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有幸在“英雄杯”第十四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中獲得一等獎,這是對我習字多年的一次莫大的肯定。誠惶誠恐之余,更多的是激勵鞭策。在硬筆書法學習的道路上,我一直把自己定義為一名硬筆書法愛好者;接《中鋼》雜志“百尺竿頭”專欄姚海通老師的約稿,榮幸至極。今天,我和大家談談我學習硬筆書法的經歷。
20 世紀80 年代末,我出生于膠東半島的一個小山村。小學三年級時,我開始學習用鋼筆寫字。記得我的第一支鋼筆是父親送的英雄牌616,那時我寫字并不好,作業(yè)字跡潦草,經常被語文老師批評得面紅耳赤。我從小性格要強,自尊心驅使,我暗暗決定要把字寫漂亮點,也對得起父親送的鋼筆。學校發(fā)的課外讀物中,有一本《鋼筆楷行書標準教材》,我有空便照虎畫貓地在四線方格本上臨摹。先練筆畫部首,再練單字,經過一段時間的“苦練”,書寫有了一定改觀,日常作業(yè)老師不再批評,漸漸地我也對寫字有了興趣。父親對于我練字這件事一直是不斷鼓勵和支持的,規(guī)定我每天掌握一個字的寫法,寫一頁四線方格本紙。他經常說字如其人,一手好字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yǎng)內涵,給人留下好的印象。這句話一直影響我到現在,是激勵我一直寫字的初心。
后來升入鎮(zhèn)上的中學,第一次逛鎮(zhèn)上的書店,我發(fā)現一本重慶出版社《龐中華鋼筆字帖》,薄薄的一本,綠色的封面,清新淡雅。我如獲至寶,初二整個暑假除了完成作業(yè),幾乎都撲在這本字帖的臨習上。英雄鋼筆,碳素墨水,A3 大白紙,這些最簡樸的文具讓我伏案一天也不覺得累。后來又有機會涉獵了李放鳴、司馬彥等老一輩硬筆書法名家的字帖,自己的零花錢幾乎都購買了字帖、鋼筆?;蛟S班主任認為我的字還可以,就讓我負責出黑板報,參加一些學校的手抄報比賽、寫字比賽,并獲了一些獎,這更加激發(fā)起我對寫字的興趣。其實那時我對硬筆書法沒啥概念,只是想把字寫得接近字帖,漂亮規(guī)整些,還尚未理解源自傳統(tǒng)書法的氣韻和氣息。
硬筆臨 《大觀帖》
硬筆臨 米芾尺牘數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人前進的永恒動力。先有興趣,才會有熱情。上大學后,幾本字帖一直跟隨著我,課余時間拿出來臨摹一下,也一直保持書寫的熱愛;偶然的機會在學校圖書館發(fā)現了一些老字帖,記得有梁錦英、梁鼎光、沈鴻根、王正良等老一輩硬筆書法家的,每兩周借閱一本,其間翻看臨摹,雖然我心慕手追,卻仍然難以望其項背?,F在回想起來當時僅僅止于熱愛,覺得好看就拿來通篇地臨摹,年輕浮躁,看了很多,楷行草隸泛泛地臨了很多,學得太雜不專一,也沒有靜下心來思考轉化,有學習態(tài)度但缺少正確的學習思路和規(guī)劃,雜亂無章地練,最后收效甚微,現在回憶起來是在走彎路,還有些許后悔。
2009 年響應國家鼓勵大學生參軍的號召,畢業(yè)后我毅然參軍,入伍武警江蘇總隊,也圓了我的軍旅夢。新兵連結束后,我去了基層中隊的一個戰(zhàn)斗班,除了每天高強度的軍事訓練和執(zhí)勤,我還要負責中隊的黑板報,像每個連隊必定有一位連長一樣,每個連隊都有一塊黑板報,在這樣一個現代傳媒手段高度發(fā)達的信息化時代,黑板報在部隊依然是一塊重要的文化陣地。任務艱巨,要求嚴格,我不敢有絲毫怠慢。一塊黑板報,從主題到內容,從版式到插畫,從色彩到字體,都要詳細考慮,之前練就的那點硬筆書法功底得到充分發(fā)揮。部隊黑板報內容換得勤,隨著主題活動的改變,差不多一周就得換一期。白天要完成訓練任務,晚上熄燈號響了,我才能有時間靜下心來出黑板報。老兵退伍后我被任命為軍械員兼文書,雖然訓練時間減少,但是日常工作更加繁重,除了槍械管理、宣傳教育、網絡維護、文件收發(fā)等日常工作,還要負責中隊各類軍政臺賬和會議記錄整理歸檔。部隊各類臺賬記錄都有嚴格的標準,要求美觀整潔,不得有半點涂改,日常文字書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天完成軍事訓練和本職工作之余,我都會拿出字帖再練一會,為了讓自己的字更加漂亮得體。那段時光雖然很累很忙,但是充實。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負責整理的臺賬、板報、宣傳欄在支隊季度軍事政治考核中每次都能得到支隊領導的表揚認可,成為中隊工作的一個亮點。
