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嚕等于睡得香?
流言:打呼嚕等于睡得香。
真相:很多人以為打呼嚕就是睡得香,其實打呼嚕非但不是高質(zhì)量睡眠的表現(xiàn),嚴重的打呼嚕還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該病癥患者在睡眠中會反復出現(xiàn)呼吸暫停或低通氣情況,嚴重的,每晚可能會發(fā)生數(shù)百次,每次持續(xù)十余秒至一兩分鐘,令患者反復出現(xiàn)短暫性缺氧,從而對全身各器官系統(tǒng)造成慢性損害,例如形成低氧血癥,從而誘發(fā)高血壓、腦血管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因此,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也被稱為“睡眠中的隱形殺手”。
牙膏蘸水會影響刷牙效果?
流言:將牙膏蘸水后再刷牙,會影響潔齒效果。
真相:很多人認為功能性牙膏如美白牙膏、脫敏牙膏等都會因為蘸水使用而失去原本的效果,但實際上它們都有“求”于水。
美白牙膏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過氧化物對牙齒進行漂白,但是由于過氧化氫不穩(wěn)定,所以美白牙膏中并不一定直接添加過氧化氫,而可能采用過氧化鈣等過氧化物。過氧化鈣遇水,才能分解出最終發(fā)揮效用的過氧化氫。
脫敏牙膏的脫敏途徑之一是利用藥物中的鉀離子使痛覺神經(jīng)麻木,其功效成分以可溶性鉀鹽為主。而可溶性鉀鹽遇水才能解離出鉀離子。同理,含氟牙膏中的氟化物也必須是氟化鈉等可溶性氟化物。也正因如此,在氟化鈉牙膏的配方中,摩擦劑通常要采用水合硅石而非碳酸鈣,就是為了避免因氟化鈉與碳酸鈣反應生成不溶性氟化鈣而使氟離子失效。
因此,牙膏中的功效成分非但不會遇水失效,反而離它不得。
剩菜含有較高的亞硝酸鹽,吃了就致癌?
流言:剩菜含有較高的亞硝酸鹽,吃了就致癌。
真相:事實上,亞硝酸鹽并非只有剩菜才有,蔬菜本身就含有亞硝酸鹽,新鮮蔬菜的亞硝酸鹽含量約為1毫克/ 千克,儲存條件越差,亞硝酸鹽的含量越高。烹調(diào)后的蔬菜雖然也有亞硝酸鹽,但是烹調(diào)的過程能降低亞硝酸鹽的含量。蔬菜經(jīng)炒熟或煮熟后,亞硝酸鹽的含量均會降低,并且煮熟的蔬菜的亞硝酸鹽含量低于炒熟的蔬菜。剩下的隔夜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確實會略有增加,但并非吃了就會致癌。
維生素C對提高免疫力有幫助,補充越多越好?
流言:維生素C 對提高免疫力有幫助,補充越多越好。
真相:雖然補充維生素C 對提高免疫力有幫助,但是也不是補得越多越好。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2013 版)》中的數(shù)據(jù),一般,成年人維生素C 的每日推薦攝入量為100 毫克。也有研究表明,每天攝入200 毫克維生素C 是很安全的,并且可以預防非傳染性慢性病。
雖然長期攝入1000毫克/ 天的維生素C 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但是有研究發(fā)現(xiàn),當維生素C 的每天攝入量超過2000毫克,可引起滲透性腹瀉;超過3000毫克/ 天,會出現(xiàn)腹瀉和胃腸紊亂,還會增加引發(fā)腎結石的風險。
所以,服用過多的維生素C 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人體最高可耐受攝入量為每天2000毫克。對我們一般人來說,沒必要過多補充維生素C,吃夠推薦量即可。
橘子上的白絲對身體大有好處?
