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 程心
摘 要:為探索多元化思維在審美表象上的和諧與創(chuàng)新,并在開放的國際視野中創(chuàng)作出具有時代感的特色化、民族化的漢字藝術設計作品。本文采用了觀察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總結了漢字視覺語言的特征與內涵,分析了漢字語言的多元化視覺呈現的色彩設計特征及價值。為漢字元素的多元化視覺及其色彩呈現提供了新的創(chuàng)作思路與參考依據。
關鍵詞:漢字元素;多元化;漢字藝術設計;色彩;設計價值
Abstract :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harmony and innovation of diversified thinking in aesthetic representation,and create distinctive and nationalized Chinese character art design works with a sense of the times in an open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dopts the observation research method and case analysis method. This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visual language, and analyzes the colordesign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diversified visual present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language. It provides newcreative ideas and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diversified vision and color present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elements.
Keywords:Chinese character elements;diversification; Chinese character art design; color; design value
0 引言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明發(fā)展演變的記錄工具,是中國數千年文化的承載搖籃。在漢字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其視覺特征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一直延續(xù)發(fā)展著,各個時期的漢字字體有著不同的藝術風格和視覺表現。漢字的基本筆畫雖然只有八種,但是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審美特征卻令人印象深刻。由漢字引發(fā)的各種藝術形式隨著現代因素的滲透而蓬勃發(fā)展,以漢字為視覺元素的標志設計、海報設計、包裝設計等層出不窮,并形成了濃郁的民族風格。為讓這些視覺在產品競爭中取得優(yōu)勢,除了對漢字的外形進行設計外,還要考慮漢字與色彩的搭配。因此,在現代視覺設計中,漢字元素多元化視覺呈現的色彩設計特征、設計價值值得我們研究。
1 領悟漢字藝術淵源
1.1 漢字視覺語言藝術的文化魅力
漢字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之一,有著極為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它既是一種可讀的語言,又是一種視覺藝術,是極富想象力和概括性的藝術化圖形信息符號。漢字具有悠久的歷史發(fā)展過程,最初的漢字雛形是原始時期彩陶器表面的各種符號、花紋。殷商時期刻在龜甲或獸骨之上的甲骨文,是人類目前所見到最早、最成體系的漢字書體。周秦時代出現的石鼓文,字體結構開始趨向規(guī)范化。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大量的異體字被廢除,統(tǒng)一后的文字被稱為小篆。漢代形成的隸書,主要是由篆書簡化演變而來。魏晉南北朝時,形成了魏碑、晉碑、楷、行、草等多種書體[1]。
漢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經過長期地演變而形成的,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它的意象性。漢字的意象性是指其所表現出的符號能夠喚起人意象的屬性及功能。意象則是指漢字中所表現出來的具有概括性及鮮明個性的內心形象。漢字的意象性使得漢字的色彩表達具有象征性、人文性和情感性,這也就是漢字能夠形成獨特、豐富魅力之所在。
1.2 漢字藝術設計的特征與內涵
漢字藝術設計的特征主要體現在美學審美特征和視覺內涵表達兩個方面。
