化教育的理念,探索其對英語翻譯交互式教學的積極影響。并結合現實的情況,提出網絡智能化技術應用于翻譯交互課堂的策略和方法,以期為英語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網絡智能化;英語翻譯;交互模式
中圖分類號:H319.3;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3)07-00-03
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交互模式的應用,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補充,而在交互式課堂中受制于教學時間和空間,英語翻譯交互式活動的實施還存在諸多的不足。對此,積極引入網絡智能化教學技術,搭建全新的交互平臺,可實現課內外英語翻譯的針對性訓練,實現英語翻譯教學的深化變革。而面對網絡智能化教學帶來的積極影響,如何快速提升英語翻譯教學和技術手段的適配程度,發(fā)揮網絡智能化教學最大化優(yōu)勢,還需要展開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交互模式應用現狀
英語作為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和情境中使用的語言工具,有著表達開放性和自主性的特點。而英語翻譯更是如此,雖然英語翻譯依據詞性和詞義,是語言之間相互轉化的活動,但是,也要注重翻譯者自身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只有合理應用翻譯技巧,對語言的客觀現象進行展示,才能使英語表達更為準確,避免出現英語翻譯機械化和刻板化的弊端。目前,針對英語人才需求的變化,英語翻譯教學重視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應用,逐步開始展開英語交互教學模式的探索。但是由于受到現實教學條件的限制,英語翻譯交互式教學仍存在諸多的不足。一是師生和生生的交流互動渠道狹窄,跨文化交際的方式較為單一。很多高校英語翻譯課程內容設置過少,英語翻譯教學實踐力度不足。很多學生只能在課堂中,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閱讀文章、學習語法、記憶詞義,交互活動更多是與教師進行問答,難以實現教與學的互動。二是學生語言基礎薄弱,主動表達的欲望不足。英語翻譯學習是語言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而由于英語涉及大量的詞匯、語法、語義等內容,造成學生面對較大的學習壓力,容易出現學習目的性和主動性不足等問題。表現在交互中則體現為學生不能主動進行語言表達,語料信息加工和轉化技能不足,從而影響了英語翻譯的精準度。面對這種普遍存在的問題,應以全新的智能化教學平臺為渠道,在課堂之外打造全新的師生和生生交互空間,以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語料知識,促進學生英語表達和英語翻譯精準性的提升,從而滿足英語翻譯教學全面革新的目標。
二、網絡智能化對高校英語翻譯交互角度的影響
(一)網絡學習平臺的建設,增強英語翻譯學習目的性
在傳統(tǒng)英語翻譯交互課堂中,教師往往決定教學的走向,主導師生間的互動,學生處在被動學習的位置上,是課堂的聆聽者和服從者,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不足,英語學習的目標定位模糊,學生學習就不具有目的性[1],難以實現專項能力的發(fā)展。而網絡智能化技術的參與,可轉變師生角色定位,并使學生更有目的性地展開語言知識的學習。一方面,在課堂之中,結合課堂教學的安排,選擇微課、微視頻、教學課件等資源完成知識的高效獲取。并在課堂中展開人機互動,利用網絡模擬器展開交流互動,并結合互動生成的數據和信息,完成學習任務的制定,使英語表達和翻譯練習更具有目的性。另一方面,在課堂之外,教師設定具體的互動主題,引導學生在網絡平臺中進行自主練習,完成生生之間的互動交際。教師處在網絡學習環(huán)境中,可借助監(jiān)管系統(tǒng)調整學生的翻譯學習狀態(tài),實現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把控。這種課堂內外更有目的的學習,改變學生的翻譯學習習慣,并轉化師生的角色定位。教師從以往的教學指導者轉變?yōu)榉g交互學習的引導者,教師職能的轉變可使其更有時間和空間深入學生群體中,實現對翻譯學習的有效把控。而學生從被動學習者轉變?yōu)橹鲃觿?chuàng)造者,根據更為具體的翻譯學習目標,展開翻譯訓練,也能夠實現翻譯學習有效性的提升,進而達成教與學的協(xié)同效應。
(二)強化師生互動,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快速提升
傳統(tǒng)英語翻譯交互式教學,存在著交互方式單一,師生互動受到時間、距離等因素的限制,出現交流互動不深入,翻譯知識和技巧傳遞效率不高等問題。而網絡智能化教學可為英語翻譯教學帶來深刻的變化,網絡空間中的師生交互,是突破傳統(tǒng)課堂空間、縮短交流距離、打破常規(guī)的自由且實時的交際。將網絡資源和網絡教學工具應用到翻譯教學中,可使師生展開共同探索,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積累語言知識,完成更為準確的翻譯和表達。而學習內容的拓展,在課堂中建立與教學主題一致的語境,可帶動學生主動學習,在師生共同探索中達成高質量的溝通。而對于學習網站和平臺的應用,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翻譯能力和技巧上的缺陷,設定具體的寫作、翻譯、口語練習等任務,擴展學生翻譯學習的范圍,使學生在多種學習任務中體會到語言轉化的樂趣,在完成學習任務中實現多種翻譯技巧的應用。對于部分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可進行自我檢測、模擬訓練、口語課堂等專項練習,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展開翻譯學習,更深層次地優(yōu)化自身的語言能力,并深入體會語言的魅力,獲得更多的翻譯經驗和學習成果。