流言:食用橘子上的白絲,能強身健體。
真相:很多人吃橘子的時候,習慣把果肉上的白絲全部撕干凈,讓橘子瓣顯得更加好看、誘人。這種附著在橘子果肉和果皮上的白絲,叫橘絡。研究表明,橘絡除了含有膳食纖維成分,還含有黃酮類、揮發(fā)油類等化學成分。其中的黃酮類物質(zhì)主要為橙皮苷,具有抗氧化、抗炎、祛痰平喘等作用,并且對心血管、腎臟系統(tǒng)均具有較強的藥理活性。
橘絡雖然有很多益處,但是橘子上的橘絡很少,即使連著吃半斤橘子,橘絡的攝入量也不夠,對身體也并無多大益處。
生吃三文魚最有營養(yǎng)?
流言:很多人喜歡吃生的三文魚,因為這是原生態(tài)的魚肉,最有營養(yǎng)。
真相:從安全角度考慮,真的不建議生吃三文魚。生三文魚很可能存在寄生蟲污染,當被人食用后,這些寄生蟲會進入人體,在人體腸內(nèi)經(jīng)3~5 周發(fā)育為成蟲。多數(shù)感染者無明顯癥狀,少數(shù)有疲倦、乏力、四肢麻木、腹瀉或便秘等輕微癥狀,影響人體健康。那么,配上芥末生吃三文魚是不是就沒事了?并不是!雖然芥末含有豐富的異硫氰酸鹽,能抑制微生物生長,但是并不能殺死魚肉內(nèi)的寄生蟲。所以,最好是將三文魚煮熟了再吃,才能既營養(yǎng)又健康。
愛喝碳酸飲料的人會患骨質(zhì)疏松?
流言:碳酸飲料中的磷酸會影響鈣的吸收,經(jīng)常喝碳酸飲料的人會患骨質(zhì)疏松。
真相:關于喝碳酸飲料是否會誘發(fā)骨質(zhì)疏松的說法不一。有的文獻稱,碳酸飲料攝入過多,易引起鈣磷比例失調(diào),延緩鈣質(zhì)吸收,亦可使其骨礦含量流失,最終導致骨質(zhì)疏松,加大骨折的風險。不過,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成人對磷元素的每日最大耐受量為70 毫克/ 千克體重。對體重為60 千克的成年人來說,每天最多可攝入4 200毫克磷,在這個量之內(nèi)都是安全的。
不過,可樂類碳酸飲料的磷含量普遍不低,約為45毫克/100毫升,飲用500毫升的可樂能為人體提供225毫克磷,每天三四瓶地喝,確實會降低鈣磷比,影響鈣吸收。
2006 年,美國塔夫茨大學的研究者在《美國臨床營養(yǎng)學雜志》上發(fā)表文章稱,碳酸飲料中只有可樂和骨密度下降有關系。所以,如果你喜歡碳酸飲料的口味,又擔心骨質(zhì)疏松,那就別喝可樂類,選擇其他的碳酸飲料相對好一些。
面粉更白是因為有“科技與狠活”?
流言:面粉白、好吃,是因為添加了各種食品添加劑。
真相:面粉越白,做出來的饅頭看起來就越有食欲。但影響面粉顏色的因素有很多,并非都是因為加入了食品添加劑才變白。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小麥品種的面粉白度一般都在75 左右,白度高于80 的品種多為弱筋小麥品種。硬質(zhì)小麥含有較高的胡蘿卜素,胚乳發(fā)黃,所以加工出來的面粉顏色也會偏黃。
新收獲的小麥生理活性高、結構松散、品質(zhì)穩(wěn)定性差,加工成面粉后顏色偏暗。
面粉中的麩星含量高,白度就會較差;面粉的加工精度越高,麩星含量越少,白度值就越高;同一批次的小麥,面粉的水分含量越低,色澤亮度就越高。在儲藏過程中,發(fā)熱、蟲蛀等也會影響面粉的白度。另外,小麥播種期、生長環(huán)境中的礦物質(zhì)、氮含量等,也會影響面粉的色澤。所以,面粉顏色白不一定就是添加了增白劑,但正常的面粉不會特別白,一般為乳白色或略帶黃色。
(本欄目供圖/ 銳景創(chuàng)意 特約編輯:李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