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寧辛
摘 要:文學史上,描寫愛情悲劇的文學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不同作家的闡述總是不盡相同。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面紗》通過女主角吉蒂與丈夫、情人的糾葛,描述了一場近乎完美的愛情悲劇?!睹婕啞返耐昝涝谟诿酚米罾潇o的筆觸闡述了愛情的兩種性質(zhì)——情與欲,他在以愛之名重塑了吉蒂的信念之后,又冷靜殘酷地將吉蒂的愛情徹底毀滅。目前關于《面紗》的研究大多視野較為廣闊,著眼于全局和整體,而本文選擇從細微之處入手,通過分析小說第75章“吉蒂再度越軌”的情節(jié),解析吉蒂的愛情悲劇,探討愛情悲劇的真實模樣。
關鍵詞:《面紗》 女主人公 愛情悲劇 毛姆
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面紗》講述了女主人公吉蒂的精神覺醒之路。吉蒂從一個內(nèi)心空虛的“二流貨色”逐漸成長為堅強自主的獨立女性,而她的涅槃重生,肇始于一場促使她自我救贖、也將她推向了無盡深淵的愛情悲劇。學者們對這一場愛情悲劇有著多種解讀,大致從三個角度展開探討:其一,吉蒂和沃爾特的個性缺陷;其二,吉蒂與沃爾特之間不平等的愛情關系;其三,吉蒂扭曲的家庭關系。毛姆在小說前言中寫道:“這是我所寫過的唯一一部以故事情節(jié)而不是以人物為發(fā)展契機的小說。”[1]情節(jié)是這部小說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者正是通過這些情節(jié)的細微之處讓讀者窺見了吉蒂的愛情悲劇。
根據(jù)小說寫作的規(guī)律,情節(jié)是前文導向的結(jié)果,也是推動故事發(fā)展的手段。在故事的尾聲,喪夫后的吉蒂回到香港,在舊情人唐森的妻子的邀約下,住進了唐森的家里,客居期間吉蒂和唐森再度越軌。這一部分內(nèi)容增加了故事后半部分的戲劇性,推動了故事的發(fā)展——在激烈的沖突下吉蒂離開香港,返回英國。這是吉蒂告別過去生活的最后一步,為結(jié)局做出了鋪墊。然而,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情節(jié)敘述了女主在精神和肉體上的矛盾選擇,它是三人愛情戰(zhàn)場博弈的結(jié)果,也是這三人之間情感糾葛的最終走向,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愛情悲劇的真實模樣。從寫作的角度來看,這一情節(jié)的作用就是為了讓讀者看到吉蒂的愛情悲劇。
一、情節(jié)的顯性目的——展示女主角內(nèi)心的矛盾
“吉蒂再度越軌”的情節(jié)是女主的在精神和肉體上的矛盾選擇。故事開始時吉蒂愚蠢庸俗,正如沃爾特對她的評價——“只是一個二流貨色”。在真正成為精神獨立的女性之前,她需要經(jīng)過一系列的磨難和考驗。如果說情人的第一次拋棄將她推向了絕望的深淵,那么湄潭府的經(jīng)歷便是她涅槃重生的熔爐,而“情人的第二次誘惑”成了她重生的最后一道關卡,是她蛻變之痛的具象化。當她面對這一考驗時,吉蒂的糾結(jié)搖擺是內(nèi)心情感的外化,是真實的、直接的,她的矛盾表現(xiàn)正是情節(jié)線上凸顯中心觀點的一環(huán)。
(一)意識上的拒絕
一方面,在“吉蒂再度越軌”這一情節(jié)中,小說主要采用語言描寫的方法展示吉蒂的理性拒絕,她鄙視唐森、拒絕沉淪,從初時的抗拒到事后的悔恨,理智上吉蒂知道這一行為的惡劣性質(zhì),她痛罵唐森“你真是個卑鄙小人”,斥責自己是“一只骯臟的豬”,她明確堅定地說出“沃爾特比你(唐森)強十倍”。
“請你走開,”她啜泣著說,“這是你現(xiàn)在唯一能為我做的。我恨你,鄙視你。沃爾特比你強十倍。我真是個大傻瓜,沒有看出這一點。你走開,走開?!?/p>
“別碰我。看在上帝的份上,你走開,你走開吧?!保?]