漢字藝術設計是從漢字與民族審美文化相互交融的發(fā)展演變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其美學審美特征主要體現在漢字形態(tài)的筆畫美、結構美、圖形美、意象美。筆畫美體現在字體部首和字形整體上。無論是哪一種字體,其基本筆畫都可以歸納為點、橫、豎、撇、捺、提、折、鉤這八類。漢字的筆畫走向、粗細、形狀等方面的不同,使?jié)h字的字體種類具有多樣性,每一種字體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結構美主要體現在點和線的美,點、線的長短、寬窄、大小、高低、曲直、輕重、疏密以及之間的主次都顯示出一種和諧之美。圖形美是指漢字的外部形式體現出來的美感,它的著眼點在于漢字的總體外形以及特征方面[2]。不同的漢字由于筆畫和結構不同,其圖形美也就不同。漢字的意象美,就是對文字的特定含義進行意象構成的設計,其目的在于抓住漢字個性化的意象內容,通過視覺表達生動地展現其特性。在進行漢字藝術設計時,我們需要整合漢字的內在精神和外在結構,充分利用漢字的含義和特點,將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充分地展示出來[3]。
漢字藝術設計本身就會隨著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而不斷地變化和發(fā)展。因此,這種類型的設計形式必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不僅僅是人們進行商業(yè)活動和經濟生產時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還是傳承我國優(yōu)秀民俗文化的一種方式。由于漢字經歷了幾千年的變遷,已經被賦予了傳統(tǒng)、 民間、宗教、人文等色彩,在被應用于視覺表現的時候,不僅蘊含了漢字本身所傳達的含義,而且還帶有漢字本身的象征意義,所以從這個角度來分析的話,其本身也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4]。
現代中國人在進行漢字設計時,會受到傳統(tǒng)色彩思想的影響,通過對色彩語言的巧妙運用來體現漢字內涵和意境。漢字設計中的色彩運用是一種帶有情感元素而產生的視覺語言符號,而不是單純地為來視覺效果而采用某種顏色。色彩不但可以直觀表現漢字的意義,而且可以為其賦予更加豐富的情感內涵。例如,將“?!弊钟眉t色表現,可以突出其喜慶、幸福的含義;將“哀”字用灰色表現,可以表現出悲傷、沉重的情感。再者,色彩搭配漢字可以形成布局:色彩的搭配也可以影響漢字的整體布局和視覺效果。例如,將“喜”字的左半部分用紅色表現,右半部分用黃色表現,可以形成鮮明對比、和諧統(tǒng)一的效果;將“門”字的左右兩側用黑色表現,中間用紅色表現,可以形成重點突出、氣勢恢宏的效果。因此,就算是不明白漢字的受眾,也可以從色彩的表現感受到漢字的氛圍和要表達的意境。
2 漢字元素的多元化視覺呈現的色彩設計特征
2.1 運用表形性與表意性的漢字元素展示出更獨特的設計特征
運用表形性的漢字元素是指根據漢字的含義,通過設計的方式將具體的圖象添加在漢字的整體或局部,也就是把漢字的一部分用圖象代替處理[5]。這種設計方式的特點:一是新加入的圖象意義與變化前的漢字字義有某種關聯。二是新加入的圖象與變化前的漢字的外形結構與筆畫輪廓相似。這樣的設計方式不僅提高了文字的可讀性與視覺表現力,還能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文字所表達出的含義。
運用表意性的漢字元素是指將漢字的特定含義,通過強調典型特征或提示的方式加以處理,給人以想象,使人產生聯想而領悟詞義、經驗與共識,運用到字體的創(chuàng)意元素中,形成間接的、暗示的意象形態(tài),讓人感到詼諧、趣味、象征和喻義等哲理和情趣[6]。它不僅可以表現出特殊的意境美,也可以體現出以形寫神的精神內涵。表意性視覺語言的呈現,使作品更具獨特性。靳棣強的設計作品《自在》( 圖1),設計師將漢字的形態(tài)和含義與色彩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了一系列富有意境和哲學思想的作品,通過運用水墨藝術和色彩搭配,成功地傳達出漢字的內涵和外延。作品既注重了漢字的形態(tài)美,又強調了色彩的重要性,通過巧妙地運用這兩個元素,將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的藝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特的視覺表現形式。
作品“行”所使用的漢字“行”被設計師巧妙地結合了色彩和物象,形成了獨特的視覺表達方式。首先,設計師運用了紅色鞋子作為畫面的中心點,放在漢字“行”的中間位置,突出了“行”的主題,同時也傳遞出一種踐行的意義。紅色鞋子醒目而奪目,引導觀眾的視線,使得“行”漢字與背景融合得更加自然。其次,背景為朦朧的米色灰調,帶有白色霧,形成一種“不知未來路在何方”的神秘感,與紅色鞋子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種朦朧感與鞋子的紅色形成了一種強烈的沖突感和張力,讓人們不由地想要去探究這幅作品背后的內涵。
“坐”的作品中,靳棣強通過黑色的線條勾勒出了漢字的形狀,同時在背景中使用了灰色調來強調漢字的主題,讓它更加突出?;疑尘暗氖褂貌粌H能夠平衡整個畫面的明暗度,同時還能夠增強漢字的力量感和穩(wěn)重感。此外,設計師還通過使用水墨和筆觸的變化來表現出漢字的精神內涵。比如,漢字“坐”上方的筆觸寬大有力,下方則是細膩柔和,這種對比的處理,更加突顯出漢字“坐”的穩(wěn)定性和堅實感。
在“睡”的作品,漢字“睡”被寫得歪歪斜斜,如夢似幻,也傳遞出一種夢境飄渺的感覺,強調了睡眠的主題。其次,背景為紅色,與漢字的色調相呼應,增加了整幅作品的藝術感和視覺沖擊力。紅色的背景也可以被理解為人類身體的內在能量和熱情,與睡眠這個安靜、平和的狀態(tài)形成了對比。
作品“吃”將漢字“吃”異化成一只蟲子的形狀,與葉子的圖案相融合,使整個作品更具有生動感和趣味性。蟲子和葉子被畫成了一種柔和的粉紅色,與背景的紅色相呼應,形成了一種統(tǒng)一的視覺效果。其次,葉子被吃了幾口,旁邊畫了幾只小蟲子的圖案,表現了食物鏈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關系。整幅作品通過異化漢字和配合色彩,展現了吃的行為和食物鏈的概念,同時也傳達出生態(tài)環(huán)保的思想。