2011 年我從部隊退役后一直奔波于生計,無暇顧及寫字,書法被慢慢地淡忘了。直到2016 年偶然的機會在一個硬筆書法QQ 群中結識了一些書友,通過日常的聊天交流,又燃起了我對寫字的熱情,于是重新拾筆練字,積極參與一些寫字打卡活動,“取法乎上”“與古為徒”等詞匯不斷影響著我,開始讀古帖,嘗試著硬筆臨摹。王羲之的《圣教序》是學行書繞不過去的一個經典,《圣教序》收錄王羲之的行書精華,單字最多,變化最為豐富,歷來書家無不奉為圭臬,我被它獨特的魅力深深吸引。工作之余,我每日堅持臨習,通篇臨了幾遍后開始單字精臨,經常寫到深夜,不知倦意。并試著參加一些比賽,但結果多為入展入選或者成為“炮灰”。閉門造車,結果自然不盡如人意。直到2019 年有幸認識了第十三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特等獎獲得者唐玉慶老師,并報了他的硬筆書法網絡班,從此引領我走上了硬筆書法正道。唐老師為人謙虛溫和,授課風格幽默風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在他的建議下,我開始用秀麗筆臨習米芾的《蜀素帖》《苕溪詩帖》以及手札尺牘,汲取米芾軸線擺動、連綿取勢的章法特征。2020 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居家期間我又涉獵了二王尺牘和孫過庭的書譜,試著創(chuàng)作時在行書的基礎上融合草書的牽絲連帶,使筆法顯得爽利靈動,章法更加貫氣活潑。日常碎片時間我會學習各類書法比賽的獲獎作品、書法理論,以及有關書法的文章、書法教學視頻等,見賢思齊,擇善而從,又開闊了自己的視野。
2021 年我榮幸加入清風書社。清風書社集聚了當今硬筆書壇的翹楚。社內學習氛圍濃厚,經常組織主題競寫、臨帖打卡等活動,特別是2022 年清風書社組織了五期清風公益講堂活動,謝紅兵、陶浪、林秘昌、余大才、徐秀康五位老師分別從創(chuàng)作經驗、展賽技巧、文字審讀、規(guī)范字書寫、硬筆碑拓作品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講解,我聽后受益匪淺,收獲頗豐,提高了對硬筆書法的一些認知,也為日常創(chuàng)作拓寬了思路。
硬筆書 張以寧《題馬致遠清溪曉渡圖》
最后談一下自己的學書心得。我覺得學習硬筆書法首先要端正心態(tài),保持一顆平常心和喜悅心。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雖然技法相通,但書寫工具不同,汲取古帖營養(yǎng)融入硬筆,兼顧硬筆書寫實用性的特點,不刻意造作出毛筆的書寫效果,追求書寫自然,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達其情性,形其哀樂,不是為了迎合別人,而是表達自己。日常我們會參加一些展賽,有時成績不盡如人意難免會失落,但不要被這些起起伏伏所牽絆,時而風霜、時而花香,仍不忘初心、恬淡處之,這點我要繼續(xù)“修煉”,與大家共勉。學習硬筆書法本來就是一個尋幽探微、一路看風景、悠然愉悅、實現自我的過程。
其次,學書之余要多加強文學素養(yǎng),蘇東坡說:“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倍嘧x詩詞歌賦、經典書論、書法史等理論書籍,了解經典碑帖的時代背景,同時,加強古文字、鈐印常識的學習,創(chuàng)作時能避免繁簡字、用印錯誤的尷尬;另外可以涉獵文學創(chuàng)作,同等書寫水平情況下自撰文是參加書法展賽的加分項。學書的同時磨練內在,積淀越多,書法的格調就會越高,包容越大,內涵越深。
晨兢夕厲守素心,不為彼岸只為海。彼岸是目的,海是經歷;彼岸是現實,海是夢想。學書之路,道阻且長,志不少懈,勤慎自持。我會繼續(xù)以一名硬筆書法愛好者的姿態(tài),秉一顆素心,閱來日方長。
硬筆書 祝允明詩六首
硬筆書 劉墉詩二首
硬筆書 山谷題跋四則
硬筆書 山谷題跋三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