(三)豐富的網絡資源,生成更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案
在英語翻譯交互式課堂中,教師和學生作為主體,教學和學習同樣受到網絡智能化的影響,需要結合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網絡智能化平臺的出現,改變教師組織教學內容的方式和途徑,可實現翻譯教學方案的自動化生成。教師對具體的翻譯內容展開分析,在網絡中查找文章相關的背景資料,對文章的創(chuàng)作內容,以及整體情感基調進行準確把控。并對文章之外的內容進行調查,了解作者寫作風格,通過各類資料的閱覽,使譯文更加貼合原本的語言風格,翻譯更加準確。而在大量資料的支撐下,教師還可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在網絡中自動生成相關的教學大綱,依據脈絡完成方案的設計,使教學工作更具有效率,對學生的指導更加準確,從而提升英語翻譯教學成效。
三、網絡智能化下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交互模式構建的有效路徑
(一)借助信息技術構建英語網絡教學資源庫,豐富交互教學資源
以網絡智能化技術為橋梁,緊密結合高效英語翻譯教學內容、目標和特點,構建交互課堂,需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整合互聯(lián)網平臺中擁有的海量教學資源,結合教材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影視頻等資源。整合匯總搭建英語翻譯網絡教學資源庫,豐富交互教學資源,為交互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充足的資源支持和保障。
首先,相關高校應聘請專業(yè)短信息技術人員,結合英語翻譯教學內容和特點,創(chuàng)建專門的英語網絡教學平臺,完善平臺中的課件上傳、關鍵詞檢索、文件儲存、加密保護、安全系統(tǒng)等功能,確保英語翻譯教學資源庫應用效果和質量。其次,教學資源庫中的資源可由相關部門負責搜索網絡中的海量信息數據,提煉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壓縮制作成圖片、視頻、音頻等各種課件,上傳至資源庫中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提供參考和輔助。也可由教師結合具體教材內容,提煉教學重要知識點,將其制作成教學課件上傳至教學資源庫中,方便學生課前預習和課下復習鞏固,反復自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課堂參與度。再次,還可在該平臺中專門設立教學互動模塊,鼓勵對翻譯學習有疑惑和問題的學生在平臺中留言,由其他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或教師為其提供幫助和解答,便于促進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并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做好信息收集,方便規(guī)劃教學資源收集方向[2],確定教學資源制作目標。此外,還應鼓勵學生將自己在日常遇到有教育價值的美劇、翻譯文章、優(yōu)秀書籍等上傳至教學資源庫中的交互板塊中,實現學生間的學習資源共享,讓學生一起使用學習資源,探索翻譯技巧,實現交互模式的順利應用。
(二)借助信息技術助推英語翻譯交互模式應用,推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為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語語言特點、翻譯技巧和思維方式,應積極轉變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借助網絡智能化技術手段,構建生動、直觀、可視化、交互性強的英語翻譯教學課堂,體現英語翻譯教學的開放性、交互性和創(chuàng)新性,推進教學模式改革創(chuàng)新。其一,利用QQ和微信即時聊天軟件,組建專門的班級群,告知學生在課余時間,如果遇到翻譯上的疑問想繼續(xù)求助教師時,可通過班級群或私信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并鼓勵學生在班級群里共享網絡翻譯資源,切磋交流專業(yè)能力來突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存在的時空限制,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其二,緊密結合英語翻譯具體教學內容與重要知識點,制作多媒體課件,包括視頻、短篇集動畫等,在課堂中播放,引導學生先觀看教學視頻掌握基礎知識點。然后,提出相關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圍繞教師提出的學習問題展開交流探討[3],共同思考問題解決的正確答案。以此來構建交互式課堂,激發(fā)學生更加深層次地探索翻譯知識點,激發(fā)學生個體對英語翻譯學習的潛能。其三,采取角色扮演教學法,選取英文電影中的某一經典片段,引導學生各自扮演不同角色,根據個人對影片中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情感變化、臺詞的理解,進行自由發(fā)揮,最大化還原劇中場景,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翻譯技巧和口語表達技巧,培養(yǎng)學生敢開口說,表達自身見解的翻譯能力。
(三)積極采取多種手段搭建英語翻譯交互平臺,促進學生跨時空交互學習