2.2 融入數字化技術的漢字元素呈現出更深刻的設計特征
在數字化時代下,漢字元素的視覺表現形式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其視覺表現形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視覺效果,另一種是視覺呈現形式。漢字元素的視覺效果是指漢字的字形、排版、維度及色彩的視覺表現。運用數字設計軟件可以對漢字元素進行規(guī)范性的改造與設計,實現漢字表意性語言的呈現,也可使?jié)h字元素由原來的二維平面轉化為三維立體效果。運用計算機軟件的光和顏色模式,可以合理調節(jié)顏色的明度、純度、色相、冷暖等。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提高,為色彩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漢字元素的視覺呈現形式是指漢字元素在不同媒介上的呈現方式。數字化技術使?jié)h字元素的視覺呈現方式不再依托于傳統(tǒng)的紙質媒介,而是以數字屏幕顯示的方式進行信息的傳輸與顯示。隨著數字媒介的不斷發(fā)展,漢字設計領域的視覺表達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化和豐富。數字媒介將聲音、視頻、圖像等多種要素相結合,使得漢字設計師可以通過多種視聽感知和多樣交互體驗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從而為觀眾帶來更為深刻的視覺藝術體驗。
2.3 結合綜合材料的漢字元素表達出更豐富的設計特征
現代漢字藝術設計的美感是可以利用漢字和綜合材料的相互結合來體現,這種藝術美感因其綜合材料的不同而呈現出更為豐富的視覺藝術效果。新材料、新工藝的出現,給漢字藝術設計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時至今日,以漢字為設計元素的裝飾物以及以漢字為設計元素的裝置藝術、景觀雕塑藝術等不可計數。由此可見,如何正確認識并利用好綜合材料是漢字藝術設計的新課題。
當前漢字與綜合材料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作品中,大多數“架上作品”和“裝置作品”[7],本質上還是基于“視覺”這種感官功能來傳播藝術觀念和藝術思想。在綜合材料的設計中,漢字元素的應用可以豐富設計特征,表達出更多的設計信息和文化內涵。不同材料的顏色特性對漢字的色彩設計有著直接的影響。例如,金屬材料的光澤和冷峻感可以與方正的漢字形態(tài)相互協調,表現出沉穩(wěn)、尊貴的設計風格;而木材材質的溫暖、自然特性可以與圓潤的漢字筆畫相互融合,表現出自然、舒適的設計感覺。類似的,不同材料的質感、紋理、透明度等特性都可以與漢字形態(tài)和筆畫相互融合,表現出豐富的設計特征。在裝飾繪畫作品《記憶》中,將傳統(tǒng)漢字(金文)融入以印花布、金屬為材料的裝飾繪畫中,鮮艷明亮的色彩搭配不同材料的質感,豐富了裝飾繪畫的整體美感( 圖2)。黎青教授的藝術作品《滿江紅》[8],是將岳飛的詩歌《滿江紅》翻譯成盲文,并將盲文與傳統(tǒng)漢字(小篆)、“電子線路符號”進行融合。作品以覆銅板為載體,通過對其進行敲打、腐蝕、化學試劑著色、打磨,給受眾帶來視覺(小篆)和觸覺(盲文)的雙重感官效果,紫銅板的光澤和冷峻感,給人樸素而有古代的設計風格( 圖3)。諸如此類的結合綜合材料的漢字藝術設計作品不勝枚舉,筆者就不一一列舉。
3 漢字藝術的多元化視覺語言的設計價值
3.1 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傳承漢字藝術
為了發(fā)展經濟的同時推廣本民族文化,歐美、日和韓等國在設計中很注重對自己民族文字的應用、傳承和發(fā)展。由于我們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忽視,字體藝術設計與歐美、日、韓等國產生了一定的差距。但值得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的設計師投身于漢字藝術設計的創(chuàng)作,有關漢字藝術設計的課題研究逐漸形成規(guī)模并逐漸引起了海內外設計人士的關注。很多大型比賽上的漢字藝術設計作品也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廣泛認同,其多元化的視覺呈現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歡上了漢字藝術,并將其運用在自己的設計之中。對于漢字色彩在設計上的運用,日、韓等國已較為成熟,如韓國的水墨網站。我國目前的漢字色彩方面的設計也在改善,但是我們仍缺乏對漢字進行設計時色彩方面的注意。在我國古代有關色彩的運用是象征凌駕一切,理解古代文字的色彩觀念及其色彩的應用,不僅能為漢字色彩設計提供一個依據,也能為當代的漢字藝術設計尋求一種新的視覺表達方式。為此,我們有必要深入研究漢字色彩,創(chuàng)作更加生動形象、具有視覺沖擊力的漢字設計,從而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漢字的精神本質,吸引更多的觀眾關注漢字文化,并加深對漢字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3.2 順應漢字藝術設計潮流發(fā)展趨勢