語言描寫可以直觀表達人物的內(nèi)心,此時的吉蒂已經(jīng)擁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湄潭府的經(jīng)歷重塑了她的精神世界,天翻地覆之后是眼亮心明,她已經(jīng)不再是離開香港前那個愚蠢的美麗婦人。精神上的覺醒推動著她逐漸向高尚的沃爾特靠近,于是這一刻,面對唐森的誘惑,她表現(xiàn)出理智的抗拒,拒絕沉溺于欲望是她精神覺醒中的重要一步。
(二)身體里的狂喜
另一方面,在“再度越軌”這一情節(jié)中,小說主要采用了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體現(xiàn)吉蒂下意識的接受,即情欲上她渴望并接納了唐森。唐森于吉蒂而言仍然代表一種極度的歡愉,她在身體上無法擺脫唐森的影響,始終停留在欲望的泥沼里,不能自拔。
她輕輕地呻吟著,閉上了眼睛,臉上沾滿著淚水。
“在他的嘴唇壓在她的嘴唇上時,像是有一股上帝的火焰燒遍她的全身。她感到一陣狂喜,她覺得自己正在被燃燒成灰燼,在這一嬗變的過程中,她釋放著光彩……他抱著她走向床邊,她心懷傾慕、不顧一切地勾著他的脖頸?!?[3]
毛姆在描述這一場面時,以直白簡潔的語言展現(xiàn)出了吉蒂撲向欲望時的義無反顧。情節(jié)的敘述、場面的描寫,一方面增加了情節(jié)的沖突性,豐富人物內(nèi)心;另一方面再次將“欲望”放在了與“意識”對抗的位置,情與欲相對。吉蒂的欲望驅(qū)動著身體做出與意識相反的行為,正展現(xiàn)出了吉蒂在面對“欲望”時本身的虛弱無力。
二、情節(jié)的隱性目的——暗示女主角對兩位男主不同的情感
“吉蒂再度越軌”的情節(jié)是女主不同情感狀態(tài)的體現(xiàn)。面對唐森的誘惑,毛姆并沒有讓吉蒂完全拒絕,但同時也沒有讓吉蒂完全卸下沃爾特對她的影響。毛姆將吉蒂置于矛盾分裂的境地,讓她痛苦且歡愉。馬克思主義認為愛情具有雙重屬性,即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自然屬性代表著人的本能欲望;社會屬性則代表著社會人的理智思考。在吉蒂的情感世界里,唐森和沃爾特正是兩種屬性的具象化,沃爾特是“徹悟后的心靈相通”,唐森是“無法抑制的身體歡愉”。吉蒂矛盾行為的背后暴露出她對兩位男主截然相反的情感。
(一)沃爾特——徹悟后的心靈相通
在“再度越軌”的情節(jié)之前,吉蒂對沃爾特的感情出現(xiàn)了三次轉(zhuǎn)折。第一次轉(zhuǎn)折,沃爾特意外發(fā)現(xiàn)吉蒂出軌,逼迫她在離婚和同行湄潭府之間做出選擇。這一舉動促使吉蒂認清了情人的虛偽和怯懦。但與此同時,沃爾特也以自戕式的報復燃起了吉蒂的恐懼與仇恨。第二次轉(zhuǎn)折,是湄潭府的生死相對,在生命的面前一切都顯得渺小,吉蒂也漸漸理解了沃爾特高尚的靈魂,真切地感受到了他沉默的深情。吉蒂開始以全新的眼光看待這個男人,尊重他、崇敬他。第三次轉(zhuǎn)折,當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時,沃爾特卻死于心碎。吉蒂始終無法完整交付的愛使得兩人最終天人永隔。沃爾特的愛情走向絕望,吉蒂的愛情走向枯萎,二人的關系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潰??僧敿傥罩譅柼氐氖忠槐橛忠槐槠砬笤彆r,當沃爾特口齒清晰地說出“死的卻是狗”時,這兩人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對方在這一場博弈中的位置。兩人心靈意外相通了,他們都看明白了這一場愛情的悲劇結(jié)局。