積極采取多種措施搭建高校英語翻譯交互平臺,對于增強學生實踐能力,豐富其翻譯經驗,增強學生知識儲備并開拓視野等具有重要作用。為此,相關高校應加強此方面的重視,積極搭建實踐性較強的英語翻譯交互平臺,為鍛煉學生翻譯技能,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供重要保障。首先,可在高?,F有的英語教學網站中開發(fā)專門的交互板塊,在該板塊中聘請專業(yè)外教、在華留學生、外國友人等負責為學生日常答疑解惑,組織跨文化交流活動。為學生傳授專業(yè)的英語翻譯技巧和理論知識,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化解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其次,還應聯(lián)合當地的教育主管部門,加強與企業(yè)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還可以加強各高校之間的合作,為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學習的機會,幫助學生及時發(fā)現自身問題,為接下來的學習提供重要指引。除此之外,還應積極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搭建智能化英語翻譯教學平臺,通過該平臺加強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學習目標、學習進展的監(jiān)管,確保學生學習行為處于預設的交互范圍圈以內,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目的性[4]。
(四)注重推進傳統(tǒng)考核評價體系改革創(chuàng)新,充分體現交互教學效果
在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應用交互模式,必須注重轉變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5],打破以考試成績?yōu)楹诵牡目己嗽u價體系,構建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注重評價交互教學效果,體現該模式的應用價值和成效,為教師改進自身教學模式和手段提供重要參考。在具體實踐中,過程性評價需要圍繞學生在交互課堂中的口語表達水平、表達想法積極性、學習主動性、小組配合程度、課堂參與度、課堂發(fā)言有效性等進行客觀評價,采取教師評價、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等方式,給予客觀中肯的評價。同時,結合評價結果對表現良好的學生給予口頭表揚或實物表揚,增強學生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走向翻譯的正軌。而終結性評價應圍繞學生小組作業(yè)完成度、考試成績展開評價,以此來綜合體現學生英語翻譯技巧的掌握程度與學習效果。另外,為更好地體現出交互教學效果,還應鼓勵學生針對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采取的教學模式和思路進行客觀評價,指出不足及其需要改進的地方,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再由教師積極采納有價值的參考意見,作為改進自身教學模式的重要參考,以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因材施教”。
(五)配備專業(yè)的智能化教學設備與師資隊伍,完善交互模式應用保障
為確保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交互模式的高質量、高效化應用,真正體現交互模式應用價值,應加強此方面的投入,配備專業(yè)的智能化教學設備與師資隊伍,為交互模式應用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一方面,加大資金投入,積極購入國內外最先進、科學、有效的智能設備和各種教學軟件,為交互模式應用提供設備支持。另一方面,則應注重加強對英語教師的技能培訓,定期開展學術交流、學術座談會、研討會、專業(yè)培訓等活動,加強對教師信息素養(yǎng)、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訓,使之能夠更好地開展基于網絡智能化的交互教學活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英語翻譯教學改革下,構建起的英語翻譯交互式教學模式,可在師生和生生互動中實現教學知識的傳遞。但是,受制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條件和教學時間,交互式翻譯教學存在著學生參與主動性不足、交互活動形式單一等問題。而網絡智能化學習的出現,可打破時空的限制,教師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完成教學設計,在課堂內外實現網絡化教學,可促進翻譯訓練目的性和有效性的顯著提升。面對網絡智能化學習帶來的積極影響,高校需要搭建英語翻譯資源庫,并引入全新的技術手段,在交互平臺中展開翻譯練習,引導學生在交互中積累經驗,利用多種翻譯手段完成譯文,實現英語翻譯精準性的提升,凸顯英語翻譯交互式教學質量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磊芳.高中生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路徑探析[J].高考,2022(33):72-74.
[2]顧菲.解析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模式[J].校園英語,2021(30):5-6.
[3]李曉美.減負增效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應用思維導圖的策略探討[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2):49-51.
[4]李娜,張麗麗.大數據背景下研究生英語課程多模態(tài)教學有效性研究[J].知識窗:教師版,2023(1):45-47.
[5]孟彥娜.交互式英語翻譯教學模式建構[J].品位·經典,2021(11):457-159.
(責任編輯:張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