漢字的持續(xù)流行與其獨特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性密切相關。在跨入數字化時代之后,漢字更是表現出無限的活力。如果說,陶器刻繪符號、青銅銘文、鳥蟲書、竹木簡、帛書、魏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宋體、黑體、美術字是那些時代的藝術形式特征之一,那么現代字體、意象構成、現代編排、現代書藝、電腦字體、“文字畫”、現代圖形與標志符號、抽象藝術、拉丁字母設計手法乃至于攝影、多媒體藝術、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等等[9],正是漢字在這個時代視覺藝術中的新形象及新載體,使?jié)h字藝術設計有了新地發(fā)展方向。漢字藝術設計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正在日益豐富的、與時代同步的視覺文化色彩所覆蓋。
在全球化蓬勃發(fā)展的現今,漢字藝術設計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需要不斷學習和借鑒其他國家優(yōu)秀的設計思想和方法,以適應世界的流行趨勢。對于今后的漢字藝術設計而言,無論是漢字搭配書法碑帖刻本、舊時代美術字還是搭配英文或其他語言,都要把握好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取之所長,通過理解、改良和發(fā)展,西為中用,古為今用,使?jié)h字藝術設計綻放出新的光彩。
3.3 助力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
漢字藝術設計作品的國際交流日益頻繁,水平也不斷提高,藝術的可能性被逐漸放大,以多元化的視覺呈現方式展現在國際舞臺上。2014 年9 月,漢字藝術家濮列平在由美國當代藝術研究中心主辦的“真水無香——中國文化節(jié)”上展示了漢字藝術與音樂互動創(chuàng)作的作品《梅花三弄》。整個展示過程充滿懸念,調動了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人意猶未盡。2019 年5 月“中國——東盟媒體合作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展示了宋旦漢字藝術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湘西北去-桔子洲頭”“千年庭院-岳麓書院”等,開辟了漢字體驗區(qū),讓外國友人參與具有中國味道的藝術創(chuàng)作,讓其能夠觸摸到漢字并感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本次論壇為深化中國—東盟戰(zhàn)略伙伴關系、促進交流合作、增進民眾友誼等方面貢獻了力量。無論是參加國際性的中國文化節(jié),還是舉辦或承辦國際性的漢字藝術設計活動,除了加強國際文化交流、搭建城市間的文化產業(yè)合作平臺外,旨在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化,提升中國文化的競爭力,增強中國在國際藝術設計領域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4 結語
在當今全球化、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漢字藝術設計以多元化的視覺呈現方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在視覺設計中,不論是運用表形性、表意性的設計手法、融入數字化技術、結合綜合性材料還是應用于多個領域,其目的都是將漢字元素更好地融入現代的視覺設計創(chuàng)作之中,使?jié)h字更富有藝術表現力和視覺沖擊力。本文闡述了現代社會人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以及漢字藝術設計所具有的色彩設計特征和設計價值。未來,我們要繼續(xù)學習和吸收當代設計文明所取得的寶貴成果,在繼承民族傳統(tǒng)的基礎上進行突破性創(chuàng)新,設計出符合新時代設計思想與流行趨勢的漢字藝術設計作品,讓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文化在國際的舞臺上煥發(fā)出新的光彩。
5 參考文獻
[1] 趙婷. 淺談漢字藝術設計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 美術大觀,2010(06):113.
[2] 上官麗婉. 漢字形態(tài)在藝術設計中的美學審視[J]. 大眾文藝,2018(05):62-63.
[3]邵敏. 漢字形態(tài)在藝術設計中的表現手法研究[J]. 漢字文化,2019,(02):1-2+8.
[4] 趙新平,王家民,張興全. 多媒體時代的漢字創(chuàng)意設計[J]. 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09(01):16-17.
[5] 黎青,左迎穎. 綜合材料介入下的漢字藝術圖像化現象探析[J].流行色,2019(07):11-13.
[6] 劉靜雅. 淺析漢字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 參花(下),2013(11):50.
[7] 王曉明. 漢字藝術的文化自信與使命[J]. 流行色,2018(11):102-109.
[8] 張強. 數字化動態(tài)字體設計研究[D]. 西安: 西安美術學院,2017.
[9] 桂冠琦. 攝影在招貼設計中的應用方法研究[J]. 設計,2014(12):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