從“出軌”到“再度越軌”,吉蒂對沃爾特的感情從谷底升至了巔峰。沃爾特再也不是那個“逃避羞辱的機會、安穩(wěn)生活的保障、以物質(zhì)化為評估標準的結(jié)婚對象”,他終于占據(jù)了吉蒂內(nèi)心的重要部分。這一轉(zhuǎn)變是小說的重點,然而,毛姆沒有通過自述內(nèi)心的方式直言吉蒂的轉(zhuǎn)變,而是將吉蒂放置在沖突的情節(jié)之中,讓角色自己去選擇和展現(xiàn)。很顯然,吉蒂意識上的拒絕完美地體現(xiàn)了她精神上的轉(zhuǎn)變,這正是毛姆的高明之處——以情節(jié)寫情感。沃爾特與吉蒂心靈相通,他們靈魂相碰觸,他代表著吉蒂覺醒的精神,也暗示了吉蒂愛情的理性,是愛情社會屬性的體現(xiàn)。
(二)唐森——無法抑制的歡愉
自然屬性即欲望的中心是性吸引力,美麗的容貌、完美的身材則是性吸引最直觀的體現(xiàn)。在小說中,唐森是個極具魅力的男性形象,他擁有英俊的外貌、修長的身材和高超的調(diào)情手段,這一切都深深吸引著吉蒂。如同所有深陷愛情的女人,吉蒂曾癡迷地對唐森說道“我崇拜你”,唐森正是吉蒂的欲望。
與之相反,沃爾特的外貌并不出眾,他身材矮小,又不壯實,表情里總帶著一絲嘲諷,他甚至沉默、木訥,毫無魅力可言。在成婚之前,吉蒂對他并無興趣;在成婚之后,吉蒂與他也無法溝通。這一場婚姻似乎只是沃爾特的一廂情愿,吉蒂的內(nèi)心有一個空洞。而唐森的出現(xiàn)彌補了吉蒂內(nèi)心的缺口,她與他相處時感到激情澎湃、生機勃勃。欲望驅(qū)使著吉蒂陷落,一頭扎進了唐森的泥潭之中,難以自拔。對于吉蒂而言,無論是在香港平靜生活里,還是在湄潭府的艱苦度日之中,她的欲望始終與沃爾特無關。無論是癡迷也好,厭惡也罷,唐森始終是她欲望唯一的出口。
然而,時過境遷,人生變幻莫測。湄潭府的經(jīng)歷重塑了吉蒂的精神世界,隨著吉蒂精神的覺醒,她的視野開闊了,她的心靈包容了他人。那么,她的欲望導向是否有變化,是否會隨著意識的轉(zhuǎn)移而轉(zhuǎn)移呢?讀者期待著作者給出答案。但高超的寫作者不直接言明,而是用情節(jié)來表述人物的變化。毛姆通過“再度越軌”這一情節(jié)明確地將這一答案公布,雖然吉蒂與沃爾特在精神上相通了,她的欲望依舊與沃爾特無關,依然附著在唐森身上。即便意識清醒,她仍然在唐森的誘惑中一步一步地沉淪。對于吉蒂而言,無論何時,唐森都是“無法抑制的身體歡愉”,是愛情的自然屬性的選擇。
三、情節(jié)的最終目的——揭示女主角愛情悲劇的真相
“吉蒂再度越軌”的情節(jié)出現(xiàn)在故事的尾聲部分,為整個故事定下了最終的基調(diào)。讀者們或許會為吉蒂惋惜,為沃爾特心痛,為什么精神覺醒的吉蒂仍然抵擋不了唐森的誘惑,為什么在故事的最后作者還要安排這一場相遇?為什么這一場相遇的結(jié)果如此不堪?
