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閱讀發(fā)生的重要場所。學校利用課程建設,讓學生閱讀有方向、有引領。
2017年,學校開設經(jīng)典誦讀校本課程,并分年級制定了校本教材——“富而思進”教育讀本,“希望學生們成為知上進、明禮儀的少年?!毕嫣妒袝憬處煛W校教研室主任劉玉錦說:“雖然改變不了孩子的生長環(huán)境,但我們可以力所能及改變他們的行為與習慣?!?/p>
學校把最優(yōu)的評價留給閱讀。書香學生、書香教室等評價標準一一落實,期末頒獎。而這正是對課程建設效果的最好印證。
與此同時,在每周一節(jié)的閱讀課上,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整合和滲透經(jīng)典誦讀教育。比如:語文教學中開展小古文、詩歌教學的拓展學習,美術課上繪制詩境,音樂課上唱讀文章等,真正做到“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
“《燕子》的故事告訴我們,動物和植物都是有感情的,要知感恩?!边@是四年級學生趙袁樂的讀書感受。翻開他的閱讀成長手冊,這個學期他已經(jīng)讀完近20本課外書了。
閱讀成長手冊是九華杉山學校為學生定制的,每周學生都要在手冊上記錄下“收獲”,如從書中積累的好詞、喜愛的佳句、閱讀感受以及喜歡的古詩。
“多讀書、讀好書,讓學生能盡情享受閱讀帶來的自由與暢意?!敝軐氂裾f,這也是學校課程建設的初衷——讓閱讀更“悅讀”。