事實上,這是毛姆關于“精神覺醒了的吉蒂究竟愛誰”這一問題的回答。毛姆沒有直接了當?shù)爻尸F(xiàn)出自己的答案,而是用這一情節(jié)將吉蒂的愛情悲劇推到了頂峰,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一情節(jié),《面紗》成了愛情悲劇的完美典范。
吉蒂的愛情毋庸置疑是一場悲劇,然而這一場愛情悲劇的根源,不僅在于她失去了情人也失去了丈夫,也不僅在于她的付出與收獲無法等同。如果說沃爾特的悲劇在于自殺性的報復和自我毀滅,唐森的悲劇在于不負責任的欲望和毫無自覺的怯懦,那么吉蒂的悲劇更多的在于她從始至終的背叛:一方面,她背叛了愛情應有的忠誠,另一方面,她還背叛了自己重塑的信念。毛姆用最冷靜殘酷的筆觸描述了這一情節(jié),他將背叛融進了吉蒂的形象之中,這是悲劇的根源。
(一)背叛愛情應有的忠誠
故事伊始,吉蒂就背叛了丈夫,背叛了婚姻,但事實上她并沒有背叛她的愛情。因為彼時的她不愛丈夫,她愛的是情人唐森。她將自己的心靈和身體都交付給了情人。這一階段,吉蒂的婚姻和愛情已然割裂。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吉蒂背叛的只是她的婚姻,而她的愛情卻是能夠自洽的,她忠誠于自己的愛情,全心全意地愛著一個不應該愛的人。隨著故事矛盾沖突的推進,吉蒂跟隨沃爾特到了湄潭府,歷經(jīng)生死,兩人和解,吉蒂對沃爾特的情感也隨之而變化,一切似乎正朝著積極的方向變化。讀者猜測也許吉蒂會放下唐森,也許她會全身心地愛上沃爾特,果若如此,她的愛情在沼澤般的湄潭府里也能夠完整自洽了??墒敲窙]有給吉蒂這個機會,沃爾特突然死亡,兩人的感情還未升華便已中斷。吉蒂的愛情夾藏在沃爾特與唐森之間,她再也無法向任何一人付出愛情本該有的全部忠誠。
在“再度越軌”情節(jié)中,吉蒂的意識和身體的矛盾,她對沃爾特和唐森不同的情感,無一不在展示著她自身的分裂。她沉溺于“身體的歡愉”,意味著她背叛了心靈相通的沃爾特;她直言“沃爾特比唐森強十倍”,斥責、拒絕唐森的求歡,亦是對欲望的背叛。在這一刻,她意識的輸出和欲望的表達相互割裂,她在自我矛盾中進行了雙重背叛。愛情的底色是忠誠,從這一刻起,吉蒂再也沒能忠于丈夫,也沒能忠于情人,她終究無法忠誠于自己的愛情。
(二)背叛重塑的信念
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關于吉蒂的愛情悲劇,毛姆的高明之處在于故事伊始就描繪出軌的場景,然后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層層推進,讀者看到了吉蒂的蛻變,一點一點累積著向上的希望,便以為這一開始就是故事最大的悲劇。然而毛姆在接近尾聲時用這一情節(jié)將前面所累積的希望全部打碎,把希望推至峰頂,又使之從峰頂?shù)洹τ诩俣?,湄潭府之行后,精神的重塑、思想的翻新、情感的轉(zhuǎn)移,是她最重要的收獲,也是她最“有價值的東西”,是她的信念。“再度越軌”情節(jié)刻畫的正是關于她的背叛,是她親手將她內(nèi)心“有價值的東西”毀滅了。
從寫作者的角度而言,面對舊情人的誘惑,女主角的選擇一共有三種:其一,欣然接受;其二,斷然拒絕;其三,正是毛姆采用的“矛盾”行為。若是吉蒂選擇“欣然接受”,則意味著她的精神世界沒有重塑,沒有獲得“有價值的東西”,信念無由來。若是吉蒂選擇“斷然拒絕”,則不存在“被毀滅了的東西”,信念堅挺,已獲新生。因此,這前兩者都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愛情悲劇。愛情真正的悲劇,正是毛姆設置的這一情節(jié)。吉蒂意識上對沃爾特的忠誠源于她煥然一新的精神世界,是她的信念,可這并沒有幫助她逃離欲望的泥沼。吉蒂從這一刻起徹底成了一個分裂的人,她背叛了丈夫,也背叛了情人。但最為可怕,或者說最為可惜的,是她的身體背叛了她的意識,她的感受欺騙了她的靈魂,她無法阻止自己去背叛重生的信念。有價值的東西被毀滅了,吉蒂的愛情悲劇在這一刻被放至最大。
四、結(jié)語
故事的最后,吉蒂救贖了自己和女兒的人生,歷經(jīng)坎坷的她走上了精神覺醒之路。然而,她的愛情終究再無補救的可能。卷入這一場愛情博弈的三人被一一淘汰出局,無一人幸免。小說尾聲出現(xiàn)的“再度越軌”情節(jié)充滿了撕裂和矛盾,一方面是人物糾纏掙扎內(nèi)心的外化,是愛情戰(zhàn)場的具象;另一方面剖開了愛情悲劇的真相——對自我的背叛??此撇惶虾跚槔淼那楣?jié)在此發(fā)揮了超越一般情節(jié)的作用,這是創(chuàng)作者不可忽視的寫作問題,也是本文的探討的核心所在。
參考文獻:
[1] [2] [3] [英]毛姆.面紗[M].王晉華,譯.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19:Ⅻ,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